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城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蔡志海  页数:283  
Tag标签:无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中国社会进入快速社会转型时期,出现在中国社会上最为声势浩大的社会流动现象就是农民进城——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以谋求新的职业,同时也意味着农业就业人口不断减少。这一宏大的社会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结构性原因,进城的农民工们在城市中是如何开展新的生命历程、与城市社会进行互动的,进城后他们自身的人格结构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如何帮助他们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这些问题引导学者们对农民进城这一现象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探讨。蔡志海的博士论文就是一部研究这一宏大历史事件的论著,欣闻其即将出版,作为他的博士生导师,应该说点什么,权以为序。  通观全书,作者紧紧抓住了进城农民所处的时代背景,深入探讨了农民进城的现实原因,完整描绘了农民工自身的生存状态,全面分析了农民进城对其自身及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了进城农民工社会支持系统的相关方案,对实现农民工转型的可能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书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视角独特。该书虽然研究的主题仍然是农民工,但是与大多数研究的切入点不同,该书以农民进城为切入点,把农民进城看成是一个宏大历史事件,将农民进城放在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社会快速转型和多元互构的背景中进行思考。不仅深刻地探讨了转型中的农民工,而且还探讨了农民工的转型问题,体现了社会转型论的视野;不仅全面讨论了农民进城的社会性原因,还探讨了农民进城的社会性后果,体现了社会互构论的思维。

内容概要

  《农民进城: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农民工》以农民进城为切入点,把农民进城看成是一个宏大历史事件,将农民进城放在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社会快速转型和多元互构的背景中进行思考,在对农民进城的历史和原因、进城农民的现状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民进城对农民个人及城乡社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进城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系统。

作者简介

  蔡志海,男,1977年生,湖北麻城人。1998-200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02-2006年师从郑杭生教授,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社会学。已出版译著1部,参编著作和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第二节 已有的研究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四节 主要概念第二章 我国农民进城的历史阶段第一节 1949-1957年:大量涌入期第二节 1958-1979年:严格限制期第三节 1980-1991年:逐步松动期第四节 1992年至今:调控服务期第三章 当代中国农民进城的现实原因第一节 有关农民进城原因的理论第二节 农民进城的宏观原因:推力与拉力并存第三节 农民进城的微观机理:理性与感性之间第四章 进城农民的生存状况第一节 进城农民的职业境遇第二节 进城农民的生活状况第三节 进城农民的社会地位第四节 进城农民的社会网络第五节 进城农民的城市适应第六节 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冲突第五章 农民进城的后果分析第一节 农民进城对个人的影响第二节 农民进城对社会的影响第六章 进城农民的社会支持系统第一节 进城农民社会支持系统的现实意义第二节 进城农民社会支持系统的基本模式结语:农民工转型与国家现代化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农村推力因素  农村推力因素,即指那些来自农村内部、作用于农村劳动力的外推力量,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农业生产效益较低,农民收入低、增长缓慢。我国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益是相当低下的,其中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我国人多地少,2004年我国可耕地面积13004万公顷,农民人均占有耕地约为2.58亩,耕地分散,耕作规模小,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农民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农夫,而不是现代农业意义上的农业经营者,农业集约化程度低,大部分农民耕种土地一般只能满足家庭的基本消费;其次,由于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城市社会对主要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和价格弹性下降;再次,由于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现象依然存在,农药、化肥等农业必须的工业产品价格远远高于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因此现阶段农业投资边际效益递减现象十分严重,这也导致了大量农民抛荒土地,进城务工;最后,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广大分散经营的农户往往是根据传统经验来进行农业生产,这也导致了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因此,农民从效益较低的农业生产中获取收益是十分困难的,农民想靠种田致富的可能性不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农民进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