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原理

出版时间:1999-7  出版社:华中师大  作者:王先霈 编  页数:26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学批评原理(第2版)》和《文学理论》、《文学文本解读》是一套系列教材,是“文艺学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课题的成果,这一课题为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重点项目。课题立项虽然尚不足三年,但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实验,却从80年代早期就已开始,其工作内容包括探讨本科文艺学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在近20年的时间里,此改革工作一直坚持进行,其阶段性成果曾于1993年获得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其后,课题研究不断拓展与深化,现在提供的就是新的阶段的新成果。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功能论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审美功能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社会政治功能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哲学价值第二章 主体论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写作主体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接受主体第三章 文学批评方法(上)第一节 社会-历史批评第二节 道德批评第三节 印象主义批评第四节 心理学批评第五节 文化学批评第四章 文学批评方法(中)第一节 文体学批评第二节 新批评第三节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第四节 解构批评第五章 文学批评方法(下)第一节 读者批评第二节 女权主义批评第三节 新历史主义批评第六章 文学批评文本第一节 文学批评文章 的分类第二节 文学批评文章 的语言表达方式第七章 文学批评的写作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写作步骤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写作技巧结语文学批评未来发展的瞻望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功能论  现代文学批评既是沟通文学创作和社会接受的中介性活动,又是一种独立的人文学科,它对读者接受、社会进步和文学理论建设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批评家以文学方式传递的美感印象吸引读者的审美关注时,批评便发挥着引导和深化艺术欣赏,增强读者审美愉悦的职能;当批评家的眼光从艺术和美学的领域引向社会生活的空间,引申发挥作品的社会政治意义时,批评就具有干预生活、影响意识形态的社会政治作用;当批评家超越作品历史意义和技巧意义的分析,在创作和接受的动态跟踪中,凝聚、结晶、形成新的观念,推动文艺理论的进步时,文学批评又成为运动中的美学,具有哲学的价值。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审美功能  文学批评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它的性质和功能不能不首先受到文学特征的制约。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它决定了批评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批评家只有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进入艺术,也只有用空灵蕴藉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批评家美感领悟和美感传递的方式决定了批评写作的艺术化特点,文学批评因此被人们称作艺术王国的第十位“缪斯”。文学批评的审美性特点,必然吸引着读者的审美关注,并由此产生激发读者美感的功能。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学批评原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