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心理学

出版时间:2003-8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钱谷融,鲁枢元  页数:491  字数:40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文学心理学教程》一书自1985年酝酿、出版以来,至今已经18个年头了。假若是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长,18岁也已经是到了应该成熟的年龄,而这正是我们在这次修订过程中所期待的。正如我们在“初版前言”中所说的,《教程》在中国的文学心理学学科建设过程中,是一部尚不完备、尚不成熟的“过渡性”的著述。尽管如此,18年来,这本《教程》仍然被国内许多大专院校用作教材,多次重印。在台湾,还出版了另外一种版本。《20世纪中国学术要籍大词典》、《中国20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都对其作出重点推荐、详细介绍。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教程》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文学创作界、文学评论界的重视与好评。我们的这本《文学心理学教程》,就是以它如此稚弱、蹒跚的步履,走进了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学术史。这里,我们不仅要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台湾新学识出版社表示感谢,还要向曾经使用过此书的教师、同学表示感谢,向一切关注过文学心理学学科发展的诗人、作家、评论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教程》从孕育到诞生后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的文学理论研究走过了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文学心理学参与了这条道路的开辟,这条道路同时也影响、制约着文学心理学研究的命运。

内容概要

主编钱谷融是学术界大家,其治学风格,教学业绩在国内独树一帜,责任主编鲁枢元以思想敏锐,文风质朴著称,是新时期中国艺术心理学学科重建的代表人物之一。    久经教学实践验证,充分吸收最新成果,学术性与可读性紧密结合,既贴近课堂教学的实际,又兼顾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爱好者提高自己创作、鉴赏、评论水平的需要。    精心运思,别开生面,书中开设的诸多专栏,为读者提供了领会、感悟的契机和思考的线索,书后所附资料索引,显示了本学科的学术视野及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钱谷融,1919年生,江苏武进人。著名文艺理论家,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名誉会长。1957年因倡导“文学是人学”观念而受到全国范围有组织地批判。著有《论“文学是人学”》、《〈雷雨〉人物谈》、《文学的魅力》、《散淡人生》等,并负责主编多种文学丛书和教材。

书籍目录

修订版前言初版前言绪论  漫长的“学科前”阶段  学科的现状  研究的对象与途径  研究的方法第一章  文学艺术家的个性心理结构  个性心理结构的可颖性与不可解析性    个性的涵义及研究现状    个性心理结构的可颖悟性与不可解析性  先天资禀    器质    气质  社会甄陶    个性的生成    早期经验    生活阅历    人生意识    文化积淀  创造能力    观察感受能力    直觉体验能力    记忆联想能力    想像变形能力    知解分析能力    整合表现能力第二章  文学创作的心理过程  人类创造活动的难解之谜    心灵迷狂说    白日梦说    虚静与参禅说    “黑箱”初探  创作动机的发生    心理的驱力和张力    外部刺激的引发    创作主体的心理定势    动机的复杂性和潜隐性  创作构思的运行    创作构思的心理内涵    创作构思的心理发生    ……  创作传达的完成第三章  文学语言的心理机制  文学语言的心理发生  文学言语的心理机制  文学言语的心理操作  文学语言的心理特性第四章  文学作品的心理分析  文学作品的心理特征  人物形象的心理分析  情结与作品心理分析  意象、结构与心理分析  作品风格的心理构成第五章  文学接受的心理效应  文学接受活动的心理特性  接受者的心理结构及其功能  文学接受的过程第六章  文学价值的心理品评  文学价值的特殊性  文学价值的心理学阐释  文学的身体性价值  文学的社会性价值  文学的精神性价值附录:文学心理学研究参考文献100种修订后记

章节摘录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不应该把人逼压到完全放弃元素分析的道路上去。在不忽略个性心理结构事实上的动态本质的情况下,对它的某些稍低一些层次的要素,尤其是运用现代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成果可以把握的部分进行一些“隔离研究”,是应该可行的。而且,这种研究所获得的认识,肯定会有助于我们对作为这些元素整合体的个性心理结构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我们在以下的篇幅里,尝试对于构成个性的某些公认的重要元素,进行一些分项研究。器质器质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自然生理条件。任何个性心理结构,无论多么高超,它赖以建立的物质基础都必须是一个有躯体组织的人。人的躯体组织是一种自组织系统,它也是一种自调节及自控制——反馈系统。但当它出现某种“内匮乏”时,便要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这些变化最终要波及到人的个性心理。例如.当有机体处于激情状态时(恐惧、大怒等),在许多负责保持其平衡觉的生理参数系统的活动中便出现协调一致的重新调整:心、肺活动加强,血液的凝结度和血压升高。这样,一系列原状稳定机制——较低水平的各种调节器就“关闭”了。这种调整保证了把有机体的一切资源和潜力动员起来。但是,倘若这种调整延续过长,最终也会引起某些调词节系统失调而发病(高血压、糖尿病等)。①所以,器质因素是个性研究以至人性研究必须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这种研究已经有了自己的历史。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重新审度它们。

后记

在中国,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开设“文艺心理学”课程的,最初用的又是何种教材,尚没有人仔细考证过。大约在1924年前后,鲁迅先生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讲授文学理论,用的讲义则是日本学者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贯穿其中的理论主线便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如果把鲁迅先生开讲的这门课程称做文艺心理学,那么,《苦闷的象征》就是最早的文艺心理学教材了。1933年,朱光潜先生由欧洲访学归国后,出版了他的《文艺心理学》,并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讲授,为中国的文艺心理学奠定了学科的基础。如此算来,文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大学课程的开设,也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新时期以来,文艺心理学曾经成为文学创作界与批评界的一个热点,取得了许多为人称道的实绩,其带来的后效之一便是“文艺心理学”课程在众多高等院校的开设。至今,在不少院校中,“文艺心理学”被安排在“必选课”的地位,受到高度的重视。这部《文学心理学》,是在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验证后,在广泛吸取了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对1987年版的《文学心理学教程》一书的全面修订,我们力求在一定程度上凝聚起长期以来中国文学心理学研究与教学的精华,体现出21世纪之初中国文学理论的新的走向。

编辑推荐

《文学心理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学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文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在这本书谈的恰如其分!
  •   作家创作心理分析得比较有新意
  •   感觉不错,对我这种学生受众是正好,适合入门和基础比较一般的人阅读。PS:可惜我收到的那本封面看起来旧旧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