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重文研究(精装)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平  页数:288  字数:22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大徐本《说文》正篆后所附录的音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为研究范围。这部分字具有以下特征:在《说文》其一部所聚合的字结束时,用“重多少”的方式进行表述,也就是清人王筠在《说文释例》中所批称的“同部重文”中类聚在一起而明注为重文者。至于异部重文、形体重迭者、同音通借、义通换用等文字现象不属于本书的研究范围。

作者简介

王平,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教授。2002年-2003年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2004年-2005年德国研究协会(DFG)特邀访问学者。2007年-2008年美国爱荷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60余篇。

书籍目录

引言 一、研究范围和任务    1.研究范围    2.研究任务 二、研究方法    1.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重文研究    2.共时与历时比较研究    3.字素分析和定量研究《说文》重文系统研究 一、《说文》重文与正篆    1.《说文》重文    2.《说文》正篆    3.《说文》正篆与重文的关系 二、《说文》重文的范围和字数    1.《说文》重文的范围    2.《说文》重文的字数 三、《说文》重文的呈现方式及聚合类型    1.《说文》重文的呈现方式    2.《说文》重文的聚合类型 四、《说文》重文研究综述   1.《说文》古文研究    2.《说文》籀文研究    3.《说文》或体研究    4.关于《说文》重文研究的几点结论《说文》重文结构方式的变化  一、重文与正篆结构方式比较    1.象形    2.指事    3.含意    4.形声  二、结构方式变化重文的特点    1.独体字形声化趋向明显    2.结构方式变化重文中形声字所占比例最大  三、结构方式变化重文产生的原因    1.增省构字字素    2.更换构字字素    3.选择不同的构字字素    4.构字字素字形讹  四、结构方式变化重文的启示    1.形声化是汉字结构方式之优化规律    2.汉字规范应该从制定标准形声结构方式开始《说文》重文的结构成分换用  一、重文形声字表义字素的换用    1.意义相近表义字素的换用    2.意义相关表义字素的换用    3.形讹表义字素的换用  二、重文形声字表音字素的换用    1.音同字素的换用 ……《说文》重文结构数量的增省和位置的变化《说文》重文在魏晋南北朝石刻中的使用情况《说文》重文在《宋本玉篇》中的貯存形式附录

章节摘录

3.《说文》或体研究或体是《说文》重文中最多的一类,但是,历来对它的研究远远不如对《说文》中古文和籀文那么重视。清人王筠在《说文释例》中说:“《说文》之有或体也,亦谓广字殊形而已,非分正俗于其间也。自大徐本所谓或作某者,小徐间谓之俗作某,于是好古者概视或体为俗字,或微言以示意,或昌言以相排,是耳食也。”①许翰说:”说文重文,于古文籀文奇字外,又有或体俗体者,皆以纪小篆之异文也。或体有数种,或广其义或广其声。广其义者无可议,广其声者则有古今之辨。此种盖不尽出自秦篆,而亦有汉人坩益之者。……即此可明制字之先后,声音之变迁,要于六书之旨无乖,故许书录之。若以此遂疑为俗体,非矣。不惟或体非俗,即俗体亦犹之或体也。……鲳,俗作躬:时通行作躬也。先俗作簪;时通行作簪也。印俗作抑,时通行作抑也。推之它字皆然。汉人手迹,不复可见,书经传写,已失其真,惟碑版是当时真迹,而汉篆寥寥不足征矣。”可见,他们都认为《说文》正篆与或体只是异文的关系,并没有正俗的区别。马叙伦于《说文解字研究法。说文或字》中对《说文》或体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类:“有即某字而省者,有不言省而实亦省者,某字省而或体不省者;有不言不省而实不省者,有得声之字同而得义之字变,有得义之部未变而得声之部变者,又有增初文而成或体者,又有初文不行而别用或体,又有或体见于仓颉史籀及壁中书。”③范进军在《大徐本重文初探》中认为:或体是汉人从古代典籍(不包括《史籀篇》和孔壁古文)中选出来、笔画简单而经常使用的一种字体。它和正篆的不同之处,是没有经过秦代“书同文”的规范。

编辑推荐

《重文研究》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说文》重文研究(精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如题。
    纸张皱皱的,白色那种,看着不舒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