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习的教科书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华东师大  作者:(比)弗朗索瓦-玛丽·热拉尔//易克萨维耶·罗日叶|译者:汪凌//周振平  页数:401  字数:43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关于什么是素质,有不同的解释,而从根本上来说,它是针对于我国传统上过分注重书面知识、注重分数的学校教育提出来的。在这套关于整合教学法和其实践的译丛中,我们可以认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能力”(comp6tence)。比利时的整合教学法倡导者认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在他那里有具体的界定。  和罗日叶教授的结识多少有些偶然。三年前我和比利时教育和培训工程所(BIEF)联系,希望能够了解德·克特勒教授关于学业评估中教师主观因素作用的研究,BIEF现任主任罗日叶教授处理了我的邮件,热情给予答复,并推荐我几本书,其中就包括本译丛中的几本:《整合教学法》、《学校与评估》和《为了学习的教科书》。2007年12月,罗日叶教授应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邀请,到北京参加了全国首期教研室主任研修班,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大会上做了相关报告,并与中国同仁进行了学术交流。  其时,我的研究兴趣主要是从学术评估角度探讨影响学生学业成败的因素问题,关注学校正式学业评估(认证性评估)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社会合法性特征的学业评估构成了一种场域,其间充满了利益争夺和各类资本的运作——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意愿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业成败的结果。而在教育政策水平上,尤其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学业评估的政策导向、各级水平上的具体演绎引导着的教学实践以及各类行动者的资本投入和努力方向是否在为让学生成为真正自主的现代公民这一目标服务,因为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些构成了一个真实的、显性的或隐性的教育环境。

内容概要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能力。学校教育到底希望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才能让这一希望落定而不是在实践中偏离方向,这是我们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这方面有很多理论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而罗日叶的“整合教学法”可以看作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是不多的来自法语区国家的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    本书首先提出了一个概念框架,为教科书的编写和评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关于基本教学机制的分析特别可以帮助我们建构能力,完善教科书的制作方法,并大大超越教科书所营造的严苛的框架。本书也谈到教科书与新信息和沟通技术之间的关系。      两位作者随后提出了28个卡片,这些卡片配有很多的案例和建议,可以帮助读者们获得编写和评估教科书,甚至使用教科书的必要能力。        本书所立足的视点可以帮助我们产生这样的认识,即教科书从教学性和物质性两个方面来说都是帮助学习的工具。实际上,本书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教科书编写与评估的范畴,并因此而受到了希望制作高质量教科书的作者、出版商、决策者们,以及教学论专家和教师们的关注。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玛丽·热拉尔和易克萨维耶·罗日叶是比利时法语区教育和工程所(BlEF)的专家和负责人,他们撰写和主编了系列学生用和教师用教科书。在联合国教科书文组织(UNESC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非洲法语区工政府间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支持下,两位作者参与了大量的教育发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引言第一部分 概念框架 第1章 教科书制作过程中的不同行动者  1.编写  2.出版  3.评估  4.使用  5.综合 第2章 教科书制作的步骤  1.需求分析  2.(教科书制作)计划(主要目标、时间安排等)的明确  3.学习观念的明确  4.内容范围限定及其结构设计  5.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6.向(尤其要向)(教育)实践者以及学科专家进行的意见征询  7.档案夹的建立  8.试验性章节的撰写  9.结构和总体风格的对质  10.页面排版的尝试  11.试验性章节的试验  12.内容的细化处理  13.教科书的技术性定义  14.整本书的撰写  15.插图的创作  16.内容与整体和谐性的审阅  17.排字和页面排版  18.整本教科书的试验  19.技术性支架的制作  20.校样修订  21.印刷  22.教科书成品的试验 第3章 学习的目标  1.学习的对象  2.实施的活动  3.知识的领域  4.活动和知识领域  5.具体目标  6.能力  7.教育目的的参照 第4章 教科书中所建议的学习的方法论步骤  1.(学习对象的)呈现  2.(学习对象的)发展  3.(学习对象的)应用  4.整合  5.学习段落的主要步骤 第5章 教科书的功能  1.与学生有关的功能  2.学生用书的多样性  3.与教师有关的功能  4.教师用书的多样性 第6章 教科书和新信息与沟通技术(NTIC)  1.面对NTIC的教科书  2.教科书和NTIC的功能 第7章 评估  1.评估活动 ……第二部分 为了编写教科书第三部分 为了评估教科书附录与教科书编写有关的建议目录 参考文献索引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概念框架  第1章教科书制作过程中的不同行动者  1.编写  1.1.3作者可以是本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  教育和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种背景下由本国人构思和撰写教科书是很自然的。  不过也有很多例外。比如在以下这些情况下,上述原则并没有被遵守:  政治上的依赖常常会造成依据原来宗主国的教育大纲来指导对本国教育大纲的定义,并阻挠了民族出版业的发展。在一些非洲国家,教科书长期以来都是从原来宗主国那里引进的,是由外国人编写的,也可能是由外国人和本国人合作编写的。  经济上的限制(人口稀少或购买力低下)常致使一些国家韵教育领导者们去获取在国外编写和出版的教科书。他们担心撰写和出版本国教科书可能需要大量的投资,因为出版发行的数量可能非常少,这使得教科书的单价将会很昂贵。  当某本由国外编写和出版的教科书具备所要求的学术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时候,其他国家常常会“照单全收”,或者需要的话对它做一些改变,使之本土化。由于本土改编的贡献,外国作者们的才能因此在一个可能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受到重视。  不幸的是,这些情况并不总是一目了然的。比如,有些教科书是由外国侨民编写的,但是由于商业、政治或可信性的原因,这些教科书被宣称是国人(比如“一群非洲教师”)编写的。甚至有时候一些督导也可能在某本教科书上看到自己的署名,虽然他并没有介入构思和编写过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为了学习的教科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该书从教科书的功能入手,论证教科书编写、评估及使用的理论,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借鉴的工具,受益匪浅。
  •   很厚的一本书,对教科书的方方面面都说到了,大的理论就不用说了,细到包括排版、插图等等。不过又觉得太琐碎了。
  •   从事教科书研究的必读书目之一。实践指导性很强。逻辑严密。推荐!
  •   书中对教学书的编写和评估介绍得很具体
  •   书是本好书,可是包装得不少很严实,拿到书的时候有的地方都撞破了,可是同学也是一同订货的,书都很整洁,不晓得为什么我的书两本都有破损!请下回包装的时候注意一下,不要再发有破损的书给顾客了。
  •   对专业研究有帮助
  •   夏写的东西还是不错的,写博士论文借鉴的。
  •   用来做教材,很实用,详细,有很多启示
  •   适合教研人员阅读!
  •   企业培训管理强烈推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