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史论丛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关保英 主编  页数:241  

前言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学术文化传统,两千年前儒家经典《大学》即倡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意即蕴涵着彰扬学术、探索真理。而《中庸》论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则阐释了学术研究的治学精神以及达到真实无妄境界的必由之路。因此,从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审视与洞察来看,社会发展、科学昌明、思想进步,从来都离不开学术科研力量与成就的滋养与推动。大学是国家与社会发展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科学研究的水平则又体现了大学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是一所现代大学的重要标志。因此,一个大学的学术氛围,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引导着学校的科研状态,而且渗透和浸润着这个大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信念。这正如英国教育思想家纽曼所言,大学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与发现、实验与思索的高级力量,它态度自由中立,传授普遍知识,描绘理智疆域,但绝不屈服于任何一方。大学的使命应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学术和人才。因此,大学应成为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应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上海政法学院是一所正在迅速兴起的大学,学院注重内涵建设和综合协调发展,现已有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等学科专业。学院以“刻苦、求实、开拓、创新”为校训,这既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上政学术精神的象征。

内容概要

《行政法史论丛》是“上海市重点学科(行政法)”的阶段性理论成果,也是重点学科所凝练的学科方向的具体落实。行政法史是研究行政法制度和思想等相关范畴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其既是行政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行政法史研究不是一般历史材料和事实地简单堆砌,而是试图通过历史研究的方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和以资借鉴的学术论点。著名法学家萨维尼在其《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中指出,“法学家必当具备两种不可或缺之素养,此即历史素养,以确凿把握每一时代与每一法律形式的特征;系统眼光,在与事物整体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中,即是说,仅在其而自然的关系中,省察每一概念和规则。”而在我国行政法学界,从历史的角度对行政法学学科进行系统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这主要表现在:其一,行政法史学科研究范畴相对模糊;其二,行政法史学科研究方法相对落后;其三,行政法史学科研究体系尚未确立;其四,行政法学与历史学学术融合尚未起步。

书籍目录

学术文库总序学术文库行政法学丛书总序前言论刑律与行律的分离——从《唐六典》的制定看中国行政法的独立/罗亚海黄辉论《唐六典》的性质及其行用/范瑞生论《唐六典》的行政法价值/付中强从《唐六典》的研究看现代中国行政法的发展/周黎论《唐六典》职官建制与现代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之比较/孔立娜《唐六典》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价值/刘  江论《唐六典》官吏选任与考核制度之价值/邹建辉聂火云  简春林论《唐六典》“礼制为本,法制为用”原则的行政法价值/迟庆娟从“诸书仪杂礼”传统看《唐六典》的产生/刘洪光李增强论《唐六典》的以法行政精神/史华振刘  辉《唐六典》官员选任制度与西方“恩赐制”比较/张弦唐朝的政务活动原则——以《唐六典》为切入视域/李晓冉浅议唐初行政监察制度——基于对《唐六典》的历史考察/姜孟升徐 阳论《唐六典》的尚书省机构设置及其特色/张业森曾金玲《唐六典》在宋代行政立法的适用/韩思阳唐朝行政组织立法研究/宋广奇《唐六典》的法史地位/曹杰探析《唐六典》和现代行政法/瞿仁倩

章节摘录

论《唐六典》的性质及其行用范瑞生《大唐六典》经过十六年的修订,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最终完成,成为记载唐代封建国家行政制度的一部重要文献。《大唐六典》,又称《唐六典》,是关于大唐王朝六个方面内容的法典。《唐六典》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对唐朝及后世各朝代的政治、法律经济与文化、制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隔千年,《唐六典》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眼光。近现代学者对于《唐六典》的研究越来越广泛。韩长耕的《关于大唐六典行用问题》一文以及王超的《我国古代的行政法典——大唐六典》一文,标志着我国近现代学者开始对《唐六典》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此后学者对于《唐六典》的研究逐步深入,关于《唐六典》的性质和行用问题也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之一。一、《唐六典》的性质对于《唐六典》的性质,学术界的看法从来就不一致,有人认为《唐六典》是一部在行政上便于征引的类书,有人认为它是一部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政治官文书,还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开元时代的现行职官志。

编辑推荐

《行政法史论丛2》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行政法史论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