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推理和论证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江  页数:292  
Tag标签:无  

前言

逻辑学起端于古希腊、古印度和中国的先秦时期。它们都是人类思想认识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我们追溯到古希腊和中国先秦时期时,发现中西这两个不同的时期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现象:诸子群起,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盛行,并出现一批以此为职业的人群。古希腊把这群人叫“智者”,中国把他们叫“讼师”、“辩者”、“察士”等。这些人或设坛讲学,传授辩论技巧;或聚众争讼,帮人打官司。他们“非”常人之“所是”,“是”常人之“所非”,“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提出了许多巧辩、诡辩和悖论性命题,也发展了一些论辩技巧。但在历史上多以“诡辩”来概括他们的职业和工作,他们的形象多是负面的。如果我们正面地去理解他们工作的意义,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实际上是一些智慧之士,最先意识到在人们的日常语言或思维中存在着某些机巧、环节和过程,如果不适当地对付和处理它们,语言和思维就会陷入混乱和困境;同时,认识和思想的交流都是运用语言形式的过程,其中存在着技巧和策略性的东西及一定的启发、诱导,是知识的“助产士”。他们所提出的那些巧辩、诡辩和悖论性命题,正是基于个人的智慧对语言和思维本身的好奇和把玩。这些机巧的论辩和悖论,实际上可以说是表现或引发了人类理智的自我反省,从而引发了人类智慧之学——逻辑学的产生。“察士”惠施(约公元前370一前310年)与庄子之间有过一次著名的“濠梁之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故不知子矣;子故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篇》)庄子与惠子之间的“舌战”,与其轻率地斥之为诡辩,不如深思运用于其中的论证策略,思考人们思维中的机巧,反思思维表述的条律。

内容概要

  逻辑学起端于古希腊、古印度和中国的先秦时期。它们都是人类思想认识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我们追溯到古希腊和中国先秦时期时,发现中西这两个不同的时期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现象:诸子群起,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盛行,并出现一批以此为职业的人群。古希腊把这群人叫“智者”,中国把他们叫“讼师”、“辩者”、“察士”等。这些人或设坛讲学,传授辩论技巧;或聚众争讼,帮人打官司。他们“非”常人之“所是”,“是”常人之“所非”,“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提出了许多巧辩、诡辩和悖论性命题,也发展了一些论辩技巧。

书籍目录

基础篇本篇概要1 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1 “逻辑”的含义1.2 思维形式和思维形式的结构1.3 思维形式和语言1.4 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2 思维的基本形式2.1 概念2.1.1 概念的特征2.1.2 概念和语词的关系2.1.3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2.1.4 概念的概括和限制2.1.5 概念的种类2.1.6 定义和划分2.2 判断2.2.1 判断的特征2.2.2 判断与语句2.2.3 判断的分类2.3 推理2.3.1 推理的特征和作用2.3.2 推理的分类2.3.3 推理和论证3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3.1 逻辑思维基本要求3.2 同一律3.2.1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2.2 违反同一律常见的错误3.3 矛盾律3.3.1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3.2 违反矛盾律常见的错误3.4 排中律3.4.1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4.2 违反排中律常见的错误3.4.3 排中律与同一律、矛盾律的关系3.5 充足理由律3.5.1 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5.2 违反充足理由律的典型错误练习题推理篇4 演绎推理(一)4.1 性质判断的逻辑特征4.1.1 性质判断的逻辑性质4.1.2 性质判断的分类4.1.3 性质判断词项的周延问题4.1.4 性质判断间的对当关系4.2 直接推理4.2.1 换质法4.2.2 换位法4.2.3 换质位法4.2.4 附性法4.3 三段论推理4.3.1 三段论的特征及公理4.3.2 三段论的规则4.3.3 三段论的格和式4.3.4 三段论的省略式4.4 关系判断及推理4.4.1 关系判断的特征4.4.2 关系的逻辑性质及关系推理4.5 模态判断及推理4.5.1 模态判断的特征4.5.2 模态判断间的关系4.5.3 直言模态判断对当关系推理练习题5 演绎推理(二)5.1 复合判断的逻辑性质5.1.1 复合判断的基本特征5.1.2 复合判断的逻辑值及真值表5.2 联言判断及联言推理5.2.1 联言判断的特征5.2.2 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5.2.3 联言推理的形式5.3 选言判断及选言推理5.3.1 选言判断的逻辑特征5.3.2 选言判断的种类及其逻辑特性5.3.3 选言推理的形式5.4 假言判断及假言推理5.4.1 假言判断的特征5.4.2 假言判断的种类及其逻辑性质5.4.3 假言推理的形式5.5 二难推理5.5.1 二难推理的特征5.5.2 二难推理的形式5.6 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在演绎推理中的运用5.6.1 负判断的特征和逻辑性质5.6.2 几种基本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式5.6.3 复合判断形式的转化5.6.4 复合判断推理的综合运用5.7 假说演绎推理5.7.1 溯因推理5.7.2 假说的特征5.7.3 建立假说的逻辑程序5.7.4 假说的意义练习题6 归纳推理6.1 归纳推理概述6.1.1 归纳推理的特征6.1.2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6.1.3 归纳推理的种类6.2 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6.2.1 契合法6.2.2 差异法6.2.3 契合差异并用法6.2.4 共变法6.2.5 剩余法6.3 统计推理6.3.1 概率6.3.2 统计推理6.3.3 统计推理常见的错误练习题7 类比推理7.1 类比推理的特征7.2 类比推理的作用7.3 运用类比推理的逻辑要求练习题8 分析推理8.1 排列问题8.2 组合问题8.3 对应问题8.4 其他类型的问题练习题论证篇9 论证的逻辑构成和逻辑要求9.1 论证的逻辑构成9.2 论证的逻辑要求9.3 论证的一般方法……10 认证结论和争论焦点11 认证的支持和加强 12 认证的反驳和削弱13 关于谬误的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例如,把动物划分为飞禽、走兽、游鱼三类,就会发生划分不足,母项中的一些事物,如无脊椎动物,被遗漏了,没有被哪个子项的外延包含。(2)划分的各子项应该互不相容。子项不相容,也就是各个子项之间是全异关系。否则必然发生某些对象既被这个子项包含,又被另一些子项包含,而引起混乱。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被称为“子项相容”错误。例如,把战争划分为地面战争、空中战争、国内战争,就犯了子项相容的错,国内战争与地面战争、空中战争均存在交叉关系。(3)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划分标准进行。划分必然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的,依据的标准可以是事物的一个属性,也可以同时是几个属性,根据需要也可以对概念连续地进行划分,但每次划分只能有一个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子项间不会相容。违反这条规则必然发生子项相容的错误。例如,对动物的划分,我们可以根据是否有脊椎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如有需要,可把脊椎动物再分为哺乳、鱼、鸟、爬行和两栖五个小类,而哺乳动物又可再分成若干纲目,如灵长目、食肉目等。例如,有人把邮件分为航空的、平寄的、国内的、国际的几类,就是把邮递方式和邮递范围两个标准混在一次划分中,划分出来的子项出现相互交叉。对这个概念,正确的划分是:先根据其中一个标准划分出国内的、国际的邮件,或航空的、平寄的邮件,再根据另一个标准划分出国内航空的、国内平寄的和国际航空的、国际平寄的几类。如果我们把一个概念划分为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种概念,并且这两个概念一个是正概念,一个是负概念,这就是被称为二分法的划分。例如,把人划分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把化合物划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把国家划分为民主制国家和非民主制国家,等等。二分法是一种特殊的划分,由于它的子项具有矛盾关系,因此它总是符合上述划分规则,这是二分法的优势。但由于二分法的一个子项是负概念,它所表示的对象具有什么属性是不明确的,这是二分法的不足。因此,二分法往往只是初步划分,旨在把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从它的属概念所指称的对象中划分出来。

后记

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其价值无疑更多地体现在实际思维的运用中。笔者从事逻辑学教学多年,常常有学生反映逻辑学难学,有学生甚至形容逻辑学是“把简单的东西搞复杂”,笔者由此一直在思考如何突出逻辑学的运用性和实用性。结合近年来逻辑学方面有关考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笔者编著此书,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努力。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笔者参阅了大量资料,吸收了其中一些优秀成果,甚至直接借用了一些例题。在此,谨向有关的作者,尤其是谷振诣先生和杨武金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笔者的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不足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行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逻辑学推理和论证(第2版)》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逻辑学推理和论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本书相当不错,语言简练。从应用的角度讲述如何学用逻辑学。第二版比第一版增加了小结,版式更漂亮。唯一不足是纸张质量不太好。
  •   为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推理而买的
  •   装订精美,总体不错
  •   谈理论的书,很难说好与不好!
  •   很想买的书,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好
  •   我朋友也想买
  •   当当就是强盗,拿钱不给书,**!
  •   东西还可以,物有所值。
  •   还不错,初学者比较易懂。
  •   适合高三生,书本也不错,快递公司也很给力,下次买书还在亚马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