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中国人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重庆大学  作者:杨中芳  页数:306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自从1986年初版面世不久就一直想出简体字版本,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拖就是20年,所以首先我要感谢重庆大学出版社,能让我这个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  20年后再出简体版,我也有些疑虑。学问,尤其在现时的社会里,是一个赶时髦的东西,本书记载的是我们一批心理学工作者早年参与及推动社会科学本土化所关注及争论的问题,对年轻的一代学子,还会有价值吗?  这几年在内地看到于丹、易中天等学者在大众传媒的走红,儒家经典在书店的热卖,孔子学院在国际上的建立,都让我觉得中国的崛起,除了让世界上其他国家对之刮目相看,连自己的老百姓也对自己有了信心,想要到自己的后园子里去找宝藏。2009年6月22_23日,我在北京参加了一个由人民大学主办的名为“现代中国情境中的传统价值观(主要是指儒家思想):多学科的解读与构建”的会议。参加此次会议讨论的学者包括儒学学院的住持,哲学家,宗教学、政治学及心理学研究者等。这个会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展开讨论:受到西方文明及文化价值观冲击的今时今日,传统价值观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以什么形式存在?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这些价值观对当下的世界能作出什么贡献?  更重要的是,在这次会议中,大家把讨论及争议的焦点放在:传统文化是什么?要如何去测量它?要如何去研究它在现代中国情境中所起的作用?我和与我一同赴会的、台湾大学心理学系黄光国教授,都不自觉的在会上说:“你们所提出来的问题,我们本土心理学研究者在20年前就已经讨论过了,请大家看我们多年来所累积的著作吧!”

内容概要

本书收集了作者在1986—1991年所写的有关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论文。这些论文过去散见于两岸三地的期刊,作者系统的将其加以整理,借以阐明她对本土化的构想。    全书只要内容包括:(1)对什么是心理学的本土化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本土化的解说;(2)对当前各中国社会中心理学研究的批评与建议;(3)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心理学本土化运动之评价及展望。

作者简介

杨中芳,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小组客座研究员。长期游走海峡三地,从事本土心理学研究。编著有《中国人、中国心》(三册)、《如何研究中国人》、《如何理解中国人》、《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情感与信任》、《本土心理研究取径论丛》等。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什么是本土化  第一章  中国心理学本土化概论    一、前言    二、概念的澄清    三、什么是“本土化”的研究    四、中国心理学为什么要本土化    五、什么是中国本土心理学    六、如何做“本土进路”研究    七、中国心理学本土化应该先做些什么    后记  第二章  从中国“社会心理学”迈向“中国社会心理学”:试图澄清有关“本土化”的几个误解    一、前 言    二、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几个误解    三、对误解的澄清    四、什么是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    五、如何使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    六、由中国“社会心理学”迈向“中国社会心理学”    后记第二篇  研究思路的本土化  第三章  试论内地社会心理学研究之发展方向    一、前言    二、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趋势    三、台湾心理学近三十年来发展的经验    四、内地社会心理学发展方向之我见    五、社会心理学会可以为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做些什么    六、结论    后记  第四章  试论中国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对以“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为研究架构之反省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    二、西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自我反省    三、中国受试者在实验室内的社会心理    四、现有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立论基础    五、本土化的理据    六、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如何本土化    后记  第五章  中国人真是不用普遍性原则的吗:对道德思考发展研究的本土反思    一、前 言    二、“Wilson困惑”的前提    三、过去对中国人道德思考的处理    四、中国的道德文化    五、以本土的视角来开解“Wilson困惑”    六、道德认知结构发展到底能否在中国社会找到普遍性    后记第三篇  研究方法的本土化  第六章   中国受测者所面临的矛盾困境:对过度依赖西方评定量表的反省之一    一、前 言    二、为什么要对量表的应用做反省    三、中国受测者所面临的矛盾困境    四、结论    后记  第七章  “好恶度”在人物观感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对过度依赖西方评定量表的反省之二    一、“人物感观”研究中的系统化偏差    二、造成系统偏差的原因    三、不同语文之间语意“好恶度”的差异    四、语义准确性的改变    五、语言对评定标准的影响    六、结论    后记  第八章  频率副词在测谎题中的作用:对过度依赖西方评定量表的反省之三    一、实证研究综述    二、西方测谎题背后的先决条件    三、研究假设    四、研究(一)    五、研究(二)    六、研究(三)    七、综合讨论    后记  第九章  “自我概念”研究的“以偏概全”问题:对过度依赖西方评定量表的反省之四    一、西方研究对“自我概念”的定义    二、在中国文化/社会/历史的脉络中重新思考“自我概念”    三、西方“自我概念”量表内含的假设    四、研究中国人“自我概念”的测量问题    五、研究中国人“自我概念”的理论问题    六、“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    七、结论    后记第四篇  本土心理学发展之评价与展望  第十章  欲速则不达:试论发展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研究”    一、为什么要开展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研究”    二、我们要如何开展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研究”    三、结语    后记  第十一章  如何深化本土心理学研究:兼评现阶段之研究成果    一、绪论    二、如何深化本土心理学研究    三、整理现阶段本土心理学研究之架构    四、现阶段本土心理学研究之本土性    五、如何将文化/社会/历史放入本土研究思考架构之中    六、回应对本土化所提出的质疑    七、今后的发展方向    后记  第十二章  看来,“深化”的时机尚未成熟    一、可否请叶教授也“拟情”一下    二、经验的分类与理性的分类    三、更正对黄光国教授论点的误解    四、深化、本土化、中国化及宏观化    五、澄清我的观点    六、少扣帽子,多谈实质    七、结论    后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今天我很高兴能被邀请参加这个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学术研讨会。中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刚刚起步,实验社会心理学可谓仍在襁褓之中。我今天之所以选择要和大家谈谈中国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本土化,主要也正是因为我觉得在这个学术领域尚未起步之时,如果能够及时抓准方向,比将来走错了路再改要来得容易得多。我认为实验法应该是研究社会心理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在验证由理论所推衍出来的假设方面,最需要这种严谨的研究方法。但是,在做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也面临许多一般实验研究所比较少面临的困难。如果我们能早些认识这些困难,并想办法去克服它们,那么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就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人的社会行为。  美国的实验社会心理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KLewin的大力推展,使“实验法”已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方法,至今历久不衰。但是,在60年代末70年初,有部分心理学家有鉴于“实验法”被滥用而提出了相当严厉的批评(例如,Ring,1967;Smith,1972),令社会心理学界开始反省并改进他们的实验设计。我想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界这次反省的重点,是可以让我们在发展自己的实验社会心理学时作为借鉴的,因此我想今天和大家把那些重点说一说。我之呼吁实验社会心理学本土化也正是因为美国的这一次大检讨揭示出,对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的解释,一定不能脱离研究情境及研究对象的“文化/社会/历史”脉络,因此,中国学者在建立中国人的实验社会心理学时,必须注意要在中国当地的文化/社会/历史脉络中,来理解中国受试者在实验中的实际心态与行为,并用之作为解释结果的基础。不然,研究结果对推展中国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只会起事倍功半的效果。  我今天想和大家讨论中国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的另一个原因,是反观近年来内地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我发现无论在构念及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过分依赖西方的成果(详情请参阅:杨中芳,1987a;杨中芳,赵志裕,1987),而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方面也有将西方的实验程序照搬的现象。有关照搬的一些弊害,我曾在前面所引两文中详细说明,在此我仅就与实验社会心理学有关的部分做一些详细具体的说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如何研究中国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之前对杨中芳是只闻其名,没有认真读过其作品,这本论文集虽然发表年代比较早了,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但其反思的问题对大陆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发展极具现实意义。杨早年对台湾心理学的系统性批评与反思,不幸被大陆心理学学科又重新演绎了一遍。
    什么是本土心理学?如何进行本土心理学研究?为什么要提本土心理学?
    这几个问题,杨都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极具启发性。我很赞同其所说的,要通过本土研究进路才推进学科本土化的路径。
    如何研究中国人,这是个大问题,也是极有意义的大问题。研究中国人,不是为了文化比较意义上,证明或证伪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异同,也不是急于提出一套普世性的社会科学理论,而是首先为了认识、理解中国人。如何认识、理解呢?请看杨的这本书吧,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到这场学术运动中来,如此,则中国社会科学幸甚,中国幸甚!
    再次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
  •   在各领域的发展与研究中,都在强调自己的原创性和“本土化”,在书中的本土化的诠释中,原来“中国特色”其实就是一种本土化的另一名称。而今天,在质性研究中,社会背景和传统文化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极大,这也就是我们的研究需要真正的本土化。在读过这本书之后,对我的硕士论文的帮助很大,让我的研究有了新的想法和新围度,真的值得一读,受益匪浅。
    对自己有帮助的书才是好书,对自己有用的书才真的值得一读。
    建议写论文的同学们,买一本,有帮助!
  •   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经典书籍!
  •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很多方面是有很大不同的,中国人是一种独特的群体,这本书对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很有帮助
  •   看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会喜欢上它,其他的以后再说吧
  •   难得的好书!专业书鲜有这样语言通俗且有深度的。
  •   这一套台湾学者的牛逼作品,力推!台湾学者
  •   对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人,这是本好书。书是第三版了,里面引用的研究虽然比较老,不过内容和立意在如今看来仍然值得咀嚼和反思。国内心理学的现状仍然是依附于欧美心理学,书中所提的心理学本土化的意义、进路、思路等非常有启发意义。个人觉得,本书不可多得的一点在于,让我在学术OEM的现状与真正能够解析中国人、为国家有实际贡献的理想之间,找到了一些联结点。
    由于是学术论文合集,消化得较慢,目前才看了一半,但书中关于本土化应该是怎样的、中国人在实验室中的心态等内容对我自己的研究已经有所帮助。
  •   该书主要是作者自己的一些研究,以及对主要的几位本土心理学倡导者建议或者意见的答复。其中,对于“本土心理学研究量表使用的反省”和“心理学本土运动的评价和展望”这两个方面比较有看点。
  •   如题 对研究国人很有帮助,就个人来说,对我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