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小微 编  页数:363  
Tag标签:无  

前言

  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与复杂,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的实践者已成为流行的口号。本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材,也是为所有愿意成为研究者的人撰写的。  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一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专著和教材已为数不少,然而近些年来有关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更新,这就需要不断地调整、充实和完善教育研究方法的知识体系,换言之,这个体系是开放的、不断地生成和发展着的。在这本教材中;我们试图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尽可能地使它.看起来像是有关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而不是任何一种别的活动领域也适用的方法体系。根据教育活动与其他人类社会活动领域的共性以及它自身的特殊性,我们从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两个层次上来展开本书的内容。前两章属于基本原理部分,探讨了教育研究的对象、类型和哲学的、科学的及艺术的方法,讨论了教育研究的准则与规范。第三至十五章阐述的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排列上大体反映了教育研究实施的顺序,逐章系统地讨论了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教育测量。法、教育预测法、教育经验总结、教育文献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教育研究中的人种志方法,以及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教育理论的构建、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与评价等等。由于这方面的知识与信息十分丰富,理论流派和方法变式层出不穷,只能尽可能筛选一些适合读者的内容,努力给读者一个基本框架,以便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去进行一番个性化的自我建构。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教育研究是“做”出来的,学习教育研究方法的最好方式无疑是“做中学”,至少是要紧密地结合观摩、见习、田野考察、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来学习这种书本知识,否则要达到透彻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内容概要

  本教材根据教育活动与人类社会活动领域的共性以及它自身的特殊性,从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两个层次上来展开。本教材是有关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为读者搭建了一个教育研究的基本框架,以便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自我建构。在每一章的开头,都设计了“学习目标”、“内容提要”和“重要概念和术语”等版块,还采取了“案例导入”这种较为生动的形式;在每一章的末尾,都提供了“探究与操作”、“主要参考文献”和“拓展性阅读材料”等内容。

书籍目录

前言第二版前言绪论 教育研究的性质、意义和主体第一章 教育研究概述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对象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方法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类型第四节 教育研究的特性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准则与规范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评价标准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效度问题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第三章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第一节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第二节 教育研究假设的提出与表述第三节 课题研究方案的形成与论证第四章 教育观察法第一节 教育观察法概述第二节 教育观察的常用方法第三节 教育观察法的实施第五章 教育调查法第一节 教育调查法概述第二节 问卷调查法第三节 访谈调查法第六章 教育实验法第一节 教育实验法概述第二节 教育实验的效度与控制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设计与实施第七章 教育测量法第一节 教育测量概述第二节 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第三节 教育测量的工具第八章 教育预测法第一节 教育预测法概述第二节 教育预测法的应用第九章 教育经验总结第一节 教育经验总结概述第二节 教育经验总结的方式和步骤第三节 教育经验总结与教师发展第十章 教育文献研究第一节 教育文献研究概述第二节 第二手分析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第十一章 教育行动研究第一节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第二节 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及代表性模式第三节 教育行动研究对我国教育研究的意义第十二章 教育叙事研究第一节 教育叙事研究概述第二节 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与特点第三节 教育叙事分析的模式与实例第十三章 教育人种志研究第一节 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理论第二节 教育人种志研究的实例第十四章 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一节 研究资料的分类及质量要求第二节 研究资料的整理第三节 研究资枓的分析第十五章 教育理论的构建第一节 教育理论及其效度标准第二节 教育理论的功能第三节 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第十六章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与评价第一节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第二节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章节摘录

  各国尽管对小学教师应否参加教育科研的看法不尽一致,但行业劳动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相应要求从业者具备科学的头脑和开拓进取意识,已是大趋势无疑。从我国中小学现实看,我们正处于改革时代,这个时代要求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发展,首先就要以科研来导引改革方向、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改革的效益。所以说,是时代要求教师从经验型转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要掌握教育科学,其中道理如同厨师要懂营养学、工艺师要懂美学一样不证自明。  教师劳动本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但在表面上又显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容易滋生匠气和惰性,只有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保持探究的精神和革新意识,才能在平凡中品尝出不平凡,才能从教育科研成就中发现自身价值进而激发起继续开拓创新的愿望。正如有人说道:实验的学校是最好的教师进修学校。  三、教育研究谁为主体  究竟谁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体?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仅仅把专职的理论工作者看作是教育研究的主体,是“设计师”、“主角”,而把中小学教师仅仅看作是“助手”、“施工队”。这种看法是相当片面的。事实上,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主体,还是作为群体的主体,中小学教师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越来越成为教育研究的主力军。在研究者群体中,教师并不总是充当配角,他们应该也能够成为许多类型研究的主角;而作为研究者个体,教师既是教书育人的行家,又可以是独当一面的科研好手。西方国家教育科研中风行的“行动研究”,就经历了一个由“教育研究参与者”到“研究者”再到“反思的实践者”这样一种角色转变过程。  1.作为研究群体的研究者主体  尽管研究中的理性思维有很强的个体性,但在现时代,只要涉及稍复杂些的问题,且又希望尽快研究出结果,那就不是单个人所能胜任的,必须有更多的研究者结合成这样那样的组织形式,分工协作,共同承担研究任务,这就有了一个如何组建研究群体使其发挥最佳研究效益的问题。  研究群体,是指为适应特定研究任务的需要而将专业人员组织起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专业)团体。一般以课题组的形式结成科研群体。小学教育科研的群体往往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群体,以教研组或同一班级任课教师为单位。科研群体的基本特征是优势互补、协同攻关。  群体研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既能承担难度大的理论性课题,又能承担针对性强的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决策性研究课题,并且能从一个研究方向迅速转到相关的另一研究方向,高质量地完成科研任务并尽快地出成果。群体研究,有利于队伍建设,发展学术梯队,培养学术研究的骨干,尤其是使中青年研究人员,通过课题研究迅速增长经验和才干。群体研究还有利于从多种渠道争取经费,保证有效足够的经费投入和提供较好的设备条件。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