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观与旅游发展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江金波  页数:286  

内容概要

本书从旅游景观基础、旅游景观客体、旅游景观主体、旅游景观建设等四大部分全面阐释了旅游景观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基于对旅游景观分类的完善架构,详细解读了各类旅游景观的特征、价值及其开发利用方向等问题。在旅游景观系统、自然景观旅游发展的生态化、利用历史文化景观进行旅游地形象及品牌塑造的程序与路径、人工旅游景观与主题公园游娱的发展方向等领域展开了独特的探索。发展了旅游景观因素、美感属性与旅游景观审美的关系理论,在比较分析旅游景观评价主要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景观评价方法的正确选用方法;对旅游景观创意与系统营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本书是国内首部系统论述旅游景观与旅游发展关系的著作,在强调旅游学科人文属性的同时,兼顾旅游景观的技术与工程研究,确保了其既具有良好的理论前沿性,又具有很好的实践操作性。本书图文并茂,逻辑严谨,案例丰富,适合作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参考,可作为目的地、景区和景点建设及管理者的案头备用,也适合研究生和大学生作为相关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江金波,男,江西余干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人文地理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13年,1997年入选《中国百科学者传略>,1998年至2002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历任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旅游规划系主任。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温泉在线高级顾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平远县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顾问等职。     
长期潜心旅游景观、区域文化与旅游发展、旅游开发与规划等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参与和主持国家、地方科研课题28项,出版专著与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旅游景观基础  第1章 景观与旅游景观    1.1  景观:多学科的研究对象     1.1.1  景观词源     1.1.2  地理学科研究的景观     1.1.3  生态学科研究的景观     1.1.4  建筑学科研究的景观    1.2  旅游学科视野中的景观研究     1.2.1  古老而年轻的研究对象     1.2.2  旅游景观研究现状与趋势    1.3  旅游景观与旅游活动     1.3.1  景观质量直接影响旅游活动质量     1.3.2  参与性旅游景观是增加旅游体验的途径     1.3.3  旅游景观向多样性、精细化方向发展,引领旅游活动的时尚  第2章  旅游景观系统    2.1  旅游景观的定义    2.2  旅游景观类型     2.2.1  属性分类法     2.2.2  情态分类法     2.2.3  位置组合分类法     2.2.4  其他分类法     2.2.5  本书分类方法    2.3  旅游景观属性     2.3.1  直观性与可感性     2.3.2  地域性和等级性     2.3.3  变动性与历史性     2.3.4  多样性与社会性     2.3.5  功能性与指示性    2.4  旅游景观系统     2.4.1  旅游景观的要素系统     2.4.2  旅游景观的层级系统     2.4.3  旅游景观的结构系统第二篇  旅游景观客体与旅游发展  第3章  自然旅游景观与旅游发展的生态化    3.1  自然旅游景观概述     3.1.1  定义     3.1.2  类型与基本特征    3.2  各类自然旅游景观的形成与特性     3.2.1  地质地貌旅游景观     3.2.2  水体旅游景观     3.2.3  生物旅游景观     3.2.4  气象气候旅游景观     3.2.5  天象与太空旅游景观    3.3  自然景观的旅游价值     3.3.1  地质地貌景观的旅游价值     3.3.2  水体景观的旅游价值     3.3.3  生物景观的旅游价值     3.3.4  气象气候景观的旅游价值     3.3.5  天象与太空景观的旅游价值    3.4  自然旅游景观开发与旅游发展的生态化     3.4.1  自然景观的观光旅游开发       3.4.2  自然景观的康体娱乐旅游开发     3.4.3  自然旅游景观的休闲度假旅游开发     3.4.4  自然景观的医疗旅游开发     3.4.5  自然旅游景观的探险旅游开发     3.4.6  自然景观旅游发展的生态化  第4章  历史文化景观与旅游地形象及品牌塑造    4.1  历史文化景观概述     4.1.1  概念     4.1.2  特征    4.2  各类历史文化景观形成与特性     4.2.1  古人类遗迹景观     4.2.2  历史时期文化遗址景观     4.2.3  文化建筑与设施景观     4.2.4  传统园林景观     4.2.5  居住地与社区    4.3  历史文化景观的旅游价值     4.3.1  古人类遗迹景观的旅游价值     4.3.2  历史时期文化遗址景观的旅游价值     4.3.3  文化建筑与设施景观的旅游价值     4.3.4  传统园林景观的旅游价值     4.3.5  居住地与社区景观的旅游价值    4.4  历史文化景观的旅游开发     4.4.1  历史文化景观的观光旅游开发     4.4.2  历史文化景观的休闲度假旅游开发     4.4.3  历史文化景观的探险旅游开发     4.4.4  历史文化景观的商务旅游开发   4.5  历史文化景观与旅游地形象建设及品牌塑造     4.5.1  历史文化景观与旅游地形象建设     4.5.2  历史文化景观与旅游地品牌塑造  第5章  现代人工景观与主题化游娱的兴起    5.1 现代人工景观与旅游     5.1.1  现代人工景观概念与类型     5.1.2  现代人工景观与旅游活动    5.2  现代人工景观特征及其旅游发展     5.2.1  主题公园景观     5.2.2  产业场景景观     5.2.3  纪念园景观     5.2.4  活动场馆旅游景观     5.2.5  其他特定场景    5.3  人工旅游景观的发展与主题公园游娱的兴起     5.3.1  人工旅游景观的发展方向     5.3.2  主题公园游娱的大众化与高端化第三篇  旅游景观主体与旅游发展  第6章  旅游景观的美感属性与旅游景观审美    6.1  旅游景观的美学因素分析     6.1.1  景观形态     6.1.2  景观色彩     6.1.3  景观声响     6.1.4  景观动态     6.1.5  景观质地    6.2  旅游景观的美感属性     6.2.1  形态(造型)美     6.2.2  色彩美     6.2.3  动态美     6.2.4  音韵美     6.2.5  嗅觉美     6.2.6  和谐美     6.2.7  意境美    6.3  旅游景观审美实践     6.3.1  旅游景观审美的条件     6.3.2  旅游景观的审美方法  第7章  旅游景观评价    7.1  旅游景观评价理论基础     7.1.1  评价的目的与程序     7.1.2  评价内容     7.1.3  评价类型       7.1.4  评价的基本原则    7.2  旅游景观的体验性评价     7.2.1  一般性体验评价     7.2.2  系统性体验评价    7.3  美感质量评价:四大学派     7.3.1  专家学派     7.3.2  心理物理学派      7.3.3  认知学派     7.3.4  经验学派     7.4  旅游景观的技术性评价     7.4.1  单因子技术评价     7.4.2  多因子技术评价    7.5  旅游景观的综合性评价     7.5.1  概述     7.5.2  国外代表案例     7.5.3  国内代表案例    7.6  旅游景观评价方法的发展与正确选用     7.6.1  评价方法的发展     7.6.2  评价方法的正确选用第四篇  旅游景观建设与旅游发展  第8章  旅游景观创意与系统营造    8.1  旅游景观创意概论     8.1.1  旅游景观创意的概念     8.1.2  景观创意在中国的发展    8.2  旅游景观创意内容、方法与程序     8.2.1  创意内容与方法     8.2.2  创意基本程序    8.3  旅游景观系统营造的原则     8.3.1  异质性原则     8.3.2  多样性原则     8.3.3  整体优化原则    8.4  旅游景观创意的典型案例分析     8.4.1  空间创意的典型案例分析:英国的多塞特郡的“玉米地迷宫”     8.4.2  称谓创意的典型案例分析:水木清华     8.4.3  事件活动创意的典型案例分析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景观与旅游景观景观是旅游资源的基元,是景区景物的主体。任何旅游地都离不开景观作为其旅游开发与发展的基础,独特的景观甚至成为区域旅游形象的标识,成为地方旅游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尽管旅游学科以强劲的势头迅猛发展,并且对景区的研究也日益深化和强调动态管理,对旅游景观却少见系统而专门的研究。这种现状使旅游研究在其技术服务领域和实用可操性加强的背景下,削弱了其基础理论研究内容。一方面,景观以其速生、演化和高复合的文化内涵成为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和物质依托;另一方面,旅游发展的实践不断呼唤旅游景观前沿理论对景观营造、景观鉴赏和保护的积极指导。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新近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l8972-2003)不少地方中采用了“景观”一词。作为旅游活动产生和演进基元的景观,既以自身的审美属性成为旅游吸引物,更以其丰富多样的空间组合成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途径。为此,旅游景观研究亟待成为旅游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原本为多学科研究对象的景观,走进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旅游学科是十分自然的。可以预料,旅游景观的系统研究,特别是旅游景观与旅游发展关系的研究,对于旅游理论深化、学科发展以及旅游开发的实践都将大有裨益。1.1 景观:多学科的研究对象1.1.1 景观词源《说文解字》注“景,光也。从日,京声。”后来引申为“景色”、“景象”、“景致”,是因为有了明亮的日光,美丽的景色才能显现。同样据《说文解字》“观,谛视也。从见,关声。”表明其本义为“仔细看”,观光、观战即取此意。但是,后来“观”也被引申为所看的东西,具有景象、景色和情景、场景之义。由此可知,从词源上看,“景观”实际上是合成名词。

编辑推荐

《旅游景观与旅游发展》是国内首部系统论述旅游景观与旅游发展关系的著作,在强调旅游学科人文属性的同时,兼顾旅游景观的技术与工程研究,确保了其既具有良好的理论前沿性,又具有很好的实践操作性。书中从旅游景观基础、旅游景观客体、旅游景观主体、旅游景观建设等四大部分全面阐释了旅游景观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旅游景观与旅游发展》可作为目的地、景区和景点建设及管理者的案头备用,也适合研究生和大学生作为相关教材使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旅游景观与旅游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