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论

出版时间:2009-07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国荣  页数:320  字数:251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哲学总是一再地向开端回溯。这不仅表现在哲学的沉思每每以古希腊或先秦为历史之源,而且在于哲学往往以反思自身的方式,不断地追问何为哲学或哲学究竟是什么。无论是史的考察,抑或是理论的思与辨,都以不同的方式指向何为哲学的问题。历史地看,哲学的不同形态、不同进路,也常常相应于对哲学本身的不同理解。  哲学究竟是什么?这一追问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而形上之维无疑是其中重要的方面。然而,自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提出种种质疑后,冷落、蔑视、嘲弄、拒斥,便渐渐成为后者时常遭遇的厄运。随着形而上学渐遭疏离和拒斥,哲学究竟是什么也越来越成为问题,与此相应的现象之一,便是哲学与具体领域的知识开始呈现某种趋同之势。从历史的演进看,这种状况的出现当然与近代以来哲学研究本身渐趋职业化、专业化相关。哲学本质上是智慧之思,从事哲学思考的哲学家,首先是志于道的思想者。但是,一旦哲学成为某种职业或专业,那么哲学家也就容易由智慧的追求者,转化成仅仅从事某一层面、某一个方面思考的专家。职业化、专业化的工作涉及的主要是存在的特定领域、特定方面,专家的关注之点,也每每限于某一领域或方面,哲学的职业化与专业化以及哲学家的专家化,既将形而上的沉思推向了哲学的边缘并相应地悬置了对存在本身的追问,也在历史与逻辑双重意义上导致了哲学的知识化。  如何回到哲学的本然形态?这一问题如果以另一种方式来表述,也就是:如何超越对哲学的知识化理解而达到哲学作为智慧之思的真实形态?这里本质上依然涉及何为哲学的追问,而对它的回应显然无法离开形而上的视域。在历史上,形而上学曾展示了多样的进路,其中不乏对存在的思辨构造或抽象推绎,但形而上学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这一类的抽象思辨。作为智慧视域中的存在理论,形而上学既以存在本身的具体性为指向,又贯通、融摄了把握存在的不同方式,二者在不同意义上为深入地理解世界提供了前提;形而上学的以上路向,同时也体现了哲学的内在品格。

内容概要

与形而上学相融而相合的,当然不仅仅限于理论理性层面的认识论、逻辑学,广而言之,形而上学与实践理性层面的价值论、伦理学等等,同样并非彼此悬隔。前文已提及,从道德的基础,到价值判断的根据,从审美活动的对象与主体,到哲学层面的终极关切,都内在地渗入了形而上学的视域。可以说,形而上学既致力于回归存在的统一,又联结了智慧之思的不同向度,从而在双重意义上体现了哲学以求“通”为指向的内在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随着对作为存在理论的形而上学的质疑、拒斥,哲学似乎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职业化,哲学家相应地愈益成为“专家”;哲学的各个领域之间,也渐渐界限分明甚至壁垒森严,哲学本身在相当程度上则由“道”而流为“术”、由智慧之思走向技术性的知识。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曾强调了智慧对于哲学的重要性:“哲学惟一的急务(sole preoccupation)是智慧。”这一看法颇有意味,它从一个方面表明,康德已以其哲学家的敏锐,注意到了智慧在近代(包括他自己所处的时代)被遗忘的趋向。这一状况在康德之后似乎更趋严重,而哲学之求其“通”的品格则相应地每每被遮蔽。以此为背景,重新确认形而上学所体现的哲学之求“通”的走向,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作者简介

杨国荣,1957年生于上海,浙江诸暨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

书籍目录

自序导论第一章 形上之域与存在的具体性 一、存在之思与形上之域 二、形而上学的抽象形态 三、人与世界图景 四、存在之序 五、时间、过程与历史 第二章 存在的价值之维  一、是什么与意味着什么 二、价值和评价 三、价值、规范与世界的变革第三章 认识、存在与智慧  一、认识的本体论前提  二、“知”(knowing)与“在”cbeing)  三、知识客观有效性的形上根据  四、知识、智慧与人之“在”第四章 存在与方法  一、当然之则和必然之道  二、思维的秩序、行动的秩序与存在的秩序  三、理解与涵养  第五章 语言的形上内蕴 一、以名指实和以名喻道 二、解释世界与变革世界 三、语言与人第六章 美的本体论意义 一、审美秩序 二、存在的完美 三、美与自由 四、美与真、善第七章 道德与存在 一、规范、义务与伦理关系 二、道德主体 三、行为情景与存在境域 四、社会整合的道德前提第八章  日常存在与终极关切 一、日常生活与日常存在 二、日常生活中的人 三、已然与自在 四、终极关切:存在的自觉 五、极高明而道中庸第九章 形上视域中的自由  一、存在的统一之境  二、自由与自因  三、自由的价值内涵附录哲学何为后记新版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形上之域与存在的具体性  一、存在之思与形上之域  在其逻辑学中,黑格尔将“存在”视为起点,并由此展开了他的本体论学说。黑格尔所讨论的“存在”,首先具有逻辑范畴的意义,而有别于具体的实在,从“存在”出发的本体论,也相应地主要表现为逻辑的分析。然而,本体论的逻辑展开并不仅仅是一种思辨推演,它在某种意义上植根于现实的关系;以“存在”为本体论的逻辑出发点,同时也折射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本原性。  存在着这个世界或有这个世界,这是对存在作进一步追问的逻辑前提。从常识的层面看,“有这个世界”是不断为生活实践所确证的事实;从哲学的层面看,关于世界是什么、世界如何存在等等的辨析,总是基于世界本身的存在。绝对地否定世界的存在,往往很难摆脱哲学的悖论:如笛卡尔已注意到的,当一个人否定或怀疑世界的存在时,这种否定或怀疑本身已确证了某种“在”(怀疑者及其怀疑活动本身的“在”)。海德格尔曾将“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视为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或最原始的问题,这一问题同样以存在的本原性为前提:惟有“在者”已在,追问在者之“在”才有意义。  对存在的探究,既展开为“为什么在者在”这一类终极根源或原因的追问,也涉及具体的知识领域,后者与经验之域有更切近的联系,其形态往往呈现多样的特点。在近代的知识分类系统中,知识领域通常被区分为所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前近代的知识系统虽然不一定有这种近代意义上的学科分类,但按近代的分类标准,亦可归人相应于以上类别的形态),而每一种知识的分支又常常对应于存在的某种形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道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该书获得吕思勉奖算是大陆哲学的最高成就了
  •   很喜欢读杨教授的书,也很欣赏他做科研的精神
  •   不错,价格适中,内容新颖。就是到货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