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前瞻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于炜  页数:138  
Tag标签:无  

前言

  自然生态系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除自然造化的原生态系统——第一自然(大自然)外,还有自人类诞生演进至今的信息时代所创造的、来自大自然且高于大自然的第二自然,即一系列功用不等、形态各异的人工器物的系统集成。它极大地增进了原生态构成的内容、丰富了原生态的形态面貌、异化了原生态生长的规则、冲击了原生态发展进程的自然轨迹与天然走向。  随着生物物质时代的来临,人为新物种、新生命特质及其体征形态的复合、重构与演化,必将形成一个全新的人为自然生态体系——第三自然乃至第四自然,并由此带来传统意义上原生态系统、原生命内涵的进一步异化。  进人21世纪,正当全球信息化浪潮澎湃之际,一个或将颠覆人类传统思维与伦理定式,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改变人类命运的时代新潮正在暗流涌动、蓄势待发,这就是生物物质科技(亦称生物物质工程)时代。  人类一次次技术革命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一次次地引发生态系统在原有自然轨迹上的不断异化,进而极大地丰富和促使人造生态与形态系统的演变进化。  毋庸置疑,对承载人类智力活动尤其体现人类智慧之光的设计——设计观念与设计行为的影响,也必将是巨大深远甚至是革命性的。  同时,在现今与未来,人类的设计思想与设计行为在生态异化与形态演化的过程中同样对其产生着愈发重要的或消极或积极的互动作用。  但是,如何以宽广联系和动态发展的多维视野来观察、思考生态、形态与设计的关系问题,如何在设计的理念创新与未来展望上有所突破,例如对“生态变异的人为动因、生态变异与形态演进的关系、与工业设计工程尤其是产品设计未来发展的相互关系”等,目前尚鲜见成熟系统的比较研究。  在工业设计领域,这既是其实用价值之潜在,又是目前该领域理论研究之盲点。

内容概要

提出了生态异化、形态演化与设计进化的各自特点、有机联系及互动作用。    归纳了目前与将来生态异化的四种形式:生物的机械电子化;机械的生物智能化;产品的家族性别化;造物的生物工程化;并对它们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与工程、设计和人文伦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总结了传统形态研究的局限与形态演化的动态线索与基本规律(演化图表)。    结合过去尤其针对未来生物物质时代,对设计本质和产品设计进行了理论分析。    首次提出了生物物质产品设计的全新理念。    前瞻性地提出了设计进化领域总体的内涵原理、设计方法、造型手段、遵循原则等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理论架构和全新概念体系。    对生态异化、形态演化与设计进化下的人类自身命运、生命本质等进行了探索。对新型设计伦理体系与机制的建立提出了设想。    在原有第一自然、第二自然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三自然与第四自然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以上特色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前瞻性:对生态异化、形态演化与设计进化三者的各自特点与相互之间的意义作用,对现代形态学动态的宽广深入研究,对未来在生物物质工程时代的工业设计工程领域中关于产品设计的进化与发展,特别是生命科学、生物物质产品设计工程体系的开创和设计伦理体系建立,具有一定的理论启迪意义和具体的实用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生态的异化  第一节  生物的机械电子化    一、生物的机械电子化概念之提出    二、生物的机械电子化现状之概述    三、生物的机械电子化前瞻之思考  第二节  机械的生物智能化    一、机械的生物智能化概念之提出    二、机械的生物智能化现状之概述    三、生命智能与机器人发展之思考  第三节  产品的家族性别化    一、产品的家族化    二、产品的性别化    三、产品家族性别化的生态意义  第四节  造物的生物工程化    一、造物的生物工程化概念之提出    二、造物的生物工程化趋势之展望    三、造物的生物工程化之若干思考第二章  形态的演化  第一节  形态的概念    一、广义形态的基本概念    二、传统形态的研究局限  第二节  形态的演化规律    一、自然形态的演化归纳    二、人工形态的演化归纳    三、形态演化的规律总结    四、设计形态的演化略论第三章  设计的进化  第一节  设计的本质思考    一、设计的客观自然属性探讨    二、设计的主观人为能动刍议  第二节  设计的历史反思    一、狭义反思(结合里夫金的熵定律和马克思的异化论)    二、广义反思(从金融危机爆发原因谈起)    第三节  设计的未来进化    一、未来设计内涵与外延的扩展    二、未来设计的方法与原则的更新    三、未来设计伦理与底线的构建结束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由大量的数字记忆加以补充,还能在思考运转的一瞬间,和互联网这类大量信息资源连接。”“因为医学界已经在人脑中植入芯片,与脑神经直接相连,试图治疗帕金森氏症与听觉障碍。”  可以预见,在2099年前,将有一部分人保留着全部的生物躯体,也有不少人因疾病或其他原因,更换上了许多“人造器官”,也许有人将自己脑袋的部分乃至大部分也转换成了电子芯片。  “人脑与电脑的结合而成的新物种,将具备自我设计能力,不但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还能主宰整个宇宙!”这决非危言耸听。  综合以上分析研究,本书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会有更多、更高级的外在人造器物(包括生物基因工程产品)移人体内或取代原有器官,量变到一定阶段,必将引起人类原本生物属性的质变以及精神伦理的重构。可是,这已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人类,这种生物的机械电子化,是异化的人机杂交体,是在第二自然的基础上,由后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人类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第三自然现象。  第二节 机械的生物智能化  一、机械的生物智能化概念之提出  机械器物作为人造第二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诞生或其进化的早期,只是介于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之间的形态,没有生物化状态(原材料来自生物除外),更没有性别之分;但随着人类的进步,第二自然形态愈加丰富多彩,人造机械器物也在随之由低到高地进化,它们在形态与原理上越来越具有生物的特性:陆上,古有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今有美军研制的“战地挑夫”机器狗;自行车有坤车和山地车(男性化);汽车形似甲壳虫;仿猫咪前爪设计的高效轮胎。空中,有巧若蜻蜓的直升机。水下,有鲨鱼或海豚造型的潜水艇……当然,这些只是人造机械器物在形态上或生理上对生物表面的模仿之举,仅仅是机械器物从外在生理形态上的低级生物化。  但时至今日,不断创新的人类更加把对生物尤其是人类大脑智能原理功能进行开发借鉴,并移植应用于非物质性虚拟形态的软件开发,以及各类系统工程的应用开发,尤其体现在物质性现实形态的机械器物的设计制造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设计前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