大众传播学通论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苓 等 著  页数:307  
Tag标签:无  

前言

  传播学之于国际学术界,已是一门日益成熟的显学;之于中国社科研究,正从两个维度影响着国家的社会发展和个体的信息化程度。有径可鉴,对社会发展而言,传媒研究和传媒教育已与传媒实践紧密结合并强力推动着传媒产业的现代化转型;对个体而言,使用媒体的便捷和逐渐习得的媒体免疫力,已将中国公民的媒介素养拉升到了一个虽然非均衡却很具中国特色的大同水平。国家精英与进城农民工的镜头感并无明显差异,公务员喜读的书报刊,或许对出租房客具有同样的吸引力。寻找、使用、评价传媒内容的自觉性,使身处不同语境的个体在传媒世界有限分享着国家的公共议程。  因此,大众传播学的专业教育任务应该以传统史论为纲,以发展传播学的新视角关注社会、媒介、人三者互动最活跃的人类实践;在日益宏大的论域中,更专业地探索不断创新的中国模式;同时,对西方经典传学理论的科学性和普适性进行实证或思辨的验证。  本书作为教育部新闻与传播学科特色专业的资助教材,在编撰中努力遵循以下原则:(1)学科知识力求系统并能反映最新研究成果;(2)基础理论框架力求经典和有代表性;(3)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力求科学性;(4)编写体例与行文风格力求规范和易懂;(5)教学过程力求有效互动。除此之外,本书中的“扩展阅读”、“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小调查”以及每章后的“思考题”等单元内容,也都是编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为值得推广的特色教学环节。

内容概要

  《新闻学国家特色专业系列教材:大众传播学通论》作为教育部新闻与传播学科特色专业的资助教材,在编撰中努力遵循以下原则:(1)学科知识力求系统并能反映最新研究成果;(2)基础理论框架力求经典和有代表性;(3)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力求科学性;(4)编写体例与行文风格力求规范和易懂;(5)教学过程力求有效互动。除此之外,《新闻学国家特色专业系列教材:大众传播学通论》中的“扩展阅读”、“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小调查”以及每章后的“思考题”等单元内容,也都是编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为值得推广的特色教学环节。因为,大众传播学课程所承担的教育任务,是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各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基础性的学科平台,让学生们能够正确理解,教材中的理论无不来源于传媒实践和人们对传媒与社会关系的认知。教材的作用最终是让学生能正确地入门和自觉培养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传播与传播学第二节 传播学奠基人及其贡献第三节 经典传播理论小结第二章 系统理论第一节 系统论及其相关理论第二节 控制论及其相关理论第三节 信息论及其相关理论第四节 系统理论与传播研究小结第三章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第一节 大众传播功能的经典理论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评估第三节 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研究与媒介教育小结第四章 传播的控制研究第一节 概念与内涵第二节 “把关”与“施控”第三节 “受控”的现实描述第四节 “受控”的理论分析小结第五章 信息的交流与符号理论第一节 信息交流与符号理论的关系第二节 传播过程中的符号学第三节 案例:符号学的运用小结第六章 传播媒介及其媒介理论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科学内涵第二节 媒介发展与传播变革第三节 媒介理论小结第七章 受众研究第一节 受众的概念解析第二节 受众研究的理论成果综述第三节 受众调查小结第八章 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 效果研究的兴起第二节 “强效果”假说第三节 有限效果理论第四节 宏观效果理论第五节 效果研究的源流小结第九章 大众传播理论与方法第一节 经典理论的类型第二节 帕森斯的传播功能理论第三节 “使用与满足”研究第四节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小结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非言语交流,即不用言语为媒介进行的交流,包括动态无声的交流、静态无声的交流、副语言三类:  (1)动态无声的交流。如表情、眼神、点头、手势、拥抱等肢体交流手段的运用。有兴趣的探寻可以回溯很远。早在1872年,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率先研究了人的面部表情,认为面部表情具有愤怒、幸福、悲伤、厌恶、恐惧、惊讶等6种情绪,这些情绪对不同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具有普遍的意义。1963年,在这一领域最卓越的美国学者R.L·伯德惠斯戴尔首创“身势语”的概念。他把人体的大部分动作分解并结构为“身势语词素”,按句法结构的原则将这些“词素”如同词的字母和音素一样排列使用,并赋以特定含义。伯德惠斯戴尔进一步指出,这种有内在结构的身势语随文化的不同而变化,是习得的而非本能的。  (2)静态无声的交流。即人的无声的静姿和人与人在交往时所保持的空间距离。研究者认为,静姿不仅能表达出个体内心的情绪状态和指示群体内的一般倾向,而且还能反映出交流双方的社会背景、地位、学识水平等。霍尔提出的“近体学”概念,将交往互动中传受双方的空间距离从近至远分为4圈:亲昵区,3英寸~12英寸;个人区,12英寸~36英寸;社会区,4.5英尺~8英尺;公众区,8英尺以上。他进而指出影响人们交往的空间距离的这四个重要因素,能正确反映出交往双方相互亲密程度、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的差别及其性别差异。  (3)副语言。主要包括声音音调、音量、节奏、转音变调、停顿、沉默等表达不同意义的交流手段。在书面语言中,通常借助标点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比如中国民间流传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断句故事。副语言不仅能影响听话者对说话者的知觉,而且还能调节沟通。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众传播学通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一开始以为是本很大本的书,结果发现很小本。不过这本书对于学传播学的同学会有更深的深入理解。赞,
  •   一切为了考研!!这是读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很大!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果然新闻传播学是以交叉学科,知识量很大!!各种知识啊~~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一上来就看到了乔姆斯基。。。。呵呵~~
  •   非常不错,已经看完第一遍~
  •   还没看过&;hellip;&;hellip;
  •   本来当考研用书的,但是最后考试的时候没有实际考。不过当知识扩充还不错
  •   快递比较快。内容也不错,正在看。
  •   很容易明白
  •   回头补个封面图片吧
  •   好 能买到都好
  •   没问题,很好的书,值得一看
  •   别的没什么,就是书脊已经破损,不知道什么缘故啊
  •   写的比上版《传播学理论与实务》要好,调理清晰,内容充实,是比较基础的大众传播学读物
  •   挺不错的,书的纸质很好,但是不太适合作为传播学的入门课程。
  •   考研指定教材,所以买了。另外说,可不可以弄个封面呢
  •   封面有点奇怪!
  •   good. good sevice, goood book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