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环境设计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苏云虎  页数:134  
Tag标签:无  

前言

  从人类的先民为生存而搭建栖息之所的那一刻起,居所的构筑和建筑围合的行为便被赋予了环境设计的意味,通过群落的聚居所产生的庭院、道路、广场的“设计”,显露出人类社会的创造性。从古代到工业化早期,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产生过各具特色,并极具亲和力的城市环境。  今天,单纯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主导的城市法规,以推进城市“现代化”为“充分理由”:强调城市机能,如建筑功能、土地利用率、交通能力等,加之以工学为基础的建筑及外空间设计等,将建筑单体相互“拷贝”,并按统一模式进行“摆布”。这一切都使得我们所处的城市环境丧失地域特征,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被割裂,行者的步行空间被挤占……,致使“城市空间中应该体现的人类情感因素被严重削弱”。因此,以人文学科为基础,旨在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努力将城市空间加以“艺术化”的设计,就成为一项迟到而又迫切的“事业”。自20世纪末以来,增设于各院校中的有关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及研究方向现已成蓬勃之势,并由此不断对相关书籍及教材产生着新的需求。这就是催生本书的动因。  最初接到的书稿任务是以更为宽泛的“外部环境设计”为书名的。实际上,就本选题而言,已经有很多优秀的,也更为细化的书籍出版。基于有这些专业书籍的支撑和互补,因此,本书的编写就趋向从理论层面上对选题进行系统性地分析与总结,例如将范畴较宽的外部(或室外环境)的设计主题按“庭院、道路、广场”进行归纳,侧重从成因、构成原理及设计方法的角度进行阐述,力图使之更加符合教材的需要。书稿写成后,应出版社要求,书名又改为与目前课程名称相对应的《室外环境设计》,书稿有较大程度的调整与修改,仓促间出现的疏漏与错谬,还望读者不吝赐教。  最后,谨向为本书提供设计实例、图片等的同仁,编写中给予了悉心指导与帮助的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周晓老师,以及参与调整、修改的两位研究生,在此谨致谢意。为使本书内容更加充实、全面,在编写中参考了很多著述成果,还选择引用了一些案例及图片,在此,谨向原作者深表谢忱。

内容概要

  从人类的先民为生存而搭建栖息之所的那一刻起,居所的构筑和建筑围合的行为便被赋予了环境设计的意味,通过群落的聚居所产生的庭院、道路、广场的“设计”,显露出人类社会的创造性。从古代到工业化早期,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产生过各具特色,并极具亲和力的城市环境。  今天,单纯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主导的城市法规,以推进城市“现代化”为“充分理由”:强调城市机能,如建筑功能、土地利用率、交通能力等,加之以工学为基础的建筑及外空间设计等,将建筑单体相互“拷贝”,并按统一模式进行“摆布”。这一切都使得我们所处的城市环境丧失地域特征,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被割裂,行者的步行空间被挤占……,致使“城市空间中应该体现的人类情感因素被严重削弱”。因此,以人文学科为基础,旨在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努力将城市空间加以“艺术化”的设计,就成为一项迟到而又迫切的“事业”。自20世纪末以来,增设于各院校中的有关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及研究方向现已成蓬勃之势,并由此不断对相关书籍及教材产生着新的需求。这就是催生《室外环境设计》的动因。  最初接到的书稿任务是以更为宽泛的“外部环境设计”为书名的。实际上,就本选题而言,已经有很多优秀的,也更为细化的书籍出版。基于有这些专业书籍的支撑和互补,因此,《室外环境设计》的编写就趋向从理论层面上对选题进行系统性地分析与总结,例如将范畴较宽的外部(或室外环境)的设计主题按“庭院、道路、广场”进行归纳,侧重从成因、构成原理及设计方法的角度进行阐述,力图使之更加符合教材的需要。书稿写成后,应出版社要求,书名又改为与目前课程名称相对应的《室外环境设计》,书稿有较大程度的调整与修改,仓促间出现的疏漏与错谬,还望读者不吝赐教。

书籍目录

1室外环境概述1.1人居环境1.2室外环境1.3室外环境设计概述2室外环境的要素分析与研究2.1基础要素分析2.2构成要素分析2.3设计要素分析3室外环境的实体、空间与形态分析3.1室外环境的实体与构成3.2空间的形成与方法3.3实体与空间的组织与运用4典型室外环境设计4.1城市广场设计4.2城市道路设计4.3庭院设计5室外环境设计的原则、方法与评价5.1设计的原则5.2设计的一般程序5.3设计评价5.4结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环境,一直是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的恒久话题。每当人类因环境恶化而可能威胁到自身生存时,因矛盾无法回避而日益凸显出时,有关环境的课题就越发显得迫切而且有价值。  对于环境,人们似乎是熟悉的,但又是陌生的。之所以熟悉,是因为人类的每一位个体一旦降临人世就已融入到某种“环境”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犹如鱼和水的关系,“游弋”并“呼吸”在环境之中。正因如此,人们似乎因熟视无睹而对环境感到陌生。当人类陶醉于产业革命带来的繁荣并坐享其成果的时候,殊不知,人类也不得不“品尝”由这些“成果”而酿造的“苦酒”。高效的工业化以矿产、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快速消耗为代价而获得高度的经济繁荣,但是,人类也因此不得不面对因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而使生存空间受到威胁的严酷现实!  在1972年召开的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及随后相继成立的国际间合作组织,针对一些现实,如因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导致自然资源的过速消耗;社会生活的巨变和人口膨胀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危机,诸如城市中因交通拥挤引发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因建筑密集造成生存空间紧张;在更广大地域中因土地荒漠化、物种锐减致使自然生态环境结构的解体导致全球性生态失衡,提示“人与自然、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所共同构筑的系统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由此提出“关注环境,就是关注人类自身”这一迟到的命题,将“保护和改善环境作为保障人类生存的迫切任务”确立为符合人类社会共同而长远的追求目标!  现代人文科学试图建立物质世界与人类心灵沟通的桥梁,因此重释了环境的含义。面对生存空间日趋紧张的现实,如何营造和改善人类的栖息地成为全新的课题,由此建立了集宏观自然环境、微观人工环境及社会环境之和的——人居环境概念。这一概念的建立,成为“领导”我们认识生存空间的起点,以及确立环境主题的核心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室外环境设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一起买了5本书,有两边正好有用,它是其中之一,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