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思齐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中国政法国际儒学院 编  页数:340  字数:260000  

内容概要

  儒学不仅是我们对孔子学派体现出来的对人的认识,还体现在《四书》中关于人的整体认识,也体现在传统的五经或六经里面。我现在更在提倡《六书》,何谓《六书》?《六书》就是在《四书》之外,把《荀子》、《易传》也摆进去。荀子重学、重知,他看到人性的黑暗面,这是非常正确的,光看孟子的话太乐观了,荀子是比较现实点,因为他离孟子有一百多年,他经历战国的许多战争,看到了许多人性的缺点。孟子还没看到这么多战争。说到《易传》,可说它是儒学对宇宙天地人的关系的深入理解。所以《易传》不能够被忽略。有人把《易传》的形成时间看得很晚,我认为至少它的一些概念在孔子时代已经提出了。

作者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国际儒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和国际儒学联合会于2006年合作创办的国内首家以儒学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机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二级学院。学院本着“从事儒学教育,培养儒学人才,开展儒学研究,弘扬儒学精华”之宗旨,面向国内外招收儒学专业的研究生,致力于中华文明的复兴与传承。
  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研读儒家经典,能熟练掌握儒家义理,理解儒家思想精粹,践行儒家优秀文化;成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能够从事儒学研究与教学、传播儒家文化的学者;成为忠诚热爱中华文化的赤子;成为道德高尚、情趣高雅的君子。
  筚路蓝缕仁以为己任,文行忠信参天地道德,协和万邦开万世太平。愿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儒学事业的发展,让儒学盛火薪传百代,中华文明历久弥新。

书籍目录

第一讲 从儒学角度看金融危机:反思经济、政治与道德的关联
第二讲 墨家辩论术
第三讲 中国文化的生成路径与中国文明的独特性
第四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第五讲 儒家的“天人之际”与“仁”的真谛及普世价值
第六讲 孟子“道性善”的内在理路及思想意义
第七讲 漫谈唐、宋儒学复兴运动
第八讲 反思儒家文化的“常道”
第九讲 变则通:儒学发展形态简论
第十讲 儒学与人生
第十一讲 佛教思想精华与价值
第十二讲 道家道教思想与现代社会生活
第十三讲 论《中庸》的精神实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当然,意识形态与政权体系的高度一体化给政治整合造成的便利还远不止这些。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政治统治集团的团结自律、国家行政和司法的统一性的获得、甚至国家对精英社会的动员等,都严重依赖意识形态本身的力量。我们前面讲到中央集权体制的长期维系、讲到权力支配社会,没有意识形态做支撑,都是很难做到的。政治权利哪来的那么大的力量,没有背后的意识形态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是不可能做到的。中国文明这种凭借意识形态实现政治统治的情况,也可以说成是以文化统治实现政治统治。但是同时政教一体化也有它自己的问题,这就是我常讲的权力危机的并发症问题。两个权威结合在一起,一旦一个权威发生问题,另外一个权威也必然受影响,结果经常导致两个权力同时丧失,使社会陷入权威真空的无政府状态。当然,还有其他的问题,限于时间在这里就不一一跟大家说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认为最能彰显中国文明的独特性的五个方面。正如前面已经说过的,这些特征都是针对西方文明概括出来的。但是,我要声明一下,其实,我是反对“西方文明”这个提法的。为什么反对这个提法呢?因为在我看来根本不存在所谓“西方文明”,严格意义上讲,希腊文明是希腊文明,罗马文明是罗马文明,而欧洲中世纪的文明就是欧洲中世纪文明。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现代的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欧洲中世纪的文明的差异就更大了。在这种情况下,说“西方文明”其实地理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 也许大家听说过,一些国外和海外学者曾一再谈论西方文明“断裂性”特征。虽然在地理上存在与“西方”的几个文明,如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与希腊文明有很大不同,中世纪文明之间的确存在程度不同的继承关系,而它们汇聚到一起又构成了现代文明的源头。但是正如孩子一旦生出来就成为一个既不是父亲、也不是母亲的单独生命体一样,现代文明也是一个独立的文明体。不论是与希腊罗马,还是与欧洲中世纪文明,它都存在着明显的断裂。亨廷顿说现代化具有革命性,对一切传统都具有革命性,对希腊文明如此、对罗马文明如此,对中世纪文明也是如此。我们都知道现代文明有一个灵魂,这个灵魂叫个人主义,它是现代文明的伦理基础。但就是这个个人主义,你顺着西方思想史往前推,最多能推到中世纪,却推不到古希腊去。你勉强推到斯多葛学派那去,就已经很牵强。现代文明的伦理学基础个人主义在古希腊是找不到的。

编辑推荐

《闻道思齐:"儒家讲坛"系列讲演录(第2辑)》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闻道思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