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当国

出版时间:2004-1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唐德刚  页数:20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枭雄难为袁世凯 著史当如唐德刚  上自孙文缔造共和肇始,下逮蔡锷护国运动兴起,寥寥数年,此乃袁世凯当国之年,国可谓不兴,民可谓不幸。  袁世凯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之间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到底暗示了什么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他改造国民党以谋求革命有何影响,袁氏当国时期的内政外交如何复杂多变,筹安会“六君子”与袁氏政府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不该遗忘的古德诺教授的政治理念是什么。唐先生凭借其一贯的学者气节,不依风附草,不人云亦云,坚持论从史出,坚持言必有据。

作者简介

唐德刚,1920年出生,安徽合肥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土、博士毕业。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有很大贡献。著有《袁氏当国》、《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书缘与人缘》、《史学与红学》、《晚清七十年》等,另有包括历史、政论、小说、诗歌、杂文等多部作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孙文创制,宣统退位,袁氏当国——民国开国史简论  采用美国制度为蓝本  以都督代表会暂代参议院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在汉口诞生  从一军三旗到黄、黎易位  虚位原以待袁,中山变成黑马  以孙文为首的政府架构  总统直辖的十部总长  第一任临时政府的人事安排  总长取名,次长取实  总统制乎?内阁制乎?    《民元约法》之诞生  袁世凯的养敌、逼宫和摊牌  老办法的养敌自重  袁氏养敌抓权取位始末时间表  是法统问题,也是面子问题  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未可厚非 太后念念不忘优待费 孙总统只有银元10枚 高干子弟不知轻重 军人干政,刺客横行第二章 项城不做虚君,逐初志在首相——记民初共和政体的实践与流产  迎袁专使与京津兵变  袁总统就职与大赦令  袁政府与唐内阁的架构  唐绍仪是怎样一个人?    外交总长是首席总长  黄兴留守南京收拾烂摊子  恩饷与外债  孙逸仙医师的社会丹方  民生主义抽象和具体内容  革命尚未成功,留守终被裁撤  唐内阁垮台的学理解剖  美国模式的中国国会  议员并无选民,政党随意整合  同盟会扩大为国民党  “孙大炮”与20万里铁路计划  国会选举,国民党大获全胜第三章 世纪末回顾“宋案”与二次革命  宋教仁非可怕之人  不重用之就杀之  是谁杀了宋教仁?    袁世凯的“水门案”和“江南案”  女儿城的故事  宋至死未尝疑袁  民初的黑金政治  民国史上第一个特务机关  国民党对“宋案”议论不定  善后大借款,不能善其后  二次革命,第一次内战  国民党被扫地出门第四章 孙中山改造国民党,袁世凯做终身总统 对共和国体的认知 民国史的发展自有其客观实在 只谈抽象存在,不谈具体形态 历史史实与历史哲学 共和政体,不合国情 非继承式独裁无法接班 帝制向后转,独裁向前看和权力递减 袁世凯摇身三变 孙中山改造国民党 中华革命党的架构 孙中山的感情生活  袁大总统的乘机削藩  后制宪先选举的第一任大总统  袁世凯毁弃《天坛宪法》  解散国民党,瘫痪国会  熊搞体制改革,袁造御用国会  终身大总统也可传子第五章 帝制酝酿期的内忧外患  共和向帝制回潮的过渡体制  袁氏逆流推行中央集权  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白朗起义  外患比内忧更严重  英国对西藏的割裂企图  西姆拉、麦克马洪和内藏、外藏  达赖、班禅和土司的统治权限  俄国对蒙古的觊觎  俄、日三次密约,瓜分内蒙古  沙俄割裂外蒙古的闹剧  蒙古分裂主义者的矛盾情绪  日军攻占胶州湾,进窥山东  “二十一条要求”的思想背景  “二十一条要求”交涉始末  “二十一条要求”交涉误国辱国  知耻而无耻的袁世凯第六章 记一失足的帝王之梦——兼评古德诺教授 古德诺的一阵东风 不学美国,改学法国 古德诺其人其事 总统制的辩护士 “帝制乎?共和乎?”的英文原著 继承式的寡头制,优于非继承式的寡头制 英国由共和复辟帝制 筹安会是个什么东西? 古德诺哑巴吃黄连 帝制运动的暴风雨 “六君子”还是六小人? 民国为何不如大清? “六君子”解剖 又想,又怕;又默认,又否认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国民代表大会的推戴闹剧 梁启超、蔡锷与袁世凯 列强干扰和军费无着 上车、煞车与翻车第七章 帝制终于覆灭,护国也有难题 志在传子 莫到琼楼最上层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梁启超与文学转型的序幕 北洋系是诸系之祖 “袁家班”班底溯往 北洋系的窝里反 曹丕不好伺候“ 头角峥嵘的蔡锷 蔡、唐之间的微妙关系 蔡锷进京,唐继尧返滇 由唐领衔发动的云南起义 云南的三路护国军 三军无主的护国战争 泡沫战争的顺利收场 从非袁不可到非段不可 护国战争大事表

章节摘录

余年的古老的政治模式正式地结束了。从公元前2206年夏禹的家天下开始,由一家统治一国,至此已4儿8年了。若从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封建帝国称皇帝算起,至此也已有2133年了。不管是封建诸侯也好,皇帝当国也好,由一家治一国都是行之数千年的制度。它们都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当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轻易废除得了的。事实上,在此之前的社会政治制度,原都是整个民族在数千年中,从生活实践中慢慢发展出来的文化整体。在这个整体的结构之内,帝王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围绕着这个帝王,还有一整套交互运作的国家机器和与它们配合得天衣无缝的文化体系、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系统。它们是个相辅相成、一转百转的整体。因此要从一个古老的封建制度(像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或帝国制度(像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国),转入一个民主代议制度,这种制度转型,就非三年五年之功了。事实上,东西方历史都告诉我们,这项转型运动需时数百年,始能竞其全功。因此在辛亥革命之后,那有数千年历史的“帝制”,在表面上虽被废除了,但以后的中国历史要进入真正的“民治”时代,还要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地转化过来。上述孙文总统的就职典礼,是这个新时代的开端。旧的帝制逐渐在历史的海洋中,缓缓沉没;新的民主政治在眼前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成长虽缓,终必有大盛之时。这该是个历史的必然,无人可以逆转之也。孙文大总统,既然是我国历史上正在发展中的民治时代的第一位民选总统,那么他这项最早的民主代议制度,是怎样创立的呢?这儿应该有补叙一下的必要。

编辑推荐

《袁氏当国》:袁本是一个旧官僚,但他毕竟是个智商很高的政客,经受了两年现代政党政治的磨炼,搞起新的寡头政治来,作法自便,出手也颇为不俗。袁世凯在赶走了孙文,增修厂约法,做上了终身制的大总统之后,其权力之大在民国史上,可说是尚无第二人也。实际上,袁搞的也是“枪杆出政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袁氏当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2条)

 
 

  •   《袁氏当国》讲述了袁世凯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之间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到底暗示了什么真实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他改造国民党以谋求革命有何影响,袁氏当国时期的内政外交如何复杂多变,筹安会“六君子”与袁氏政府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不该遗忘的古德诺教授的政治理念是什么?作者唐德刚先生凭借其一贯的学者气节,不依风附草,不人云亦云,坚持论从史出,坚持言必有据
  •   唐先生难得地让人觉得真实可爱,有血有肉。读他的书,就好像跟一个学识渊博又十分有趣的朋友在喝茶聊天,上来先喝一口茶,然后说,“朋友,我给说说这段。。。”,说了一段言必有据的段子之后,一定要加上精彩绝伦的评论(自然也是论从史出),说到动情处他还要动不动“悲夫”、“垂涕停笔”一下的,而且说着说着,想到今天看到的报纸,比如克林顿的绯闻案,他也要比较起来评论一番的。读到类似之处,我常掩卷而笑。虽说是薄薄的一本书,但却把孙文缔造共和国至蔡锷护国运动这一段历史,论述的十分清晰深刻。可以说是让我重新学习了这一段历史。从前在学校历史书上看到的片言只语,在这里成了精彩生动具体的历史画卷。看到了许多从前想都没想过的问题:袁氏凯如何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暗示了什么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其谋求革命有何影响?袁氏当国时期内政外交如何复杂多变?筹安会六君子与袁氏政府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这些问题一一展开,历史清晰的轮廓便赫然眼前。我觉得最有趣的地方,莫过于唐先生对各个历史人物的评论了。有的地方可以说是颠覆传统的,而有的地方实在有趣,我真是看到笑出声来。比如说袁世凯:“袁世凯,我国近代社会政治转型期中,不幸的当国者之一。他天生是个“治世能臣,乱世奸雄”的曹操型的人物,主观的个性和历史发展的轨迹,两者凿钠不投,怎能不粉身碎骨呢?客观历史早已注定他这个边缘政客不论前进或后退,都必然是个失败的悲剧人物。”应该说这样的评论,在我们所被灌输的主流历史观里是找不到的。说孙中山也很有意思,说他“周游世界,爱国之心极烈,为人又好学深思,满头脑理想,欲施于中国,而道不得行”。修铁路这个事件就逗了,被袁称之为“孙大炮”,最终是花了百万两银子,一段铁路也没修成。宋庆龄从美国来给他当秘书,人家行李还没放好呢,就跟小姑娘(比他小24岁)求婚了;不听劝阻发动二次革命,革掉的却是他想要建立的民主法治的理想。也跟我们印象中那个谦谦君子有些差距呢。说汪精卫就更有趣了,说他“是位标准的文人、诗人、情人,全国人民、全党同志敬之,爱之,厚望之,原谅之,所以他犯了九次错误都能东山再起。只是他第十次则犯的太绝了,全国人民和绝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无法原谅他,汪氏就遗臭万年了。”哈哈。然而他对黄兴的评价,可以说是最最高的,而且是动了真感情的,说他是“字习东坡,文宗韩柳,熟读圣贤之书,高风亮节的大革命家”,“正因为我民族中也多的是黄兴一类的贤人烈士,才能抵制那些民族败类、文化渣滓、昏君独夫、党棍官僚、土豪劣绅和市侩文痞,而使我民族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未至于绝代也。言念及此,每于午夜清晨,试溯旧史,辄至感慨万端,有时且垂涕停笔,不能自已。”而我却想起来,高考历史试卷中有一个选择题,问旧民主主义革命中,有哪位将领从未打过胜仗?答案是黄兴。这种问题真是令人发指啊,国内的历史教育究竟要灌输什么历史价值观呢?!
  •   提起袁世凯,国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窃国大盗”,板上钉钉的大反派,跑不掉的。细想也是自然,历史教科书上对袁世凯的描述都是什么?“窃取革命果实”“残杀革命志士”“出卖国家利益”“妄图复辟帝制”,哪一条罪状都够他喝不止一壶的了。看来袁大头的千古骂名是怎么也逃不掉了。不过,袁世凯怎么就把革命的果实抓到手了呢?他若是如此有手段的人,又为何傻到要去做皇帝,把自己断送?在脸谱化严重的教科书里,很难找到答案。而唐德刚的这本《袁氏当国》就是对那段历史的剖析了。

    说起唐德刚,都知道是口述史的大家。本书虽非某人的口述回忆录,但也秉承了其一贯的风格:文风平实,娓娓道来;半文半白,别树一帜。虽夹杂文言,却不诘屈聱牙,反而读来颇有意境(唐老称其为风行民初的“报纸体”)。而时不时以“朋友啊”为开头的感叹,则一下子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感觉唐老不似课堂上一脸威严的先生,倒像是一个和你促膝长谈的忠厚长者,令人顿生好感。

    当然,说历史光靠嘴皮子是不够的,尤其是这一段堪称扑朔迷离,却又往往被人简单化的近代历史。说史者若非有一双洞彻迷局之眼,没有客观公正的态度,说再多也是扯淡。所幸唐德刚在此点上虽不能称完美,但也强过“阶级史观”的教条编纂者太多。

    笔者说袁世凯,不说其忠孝贤愚,而着重强调一点,即其是一个“传统政治人物”。其政治智慧源自中国数千年的权力斗争史,源自《资治通鉴》。所以,只要你理解了曹操、王莽、赵匡胤、朱元璋,那么你大致就能理解袁世凯拥兵、养寇(即革命党)、篡权,乃至夺位等一系列行为的依据何在。只是时代已经不同,老政客遇上了新情况,结果“乱世之枭雄”只能以悲剧收场。

    袁氏能够在清末乱局中脱围而出,自有其本钱。正如唐老所说,无论是没落的清廷还是兴起的革命党,对袁世凯却是一致倚重。一方指望他“力挽狂澜”,一方要他做“中国华盛顿”,形势如此大好,全赖手中有兵。而说起革命党,唐老也对其从未间断的窝里反不曾讳言,真要靠他们自己推翻清朝,也没那么容易。所以袁世凯之大权在握也是顺理成章,这一点说他“窃取果实”未免有些幼稚。至于你说他当上大总统后解散国民党议会,要做一独夫,自然是事实。不过革命党既然说好让他做掌权的大总统,却又要用内阁束缚其仅做个虚君,那就怪不得老袁了。刺宋案故是袁党所为(依旧是不能用则杀的传统套路),但首先将处置脱离政治与法理范围而挑起战端的,却又是革命党自己了,只能说正中袁世凯之下怀。在政治博弈的层面上,革命党实在不是对手。虽然北洋政府的确进行了善后借款,但其实革命政府早有此意,只是袁世凯比孙中山上任得及时而已。接受“二十一条”的前后因果也并非“为了换取日本人对其称帝的支持”那么简单……

    说来说去,倒似为袁世凯翻案鸣冤了,不过这也并非作者初衷。其对袁孙两人的褒贬还是很清楚的(我觉得对孙甚至有些偏袒),其所反对的是用道德评判作为唯一的准则。而著史之原则,唐可是毫不含糊,是者是之,非者非之,为存信史尔。这种不站在任何构建好的立场上曲解历史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其实当其时也,正是千年帝国旧制在西方列强冲击前残破不堪,而新规尚未确立之交际,唐老所谓“历史之三峡”是也。民智未开,所谓“民主共和”更多是空中楼阁,成为一帮政客所把持的擅权工具。新旧真空期的社会更是动荡不安,甚至不如以往。这种境况之下,一个有力维持稳定的独裁者反倒是众望所归。君不见即使是国父孙中山,那时也要毁党造党,做独裁党魁?袁世凯虽只是个旧式政客,没有孙那样的远大理想,但好歹维持了当时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和睦。你可以说他礼待满清遗族不过是伪善,但是朋友(也学唐老一下~),那种时候,虚伪的善总好过赤裸裸的恶吧?至于袁世凯做了终身任期,传子又传妻的大总统,却还要贪心不足穿龙袍,那也并非只是一失足千古恨了。

    关于这点,唐老依旧一针见血。袁世凯称帝,固然有时人对共和不满之怨言,有身边宵小的假戏真做,有大儿子的造势撺掇,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袁世凯自己有心。只可惜他没能看清历史的大势,眼看三峡压顶,于是便想掉转船头,结果只能是船毁人亡,自己落得个千古骂名。对此,唐老展现了一个历史学家应有的大气,“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进步终将战胜落后——这种对历史的豁达和乐观应该是阅尽千年之后才有的从容吧。

    只是历史的曲折回环总是令当局者难以看清。以今日之后见之明,我们固然可说袁世凯缺乏远见,可中国之后的风风雨雨,新旧交替,谁能料到?破旧立新了一百年了,到底旧有没有破,该不该破,新有没有立,该立什么?依旧是笔糊涂账。回首百年,历史“三峡”的确是幽深难测,可如今我们到底算不算“豁然开朗”?唐老自己倒是于09年驾鹤西游,乐得潇洒。留下我们这些人,继续看着历史的长河,继续巴望着“三峡的尽头”……
    (但愿尽头不是三峡大坝就好)
  •   有人说唐德刚写历史,论大于史。比如《胡适口述历史》就是“三分胡说,七分唐著”。在《袁氏当国》中,我们也时时看到唐先生作为“说书人”的影子,站在书旁,夹叙夹议。
    《袁氏当国》对于历史的叙述不是大而化之,而是深入到事件背后,发现其中的客观必然性。这也体现了唐先生的治学方法,他主张对于历史做哲学研究,重在发现事件背后的规律。
    凡是看过唐德刚著作的人大多都对其“历史三峡说”印象深刻,他说中国近五千年历史经历过两次重大转型,一次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帝制”,另一次是辛亥革命结束“帝制”开始“民治”,只是向“民治”转型需二百年的时间,目前尚未完成。但是,历史的河流浩浩汤汤奔流在“三峡”当中,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改变和阻挡。只是唐先生似乎并没有论述这种发展的动力来自何处。(唐先生那时一定还不知,已经“高峡出平湖”了。)
    李敖说,历史系是一个奇妙的系,它能使狂者更狂,愚者更愚,狷者更狷。章立凡说,学历史的人大都见怪不怪,因为他知道,一切都会过去。所以,历史究竟该怎样读实在是很奇妙的。
    很喜欢唐先生“以史带论”的著述风格,当然这种风格是以深厚的学养为基础的,一般人学不来。他的史可以论述到人物性格,及其对于人物行为,进而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比如黄兴“字习东坡,文宗韩柳,熟读圣贤之书,高风亮节,有所为有所不为”;袁世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才大心细,做事扎实,有板有眼,极具效率和行政专材,是一位标准的中国法家。但是无政治理想,对现代政治思想更是一无所知;宋教仁“旺盛的精力,不世出的组织天才”,“一流的政治家,末流的政客”;汪精卫“标准的文人、诗人、情人,不应也不能搞政治”。所谓真历史比假故事有趣得多。是啊,历史写到这种程度,的确比假故事有趣。
    读过《袁氏当国》的确有唐先生所说的那种感觉,即:“吾人今从世纪之末,回看世纪之初,大概没有什么历史难题不能理解的吧?”
    袁腾飞讲历史说“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我说历史其实不是个玩意儿,如果你一定要说它是个玩意儿,那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呢?!
  •   
    1
    袁世凯没有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那临时大总统原本就应该是给袁世凯的。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海外归来到穗,胡汉民反对孙去上海,孙不为所劝,于是到了就“黄袍加身”。1912年1月1日孙宣誓就任前,中山先生心虚,致电袁大头曰:先代,尊位随时归袁。不待确任,便尊位不可久虑,万机不能久旷。就职后,袁坚决不承认南京政府。于是1912年2月14日情人节那天,情缘颇深的孙中山下台了,这里显然有着必然的联系。当然,这不影响孙中山依然被誉为国父,而袁依然封为窃国大盗。

    2
    中山下台后,袁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对袁言有生之年立志要修十万公里的铁路。表面,袁遂任孙为全国铁路总督办,让中山先生做爱做的事;私下,袁送中山外号“孙大炮”。中山先生考察铁路费用巨,然至死未主持修过一寸铁路。九十八年过去,中国铁路十一五规划:2010年全国铁路总里程将超过9万公里。由此可见,孙的算术没有袁的好。

    3
    宋教仁是湘西北常德人。然而宋是不是袁主使杀的,无法考证,虽然已确定的主谋是袁的总理老赵。尽管从袁的角度看“不能用之则杀之”,也该杀,但宋教仁不死亦能如何?历史有趣。太炎说“戒妄牵”,胡适说“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都是经典。

    4
    袁要废宪复帝前,闻风声,据说是冯巩先人的至友心腹冯国璋将军当面咨袁。袁言,吾家男子短寿,而子老大克定是个残疾,老二克文是个假名士,老三克良是个土匪,我为什么要当这个皇上呢。冯信以为真,到处为袁“背书”。孰料未久,洪宪皇帝登基。而袁大头“秘诏”钦定候选接班人,排名第二的是残废大公子袁克定。父子情深啊。后袁虽指责克定“欺父误国”,然更没辜负为当“太子”的克定,而苦心经营绝版一份“特供”的《顺天时报》。

    5
    冯国璋在袁世凯复帝后,赞同段其瑞发电要求袁:“恢复国会,退位自全”。然而在袁称帝83后无奈取消帝制帝号,又75天,一命归西。冯却写下了如此挽联:为天下痛,更哭其私,一柱存亡关气运;如四时行,成功者退,千秋华夏仰威灵。这两位还真是至交。政治是架机器。昨日的盟友或许就是今日的敌人,而今日的对手亦能变成明日的朋友。如果,袁项城不称帝,汪兆铭不投日,其实都是一等一的英雄。可惜历史不承认假设。

    6
    “假名士”袁二公子克文有谏父诗,虽几番改定,末两句却一直未变,亦是诗眼,曰: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知子莫如父,说寒云先生假名士显然是袁大头的自谦,即便是真名士,但依然是良善和无用。知道并不等于做到。

    7
    唐德刚的《袁氏当国》,真是有趣的一部书,尽管捧读时感觉轻薄。历史永远都没有走远,只要你读。
  •   真正的史学家不仅在故纸堆里发现真相,也需要从纷繁芜杂的事实背后寻找合理的解释,即形成史学理论,否则历史不能为认识现在、预测未来提供借鉴,研究历史的意义也就不那么大了。唐德刚可说是传统史家和西方汉学家的结合,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之积淀,又数十年栖身于异域,思想激荡,故成一家之说。其著书立说从人性、形势来解释当时人物行事原由,或为一家言,却也别开生面。唐德刚开创的口述历史,把当事人引入历史,使历史不再是文字对文字,而切切实实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譬如老人讲故事给儿孙,亲切多了。袁氏当国薄薄一本小书,勾画了清末民初中国各方势力。让我们对那100多年的探索的认识更为清晰:1、第一阶段,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触及政治。被甲午中日战争打破幻想2、第二阶段,戊戌维新及其以后一直到慈禧去世,搞君主立宪。一个破房子拼命折腾,终于倒掉。3、第三阶段,辛亥革命,推崇美国式共和制度(总统制)、法国式共和制度(内阁制)。然而终于认识到不合国情。4、第四阶段,皇帝复辟,于是老官僚们开始搞复辟,袁世凯就这么完蛋了,另外还有梳辫子的张勋。5、第五阶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苏俄向中国输出了列宁主义集权体制。无论是国民党还是***都是这一体制下的俄式政党。综观这段历史,深感大多数人不过是历史形势中庸庸碌碌之人,不由自主。历史发展自有其规律,人只是偶然充当了历史的玩偶罢了。
  •   最近一直对清朝灭亡后到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很感兴趣,因为这是中国近代的变革时期,各种思想各种势力交汇的时期,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但在中学教材中对这段历史的描述实在是非常枯燥乏力。比如对于此书中的袁世凯,我只记得历史书上讲他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进而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并称帝,然后自取灭亡。
    读了唐德刚老师写的《袁氏当国》,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思考。首先,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并不合适,因为当时中国唯一能主持辛亥革命后大局的唯有袁世凯。以民主同盟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在辛亥革命之后,手中没有强力的军队,必须依仗袁世凯的军事实力。所以,孙中山就任的是临时大总统,并且只要袁世凯答应就任,孙中山便马上辞退临时大总统的位置。
    在读书的过程中,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无论是谁,都是或多或少迷茫的,毕竟人都是人,不是神。比如孙中山,一开始志在建立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式民主,为了制约袁世凯的权利,又改为法国式的内阁制,后来二次革命失败后,则又希望建立由总统完全集权的制度。这种制度其实和法西斯的集权制度颇有几分相似。再比如说“戊戌变法”的倡导者梁启超,一开始坚持的是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开始之后,反对美国式的民主制度。但当袁世凯打算重新做回皇帝时,梁又反对君主立宪,理由是政体反复变来变去,太伤。这两位尚且如此,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我想更多的人,在做判断的时候,都是多少带盲目的。伟人和枭雄的区别,我觉得前者在做判断时,是以民族,国家,百姓为出发点,而后者则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袁世凯就是典型的枭雄,典型的士大夫以及军阀代表。了解了这些背景之后,就更能理解袁世凯为什么会回过头去做皇帝。但这件事情也正向我们说明了历史的另一大特点。尽管变革时期是带有迷茫的,但逆历史而行则是自取灭亡,我想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当时的中国,各种民主形式的选择,各种势力错综复杂,但皇帝则已经被历史所摒弃,逆历史而为,只能自取灭亡。另外,也不能把袁世凯全部否定,在中国变革时期,袁世凯可能注定是一个悲剧角色,但当时他对中国而言则是不可替代的,在《二十一条》的签订中,袁也是做了不少努力,不像教材中那些全部皆黑。袁死后,中国变开始了军阀割据的混乱时代,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袁世凯的重要性。
    另外,历史无处不透着利益,帝国列强更是如此。对于盟国的建立,也是如此。从凤凰卫视《蒋介石日记》的记录片中,了解到,一开始蒋介石政府与德国关系很好,甚至一度考虑是否要加入轴心国,实行法西斯。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德国为了找一个能够牵制俄国的盟友,抛弃中国转而支持日本。历史就是这么现实残酷。
  •   孙文创制,宣统退位,袁氏当国,畅论民国开国史,当代寥寥可数的历史畅销书大家唐德刚。
    读史书,一个最基本的态度,就是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去评判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还历史人物一个清晰的面貌,而不是迷信所谓的权威!
  •   唐德刚教授是中国口述史的权威,其所写的口述史方法、观点之新现成为公认,具有对历史和人物负责的态度,先了《顾维钧回忆录》、《李忠仁回忆录》、《张学良回忆录》等均受好评,《袁氏当国》先出了袁世凯清末到民国之间的真实性,具有可读性,对于了解这个人和这段时期的历史是不可或缺的另一种史料
  •   先不说这本书,说说题外话。据说老辈治学的秘诀,只是“材料”二字。治文史的,谁掌握的材料多,就好像女人生了一张好脸一个好条子,不管如何糟践这种资本,也会有人说这是浓妆淡抹皆相宜。那些先天条件不足的,没法儿比,只好说,真正上层次有境界的,唯有内涵。好在天下总是佳人难得,而且大凡佳人,也没有功夫和丑女们磨嘴皮子,人家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一辈子来用,哪有心思来争这个长短?倘若偶尔有些天资优越,而且还真有些大脑的,这就是绝代佳人了。便是死翘翘了,还有人望着那堆白骨浮想联翩。
      
      历史学家,本质上和女人是没有区别的。那些大历史学家,譬如希罗多德、吉本、司马迁等等,天生有个好出身,从小就可接触到那些绝密的档案。便是笨伯,写出来的东西也弥足珍贵,难得这些人又受了好调教,经过些磨难,这就好比旧时江南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孩,不幸破了家送进窑子,成天进行琴棋书画勾魂摄魄的魔鬼训练,长大了想不惊艳秦淮颠倒众生都难。比喻虽陋,理却总不过如此的。大抵不是女人生下来就志愿当妓女,也不是有人生下来就想当历史学家,机缘巧合,终于只得这一条路。
      
      不过妓女未必就不高贵。说白了,有什么人不曾卖过?学成货与帝王家,据说这是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其本质也不过一“卖”字。谁都知道,婊子无情,这恰恰也说明了妓女只卖身体不卖真心,这比那一脑子浆糊的书生强多了,多少还有人格的底线,不会把灵魂当赠品。
      
      话就说远了。回过头来。我们可以说唐德刚是有“材料”的,他长期在海外,有很多资料可以查阅,最主要的是,他有办法和那些亲历事件的历史人物做对面的交流,他也善于挖掘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历史细节。所以,“祸水”呀。其实我想女人很少有不愿为祸水的,而男人,很少有不愿去偷瞥一下祸水的。唐德刚的书,有这样的诱惑。
      
      《袁氏当国》这本书据传是挨过剪刀的。这点我不怀疑。不过呢我倒不是太遗憾。比如好莱坞的大片,一些少儿不宜之处惨遭毒手,俺虽然也气愤,可是还不至于抓狂。要是纯粹冲着那个去的,还不如看A片,要知道,找A片也不是什么难事。凭俺们的智慧,你虽然把某处咔嚓了,俺们自己未尝不能把那处想出来。如此而已。
      
      真正重要的,是基调,从行文脉络中所透露出来的情感,一种历史的情感。
      
      历史的情感,就是要设身处地的为历史人物想问题。不是站在人民的肩膀上,硬说张三李四是反动派。在现实里,我们知道没有洁白无暇的圣人,也没有十恶不赦的坏蛋。好人在某种环境也许比恶人还可恨,比如《连城诀》里的花铁干;坏种在某些方面兴许还是楷模,比如和砷就很看重亲情。何以我们对待历史,总喜欢把一个人物黑白化?
      
      唐德刚的书,有这样的情怀。把一个人批得一无是处有什么用?我们常说人民是聪明的,何以这样聪明而掌握历史主动权的广大人民,竟那样让一个天生坏到了骨子里的人兴风作浪,这不是用刚擦了屁股的手打自己的嘴巴嘛。一个人的坏,总是有过程的,有理由的,有犹豫的。找出这种促使他一步步走错的原因,分析何以产生此原因的历史背景以及人性缺点,方才予我们警醒,并给我们一同寻找的乐趣。
      
      《袁氏当国》,讲的就是共和初创时期的那些人,如何把历史的偶然演变成为了历史的必然。这里面,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一个人,也不是万恶的。典型如孙中山,袁世凯,宋教仁诸人,个人的性格特征和眼界,都曾深深影响历史的发展;政治的斗争,在各方都未必有着纯粹的伟大,也未必有着纯粹的无耻。
      
      他们也都只不过是些比你我多些学识、多些本领的人罢了,我们身上的缺点,他们也不曾遗漏;我们身上的欲望,他们更多。
      
      这就是历史。如果恰逢其会,你我都裹进这样历史的波峰,那么我们演绎出来的历史,也不过如此,不比它好,也不比它坏。
      
      这就是历史的必然。
      
      我想,这也许是唐德刚要说的东西。
  •   看唐德刚的书,就象听他上历史课一样,娓娓道来,作为学生的我们就象当年的小学生听老师讲故事那样虔诚,唯恐漏听一个字,原来历史是这样精彩。学生时代,记得历史教科书,有一句“杀了袁鼋蛋,人民好吃饭”的民谣,基本上定下了历史基调。袁世凯,作为一个可耻的“窃国大盗”,实在是祸国殃民的十恶不赦之徒。对于20世纪初叶,中国这一段似乎已经盖棺定论的历史。在唐德纲笔下却是“袁氏当国”,而非“窃国”,他用客观冷静的态度,以通俗易懂、精微的叙事,和清晰的历史哲学,注重史实,重新勾勒出现代中国的历史图景和脉络,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袁世凯。薄薄的一本书,看的真不过瘾,可惜唐德刚在国内的书太少了,晚清七十年只能看电子版,想买李宗仁回忆录等,却有区域限制,有点郁闷。
  •   袁世凯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之间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到底暗示了什么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他改造国民党以谋求革命有何影响
  •   书的封面非常的简洁,清清爽爽,灰色的封面上仅有书名与作者,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自我标榜的宣传口号,这是非常难得的。这才是一代历史大家的风范。唐先生在书中犹如一位饱经当年时事风霜的智慧老人般对着年轻的后来人讲述那段或自己亲身经历,或从事件当事人那里亲耳听到的,或从当事人的回忆文章亲眼看到的历史,以图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给读者们一个个立体的历史人物形象。从帝制向法治民主的转变非短期内所能够完成的,总有一段不短的过渡期,今天的社会当然也还是处在这个过渡期内。唐先生的论述很是平易近人的,没有倚老卖老的对后来人颐气指使,时不时的还来句“朋友”,真当是亲近的很。唐先生的论述又是严谨的,每到关键话语总是注明出处,转型时期的历史观和理论深入浅出。从本书的论述方式看似觉唐先生比黄仁宇先生要亲近一些,比易中天更加严谨一些,比王立群先生更加主观一些。当然四位先生都是普通大众了解历史真相很好的引路人。唐先生力图客观描述历史人物,但是还是爱憎分明的。人不可能超越他所处的历史大环境,历史的洪流滚滚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历史不会是直线的毫无障碍的向前,总是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曲折前进的,有时还会有回流,但是作为一代历史人物总是可以积极的推动历史向着正确的方向缓缓前进的,如果逆势而上必将被历史所抛弃。对于袁世凯他是惋惜的,袁世凯可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他和平的不流血的结束了帝制,但跳不出帝制时代的思维最后引起民国军阀混战。如果他对民国无二心,他的统治则笃笃定定,成为一代伟人,若逆势称帝则如泡沫般被自己的文武心腹所抛弃,成为后世人所谓的“窃国大盗”。对于黄兴他是极度赞扬的。黄兴在任南京留守期间本来有机会收编留下的30万军队成为一方霸主但其一心为民主共和,努力遣散这些军队为民国的和平建设打下和平的基础。对孙中山他是崇拜的有些过头。哪怕是孙中山后来改组国民党实行独裁治党与袁世凯独裁治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为其大加辩护。余以为中山先生真是不如黄兴的,他身为一代极具号召力的民主领袖但开了两个很不好的头,为以后的民国战乱以及国共争战埋下了无穷的祸患。其一,在宋教仁被刺身亡后,立刻武断的指责袁世凯,并且兴兵讨袁,引起第一次内战,而不是诉诸法治,开了政党武斗而非文斗、法斗的先河。袁世凯血腥镇压国民党与后来的国民党屠杀***是何其的相似,历史的轮回居然不能有前车之鉴的警示意义,中山先生在天之灵安息否?其二,实行寡头独裁的政党统治,使得国民党变成了不具有和平容纳其他政党的独裁政党,后来的国共合作屡次失败最后逼得中共拿起武器,国民党不能够与其它政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就是国民党的固有顽疾造成的。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使袁世凯成为虚君,国会的傀儡而逼得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血腥镇压国民党非中山先生一人之过,但是上述两点则是中山一手制造的。转型时期的民国乃至共和国的种种乱象我辈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由封建邦国制向帝国郡县制的转变也经过了上百年的时间,期间也有楚汉相争、七国之乱的流血与战争,也有郡国制的过渡,凡此种种可见易中天先生的《帝国的终结》一书。帝制结束后也要经过非继承的寡头政治过渡时期,但是期间的一些极具领袖人物如中山先生的上述作法实在是有违公心的。中山先生一党的公心就不如黄兴的一国之公心而受人尊敬了。本书唯一感觉可惜的是,书太薄了,很是不过瘾,很有些意犹未尽。
  •   辛亥革命100周年,电视热播《辛亥革命》,想看个究竟,就买了这本书。以前看过唐德刚的胡适杂议,胡适口述自传,感觉作者非常客观,亲切,娓娓道来,没有任何偏见。就越来越喜欢他的文字。
    现在看到《袁氏当国》,更加感到他有大师之风,学底深厚,治学严谨。也使我辈更加清楚蒂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也懂得了一些看待和评价历史的方法,那就是要从历史的观点看问题。要懂得历史方法。
  •   唐德刚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看过凤凰卫视的凤凰大视野《袁氏当国》,给你展开了一个与历史教材书上完全不同的袁世凯。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就又买了,读者读者··原来历史还有着它的另一面
  •   听朋友介绍唐德刚的书很好,看过《袁氏当国》和《李宗仁回忆录》之后觉得写的的确很好。
    写历史,分析得很到位。
  •   前不久看过了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他用宏观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古今历史,认为中国社会未成为现代国家的原因,在于国家的数字管理缺失。
    唐德刚先生的 袁氏当国则是注重历史的细节,用平实简练的语言分析了当时的时代环境与政治形势,注重对人物的心理和抉择解释,再现了当时清末民国初的中国政治力量的多元化与形势的复杂性。使读者更能够理解每个人的选择,而不再是以简单的成与败,得与失,善与恶来看历史!
  •   黄仁宇氏、唐德刚氏,此一类史学之书,尽美矣,又尽善矣。这一类史学书籍的问世,给后来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开放之后的大陆。但是就好像宋朝的江西诗派一样,杜黄正宗,再到陈师道以后就走样了。现在看看大陆的史学(普罗大众所能读的)著作,优秀的太少。南郭先生太多。黄仁宇氏的《万历十五年》和唐德刚氏的《袁氏当国》,即史料翔实,又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我是学中文的,不是学历史的,自然是个门外汉,并且学究的话很不喜欢说。既能让大众喜爱,又能将文化传播开来,孜孜矻矻的教授们那一片片知者甚少的论文,是做不到的。当然,两厢分工不同,不可偏废,但站在文化、大众、传承的立场上来看,希冀能有更多更好的后者者,可以续此嘉风。
  •   世人对袁世凯有诸多的误解,缘于那一场称帝的闹剧,那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乃至戊戌六君子事件……阅完此书,会对袁世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他是一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干大事、立大业的领袖人物。可惜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称帝),被万万人唾骂!其实共和制、君主立宪、帝制等等都只是一种制度罢了。当然如今我们是共和制,那袁的帝制只能被批判了。
    感谢唐德刚,还有广西师范大学,给我们带来一本好书。
  •   唐德刚就像个罗哩巴嗦絮絮叨叨的老教师,还有点江湖气,一口一个朋友如何如何。这本书还是挺有趣的,特别是看到他说孙中山官场失意情场得意,简直逗得要笑出来。广西师大这是个删节本,因为老唐动不动要把毛公拎出来说两句。网上不少朋友批评编辑删得乱七八糟,难以卒读,但我对比一下,觉得编辑还是用了心的。情势如此,也算造福读者了。从网上下载了唐原著的电子版本,似乎唐是准备搞个民国通史的,当国一书不过是抽取了其中几章而已。祝愿唐先生长寿,把这项大工程早日完成。
      电子本文,有想看的在网上应能搜到。
      唐氏另一名著晚清七十年,岳麓曾删节出版,后被禁,但这书删得实在厉害,四大册只剩了一本。如果哪位有门路买到远流原版,且价格合适的话,请告诉我,谢谢。
      唐在海外,能看到我们无缘得见的历史资料,说话也比较大胆,所以他的书为我们开了另一扇窗口,看得见别样的风景。但是,他也有些大炮脾气,比如他写的毛##三十年,似乎就有不少信口开河嫌疑。
  •   在我们所受的历史教育中,这段时间除了孙中山先生的所作所为外,其他的是最混乱、最黑暗的,而对窃国大盗袁世凯,我们更是咬牙切齿,但《袁氏当国》就力图改变这个形象,重新烹调了一份具有独特口味的历史文化大餐。 
  •   唐德刚先生的《袁氏当国》为其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前大学时看过其完整版电子书,此次看过大陆出版的书籍,有所删减,但内容评论的客观性仍值得大家观看。
  •   看了唐先生的《晚清七十年》《新中国三十年》电子版看得累,但是读来甚有味道。
    今日能碰着纸质书坐在书桌上,细细品味,感觉居然有些奢侈。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永远也避不开的人物,以往的著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将袁世凯塑造成一个既出卖清国政府,又篡夺革命的巨奸巨险的小人。殊不知是历史造就了袁世凯,也是历史毁了袁世凯。在民国初年这样一个社会,无论谁当家,袁世凯还是孙中山,都无法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但是袁世凯还是凭借他个人威望,硬是将一个分崩离析的政权在他任上保持暂时的完整。若是孙大炮来管理国家,不但国家将四分五裂,地方割据,更有可能因为其一贯的亲日作风,而将国家部分主权出让给日本(尤其值得警醒的是孙的日本“友人”,都是日本浪人(日本浪人以天皇的亲兵自居,到处以"爱国者"的面目出现,因有一技之长而能量惊人。他们秉承日本帝国主义的意旨,参与对中朝苏和亚洲国家的侵略活动,特别是在侵华战争中充当了谍报队、先锋队和别动队角色,堪称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和武器。),如浪人头子头山满,黑龙会老大内田良平还有孙最好的朋友日本浪人头目)。
    称帝的闹剧实实在在毁了袁世凯的形象,但他也是在多年执政经验累积下,发现君主立宪才是最适合中国目前现状的政体。
    历史只能往前走,即使民智未开,也得硬着头皮往上上。这一切都是辛亥革命带来的恶果,从封建专制直接向世界上最开明的共和制度跨步,导致了之后70年一些列的激进与悲剧!值得深思!!!
  •   唐德刚先生,治学严谨,功力深厚。袁氏当国一书,再现了清末明初的风起云涌。值得一读!
  •   唐德刚老先生的作品值得拜读,不过各个史家的东西皆是一家之言,还需要博览群书来相参。此版本的《袁氏当国》性价比也高,值得入手……
  •   袁世凯是北洋的传人 北洋在袁世凯手中发扬光大 他取得的成就比曾文正公 李文忠公更大 北洋也迅速崛起为中国政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央政府以名存实亡 辛亥革命一起 如摧枯拉朽之势 清王朝迅速灭亡 袁氏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以辛亥革命为契机 同清王朝 、革命党人讨价还价 终究成就了一代伟业 可惜其中就逃脱不了时代的局限 以手腕取功名 终究落得个骂名 如果换作三国 或许其就是另外一个曹操 可惜其终究逃脱不了时代的局限 惜哉!!
  •   前几天才买到的,薄薄的一小本,但是我的感触却颇深。很喜欢唐德刚先生的诙谐幽默。他颠覆了我许多年来的观念,尤其是对于具体历史人物的评价。我终于知道,原来袁世凯也是一个正常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才知道,原来孙中山也没有我想象的那样是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他也有过冲动,也做了许多错事,也给中国的革命事业造成了很多的阻力。我才知道原来宋教仁是那个时代的典型的愤青,就跟我们今天的许多青年人一样,也有许多的鲁莽和冲动。
    总之,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作为一个历史科班出生的人,我想我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学会不要人云亦云,要善于揭示一个真实的历史。
  •   如何评价袁世凯是如何看待近代史最典型的任务之一!袁氏当国,是民主,是专制,是进步是倒退,在现在看的更清楚!!
  •   还原真实的袁世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时代的高要求与他本人水准,导致了他做出的荒唐的称帝一幕,但他的手腕毕竟带来了一个平和的改朝换代。真希望主流的影视能象此书一样,如实地反映真正的袁氏,而不是侮辱这个近代史中的重要人物。
  •     三百年来的孽,不是她母子作的,但是三百年来的怨,却要她母子独当之。唐先生在写到隆裕太后的寡妇孤儿时,颇多也嘘唏感慨、语多同情。但史上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代人受过之事实却屡见不鲜,人类在攻讦自身族类时总是不遗余力,自古连坐、斩草除根、永绝后患乃我天朝特色。

      袁氏狼狈身死之后便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国人对于过街老鼠总是不吝落井下石,以袁氏之为而祸及后世子孙,谁又能在那时得知呢?相对于隆裕太后母子而言,毕竟在其位,受其怨,后世史家也无法过多指责,但未在其位,却承其罪,又当如何诉之呢?

      尤记得袁氏第五子二女儿袁家诜,只是因姓了那一个袁字,生平遭遇便难以诉尽其苍凉。有人评以:“家国兴衰,身世飘零,悄然化为泪水滴落纸上,世间又有几个人知道?”,而袁氏孙女,又有什么错了,却要她以一辈子的困难去赎罪么?今年三月,颇费心思购得亚洲唱片《野百合的王》,又有谱曲者将袁氏孙女的诗传唱一遍,那凄凉哀怨,又岂是短短诗句可以一言慨之?袁氏孙女在一首诗中自序:“追怀四十年,自(民国)三十七年八月离家以来,由无业至有业;由无家至有家,由只身逃祸至携手奋斗,不觉已逾四十载矣。而今鬓星星,齿摇摇,精力就衰,豪情不再,追怀既往,尚喜残生幸保。今后唯有所记,有所述,庶吉光片羽,得付我手足及后辈,籍吾家三代以来逃杀、逃难、逃祸之苦,因之有以自立,不负先人尔。时民国八十年七月也”

      最近时日里正在上映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据某记者云,现代的年轻人很难理解那“出身不好”而导致的恋爱问题。出身不好,乃是建国之后登入庙堂、进入生活各方面的堂堂正正之言,只一个出身不好,便把相关人等划入到另外一个阶层内,我父亲当也受此四字磨难,个中辛酸难以一一道来。
  •   作者没有在49年后大陆的生活经历,也没被政治风云洗脑,客观地写出在满清结束后的军阀年月里,作为治世能臣、乱世奸雄的袁氏左冲右突,在权力斗争中力尽所能维持家国社稷。只是他缺乏历史的眼光,身死名裂,惜哉!
  •   唐老一笔喝成,此文气势恢宏,表现了唐老对中山先生毕生事业的尊重,对袁项城(袁世凯大总统)也是一个客观的评价,袁实乃历史牺牲者。
  •   看完这本书,我只感叹,唐德刚的史学才干和在美国做史学研究的自由氛围。
    做史学研究,就像胡适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更需要作者把自己想象成当事人,去认真体味别人的人生。
    我还喜欢他的《晚清七十年》和《顾维钧回忆录》,当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会有货呢。
  •   读了这本书,对袁世凯及民国初期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转折期,有了更加真实深刻的了解。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无论英雄、枭雄,还是奸雄,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人,必有其过人之处。非常喜欢作者唐德刚先生,有一颗公正的悲悯之心,对历史与人物有着充分的理解,因而他笔下的历史和人物就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内涵。书我买了一本,读后觉得好送人。然后又买了一本。
  •   口述史大家唐德刚先生的书,印刷很好。唯一一点不好的是:拿到手时被粗心的配货员给折了一部分书页。给读者展现一个全面的袁世凯,而不是历史教科书上单纯的卖国贼形象。
  •   唐先生的书,就是这样子有劲头,只要你捧起来就舍不得放下。袁氏一门在历史的转型关头,都做了什么?他能做什么?他该做什么?他不该做什么?唐先生这位历史学家,会给你一些不同的思路,这不是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的故事和判断,值得借鉴。
  •   袁氏当国很好的书,
  •   唐德刚的书,一如既往的胡扯和史实相辉映。
    以扎实的史料、风趣的语言、天马行空的议论颠覆教科书内容,一个具有经世之才而又为时代惯性所困的袁世凯跃然纸上。
    读唐德刚,是进入晚清民国的交叉小径,严肃与乐趣并存。
  •   袁世凯,一个众人皆知的人,一个背负骂名的人,这或许是我们这一代人一致的看法。然而唐德刚先生通过他的笔端,通过对史实的描述,加之个人的分析,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袁世凯。
    袁世凯的出身,袁世凯的发迹,袁世凯的成功,袁世凯的眼光,袁世凯如何上位,袁世凯如何成为大总统,袁世凯如何成为洪宪皇帝,袁世凯……
    一件件史实,一点点分析,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感觉!
    很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   独树一帜唐德刚 乱世枭雄袁世凯
    唐先生写袁世凯更是值得一读
  •   唐德刚以较小的篇幅写出了民国初年的政治,给袁世凯更加客观的历史评价、
  •   值得一读的好书。
    我们所读的袁世凯很多时候是脸谱化的,更多是丑化的。
    看看历史上的经历者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可从唐德刚先生这本书开始。
  •   唐德刚先生总是不让人失望,即公平又幽默诙谐的语言让一个活生生的袁世凯展现在眼前,非常喜欢。
  •   听一个历史学家客观评价袁氏,值得一读。
  •   很好的角度视野,值得一看,有很多启示,为中国为袁氏遗憾。
  •   唐德刚先生的书~ 我觉得都该读 对袁世凯有新的认识
  •   以前从教科书上看到的袁世凯,毫无疑问是个反动透顶的人物,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指使人暗杀宋教仁,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违背历史潮流做起了皇帝。总之,他是个坏到不能再坏的人。那时年轻无知,以为教科书上说的都是真的。后来逐渐知道成王败寇的道理,要使人相信后来政权的上承天命,下顺民意,就必须把前面的政权说得黑暗反动,一无是处。所以袁世凯就不能不被后来者描述成一个反面人物了。看完这本书,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明的袁世凯,更加了解那个时代的错综复杂的形势。外有列强环视,内部又千疮百孔。在那是时代转换的年代,人难免有对历史趋势判断失误的时候,所以平心而论,袁世凯逆潮流而称帝,实在是晚节不保,留下了骂名。如果没有这一出。就袁世凯建立新军,通过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以及在实业上对中国现代化所作的一系列贡献,足以让他成为一代伟人。
  •   著史难为唐德刚,这是一部让人受益匪浅的著作!很客观的历史!很喜欢,一口气读完
  •   书从辛亥革命写起到袁去世,对这段历史时期发生的事情以及卷入其中的个人、各方势力都做了中肯的评价,不偏不倚,书的质量也很赞,物有所值!
  •   大家之作。写史就是要尽可能还历史的真相,唐德刚先生做到了;而且他的口述历史很好读,也很精炼,没有多余的废话。值得一读!
  •   很好。写出了真实的袁项城。造化弄人,时也、运也、际也、遇也。项城到底也是一个历史的过客。
  •   “人强干不过命强,命强干不过形式强。”,袁项城纵然看不清历史大势、多有不是,但他袁大头也绝非庸才,时也、命也、、、、、
  •   比较喜欢民国的历史,这本书对袁世凯的介绍让人看起来有很生动的认识,书讲的是袁世凯当国的那段历史,较详实,也对历史上对袁世凯的一些认识或者说偏见进行了分析,纠正了历史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很好的一本书,强烈推荐
  •   唐德刚先生系列作品,可惜没有晚清七十年。
  •   著史当如唐德刚,追寻当境论曲直。
    评复杂之人,而非简单非人。
  •   唐先生以更客观的角度分析了袁世凯从摄政到登基以及孙中山革命活动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官方历史课本常常讲授的那样
  •   历史要读一些浓缩的,了解因果。历史又不能全读浓缩的,要关注人文。
    历史要看过滤的,历史也要看新鲜的。这本书就是唐德刚先生给我们以保鲜手段保存的珍贵历史。君子有情感,坏人有可爱!
  •   很喜欢,两天就看完了。文笔风趣幽默而又不是治史者的严谨,对袁世凯孙中山等历史人物的褒贬比较公正客观,部分观点虽与主流有些不同,但让人耳目一新。
  •   著史当如唐德刚

    看这个比看那些披着辛亥革命外衣的电影电视剧强太多了
  •   学口述史,唐德刚的书是一定要看的。送货非常快,很好!
  •   熊培云先生说,这个社会,有很多人认得郭德纲,却没几个人认识唐德刚。应该说,唐德刚先生的作品给了我颠覆性的阅读体验,读罢此书不过瘾,又从网上找来唐教授的作品细细读之,过瘾,实在是过瘾。
  •   久仰唐德刚先生的大名及其大作,读完此书受益匪浅,很喜欢这种研究历史的独到见解,也很喜欢这种散文式的写作方式。
  •   老唐是独辟蹊径的历史大家,这本书是他将近80岁的时候出版的大作,再次阐述了关于中国“转型”的概念,很有深意,是老家伙汇集毕生经历和国际视野,长考出的心血结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至少对于我这样的40岁的中年人,对社会对历史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袁世凯,枭雄也,可惜生晚了,早生100年,就做成皇帝了。
  •   喜欢唐德刚先生的历史著作。
  •   看这本书后,发现很多写民国政治人物书都多少借鉴了唐德刚的这种叙事风格、基本立场,不错!
  •   记得胡适先生说过,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本来就应该是原本的样子。但是,在国人的记忆里,历史是什么样子呢?不说都知道。真正的所谓窃国大盗也好,救世英雄也罢,不过是为我所用,为一些高尚的、平庸的、甚至无耻的理由找一些涂脂抹粉的借口。何苦呢,千秋功罪,还是要有人民评说的,而不是一些政治恶棍、市井小丑、地痞无赖可以任意涂抹的。
  •   改变了对袁大头的想法
  •   唐德刚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历史视角。
  •   第一次读唐老的书,
    感觉到这是一位真正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并站在客观立场上予以评价的历史学家。
    长期以来,我们被有色眼镜下的历史书误导太多,
    以至于真正面对历史真相时感到更多的迷茫和惊讶。
    我不知道,装神弄鬼妖言惑众的洪秀全杨秀清与大力倡导洋务运动的曾国藩李鸿章相比,
    究竟谁才是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三个代表”?
    我不知道,挥舞长矛大刀高呼“刀枪不入”向全世界宣战的义和团跟签订东南互保条约苦心经营东南半壁的张之洞刘坤一相比,究竟谁才是真正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负责?
    我不知道,如果历史选择了黄兴的建议用法律手段去解决宋教仁遇刺案而非孙中山不堪一击的“二次革命”,今日的中国是否可以不用花费如此大的气力来进行全民普法教育?
    我不知道,当我们深深怀念在抗日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左权杨靖宇等共产党的民族英雄时,能否对在淞沪在台儿庄在昆仑关在滇缅战场上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寇铁蹄的国民党士兵怀有同样的敬意?
    真心希望能读到更多象本书一样客观真实的历史资料,
    也真心希望每一个中国人能真正了解在这片土地上究竟发生过什么,
    真正知道我们曾经面临过怎样的选择,又是怎样地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
    只有面对历史不再迷茫,我们面对未来才会更加充满自信。
  •   电子书上看过,买来纸质的书再看一遍,感觉真好,想时间过得快点,看到底能不能看到唐德刚说的走出中国走出三峡那是个啥状况,另完,这个唐德刚老先生啊,写的历史类书籍都挺有看头的
  •   唐德刚历史视角独特,值得阅读
  •   这本书真的很好!之前就听说唐德刚写历史写的非常棒,这本书读起来朴素易懂,真的很好,而且里面的观点不是我们之前教科书里的死板内容,有作者自己的见地,看来历史真的需要看多家之言呀!
  •   唐德刚的史学著作值得阅读,这本虽然不是他最好的,也聊胜于无吧
  •   唐德刚先生大作,写的很有特色
  •   唐德刚先生的书,经典!
  •   冲着唐德刚先生去的,应该不差。
  •   读的唐德刚先生的第一本书,好看
  •   唐先生的历史著作给人以新的感觉,与我们以往所看的历史教科书截然不同,感到这些新鲜的观点耳目一新,确实有独到之处,但唐先生的著作最好的应该是《晚清七十年》。
  •   第一次知道唐德刚是高中老师推荐的,现在终于能读一下他的著作了。书的封皮略微有点脏了,不过不影响内容的好!
  •   唐德刚其他几本看过后,又买的。最主要是忠实于事实。
  •   唐德刚的书不错的
  •   喜欢上了唐德刚的书,他还有点小幽默。
  •   看过晚晴70年才来看唐德刚的,,不过这本书还是有点小失望了
  •   唐德刚的作品注重史实,还差几本就全了
  •   唐德刚自不必说,一如既往,好
  •   唐德刚的书都是精品
  •   读过的,一直想买,唐德刚的书很不错。
  •   唐德刚写得好!
  •   唐德刚语言很犀利诙谐。
  •   唐德刚的书,没得说。只可惜出版的不全。
  •   唐德刚的作品当然要看,言简意赅,妙趣横生
  •   喜欢唐德刚的书!
  •   唐德刚的书值得关注!
  •   真的很好看,唐德刚的书确实很不错!读起来通俗易懂,而且句句说到点子上!
  •   书很好,很喜欢唐德刚!真正的史家!
  •   看唐德刚的文章,受益匪浅。
  •   大陆出唐德刚书籍中最好的版本,不过不知道有无删节
  •   唐德刚写的书。

    这本书的纸张质量还不错
  •   唐德刚的文笔我很喜欢,夹叙夹议,简洁明练
  •   读近代史 从唐德刚开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