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学导论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沃尔夫岗·马斯特纳特  页数:305  
Tag标签:无  

前言

  关于这本基础理论书籍的写作,伟大的哲学家卡尔·R·坡珀强调“客观认识”一词。当然,他可能错了。这个词显然不能为漫不经心地研究或者草率地写作寻找藉口,而应是科学地陈述,因为人类的思想常常容易出偏差,而真理的揭示也未必永恒。科学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知识结构的重大改变。真理的品质不是建立在单一的关于真理的概念之上,而是关于真理的各种迥然相异的理念。我们对世界的感观认识与我们精神理念以外的世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感知世界与世界本身并非同质。  就这个意义而言,我也可能出错。我的某些论点在二十年后可能是错的,而很多与我观点不同的意见却有很好的论证支持。因此,这本书绝不能被理解为音乐教育的定则,而是对音乐教育不同领域的探讨。我希望通过该书引发对音乐教育的讨论,并取得进展。音乐教育不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它体现了文化现象与政治主张、神经生物学决定的客观事实与人的主观意志、情感交流与技巧运用之间激烈的交叉碰撞。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而言是相对年轻的。三十年前,欧洲首度在音乐教育领域开设博士学位。

内容概要

  关于这本基础理论书籍的写作,伟大的哲学家卡尔·R·坡珀强调“客观认识”一词。当然,他可能错了。这个词显然不能为漫不经心地研究或者草率地写作寻找藉口,而应是科学地陈述,因为人类的思想常常容易出偏差,而真理的揭示也未必永恒。科学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知识结构的重大改变。真理的品质不是建立在单一的关于真理的概念之上,而是关于真理的各种迥然相异的理念。我们对世界的感观认识与我们精神理念以外的世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感知世界与世界本身并非同质。  就这个意义而言,我也可能出错。我的某些论点在二十年后可能是错的,而很多与我观点不同的意见却有很好的论证支持。因此,这本书绝不能被理解为音乐教育的定则,而是对音乐教育不同领域的探讨。我希望通过该书引发对音乐教育的讨论,并取得进展。音乐教育不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它体现了文化现象与政治主张、神经生物学决定的客观事实与人的主观意志、情感交流与技巧运用之间激烈的交叉碰撞。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而言是相对年轻的。三十年前,欧洲首度在音乐教育领域开设博士学位。如今音乐教育作为学科来讨论其存在的权利时,仍然面临诸多困难:音乐教育史仍然受制于历史学科,音乐学习过程的问题心理学通常有更好的解答,音乐学习的现象可能更多地属于人类学和社会学范畴,课程原则取决于它属于政府体制下的学校而不是基于音乐教育目标的原则。这些讨论指出了一种可能性,就是音乐教育可以被科学地认定为交叉学科而不是特定单一学科。  音乐的教与学的复杂性,音乐教育在音乐、生活与社会中的角色和关于文化认同的争论等,使得音乐教育成为理论学科和高层次的课堂教学的特定学科。相关的音乐学习过程的所有方面和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音乐学互相关联,服从于音乐教育及其多学科网络。  然而,这个特征似乎比其他学科,例如化学中概念的确定性更为难以把握。自从氧元素被发现后,很显然,原先人们所认为燃烧物体中的“燃素”是不存在的,而水是由两种元素构成的。与此相比较,如何发展一个学生的作曲能力的问题显然充满变数。相比较于爱因斯坦关于空间与时间的相对论概念,课堂音乐教育中关于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比文艺复兴和早期巴洛克时期更为重要这一定则更多地受到质疑。音乐教育必须同时应对客观事实和主观意识,它必须处理自然科学与经验主义研究两个领域的问题。音乐教育最终不是跟以下问题发生深刻联系,如创造性思维、政治理念、审美认知等。科学的音乐教育学是为以音乐为主导的课堂教育制定的重要原则。它在复杂的科学领域里保持整体功能,关注音乐教育的方方面面。虽然音乐教育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方法论,而更像一种科学方法的探究,选取何种方法则取决于实际音乐教育问题的研究性质。  我深切地期望,本书能够对中国蓬勃发展中的音乐教育事业有所贡献,并希望能够在东西方文化的沟壑之间架筑桥梁。关于这个跨文化研究的尝试,我特别要向音乐教育家余丹红博士、打击乐演奏家彭瑜、竖琴演奏家周洁致谢,她们帮助我对中国的音乐和音乐教育有了深入的了解。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1.1 人类学论点1.2 音乐教育的四个基本方面:目标、课程、学习与方法1.3 心理学方面1.4 音乐与医学第二部分 音乐教育的范例、概念和原则2.1 以音乐活动为主导的音乐教育2.2 听力、感知与演绎2.3  多元审美教育2.4 奥尔夫、科达伊等2.5 新趋势:音乐、整体观和有效利用第三部分 课堂教学中选用的方法、领域和例子3.1 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中的自我管理3.2 协秦曲:从最初理念到学生作曲3.3 清唱剧:从唯灵主义信仰到“未日启示”的追寻3.4 你好,德沃夏克先生:音乐家传记的课堂教学3.5 生活音乐:选用原曲、改编曲和即兴曲3.6 音乐和迷醉:萨满巫术、狂欢锐舞派对和音乐疗法3.7 先锋派,后现代主义,走向未来3.8 音乐教育中的人声和歌唱3.9 跨文化主题:《图兰朵》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  1.1 人类学论点  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和历史学方面的发现,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音乐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生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几乎没有哪一种文化不包含音乐。音乐和人类似乎无法分割。  音乐、象征和表达  人类在设计自己的生活和营造生存空间时,不仅会考虑到实用性,而且往往会超出功能性的需要,这种现象似乎与其他各方面的根本情况一致。低等动物似乎是按照感觉和运动、生命的新陈代谢以及繁殖的生物习性生存下去的。这种纯粹意义上的生命交响曲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虽然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低等动物有任何文化,但是事实上我们并不能从科学角度证明低等动物没有自己的文化。  尽管如此,动物们会建构自己的生存空间。动物的巢穴往往结构复杂,堪称建筑中的杰作,但这些杰作看上去完全严格遵循功能性原则,而非出自美学意图。但是,人类似乎倾向于从功能和美学双重特征出发来构造自己的生存空间。美带给人的感受似乎并不仅仅是性刺激,美与人类的天性有基本关联。  美学与艺术的另一个本质特征为象征性和精神性。尽管我们尚不能断定动物是否具有相似的生活态度,但是象征性和精神性两者似乎都超越了单纯的生物学功能的范畴。人类的大脑装满了象征性的表达和阐释性的理解,挥手示意“再见”、给别人送花以示“我爱你”或“请原谅”、爱国歌曲、纹章图案、纪念品——这些姿态和实物都超出了它们本身的自然含义,这不仅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而且是象征性的符号!音乐人类学和音乐历史都已表明,音乐绝对是象征意义强有力的载体,爱情歌曲、政治颂歌和宗教赞美歌等都已超越了纯音乐本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音乐教育学导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