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不着门——孔庆东谈教育

出版时间:2009年4月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孔庆东  页数:24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为什么我把自己有关教育的论述统称为“摸不着门”?是天太黑还是门太高?是我们身在此门中还是身在此门外?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十多年前开始,我们好多做文学研究的,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点移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上。我想这可能是学术的自然升华吧。    我在北大做的博士论文是研究大众文学、通俗文学的,我早说过这样一个观点,中国主要落后在中间层次上,落后在大众文化上,落后在教育上。我跟钱理群、曹文轩等老师说,咱们现在文学研究的许多成果,有多少转化到中学了呢?几乎没有。    我1990年的时候到中学当老师,看到语文教参,有点吃惊,那上面的观点和我们在大学校园里所谈论的相比,好像是在两个世界里。鲁迅在《拿来主义》里提到了尼采,可《拿来主义》的教参仍然把尼采说成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动哲学家,脱节是如此之大,脱节至少10年以上啊!而当下的中学语文界采用的则是我们上个世纪90年代的说法,总是落后有10年左右,存在着巨大的对话空间。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术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成果,这些学术成果成了我们这些学者的自说自话,成了学者之间的对话。其实鲁迅那个时代的思想高度我们可能很久都赶不上,但就说他们自身吧,也没有很好地传播出去,只是一些大学的学生学者写文章互相给对方看,《新潮》、《每周评论》的那些人,也就是胡适、鲁迅他们之间在互相启蒙,可老百姓还是那些老百姓,与启蒙无关。    从1917年到1937年启蒙了有20年吧,可日本人来了还是有那么多人去当汉奸,其中很多“底层汉奸”倒不是为了功名利禄,绝大部分是因为愚昧,他们觉得人家日本人这么大老远地来到这里不容易,晚上找不着路,打个灯笼给人家带带路做做好事,打完灯笼我回家睡觉去,也不知道要钱。当时很多老百姓是无意识地做了汉奸的事,他们没有国家观念,鲁迅所说的什么国民性改造,改造民族灵魂之类,根本听都没听说过。    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有强烈的救国救亡的意识。我认为救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革命,一种是教育。革命不能总搞,搞一回两回就行了,代价太大。归根结底还得靠教育。教育事业发展到今天,成就是巨大的,代价也不小。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凸现出来,教育最后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近年来独木桥多造了一些,但后面涌来了更多的千军万马。挤过去之后怎样?彼岸还有很多独木桥。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人过更好更幸福的生活,成为更完善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培养应试的机器。面对眼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应该思考的不仅是增加有限的就业岗位的问题,而且应该思考何谓教育,何谓育人之道。这自然有一个“教育之门”的问题。那么,咱是一直就在“此门中”呢,还是永远“摸不着门”?

作者简介

孔庆东,人称“北大醉侠”,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著名坛主,新浪文化博客首席博主。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曾被评为“北大十佳教师”之首。     
十余年来,孔庆东博士先后写出当下中国罕见的酣畅淋漓、嬉笑怒骂的痛快文字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我现在怎样做老师  我现在怎样做老师  咋教育孩子  不要蒙住学生的眼睛  一场没有句号的辩论  怎样做个北大人  语文老师孔庆东谈数学  怎样对待异端  坐飞机上课的学生  不漂亮的女生  少爷小姐请读书  问还是不问第二辑  大话语文  汉语的悲哀  用优美的汉语赢得世界  语文问题  怎样学语文  我看语文第一课  语文教学的改革与传统  鲁迅是语文教学的灵丹妙药  庆东作文秘诀  理直气壮读金庸  《天龙八部》能人选中学课本吗  泯灭人性的分数  温酒一杯话高考  摸不着门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研究:以2003年为例第三辑  校园是个海  北大四博士  老钱的灯  侠之大者,钱理群  平原下有海  蔡元培的矛盾  生命失败的微妙  纯洁的生命诗篇  鲜活的恐惧  缅怀激情年代  灵魂工作者还能逮着老鼠吗  博雅塔前人博雅  北大的耻辱和光荣

章节摘录

  第一辑 我现在怎样做老师  我现在怎样做老师  在电脑上一打出这个题目,就觉得自己道貌岸然,面目可憎。夫人从我身后经过,瞟了一眼,阴阳怪气地说:“哎哟,真伟大。这回天下当老师的可有了光辉榜样了。”一侧身,又俯在儿子的耳边说:“你爸又要祸害人了,快吃盖中盖去。”  我听了虽然气愤,但又实在不能发作,因为这个题目的确让人觉得3张纸画个鼻子——脸太大了。我的老祖宗被尊为“至圣先师”,也不曾写过这种吹牛文字。鲁迅先生够伟大的,也只写了一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若不是编辑小弟弟小妹妹催逼得紧,我是打死也不敢摸这根高压线的。不过转念又想,这东西其实天天有人在写,那些“模范教师”,那些“先进班主任”,不是都被强迫写过这东西吗?不但写,还要腆着脸上台去念,念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比劳改犯还遭罪。老子二十多年前连批林批孔批宋江的文章都写过,这点苦有啥吃不了的?写!大不了让孔庆东告我一个侵犯名誉罪呗。  我正式当老师的时间不太长。当过3年中学老师,4年大学老师。此外各种临时老师当了无数。如果说老师就是教给别人知识的人的话,那我从3岁到现在,可以说没有一天不是在“诲人不倦”中度过的。我当老师的秘诀用一句话就可概括,叫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好为人师”,两个基本点是“不求为人师表”和“人人是我师”。  我从小好为人师,见人有错误就指出,见人有疑惑就指点。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我错误地理解了伟大领袖的话,把“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理解为“我们向谁指出都行”,结果到处碰壁,吃尽苦头。小时候,我向父母指出,得到的是辱骂和毒打;我向老师指出,得到的是嘲笑和批判。长大后,我向领导指出,得到的是什么,中国人都知道。这些我都不在乎,最最笨蛋的是,我竟然胆敢向每一个女朋友指出。结果在我短暂的恋爱史上,有三个女朋友因为我指出她们的错别字而愤然离去。但是我本性难改,不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别人就浑身难受。所以要说“我现在怎样做老师”,中心特点就是,天生酷爱本职工作,最见不得众生愚昧。敌人若把我抓去,不用严刑拷打问我的上级是谁,只要把我上级的名字写错,我立刻就会上去改成正确的,并让他们再默写一遍。  为了保证“好为人师”这个中心,首先要做到“不求为人师表”。有些老师的最高理想是“为人师表”,这在我看来就是犯了“主题先行”之病。你怎么能保证自己配得上“师表”呢?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他可没说“师者,做人之榜样,生活之楷模也”。把老师的道德标准定得过高,容易导致率相作伪,“师贼”丛生。《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可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当然,大多数老师的道德是在水准线之上的,但那是因为这一职业本身是“积德”的职业,有利于人的道德修养,而不是当老师的人天然比别人高尚。我在道德上取与学生平等的态度,你勤奋刻苦,我给你好成绩;你敢扰乱课堂,我当场揍你丫的;你认真指出我的错误,我请你吃饭;你敢穿三点式来上课,我就告你性骚扰。总之,不当圣人,教和学两方面都会从道德的压抑中解脱出来,从而集中精力于知识的传与承。  既然不用为人师表了,那就可以真正的虚怀若谷,“人人是我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太骄傲了,丧失了三分之二的学习机会。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他必然知道或者掌握另一个个体所不知不会的某些事物或本事,所以,从每一个人身上多少学点东西,是保证自己能够永远“好为人师”的无穷源泉。如果说当老师的应该具备什么道德的话,我认为就应该具备“人人是我师”这个道德。这个道德既符合老子“知雄守雌”的理论,又与毛主席所提倡的群众路线相一致。其实用武侠小说里的话表达出来,就是“北溟神功”。一个人有了北溟神功,但是绝不想当武林盟主(为人师表),而是只想当一个达摩堂长老(好为人师),这对于我这种中等智力中等运气的人来说,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吧?  咋教育孩子  还有一个多月,孩子就要出世了。我那小市民的太太,整天腻着我商量将来如何教育我们这“爱情的结晶”。依着她的意思,三岁学英语,六岁弹钢琴,从小便知道左手拿叉,右手执刀,进门用香皂洗三遍手,出门从不吃小摊上的东西……我听着就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我说你怎么比四人帮还能摧残祖国花朵啊?你这一套,跟那三岁磕头、六岁缠足只有时代的不同,其罪恶本质都是一样的!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造就一个废物加奴才。兵荒马乱的年月,他肯定先死;太平盛世,他什么也享受不着。你看你丈夫我,英语不会,钢琴不懂,吃饭以手为叉,以齿为刃,一块香皂用半年,专门吃各种小摊,结果活得天天快乐,人人爱戴,多么自由,何其幸福,连你这么高雅的女同志都愿意嫁给我,这是为什么??  太太说,那依着你呢??  我庄严地思考了一阵,说:首先得进行饥饿教育,让他知道啥叫饿。知道饿才知道天下没有不好吃的饭,才知道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当然,还有寒冷教育、疼痛教育、挫折教育、羞耻教育、孤独教育……总之,要让他挨饿受冻,挨打受骂,摔倒了绝对不扶他,从不给他零花钱,从小要自食其力,知道人生之艰难,世道之险恶,为争取自由而进取,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太太说:四人帮加上希特勒,也不如你凶残。你这老不死的,成心要虐待死我的孩子,我还不如把他送孤儿院呢!?  我说反正不能像你那么办。太太说要像你那样办我跟你拼了。吵了一遍又一遍,一直上升到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育人还是用修正主义思想育人的高度,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最后,我忽然想通了:“咱别吵了,这么办也好,那么办也好,咱们征求过孩子意见吗?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受这种或那种的教育吗?我们有什么权利让一个洁白的生命按我们的思维模式去成长,我们怎么能保证我们的想法不是大错特错、荒谬绝伦?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难道就非得成为某种思想的实验品么!”太太说,那怎么办呢?  不要蒙住学生的眼睛  往学生面前一站,自以为是塑造灵魂的工匠,娴熟地搬出几十年如一日的模具,把活生生的灵魂一个个地浇铸进去。——这已经成了我们中学教师的职业幻想病。殊不知,学生毕竟不是单纯的原材料,不是有生命的标本,不是“马鲁大”,任你怎么施展女娲的抟土绝技,他们也不能排成令君满意的兵佣大阵。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学生不仅仅是属于教师、属于学校的,他们同时属于家长,属于同学,属于亲友,属于全社会!咱当老师的本事再大,能一手遮得住全社会这个天么?  孩子大了,懂事多了,不免想这想那,问是问非。你让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他偏要要东张一眼,西竖一耳。且不说学校与社会之间插满了五花八门的“连通器”,就是学校本身,也并非无菌无毒的真空试管。老师们在学问上不可能是无所不知的万能电脑,在品德上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圣人大仙,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要求学生都成为冰清玉洁的蒸馏水呢?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可质疑的,但那种含在嘴里的爱,最后恐怕要成为丢入冰里的害。  有个笑话说,老和尚怕小和尚吃荤,从来不让他见到肉。一次庙外飘来肉香,小和尚问是何物,老和尚说那是毒药。夜里小和尚翻来覆去睡不着,老和尚问他什么了,小和尚说:“我想吃一口毒药!”  可见,单纯的禁忌和隔绝信息的方法,对受教育者来说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当今社会,中学生在接受信息方面几乎与教师处在同一的起跑线上,一些优秀的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两方面,都向教师发出了有力的挑战。避而不谈,顾左右而言它,是一种怯懦的、不负责任的态度;恼羞成怒,强令学生闭上双眼,只能让学生更加鄙夷。我们那种“千万不要闹出什么乱子”的神圣感情,应该在学生的“哈哈哈”中旧貌变新颜了。  蒙住学生的眼睛,还是锻炼学生的眼睛,实际上意味着是否平等看待青年人的问题。长江后浪推前浪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学生的眼睛明亮了,眼界开阔了,眼光锐利了,我们作老师的应该欣喜和骄傲。当学生突破了我们的模具,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复杂的世界时,我们应该像鲁迅说的那样:“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的地方去。”

编辑推荐

  是天太黑,还是门太高?是我们身在此门中,还是身在此门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摸不着门——孔庆东谈教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5条)

 
 

  •   开列自己书单的时候,一位书友推荐他的书目,竟然购买了孔庆东全部的文集, 难免好奇。这位长相实在不能恭维的丑男,事实上早有谋面,以前在《百家论坛》看过,但是一股子北大拽人的样子,当时就是看不惯,后来还知道是孔贤人的直系后代,身份身价也值得他这么拽吧,所以那一天被书友推介,忍不住,于是就败了一本先看着吧!
      这本包装简单的图书,页面干干净净,让人觉得很舒服。其实内容无非是孔和尚的一些随记和杂谈类的文汇,文风是他一贯的风格:很拽,甚至有点愤青。不过他的文字的确激扬,妙语连珠,让人不时的捧腹大笑,也偶尔深思。其中有几篇文确实精彩,比如《咋教育孩子》,原来北大博士和清华硕士也不过平凡人俩枚而已。本人的这种小心思真的要不得,但是不得不说确实改观了以往的一些想法,大家真的都是人,不是神。当然这绝不是咱想攀什么交情,只是对“咋教育孩子”确实可以让身为父母的人找到话题,拉近距离。 孔夫孔妻俩人对话幽默(估计是醉侠文笔功劳),看待事实的俩面性与一般家庭无异,也都是黑脸红脸、男女混合双开,真的让人觉得孔夫子也柴米油盐而非天天之乎者也啦!
      另一篇比较不错的当属《坐飞机听课的学生》,基本内容感觉还行,大抵是希望中国的学生也能重视我们的国文课就好,当然请忽略文中莫名其妙对该学生的外貌白描。对于这样勤奋爱学的学生确实没有几个老师会不稀饭的?想必作者也不是为了鼓吹大家都做飞机去听课,但是想想韩国人当下对中国文化的入侵甚至抢夺,这样高度自觉地学习中国文化的态度,真的让国人该有些醒悟警觉啦。
    再有就是同为教师(不过比他不如了,只是中学小教员),最戚戚然的当仁不让《我现在怎样做老师》这一篇。确实的现在社会对教师的态度不算公正,原因多方面,但是个人觉得无论如何“尊师重教”的条框是绝不能丢。当然,教师自己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好为人师”、“不图师表”,我想就是孔师比较特立独行的观念。“好为人师”不必多言,身在教师职位,或是身在什么职位,“好”是必须的、首要的,是继续努力地先决条件,毋庸置疑的。而“不图师表”有点另类,但是多加思考,亦能想明白,别把自己太当回事,有了“好”的根子,相信“为人师”就好办了,毕竟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才能不“打”不相识,“打”完更相亲吧?当然此“打”绝非彼“打”!预知详情,请翻阅孔和尚之《摸不着门》。
  •   《摸不到门》沿袭了孔醉侠的一贯风格。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处心积虑;看似闲庭信步,其实用心良苦;看似“进门无道”,其实“身在山中”。这是一本老集子,好多文章,以前在醉侠的各种版本的文集中已经拜读。不过,这本集子仍然物有所值。
  •   可以看看,北大教授是如何理解教育的。语言幽默诙谐~读后不禁莞尔~
  •   孔和尚的不同时期对教育的结集,当初的哈三中的高材生,北大教授!很有见地!
  •   蛮有趣,还吧高考的语文试卷拿上来,现在做来有的还是拿不准,以后参照教育小孩子。
  •   直面现实的敢于说真话,又不失教育智慧。
  •   孔庆东教授能给人不一样的感觉,不知其人,不知其貌,从字、词中悟其人,呵呵。。。实在是一种误,见其相片,感觉全如山之云雾...
  •   这是俺不多的几次书评!孔老师的嬉笑怒骂皆在其中,他的其他书籍俺要好好看看了!
  •   一直想看,但前段没货,现在好了
  •   孔老师幽默风趣,思想深刻
  •   孔老师的书每本都买,好书。
  •   久仰孔老师的大名。阅读此书,真是大开眼界。
  •   很不错,书的纸张很好,内容也比较好
  •   内容和思想都需要仰视
  •   给朋友的孩子买的,很不错呀
  •   很不错的一本,有极致幽默!会多选基本作者的书来读的!
  •   有看头的书,有新意
  •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孔庆东老师的这一句就够了!
  •   是从多本书中抽取的关于教育的一个集子。
  •   帮朋友买的,她很喜欢孔庆东,买了好几本,直接送她家里了
  •   书的内容不错,相对于孔庆东这几年出书之滥,这一本还算是有所选择的
  •   孔老师的书挺不错的
    对高考评析我觉得有一些 不尽人意 其他都很好
  •   好文章,就是有些看过了,重新编凑了点。但是因为是好文章,所以就当时复习了。而且也不错。
  •   没有老孔的其他书精彩,但老孔的书还是有一些内涵的,值得一看!
  •   没有塑封。
  •   可以拿来读读
  •   孔和尚的书,很有启发,虽然也是精神快餐,但还是有营养的滴,推荐一读。
  •   更像一本教育随笔,文章大多比较短小,不是专业性的论述、可读性故事性更强,在故事和描写中透露出一些对教育的深思熟虑,也有真知灼见。更多地是针对大学教育现状和语文教学,谈基础教育的不多。
  •   孔庆东还是那么嬉皮笑脸,这种嬉皮笑脸几乎要稀释掉教育这个严肃而认真的问题!
  •   刚开始几篇还可以,后面的就不算特别好了。光03年试卷分析就占了几十页,实在浪费。感觉不如看博客收获多。
  •   老孔拼凑之作,没什么真灼之见。
  •   好书好书!一一定要认真阅读的书。
  •   好书,好书好书昊石鼓好书好书
  •   在我看来,觉得整体不如他那几本出名的书好看.但是中学生和中学老师们可以看看,也许会对语文的学习和辅导有些帮助.里面还有高考语文题目分析~
  •   不行,和题目的感觉差多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