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人眼中的鼓浪屿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何丙仲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05出版)  作者:何丙仲  页数:269  译者:何丙仲  
Tag标签:无  

前言

碧波荡漾的厦门湾,浮现着方圆不到2平方公里的小岛,引吭鼓浪于九龙江道口,在风云百年的中国近现代苍桑岁月中,见证着社会变革,铭刻着历史的印记,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魅力之岛“鼓浪屿”。和着中国近现代特殊时空的音符,鼓浪屿以其固有的地理位置,美丽的岛屿环境,承载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汇聚,融化了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价值观的交流,迅速发展成为多元文化影响下具有优美环境的近代居住区,并真实而又完整地保留在现有的文化遗产中。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此留下的斑斑史迹,传统村落凝聚着闽南文化的积淀……体现了鼓浪屿文化的根。五口通商,厦门开埠,鼓浪屿迎来了阵阵寒意的同时,吸纳了来自十几个发达国家的多元文化与自我更新后不断升华的本土文化,演绎出浓郁的异国风情与升华的本土文化和平共存的特殊局面。从闽南传统式建筑到外廊殖民地式建筑,西方古典复兴式建筑、早期现代风格式建筑,最终至吸纳外来及本土不同文化之元素、建筑技术与工艺特点而形成的厦门装饰风格式建筑,在鼓浪屿缤彩纷呈,是这多种文化共存局面的真实写照。中国近现代式早期城市在此萌芽、成长,道路网络与市政设施应运而生,传统社会形态受近现代建筑与公共设施等各种外来文化的融人在此向新社会形态转变……构成了鼓浪屿多元文化的源。

内容概要

  碧波荡漾的厦门湾,浮现着方圆不到2平方公里的小岛,引吭鼓浪于九龙江道口,在风云百年的中国近现代苍桑岁月中,见证着社会变革,铭刻着历史的印记,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魅力之岛“鼓浪屿”。  和着中国近现代特殊时空的音符,鼓浪屿以其固有的地理位置,美丽的岛屿环境,承载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汇聚,融化了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价值观的交流,迅速发展成为多元文化影响下具有优美环境的近代居住区,并真实而又完整地保留在现有的文化遗产中。  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此留下的斑斑史迹,传统村落凝聚着闽南文化的积淀……体现了鼓浪屿文化的根。  五口通商,厦门开埠,鼓浪屿迎来了阵阵寒意的同时,吸纳了来自十几个发达国家的多元文化与自我更新后不断升华的本土文化,演绎出浓郁的异国风情与升华的本土文化和平共存的特殊局面。从闽南传统式建筑到外廊殖民地式建筑,西方古典复兴式建筑、早期现代风格式建筑,最终至吸纳外来及本土不同文化之元素、建筑技术与工艺特点而形成的厦门装饰风格式建筑,在鼓浪屿缤彩纷呈,是这多种文化共存局面的真实写照。中国近现代式早期城市在此萌芽、成长,道路网络与市政设施应运而生,传统社会形态受近现代建筑与公共设施等各种外来文化的融人在此向新社会形态转变……构成了鼓浪屿多元文化的源。

作者简介

何丙仲,1946年出生,世居厦门鼓浪屿。毕业丁复旦大学历史系,历任厦门市博物馆、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副馆长,文博研究员。著有《厦门碑志汇编》、《鼓浪屿公共租界》、《厦门纵横》(译著),发表有《试论16-17世纪台湾在远东的地位及郑成功之驱荷复台》、《郑成功部属阮昱锡与》、《明末清初闽南文化研究》、《陈永华“憩园”闲章考释》、《陈忠愍公遗像诗卷研究》等学术论文20多篇。退休后仍致力于明清史和闽南文化研究。

书籍目录

译序厦门及周边地区一 厦门及其近邻二 地理三 贸易厦门地理通述地理位置历史物产景观漳州鼓浪屿厦门茶区厦门概况历史贸易附录鼓浪屿简史厦门与厦门人厦门方言谚语纪念杜嘉德牧师杜嘉德的生平杜嘉德的传教事业杜嘉德厦门书信选译郁约翰医生的生平业绩述略一 家世与早期生活二 小溪:在中国毕生事业的大门三 在美国和荷兰度假四 在厦门服务的第二阶段五 第三阶段的工作六 郁约翰医生的工作自述七 临终与去世仁历西在厦门生活纪略在厦门五十年:厦门传教史厦门传教百年史(1842-1942)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贸易在厦门被辟为通商口岸的早期,外商输入的主要商品是鸦片,出口商品则以厦门茶为主。厦门原是昔日中国第一个出口茶叶的口岸,Tea这个字,就是起源于厦门方言的Te字,而不是大多数中国人通称的Ch'a字,毫无疑问,这是因为荷兰人最早从厦门这个地方得到茶叶,并把它介绍到欧洲的缘故。而今,厦门竟全然丧失了茶叶的贸易,真是一件令人惊讶,且几至悲叹的事。交易的这些大宗商品,由货主或代理人的船来运载,也兼运些白米等其他货物,造成沿海贸易的繁荣,并使当时的商人迅速致富。这是用快速帆船运鸦片的时代,这种船轻便,只要付出高昂的运费就能运载贵重的货物。它也是那个时代的邮船,只是需要花费钱弄一个式样,装上设备,后来在沿海一带就不见它们的身影了。这些船只,起初是双桅帆船,接着是快捷汽船,一直使用到六十年代,也就是开通苏伊士运河、设立海底电报导致中国贸易发生变革的时候。华侨出国成为海运业的重大要素之一也是不久前的事。华侨从厦门移居马来群岛各地,其始已遥不可追。由于这块土地土产不发达,甚至连小宗的出口货单都没有能力提供,突出的人超就以劳力输出和华工寄回家乡的汇款来达到平衡。与海峡殖民地之间轮船交通关系的建立,刺激了一向平稳保持着的状态。厦门附近的村社受到与马来群岛各地交往的影响,在这里可以看到马来人特征的面孔,也可以听到马来人讲的话。

后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近代鼓浪屿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些遗存已成为开发旅游资源的热点。研究近代鼓浪屿历史文化本来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然而这项研究工作与其他近代开埠城市相比较,未免有些滞后。究其原因,最为关键的就是可靠史料,包括档案、老照片等资料之不足。尤其是外文资料更是缺乏。如果没有更多掌握外文资料,要想研究和探讨与西方国家关系比较密切的鼓浪屿近现代历史和文化,就等于缺了一条腿。有鉴于此,退休前后,我开始有计划地收集、翻译有关厦门、鼓浪屿的外文史料,以便使关心鼓浪屿文化的朋友们了解当年西方入眼中的厦门、鼓浪屿到底是什么样子。当然,为学术同仁提供更加丰富、可靠的资料,更是我的初衷。因此,我趁在美国旅居和到欧洲荷兰莱顿大学访学的机会,在一些图书馆查找有关的资料,在国内又得到厦门大学潘维廉教授(Prof. Bill Brown)、香港浸会大学的周子峰博士等好友的帮助,前后收集到二三十种有关厦门的英文书刊。这批书刊大部分出版于19世纪后半叶,而这段时间,厦门人笔下所留下的东西并不多见,这些西方人士的记载正好可以作为参考。因此,我选择其中11部(篇),或全译或摘译,辑成本书。原著中有比较费解或与中文文献记载不一致之处,我则尽学力之所及,加以注释说明。部分原著配有不少珍贵的老照片,相应选择一部分加以编排作为插图。原著的作者多是一些近代来华的传教士和外籍官员,由于国籍、立场和时代的不同,他们对中国和中国人民不时流露着鄙夷不屑的态度。

编辑推荐

《近代西人眼中的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系列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近代西人眼中的鼓浪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作者以学者的视觉,文学家的口吻,严谨的笔触,融合大量的历史事实,为读者开启一个纱帐裹脚布洋裙子的浓浓封建社会与洋文化碰撞交集的古褐色的鼓浪屿。值得细细品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