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声音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方宁 人民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05出版)  作者:方宁 编  页数:454  
Tag标签:无  

前言

“文化研究”对于文学研究的震荡持续不已。这一段时间,一个术语频频作祟——“本质主义”。围绕“本质主义”展开的论争方兴未艾。可以从近期的争辩之中察觉,“本质主义”通常是作为贬义词出现。哪一个理论家被指认为“本质主义”,这至少意味了他还未跨人后现代主义的门槛。对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一知半解,福柯的谱系学如同天方夜谭,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仅仅是一种名不符实的标签……总之,“本质主义”典型症状就是思想僵硬,知识陈旧,形而上学猖獗。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本质”。初步的理论训练之后,许多人已经理所当然地将“本质”奉为一个至高的范畴。从考察一个人的阶级立场、判断历史运动的大方向、解读儿童的谎言到答复“肥胖是否有利于身体健康”这一类生理医学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乃是不二法门。文学当然也不例外。何谓文学,何谓杰出的文学,这一切皆必须追溯到文学的“本质”。某些文本可能被断定为文学,因为这些文本敲上了“本质”的纹章;一些文本的文学价值超过另一些文本,因为前者比后者更为接近“本质”。“本质”隐藏于表象背后,不见天日,但是,“本质”主宰表象,决定表象,规范表象的运行方式。表象无非是“本质”的感性显现。俗话说,擒贼先擒王。一旦文学的“本质”问题得到解决,那些纷繁的、具体的文学问题迟早会迎刃而解。迄今为止,不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理想得到多大程度的实现,这至少成为许多理论家的信念和分析模式。然而,“本质主义”这个术语的诞生突如其来地制造了一个尴尬的局面。表象背后是否存在某种深不可测的本质?本质是固定不变的吗?或者,一种表象是否仅有一种对称的本质?这些咄咄逼人的疑问逐渐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内容概要

  《理论的声音》涉及《文艺研究》传统学术领域,也是其传统风格之集中体现。它包括美学、文艺学、综合艺术、造型艺术及相关专题论文。2003年以来,《文艺研究》既保持了对于基础理论研究一以贯之的重视,又加强了对于学术与艺术现状的研究。在美学研究领域中,对于“现代审美主义”、“古代文论的创新与发展”、“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学意识形态与文化研究”和“全球化时代的后殖民理论”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一经本刊发表,即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开风气之先的影响;在艺术学领域,《文艺研究》既有对于传统艺术门类(戏剧、音乐、美术理论的)研究,又拓展了对于“媒介理论”“影视符号学”“艺术的视觉方式”“新媒体艺术”“传播学”等前沿领域的探索。从该卷中,读者可以看到中国当代美学、文艺学和艺术学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化的轨迹,在某种意义上,这部分文字也代表了当代中国美学与艺术研究所能达到的水准。

书籍目录

文学理论王元骧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的发展和意义/3王钦峰  社会主义与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19张法  中国文学理论学科发展回望与补遗/39谢泳  从“文学史”到“文艺学”——1949年后文学教育重心的转移及影响/56南帆  文学研究:本质主义,抑或关系主义/68陶东风  重审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83周宪  文学理论:从语言到话语/94余虹  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112文化研究徐贲  文化批评理论的跨语境转换问题/129张意  拆解新闻场的七宝楼台:布尔迪厄的媒体批评/138刘康  从区域研究到文化研究:人文社科学术范式转换/153赵毅衡  两种经典更新与符号双轴位移/166[美]佳亚特里·斯皮瓦克  民族主义与想象/176马中红  图像西方与想象西方——《良友》西方形象的重构与呈现/195徐敏  都市中的人群:从文学到影像的城市空间与现代性呈现/211[英]裴开瑞  明星变迁:李小龙的身体,或者跨区(国)身躯中的华人男性气质/230美学与社会理论墨哲兰  一段并不遥远的“美学个案”/251杜卫  中国现代的“审美功利主义”传统/264尤西林  审美共通感与现代社会/275吴兴明  美学如何成为一种社会批判? ——从哈贝马斯的省思看批判理论价值论设的失落/288黄应全  西方“形象社会”理论的实质:颠倒的柏拉图主义/303邓晓芒  审美判断力在康德美学中的地位/315学术史研究刘梦溪  王国维、陈寅恪与中国现代学术/331萧驰  普遍主义,还是历史主义?——对时下中国传统诗学研究四观念的再思考/347艺术理论丁宁  回溯与创造:原始艺术和现代艺术/369曹意强  写实主义的概念与历史/383邵宏  西学“美术史”东渐一百年/400张坚  风格史:文化“普遍史”的隐喻——温克尔曼与启蒙时代的历史观念/416高名潞  论前卫艺术的本质与起源——从比格尔的《前卫理论》出发/434

章节摘录

这套以“阐释与创造.文艺研究书系”命名的专辑,收录了近十年来学术理论刊物《文艺研究》上所发表的一些重要文章。其遴选的时间范围大体上始于2002年,终于2009年。对《文艺研究》而言,这也许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压力,恰恰是从2002年初随着编辑部老一代领导人陆续退休之后,而实实在在地降临到了《文艺研究》的后来者头上,这是其一;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从2003年起对刊物做了从形式到内容的调整,新开了“理论专题”、“当代批评”、“书与批评”和“访谈与对话”等几个栏目,与之相关的是,由于《文艺研》杂志风格的调整,刊物对于问题的研究也更加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更加丰富的视角,这是其二。当初拟定本书的书名,还是颇费了一番踌躇。终于想到了现在这个题目,觉得还算贴切,学术研究的方法无非“阐释”,学术研究的目的无非“创造”(传播也是一种创造)。《文艺研究》三十年,始终与历史同行,与中国当代文艺学术相依傍。因此在其用文字编织而成的锦绣华章之中,总能见出阐释者的语言风采和创造者的思想力量。众所周知的是,如今的学术界,“批评”早已成为“表扬”的另一种形式,在人们日益感受到空前的学术繁荣背后,早已没有了学术批评的位置,“批评的缺席”似乎成了人们感慨最多,也是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我曾经在一次由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是一个批评缺失与理论匮乏的时代,虽然在当下学术界并不缺少各式各样的批判的武器,虽然在我们身边充斥着来自发达国家阵容齐整的理论资源,但是,又有多少能够有效地解释中国当下社会文化问题和文学问题的理论,更不用说能够有效地改变当前文化现状的理论。

编辑推荐

《理论的声音》是阐释与创造文艺研究书系中的一册。《阐释与创造文艺研究书系》收录了近十年来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文艺研究》上发表的一些重要学术理论文章。其遴选的时间范围大致在2002-2009年之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理论的声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纸张质量还不错,但是书的封皮很旧,应该是库存很长时间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