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眼睛

出版时间:2006-7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登琨艳  页数:148  字数: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也许是因为个人心性缘由,不愿意着于这一外在虚相,加上恩师再三叮咛告诫年纪尚轻,不要急于发表这些没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一直以来都婉拒两岸出版社的盛情,不愿意出所谓的个人全集或传记。. 可是日子一天一天的过,资料一天一天的因为不知名的原因渐渐丢失,又担心自己年岁将老,记忆力总有衰退时候,加上上海经营出版的朋友仁定兄再三的劝说,要我就当作是阶段性个人资料整理,以及取得华东师范大学的出版认可,才心不甘情不愿的点头,还因此被师父训了一顿,说我正事不做就好这些,实在有点冤。是啊,我不答应,出版社能奈我何,我不坚持啊!而对于那些常来向我要资料的人,真是抱歉,以后他们只好自己出钱

内容概要

这套书是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奖”得主、建筑设计师登琨艳在内地首次授权出版的作品集,其中既包括他在保护历史建筑方面的自述与实绩——《空间的革命》,也包括为他赢得时尚界诸多声名的实验性建筑作品集《蜉蝣建筑》,以及都市文化批判杂文集《失忆的城市》,和对他影响至深的建筑游记《流浪的眼睛》。     《流浪的眼睛》记录了登琨艳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二年间游历各地的所见所思,也是他放空自己寻找自我风格的游学历程,显得感性十足,能够令读者轻松品味。

作者简介

登琨艳,台湾高雄人,学农出身,因缘际会投身建筑大师汉宝德门下,在台湾少年成名。九十年代初定居上海,从苏州河老仓库的保护性开发,到杨树浦工业历史建筑再生,他不断地将历史建筑保护和城市文化反省的思想传达于世。
  登琨艳不是一个悲情的传统守护者,他因设计而时

书籍目录

自序原序 结合了感性与理性的书编者手记德国式浪漫的历史见证法国小教堂的启示建筑师是真实世界的主宰天堂就在爱琴海上的希腊小岛希腊的天空真希腊土耳其人留在西班牙的记忆宫殿如果你一个人晚上在东京京都那款夜曲世界三大水乡城都企业家的建筑文化责任让财富变成生生世世的文化资产重返温馨的都会户外生活古迹和水饺的故事威尼斯的名字叫浪漫,台北,你呢?紫禁城飞行纪事烟花烛火摆渡周庄的那一夜奢华过尽风韵独存那一夜我在上海寻夜央一九九一初晨在上海附:登琨艳年表

章节摘录

  我去过这样一个很难让我忘怀的浪漫山城。在著名的罗曼蒂克大道Romantische Strasse上,从乌兹堡Wurzburg到菲逊Fssen的新天鹅堡,全程长约三百七十公里的路上大小乡镇城堡不计其数,其中最吸引我的山城名叫洛顿堡Rothenburg。德国人自诩那是中世纪之宝,是德国的中古世纪城镇保存最完整的山城。全城四周墙城门楼保存完整,城内没有增建任何一栋新的建筑,人们仍然居住在旧有的中古世纪的建筑房舍里,市中心有一个大型广场。临广场边的市政府是一幢模仿十三世纪歌特式建筑的大楼,市政府的议会厅三楼面对广场的窗户上装着一个时钟,每到一定时间,时钟外就会出现两个小木偶,一个将军装扮、一个老市长装扮。老市长一出现就会做出一个拿大酒杯一饮而尽的动作。这个时钟的人物是在叙述一个古老的洛顿堡故事:在公元一六三一年,洛顿堡被将军提利率兵围城,提利要将城内反抗的居民处以极刑,老市长努休挺身而出,与提利将军谈判,打赌一口气喝下了一杯装有四分之三加仑的酒,提利非常感动,遂下令撤军。当地的居民后来在一九一零年装置了这个电动时钟作为该历史故事的纪念。而且在每年六月,复活节过后的第七个礼拜天,居民就会身着中世纪传统服装,涌向广场,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和表演,笙歌连夜,并施放烟火,并豪饮当地特制的葡萄美酒,热闹滚滚。  这是洛顿堡最大的节庆,不但全民参与,而且来自世界各国的观光游客也挤满整个山城。一个小小的山城,他们利用一个历史故事,包装了他们的节庆文化,不但自己欢乐,也招来观光客。欧洲各国政府都很会利用他们丰富的人文资产。我认为这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市街的建筑形式有点像是一个中古世纪德国建筑的博物馆,几乎德国南方所有的建筑式样都搬来集结在这里一样。而且建筑与建筑之间安排得非常紧凑,高低秩序、层次分明得体,让人有如走进一个道具城一样,真假难分。尤其城里的那些博物馆,像是皇城博物馆所陈列的洛顿堡中古之史,器物和罪犯博物馆所集藏的中古刑具,以及农业博物馆所陈列的传统农耕用具,就让人有如参观电影道具一般,真是有趣;再加上大街小巷的各种式样错落层次堆砌的住宅,整个山城真像个露天博物馆。  旅行过欧洲,尤其是德国那些浪漫迷人的小山城,回到台北之后,我常在想同样也是有着许多美丽山川的台湾岛为什么会被我们这些住在这里的人建造出这么多实在不怎么美丽的城镇和乡村。什么时候,我们才会有本事建造出如同德国那些村镇一般温馨浪漫而又保有自己本土文化风格的山城呢7过去没有就算了,现在开始计划也还来得及,至少我们的子子孙孙会享受得到。尤其今天,台湾号称这么富有,在大量建造新的山坡建筑之时,实在没有必要再用过去的观念,在盖房子之前老是先将山坡地一段一段阶梯式地推平,再筑上一道一道大大小小生硬的水泥挡土墙,然后再将水泥盒子一个一个往上放,什么景观、自然保护、文化意识一概弃之不顾,真叫人看了难过。  难道什么样的民族就真的只能建筑什么样的城市吗?我们可以改变吗?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本结合了感性与理性的书,没了建筑和文学的包袱,登琨艳流浪的眼睛中,带着叛逆却温柔的眼神。  ——汉宝德 台湾知名建筑学家  走过高峰的登琨艳,觉醒到应该将自己沉潜归零一段时间,然后再找另外一个出口。  ——黄湘娟 台湾《室内杂志》总编辑  对于文化和美有纤锐感性、在台湾土生土长的“雅痞”登琨艳,他的文集无疑颇值一读。  ——陈映真 台湾著名作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流浪的眼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敏锐的眼睛看到了人文与世界的敏感点,也看到了历史,致敬!
  •   观点独特,语言简练,游记能结合作者职业背景.
  •   如果送快递的可以不把我的书折的那么可怕,这本书就完美了
  •   感觉作者有点骗钱的嫌疑,没什么内容,我想白送给人家,都不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