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法学

出版时间:2001-1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常英 编  页数:261  字数:328000  

内容概要

为了更好地探索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规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结合20多年办学经验,从教材的体例、版式设计上作了改革,以适合学生的学习。在内容上力求反映应用性的特点,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自学能力和认识事物的创新能力,以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的需求。在建设文字教材的同时,我们还根据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辅之以录音、录像、CAI、网络课件等学习材料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本套教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法学专业系列教材。

作者简介

  常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事诉讼法学与仲裁法学。主要著作:《民事诉讼与律师实务》、《民事诉讼基本法教程》、《民事诉讼法学》等,并在《政法论坛》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仲裁制度概述 第一节 仲裁的概念与性质  一、仲裁的概念  二、仲裁制度的性质 第二节 仲裁的分类  一、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  二、国内仲裁与涉外仲裁  三、合法仲裁与衡平仲裁  四、民问仲裁与行政仲裁 第三节 仲裁法  一、仲裁法的概念及意义  二、仲裁法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 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外国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外国仲裁的产生  二、外国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国际仲裁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内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涉外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第一节 仲裁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概述  一、仲裁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仲裁法基本制度的概念 第二节 仲裁法的基本原则  一、自愿原则  二、公平合理仲裁原则  三、遵守国际惯例原则  四、符合法律规定原则  五、独立仲裁原则 第三节 仲裁法的基本制度  一、协议仲裁制度  二、或裁或审制度  三、一裁终局制度  四、回避制度  五、不公开审理制度  六、开庭审理与书面审理相结合的制度 第四章 仲裁机构与仲裁协会 第一节 仲裁机构概述  一、仲裁机构的概念及特征  二、仲裁机构的分类 第二节 仲裁委员会  一、仲裁委员会的概念及特征  二、仲裁委员会的设立  三、仲裁委员会的性质与地位  四、仲裁委员会的职能部门 第三节 仲裁员  一、仲裁员的任职资格  二、仲裁员的选定  三、仲裁员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 中国仲裁协会 第五节 仲裁规则    一、仲裁规则的概念与作用  二、仲裁规则的制定 第五章 仲裁协议 第一节 仲裁协议概述  一、仲裁协议的概念与特征  二、仲裁协议的形式 第二节 仲裁协议的内容  一、仲裁协议的法定内容  二、仲裁协议的约定内容  三、拟定仲裁协议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仲裁协议的效力  一、对当事人的效力  二、对仲裁机构的效力  三、对人民法院的效力  四、仲裁条款的独立性 第四节 仲裁协议的无效  一、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  二、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 第六章 证据 第一节 证据的概述  一、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二、证据的分类  三、证据的种类 第二节 证明对象与举证责任  一、证明对象  二、举证责任 第七章 期间与送达 第一节 期间  一、期间的概念  二、期间的种类   三、期间的计算 第二节 送达  一、送达的概念与特征  二、送达的方式 第三节 仲裁时效  一、仲裁时效的概念  二、仲裁时效的种类  三、仲裁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第八章 仲裁费用 第一节 仲裁费用概述  一、仲裁费用的概念  二、仲裁费用的意义 第二节 仲裁费用的种类及征收  一、案件受理费及其征收  二、案件处理费及其征收第二编 仲我程序 第九章 仲裁参加人 第一节 仲裁当事人  一、当事人的概念与特征  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 仲裁代理人  一、仲裁代理人的概念与特征  二、仲裁代理人的种类 第十章 仲裁的申请与受理 第一节 仲裁的申请  一、申请仲裁的概念  二、申请仲裁的条件 第二节 "仲裁的受理  一、仲裁受理的概念  二、审查仲裁申请与受理 第三节 仲裁答辩与反请求  一、仲裁答辩    二、反请求 第十一章 保全制度 第一节 仲裁中的财产保全  一、财产保全的概念及作用  二、财产保全的条件  三、财产保全的范围与措施  四、财产保全的程序与解除  五、申请财产保全错误的赔偿 第二节 仲裁中的证据保全  一、证据保全的概念  二、证据保全的条件  三、证据保全的措施及效力 第十二章 仲裁庭 第一节 仲裁庭概述  一、仲裁庭的概念  二、仲裁庭的特征 第二节 仲裁庭的组成形式  一、仲裁庭组成形式的确定  二、仲裁庭的组成形式 第三节 仲裁庭的职责  一、仲裁庭的权利  二、仲裁庭的义务 第十三章 仲裁审理 第一节 仲裁审理概述  一、仲裁审理的概念  二、仲裁审理的特征 第二节 仲裁审理前的准备  一、仲裁审理前准备的概念  二、仲裁审理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节 仲裁审理程序  一、仲裁审理原则  二、仲裁审理程序  三、仲裁庭庭审笔录 第四节 仲裁审理中特殊情形的处理  一、撤回仲裁申请  二、缺席裁决  三、延期开庭 第五节 仲裁中的和解与调解  一、仲裁中的和解  二、仲裁中的调解 第十四章 仲裁裁决 第一节 仲裁裁决概述  一、仲裁裁决的概念  二、仲裁裁决的种类 第二节 仲裁裁决的作出与效力  一、仲裁裁决的作出及形式  二、仲裁裁决书及其效力第三编  涉外仲裁 第十五章 涉外仲裁概述 第一节 涉外仲裁的概念 第二节 我国的涉外仲裁机构  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二、申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第三节 主要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  一、国际商会仲裁院  二、英国伦敦国际仲裁院  三、美国仲裁协会  四、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  五、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  六、香港国际仲裁中心 第四节 国际上几个主要仲裁机构仲裁规则之比较  一、仲裁规则规定的相同之处    二、仲裁规则规定的区别之处 第十六章 涉外仲裁程序 第一节 通常程序  一、仲裁申请与受理  二、组成仲裁庭  三、仲裁审理 第二节 简易程序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三、仲裁庭的组成  四、审理  五、裁决 第三节 我国涉外仲裁中的法律适用  一、我国涉外仲裁中的程序法律适用  二、我国涉外仲裁中的实体法律适用第四编 仲裁裁决的撤销与执行 第十七章 仲裁裁决的撤销 第一节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概述  一、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概念  二、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意义 第二节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  一、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主体  二、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期问  三、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管辖  四、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情形 第三节 撤销仲裁裁决的程序及效力  一、撤销仲裁裁决的程序  二、撤销仲裁裁决的效力 第十八章 仲裁裁决的执行与不予执行   第一节 仲裁裁决的执行概述 第二节 仲裁裁决在国内的执行  一、仲裁裁决执行的一般规定  二、仲裁裁决的申请执行  三、仲裁裁决的执行措施  四、仲裁裁决的执行中止、终结与回转  五、仲裁裁决执行的监督 第三节 涉外仲裁裁决在国外的执行 第四节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一、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二、撤销仲裁裁决制度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制度的比较

章节摘录

  (一)仲裁具有自愿性  1.通过仲裁来解决争议须出于双方当事人自愿。我国《仲裁法》第4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由此可见,仲裁自愿是出于当事人双方的自愿,而非一厢情愿,这也是仲裁区别于诉讼的显著特点。  2.一般来说,具体仲裁机构的选择、仲裁庭组成人员的产生、适用哪个实体法、甚至适用何种仲裁规则都可以由当事人协议确定。  我国自1994年颁布《仲裁法》以来,仲裁的性质已由行政性向民间性过渡,所以更加尊重仲裁的自愿性。但现实生活中仍存在强制仲裁,如对劳动争议的仲裁。另外,我国一些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也对当事人选择仲裁规则等自治权进行了限制。  (二)仲裁具有专业性  由于仲裁的对象大多是民事、商事纠纷,纠纷的内容常涉及到专业性极强的经济贸易和技术性问题。所以,各仲裁机构都备有一定数量的仲裁员名册,仲裁员一般都是由精通专业、公正而有权威的人士担任,供当事人选择,这样就能保证仲裁案件得到公正合理的裁决,从而维护了当事人的正当权益。  (三)仲裁程序具有灵活性  仲裁在程序上不像诉讼那么严格,基于自愿原则,当事人可以选择仲裁庭的组成形式、开庭的方式、以及仲裁规则等。因此,仲裁程序在很多环节上可以简化,文书格式和裁决书的内容、形式也可以灵活处理。此外,仲裁在时限、法律适用和代理制度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弹性和灵活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仲裁法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