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出版时间:2004-5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郭捷 编  页数:354  字数:43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为了使学生与其他读者更好地了解、学习、探讨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研究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涵盖的基本制度与法学原理,现就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习目的与要求等,作以下简要的说明。一、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任何种类的科学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研究对象,作为法学这种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法学自然也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如何确定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我们认为应遵循这样的原理:“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互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这一原理昭示人们,要确定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就应明确劳动法学是分析什么“个别运动形式”以及与这种运动形式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运动形式。据此认识,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分析劳动法产生、发展和实践的运动规律及其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对前者加以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劳动法的规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实现对现行劳动法的进一步完善;对后者加以分析研究,并上升到理论层次,将有助于确立劳动法(学)的独立地位。所以,劳动法产生、发展及其实践的运动规律和劳动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都是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

内容概要

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加入WTO,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00年以来,我院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意见的出台,专业结构的调整,教学计划的全面修订,以及新一轮课程建设工作的启动,都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教育教学质量乃至整体办学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材作为反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载体,是我院新一轮课程建设的重点。为了适应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目标的要求,学校决定由教材委员会编审和规划出版一套能够聚合时代特点,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最新成果的高质量系列教材。这套教材由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承担编写任务。第一批审定出版的教材,均为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方向课程,共计23部。    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首批教材将在近期出版;其余课程的教材,也将由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之后,陆续出版发行。我们力求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新颖性和适应性,也希望这套教材能够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简介

郭捷,女,1955年12月生,山西永济市人。西南政法学院本科毕业,后获法律硕士学位。现任西北政法学院副院长,法学教授、经济法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劳动法学会副会长。
撰写有《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略论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及其法律调整的历史演进》、《劳动

书籍目录

前言上编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第二节 劳动法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劳动法渊源及其体系框架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    第二节 外国劳动立法简况    第三节 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  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四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五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四章 促进就业制度    第一节 促进就业制度概述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介绍制度    第三节 职业培训制度    第四节 特殊劳动者的就业保障制度  第五章 劳动合同制度    第一节 劳动合同概述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内容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与终止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解除  第六章 集体合同制度    第一节 集体合同概述    第二节 集体合同的内容及形式    第三节 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与终止    第四节 工会  第七章 工资法律制度       第一节 工资概述    第二节 最低工资制度    第三节 工资制度的改革和工资形式    第四节 工资的集体协商    第五节 工资保障制度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    第一节 劳动安全卫生概述    第二节 劳动安全法律制度    第三节 劳动卫生法律制度    第四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第五节 特殊劳动保护制度  第九章 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    第一节 工作时间制度    第二节 休息时间制度    ……  第十章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第十一章 劳动监察制度  第十二章 违反劳动法的责任下编  第十三章 社会保障法概述  第十四章 社会保障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十五章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第十六章 社会救济制度  第十七章 社会福利法律制度  第十八章 社会优抚法律制度后记

章节摘录

劳动法以市场经济为其存在的基础,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工人运动的高涨,劳动法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均得到了发展,并趋于完善。社会主义国家也非常重视发挥劳动法的功能与作用。市场国际化的趋向,使国际劳动法成为各国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劳动法的起源自从有了国家与法,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成为法的调整对象的一部分。但调整劳动关系的专门法——劳动法,却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才开始出现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前没有专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在古代奴隶社会,奴隶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奴隶只是物。在封建社会,劳动者也没有完全的人身自由,不能摆脱对剥削者的人身依附,因而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不只是单纯的劳动关系,更存在着人身和财产的所有关系。所以,在古代各国的法律中,虽然已经有了调整劳动关系的规范,但这些规范并不能离开调整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而存在。专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广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被剥夺生产资料后沦为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二是剥削者手里积累了大量货币资本。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势力还不够强大,单凭经济的强制还不能满足资本家获取最大限度的剩余劳动,因而需要凭借国家权力来给予保护,于是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劳工法规”。具体来讲,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最早的英国,为了强制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从事雇佣劳动,以满足新兴的工场手工业对劳动力的迫切需要,曾经颁布过许多强迫劳动的法律。同时,英国政府为了帮助资本家加强剥削工作,还制定了许多强制工人接受苛刻劳动条件的法律。在14世纪到18世纪中叶,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制定了类似的法律,以保障资本家能够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劳动。当时人们把这种“血腥立法”统称为“劳工法规”。“劳工法规”虽然是调整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法律,但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因为其与现代意义上的劳动立法的宗旨背道而驰。

编辑推荐

《高等政法院校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