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如浮萍

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舒国滢  页数:299  
Tag标签:无  

前言

  从事高等教育的人都持有如下基本认识:第一,教学工作是所有大学第一位的中心工作,本科教学是高校的立校之本;第二,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高于一切的神圣天职。然而,从事高等教育的人也都目睹了这样的事实: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时期,一些高校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忽略了作为立校之本的本科教学,违背校情与国情,忙于挤进“研究型”,提升“排行榜”;一些教师在行为取向上出现了明显的偏离,他们淡忘了为人师表的基本职责,顺应着功利主义的潮流和导向,重论著数量与成果奖励,轻教学业绩和教书育人。这种顾此失彼的导向和状态与近几年来社会公认的高校学生心智与人文素养的不断下滑,求知兴趣的贫乏与知识结构的普遍褊狭,乃至有文凭却没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应然与实然的巨大反差凸现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果长此下去,谁来切实关心广大学生的成长?我们何以培养出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与道德情操、人格健全的博雅公民,而不仅仅是知识窄化的职业人与为数极少的学科专家?国家何以变成科技大国和教育强国?

内容概要

  《思如浮萍》纪录作者近年在小月河畔、政法校园所作之“回忆与散思 ”、“人物与评论”、“序与跋”、“法学与方法”、“闲言与碎语”,并附有媒体对作者的“采访与记述”。所辑文章长短不一、文字或庄或谐,所述情事纷繁驳杂,基本属于散文零集,从中亦可窥见作者经年问学印迹和思想方向。读者通过长短篇什,不难感知作者所谓“春江水暖,枫落秋寒”之意。

作者简介

  舒国滢,湖北随州人,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理学考研所所长。著有《在法津的边缘》(2000年),另有译著《法律智慧警句集》(2001年)、《拉德布鲁赫传》(2003年)和《法律论证理论》(2002年)。

书籍目录

总序悠然飘萍(代序)回忆与敖思小月河边,有一所大学叫政法访欧语丝——从罗马到牛津地图的故事如何看待知识生产者问题思想的建筑学——与何莫邪教授晤谈记述文人的苦乐守望《比较法研究》的日子人物与评论走出“明希豪森困境”——罗伯特·阿列克西著《法律论证理论》述评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思想述评追寻真正公正和自由的社会制度——评赫尔穆特·科殷的《法哲学》《律师文摘》·堂吉诃德·律师界在当今的法律世界:我们到底还有怎样的想象?——阿道夫·巴拉赫《法与想象》之随想法治与文明过程——从埃利亚斯的《文明的进程》的视角出发序与跋原法之道——《原法》卷首语《法学方法论丛书》总序《法理学与法治之镜》编后记风,总是要飘散的律师之心性——《律师文摘》卷首语保罗·利科《论公正》中译本序《权力与权利的思辨》序《裁判的进路与方法》序精神的宿命——《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传》译后记法学与方法法学的立场之辨在历史丛林里穿行的中国法理学并非有一种值得期待的宣言——我们时代的法学为什么需要重视方法?论题学在法学中的应用从方法论看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闲言与碎语人、鬼、兽理性与心灵自然、自由与善历史、暴力和文化治学与为人诗境与法境罪恶、责任与人类形象法律、法治与美城市、空间与制度时间、节日与音乐宪政与司法法律进化与法学附录:采访集通政情法意求大道学术——记法理学者舒国滢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访法理学研究所所长舒国滢老师徜徉于法学与美学之间——舒国滢教授访谈法律职业呼唤法哲学智慧——舒国滢教授访谈路的回望与径的期许——舒国滢教授访谈

章节摘录

  回忆与敖思  小月河边,有一所大学叫政法  有一所大学,她临靠京城的小月河边。不知是小月河因她出名,还是她因有小月河而为外界所知——这就是我的母校,中国政法大学,1983年之前名为北京政法学院,当时通讯的地址为“学院路41号”,后来改为“西土城路25号”。年纪稍长的北京人至今依然不改前称“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的同道大多简约地称之为“北政”,听起来多少有些异样,说不清他们内心对这所大学所抱持的感觉。  一晃28年过去了,我从考入这所学校起,就没有离开过她。也可以说我生命中的主体部分已经在小月河边的校园中平静度过。法大,无论其物象还是精神,均深深地镌刻在我的生命体中,成为生命过程的组成部分。我见证了她这20多年来的风雨历程,并作为其整体的一部分随同其一起感受四季的更替和环境的变迁。  这所学校创办于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学科合并而成。当时学校云集国内一批知名的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学者,如钱端升、吴恩裕、楼邦彦、费青、严景耀、雷洁琼、杜汝楫、曾炳钧、汪暄、朱奇武等。  钱端升先生任第一任院长,他在学校创办之初,曾雄心勃勃地说:“只要有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在不久的将来,政法(学院)在教学上绝不会逊色于伦敦经济学院。”但历史与钱院长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我们的学校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没有按照他心中设想的轨迹发展。毋宁说,学校后来的历史完全不同于他留学的母校一——伦敦经济学院发展的模式。钱老的“伦敦经济学院”情结也许只能因他的去世而随风飘散了。  当1979年10月19日,我怀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随同其他403位同学一起来到学校时,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这是一个似乎经受过兵燹之灾的院落——政法学院这个传说中“小巧玲珑的校园”在1970年停办后的几年内已经面目全非——垂柳依依的“小滇池”,风声沙沙的“苹果林”,青春流动的“林间幽径”……,一切一切都在眼前消逝,成了叙事者和听叙事者们偶尔提及的伤痛。我们作为学院复办后的第一批学生到处看到的是破碎的瓦砾,坑洼不平的道路和路旁疯长的荒草。  当时学校被北京市的几个“文化单位”所侵占:北京市歌舞团占据2号楼、5号楼和校礼堂,北京市曲艺团占用6号楼,北京市戏曲学校挤占3号楼、联合楼,174中学在4号楼和教学楼办学。我们这些“北政一期”的学生每天只得在被“腾退的”1号楼、饭厅和教学楼部分楼层之逼仄空间内游走,耳边充塞着戏校学生的“唱念做打”、歌舞团演员的“引吭高歌”以及曲艺团演员的“京腔京韵”……。“北京的声音”在学院路41号的这个狭小的院落里此起彼伏,交相轰鸣,将“神圣的法学”气息消解。

编辑推荐

  《思如浮萍》是舒国滢教授的散文随笔录,收录了其近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治学心得与学术评论。《思如浮萍》语言深邃,微言大义、启人心智,是舒教授治学为人的真实写照和升华,实乃法学学人难得的一部优秀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思如浮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