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数学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华东师大  作者:华应龙  页数:270  
Tag标签:无  

前言

  华应龙同志于2002年调入我校,现在是我校副校长,主管数学教学和教育科研,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首都基础教育名家”,获得的荣誉称号众多,但我至今还是最习惯称他为“小华”。  为小华的教育随笔集写序,就有不能愧对他常对我说的“知遇之恩”的意思。从1996年在全国数学年会上初识他的才华,到在一所学校里共事多年,对这位年轻有为的部下,我是非常了解的。更让我不由得想拿起笔来的是,当我静心翻阅这部书稿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他对教育的深刻思考,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很愿意陪伴各位读者走进小华的“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从中获得裨益。  这本集子中的随笔,是小华多年来利用在学校上班前、下班后,外出讲学旅途的飞机上、火车里的零碎时间写下汇集而成的。  当今社会,人们工作负荷大,节奏匆忙,最匮乏定神阅读。而小华自我认识他起,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他真正是坐拥书城,手不释卷的酷爱读书之人。读书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并享受其中。他惜时如金,博览群书,常能引经据典,一语中的。读书不仅能触发他对生活的感悟,更使他能够自由而兴高采烈地徜徉在数学教学的研究之中。由此看来,他经常性地笔耕不辍,实在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捧读后在工作、生活中的尽兴而已。

内容概要

华应龙的课为什么总有点与众不同?他的课为什么学生听了不愿下课?一个数学老师的文章为什么如此生动、亲切、富有诗意?这本随笔将帮助你寻找答案。    华应龙出身农民家庭,从12岁起干了许多农活,他对农民有着天然的情结。他像农民种地那样去教书。他说,教育像农业那样需要信任、宽容、耐心、期待和守望。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    本着这样的教育信念,华应龙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学习、碰撞中把自己的课堂不断带入新的境界。他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好玩和有趣,他说,我就是数学。

作者简介

华应龙,1966年生,江苏南通人,1984年毕业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了

书籍目录

序一  扎根沃土展才华(李烈)序二  一本我期待已久的书(张梅玲)序三  菩提山上,拈花微笑(肖川)第一辑  课前慎思  脑袋磕破后的笑声  不抛弃,不放弃,要扬弃  思维决定视野  有之以为利  人师:教育人的追求  无意间的伤害  “从来如此,便对么?”  究竟怎么读分数  阅读:一种积极的偷懒第二辑  课中求索  遭遇“节外生枝”  教学:从擦黑板开始  千金难买回头看  善待差错  感谢差错  “老师们都没有注意到”  蹲下来和孩子对话  “下课啦!”第三辑  课后反思  人皆可以为尧舜  退步原来是向前  敬畏童心——图上、图后及图?  “华老师,您误导!”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学生叫我“华罗庚”  我在课堂  会飞的课堂  反思教学,超越自我第四辑  听课随想  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  那一声“谢谢”里  教具掉下来之后  当学生投“师”所好  教学有路“曲”为径  手指尖上的智慧  不平则鸣  彩色粉笔的妙用  踢好临门一脚  潜藏着的错误  活动:爱你没商量  听听自己的课如何第五辑  评课心语  细节成就完美  像苏格拉底那样“退”与“进”  风景  好课:要舍得“浪费”时间  有无相生:课之佳境  精彩源于困惑第六辑  生活感悟  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  南北都是路  “我多想把老师变成一只……”  保护诚实  站着的眼睛  君子病无能  品味幸福人生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  吾师陈今晨  年年、月月、日日  人生不能缺少的“九类朋友”  惠芳老师的眼睛  有容乃大  一节课·一碗米  课上似同学,课下似兄弟  篮球:我的导师  当我穿上了高跟鞋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辑 课前慎思  脑袋磕破后的笑声  朋友问我在北京忙不忙,我常常会说,上厕所基本上是小步跑,很少有闲庭信步的时候。您相信吗?现在有例为证了。  2007年的一个星期三,完成了李校长交给的一项急活,我照例是小步跑去上厕所。“啪!”我重重地仰面摔倒在楼道里。脑子里“嗡”的一声,只听见一个惊慌失措的声音: “对不起,对不起!华主任,没事儿吧?”我睁眼一看,手拿拖把的工友就在我前面不到一米的地方愣愣地站着。我赶紧说:“没关系,没关系,是我自己没走好,不关您的事。”伸手一摸后脑勺,满手掌的血!原来,后脑勺磕在门框上,破了!在两位同事的陪伴下,我去旁边的北大人民医院缝了六针,戴上了像郝海东在足球场上受伤后戴的那样的头罩。  晚上,李烈校长知道后,很是心疼地打来电话慰问我:“……都是为了我……周六你还要做课,怎么办呢?”李烈校长就是这样一个常常让你感动的人:不是她的责任,她也会揽过来;你没想到的,她会为你想到。是啊,后天还要做一节观摩课,总不能像郝海东那样壮烈地戴着头罩上课吧。  课是不好推掉的,我决定戴着帽子上课。于是我和老婆一起跑了两家商场,终于买到我喜欢的印有“2008”字样和“中国印”的帽子。  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我都不戴帽子,更不用说戴着帽子进教室了。而且,我也压根没有看到过哪位老师戴着帽子上课的。戴着帽子上课一定很别扭。怎么能够让自己有个比较体面的交代?头磕破后的两天里,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可是,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连一丝头绪都没有。  周六上午就要上课了。周五晚上十点多钟,我在飞机上修改完一个课题报告。飞机即将降落,按空姐的提示我关掉了电脑,很是享受地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突然,脑中灵光一现,我赶紧从飞机前排后面的口袋中抽出清洁袋,美滋滋地在那个清洁袋上把想到的方法记了下来。  “小朋友们,此时此刻,看到站在讲台前的我,你最好奇的是什么?(或:你觉得我最特别的是什么?)做真人,说真话(怕学生不敢说出戴着帽子的怪怪的老师)……猜猜我为什么戴帽子呢?……不告诉你,是个谜。”  “下课,谢谢同学们!(脱帽、鞠躬,大幅度的鞠躬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看到我后脑勺上的白纱布)同学们再见。”  实际教学的情景和我预想的差不多。  第一个学生说“您的腰杆特别直”,第二个学生说“您戴着帽子”。  在学生说出了我最特别的是“戴着帽子”后,我考虑到教学内容是“中括号”,于是,不是问“猜猜我为什么戴帽子呢”,而是问“我为什么要在头上加个帽子呢,猜一猜”,这与课上的算式中要“加上”一个中括号正好吻合。  有学生说我没有头发,有学生说我发型不好,有学生说戴帽子显得年轻,有学生说带着帽子特别有风度,有个学生说是为了推广2008奥运……  听了学生五花八门的猜测后,我说:“帽子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可以是宣传,如美女头上的广告帽;也可以是提醒,如小学生头上的小黄帽;还可以是装饰,如大明星头上的帽子。可以是保暖,也可以是遮阳,还可以是遮羞。那我戴帽子到底是为什么呢?不告诉你,是个谜。”我把总结落在功能上,与中括号的功能正好衔接。  下课时,我总结完中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功能后,摘掉帽子,深深地一鞠躬。孩子们轻轻地笑了,听课老师中响起了掌声。是啊,不少听课的老师一定也是一脑子的不解:“怎么能戴帽子上课呢,耍什么酷?”  “哈哈,脑袋上加个帽子和算式中加个括号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有着某种需要,帽子和括号都有着特别的功能!”  更热烈的掌声在礼堂里响了起来。有老师说:“看到您戴着帽子,就知道里面有戏,但不知道是迫不得已。”磕破脑袋是无意的;但把磕破的脑袋给用起来,却是有心的,是苦苦追寻的。  尴尬啊,磕破了脑袋,整天戴着个帽子。太有趣了,磕破的脑袋和一顶帽子合成了一件难得的“教具”。真开心啊,因祸得福,我把尴尬的事件变成了有趣的资源。真所谓:“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必将为你开启一扇窗。”  摸着后脑勺上的伤疤,我想起了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母亲说过的一段话。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和家人玩牌,他连续几次都拿到很糟糕的牌,情绪非常不好,态度也开始恶劣起来。她母亲见状说了段令他刻骨铭心的话:“你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就好比人生,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是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所做的就:是尽你的全力,求得最好的结果。”把差牌玩好,就是更大的成功。其实,那样的牌也不能算作差牌,而是考量我们眼力和心力的“金牌”。  怎样的教学能算是好的教学?对此有很多维度的界定。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谁没有难堪的时候?但老师如果能把自己的尴尬巧妙地利用起来,能把突发的、不期而遇的、不利的事件转化为难得的、恰到好处的、有用的教学资源,绝地反击,妙手回春,把课上得让学生恍然大悟,这样的教学是否可以算作好的教学?  在教学中,还可能发生哪些不愿发生但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且是不利的事件呢?碰到这类事件,该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呢?是因为这是属于缄默的知识,还是因为我没有能够深入其中,所以语:焉不详?我能发现帽子和括号的联系,是否与自己一贯追求活动和教学内容有机联系有关?  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关键是发现那种联系。怎样才能发现呢?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指出:“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功夫没有错用的,你自己以为劳而不获,但是你在潜意识中实在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我想:“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如果不是“千百度”地有意识地寻,就不会有那份“蓦然回首”的惊喜与回味!  摸着后脑勺上的伤疤,我幸福地笑了。不抛弃,不放弃,要扬弃  近一段时间,我借班讲“圆的认识”。在课前准备环节,我总喜欢借学生的橡皮。以下是教学实录:  师:来,我们收拾一下桌面。桌面上应该有圆规、三角尺、铅笔,还有老师发的一张白纸。请把其他东西收起来,放到抽屉里。  (生纷纷收拾)  师:动作真快!(表扬完了,故意东张西望,先是迟疑,后是欣喜)我看到有同学桌面上还放了橡皮,正好是我想借的。谁愿意把橡皮借给我?  (生慷慨地,把橡皮举得高高的;还有学生要从抽屉里拿出来,老师制止了)  师:(把周围学生的橡皮一块一块地借了过来,并显出非常感谢的神情)我借这么多橡皮,干什么用呢?猜一猜——  生:你自己写错了,要擦。  生:做魔术。  生:看橡皮是什么形状的。  生:用橡皮拼圆。  师:(一直微笑着,不置可否)我借你们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是为了让你没有橡皮用。(学生们笑了)没有橡皮,下笔会更慎重。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生懂事地点点头)  师:这样,这节课我们就约定不用橡皮,好吗?请同学们把橡皮收到抽屉里。我相信大家会守信用的。  (老师把借的橡皮再还掉,学生们把橡皮收到抽屉里,脸上露出会意的微笑)  我为什么要借学生的橡皮呢  “没有橡皮,下笔会更慎重。”这是自然的结果。当我们做事情没有依赖的时候,自会多几分慎重。现在的学生很浮躁,缺乏责任心,往往不肯静下心来想好了再动笔,常常是毛手毛脚,一看就动笔,一动笔就错,一错就擦。宁静才能致远,逼学生静心思远,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学生和老师总是习惯性地认为是“粗心”。其实,学生做错一般都不是因为“粗心”,往往是因为感知、技能和思维的缺陷。恩格斯说:“最好的学习是从差错中学习!”画圆就仅仅是画圆吗?其实,画圆是通过画出的圆进一步认识圆,认识圆的特征。不妨再一起分享其后的对应的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会画圆了!会画圆的请举手。(生热情地高举起小手来,跃跃欲试)画圆一般得用圆规,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请大家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边画边想:我们是怎样画圆的?  (生立刻投入地画起来,师巡视并收集学生不圆的和圆的作品。刚展示一幅不圆的作品,学生们便都笑起来。)

编辑推荐

  教育像衣业一样需要信任,需要宽容,需要耐心,需要期待,需要守望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朽,真好!  作为数学教师,你必须借助数学这个通道,引导学生去感悟世界的奥秘,而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本身。数学的好玩,学数学有趣,也就在这里。我没有停留在讲解数学知识上,而是展现了数学文化.展现了我对数学的理解你是带着你所了解的数学世界,而不只是一种数学教材,走进学生的:只有这样你才会感到数学教学的生动的多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思考也才能丰富多样。  ——华应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就是数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3条)

 
 

  •   华应龙老师的数学教学理念非常值得一学,尤其是对课程的把握,以及新颖的教学过程,总是独出心裁,对于我们年轻教师,华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模范。书中结合中国古典文学和一部分哲学思想是很精彩的!
  •   从中可以看到华应龙老师的文学功底与教育智慧,更令人感动的是反思、改进自己教育行为的意识与勇气。
  •   挺喜欢华应龙老师的,我觉得他真的很有才,他上的课不仅有数学味、生活味,而且其中还渗透着语文味。
  •   华应龙是数学老师的榜样。
  •   这本书的质量不错,字体清晰,纸张厚实,而且空白的地方足够我把突发奇想的东西记在旁边。华应龙老师的教学视频我看过不少,而这本书主要是谈了华应龙老师对自己教学方面的一些思想。华应龙老师把自己的教学思想渗透在书本的教学案例当中去,让我更加深入浅出地明白过中间的道理,同时,也将教师应有的新师德体现在身教当中去。
    读完这本书,确实受益匪浅,比较适合刚出来当教师的朋友们。
  •   曾经听过华应龙老师的课,他的文字真像他的课,他的人,真诚、大气、细心、特别尊重和关爱学生。
  •   华应龙老师一直是我 的偶像,每一篇都是精华,都是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悟,每看一篇,都有所感慨,真的很棒!
  •   这本书里不进叙述了华应龙老师的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里面包含了华老师的教学智慧,只得老师们一读。
  •   不好意思,现在才来评论,只能说发货超快的。 华应龙、华应龙、华应龙。。。。。。
  •   读完感觉受益匪浅,同是老师,华应龙就是一位爱思考、肯钻研、勤动笔、有收获的老师,对比华应龙自己却是一位得过且过的老师,真让人汗颜呀。
  •   华应龙的书一向不错的
  •   看完这本书,心里是既激动又惭愧。激动的是书中的内容,每一堂课的备课思路和教学反思都是那么的详实,每一个上课步骤是如何设计的都写得明明白白,老师的文笔又是那么的亲切和幽默,相信每一位看书的人都能够爱上这文字。惭愧的是同为数学老师的我,和华老师一比真是太逊色了,还有很多功夫需要我下,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去学习。希望我能通过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受学生喜爱的数学老师。
  •   华老师的这本书把数学的美和价值展示的淋漓尽致,其中的反思和教学机智及如何备课、研究课很有独到的见解,读后不忍释手。
  •   这是教育随笔,华老师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然后诗意的书写出来,文字功夫很棒的华老师,真的很儒雅。
  •   非常好的书,它与众不同的是一点也不像其它的有关教学方面的书籍那么枯燥。太棒了,每一个小学数学老师都应该看看,相信我!
  •   华老师是我特别崇拜的偶像。虽不能成为他的学生,但是能够在实验二小听他的课,真的仿佛就是他课上的学生一样。这本书让我更加喜欢数学,更加倾慕华老师。
  •   大夏书系·我就是数学,老师推荐的书,值得看。
  •   听过华老师的课,他的创意实在令人赞叹,而创意的基础有时在于老师敢于放下自己的威严,平等的对待学生,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学习中。
  •   这本书确实是写的很不错,只是没想到是小学方面的,本来以为是与中学数学有关的,不过也学到了一些教学方面的经验。
  •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帮助很大。
  •   如果你是一个小学数学老师,那这真的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   华老师不但有数学教师的严谨,更有语文老师的文采。
  •   名师不愧为名师,看了后学到不少。在华老师的笔下,感觉教书是件那么愉快的事情,在不断的思索中前行。
  •   非常好 华老师对数学的掌握很好 值得学习
  •   华老师的书很不错!适合所有小学数学人阅读。
  •   刚收到还没来得及看呢,看评价挺好的就买的,不过价格有点贵。做数学的,多看点相关的书挺有帮助的,以后多买书呀!速度挺快的!
  •   一本很适合数学教师的读物
  •   好书!数学老师值得一看!
  •   一位数学老师的教育心得,相信还在许多这们的老师。中国的教育有希望。盼望希望之火可以燎原。
  •   身为高中数学老师,郑重的向孩子正在读小学的家长推荐,一定读读看看啊!
  •   很好的一本书,都是华老师自己教育教学的小故事。真的觉得观念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着实感受到自己和名师之间的差距。
  •   给教数学的儿子买的,反映不错
  •   被他的教育故事感动
  •   好书!对一线教师很有帮助
  •   这本书课堂案例很学,从中学习了不少。很满意。
  •   还没来得及看,是看到实习时一个小学的校长让他们每个人都看,而且写读书心得,想必这本书肯定是不错。。。
  •   对于教学有新的启发。
  •   读完,感觉很有用,也在仿照着写这么多随笔
  •   随笔写的好,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想看看他具体案例的书,能推荐几本吗?
  •   还不错,不过所有的事例都是小学的,缺少中学的事例。
  •   读一些名师的反思,聆听他们的智慧之声,收益匪浅
  •   值得学习,好书!
  •   有些教学设计巧妙,
  •   很适合教师朋友读,提升自己的教师素养。
  •   这是一本适合各科教师阅读的书籍,读过之后非常受益,如果再早看到几年就好了!
  •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从华老师的书里看到了大师的影子
  •   适合新老师
  •   学习大师,有一定帮助。
  •   专家写的书,学习中,有收获
  •   学习中,感受着华老师站在不同角度的思考,很有收获
  •   华老师是个很有思想的人。值得一读。
  •   书的质量很好,只是运送途中书角有些许翻折,但不影响阅读。这是我很欣赏的一个老师的随堂记录 非常喜欢
  •   学习了!大师的风采啊!很好!
  •   学习一下,把自己的工作记录下来
  •   多向华老师学习
  •   了解名师的思想,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
  •   很好看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   值得认真品读 很不错
  •   很好看,值得阅读。
  •   这个商品不错。值得细看!
  •   华老师的书写的精彩,值得一读,书装订质量相当不错,值!!!
  •   值得好好品读!
  •   名家就是名家
  •   给三年级的儿子买的,就当有个好老师在给他上课
  •   老师推荐的书,还没看,准备慢慢看
  •   看了书后,十分感叹,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拥有这个的老师,该多好
  •   感谢当当网,让我找到华老师的书,正在阅读受益中!
  •   静心,看看,还不错~
  •   不错,印刷质量,装订质量,字体等都不错哦!
  •   不错,送货及时、快捷!
  •   推荐推荐,内容不错,快递就太慢了,等了好久!
  •   帮朋友买的,很好,全5分!
  •   很精彩!太好啦!爱不释手!
  •   书很完整质量很好,下次买书还买这家的。
  •   很好的一本书,印刷清晰,送货很快
  •   希望华老师能够多出这样好的书
  •   名师的思想很有启发。
  •   读完后来评的,儿子受益受益非浅。
  •   经典的力量,阅读的力量,与大家共勉。
  •   发货速度快,感觉质量方面还可以,还没有看
  •   值得一读,很不错的一本书
  •   写得很实在很在思想深度
  •   早就想拥有这本书了,在当当找到了。
  •   货真价实!下次再来。
  •   正在看,希望有收获
  •   我喜欢这本书,很好看
  •   很喜欢华老师,希望能有所得。
  •   替同事买的,好书
  •   建议家有小学生的家长人手一本
  •   物美价廉,小学教师的好帮手
  •   很好很有意义 读后受益匪浅
  •   小学数学老师的楷模
  •   绝佳的小学数学教学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