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简史一本通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何国松  页数:389  字数:429000  

前言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所有精神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智慧的积淀。文明是我们灵魂的生发与归依,是我们内在生命的本源和精神的活动场所,它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启迪着我们的良知,激发着我们的创造力,承载着我们精神活动的一切成果。同时,文明又是我们生命真实个体的存在方式,它既包含着我们外在的生存环境,记录着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成果,又是我们衣食住行等生存形式的具体体现。    本书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思想、文学、宗教、建筑、科技、绘画、雕塑、服饰、工艺美术、音乐舞蹈、饮食文化、民俗等多个方面,深入发掘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扩展文化视野,得到审美感受、想象空间和愉快体验。    独具特色的选材,深刻独到的见解,流畅清新的文字,精美而具代表性的图片,使得这部著作处处闪现着灵动与厚重。通过它,读者可以徜徉历史浩渺的长河,追寻先贤璀璨的智慧。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所限,本书难免存在疏漏之处,诚望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一个远离历史文明、头脑中失去这方面知识的人是贫穷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民族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中华文明简史一本通》,从头读到尾,一本书感悟中华璀璨文明的博大精深。 《中华文明简史一本通》由何国松编写。

书籍目录

华夏民族的形成
大禹治水
夏王朝的建立
成汤灭夏建商
殷商的“五盛五衰”
安阳殷墟之谜
商代陶器与原始青瓷
甲骨文的发现
商周更替
贝币成为货币形式
“百家争鸣”
老子与《老子》
孔子与《论语》
孟子与《孟子》
庄子及其学说
墨子创建墨家学派
儒墨之争
韩非与法家学说
唯物思想家荀子
孙武与《孙子兵法》
魏文侯以儒术称强
西门豹治邺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胡服骑射
中国首创生铁铸造技术
商周的饮食
魏开运河
颛顼历问世
铜镜铸造业的发展
石头“书”与石鼓“书”
简策版牍
帛 书
书法艺术的初起与发展
战国铜塑
战国建筑
先秦车舆
先秦音乐
先秦舞蹈
先秦雕塑、绘画与书法
领先世界的先秦科技
秦始皇文化的统一
焚书坑儒
兴建秦长城
毛笔的起源
《中庸》
《国语》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确立
匈奴的崛起
张骞通西域
北匈奴西迁
于阗古文明
《战国策》
《孝经》
《说文解字》
班超出使西域
秦汉科学技术的成就
秦汉工艺美术的发展
神奇的马踏飞燕
汉代舞蹈艺术
道教产生与佛教东来
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制度的发展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天文仪器浑仪与浑象
魏晋时期的绘画艺术
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云冈、龙门石窟造像
永靖炳灵寺石窟及天水麦积山石窟
五族人华与北魏孝文帝改革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盛唐气象
玄奘取经
唐诗的辉煌
隋唐时期宗教建筑的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玉器工艺
两宋理学的构建及影响
宋代的书院与义学
宋代史学的发展成就
宋诗、宋词、宋画的成就
四大发明
纸币的产生
精美的宋瓷
元朝的短暂统治
《三字经》
马可·波罗东游
元代杂剧的成就
明朝中央集权专制的强化
郑和下西洋
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元明时期中国与周边封贡体系的确立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建筑的发展
四大名著的诞生
《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的编撰
中国科举考试的演变
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清代晚期杰出的科学家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夏王朝的建立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时间,历史上说法不一,今天仍存在争议。不过,学术界一般把公元前21世纪左右崛起于黄河流域的夏王朝作为中国文明的起点。随着近年来夏代考古和夏文化研究不断取得进展,这种观点也越来越得到证实。 夏代之前是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曾经有三皇五帝的传说。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开篇就是《五帝本纪》,五帝之首是传说当中的黄帝,此后很多古代史书都是从黄帝写起。近代以来,疑古思潮勃兴,中国文明起源的时间也被大大推后。由于甲骨文的大量出土,有的学者还提出中国文明的起点应该在商代,还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的历史时期应该从周代开始。不过,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以及在考古学的推动下古文献学的重新研究,人们对夏代历史的了解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明晰,把它作为中国文明开端的观点也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认可。 在我国的《尚书》《诗经》等早期的古文献里,夏、商和周三代是经常被人们相提并论的。战国以后,出现了把夏商周并称为"三代"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建立在古人认为三代在制度上具有连续性和一贯性的基础上的。例如,孔子在《论语》中曾经十分明确地提出,商代基本上继承了夏代的礼制,只是作了一些改变;周代又基本上沿袭了商代的礼制,也作了一些变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文献资料是从周代开始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商代和更早的夏代的认识。所幸的是,19世纪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使商代的存在得到了考古学上的证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夏代的可信性。 虽然夏代的考古工作正在逐步展开,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未获得像殷墟甲骨文那样的成果,因而还不能依靠实物材料展示当时的社会风貌。在没有直接文字材料可供使用的情况下,我们对夏朝的建立以及发展的认识仍然要依赖于文献中的传说材料。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很多古代的历史都是以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保留下来的。这些传说虽然混杂着大量人为的夸张乃至编造的成分,但其中真实的历史内核是不能否认的,现代科学考古学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透过对这些传说的记载,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得到夏王朝历史的发展线索及其大致的社会状况的。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实际上是原始氏族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在《史记》所载的五帝中的最后两位——尧和舜的时期,他们领导人民与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同时采取措施稳固部落联盟,由于政绩卓著,受到广泛拥戴。传说中,在尧统治时期,洪水泛滥,"四岳"推荐鲧负责治水,但成效甚微。当时实行禅让制度,尧在年老的时候,大家一致推举舜作为继承人,经过一番考察,舜成为新的联盟首领。舜出身微贱,深谙百姓疾苦,继位后,励精图治,发展民生,放逐凶族,撤换了治水无功的鲧,任命他的儿子禹负责治理水患。禹治水成功并在平定三苗的叛乱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后来,舜按照禅让的方法,把权位传给禹。 据说,禹曾经召集原先各部落的首领在涂山会盟,与会者有"万国"之多。后来又会诸侯于会稽。禹控制的地区十分广大,在禹控制时期部落联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他命令各地诸侯向中央进贡方物和铜,并用铜铸成九鼎。这些表明禹的权力比从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了明显的增长,已经成为诸侯之上的"天子"。禹死后,在诸侯的拥立下,禹的儿子启继位。这一事件意义重大,从此,"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宣告结束,"天下为家"的"小康时代"开始,夏王朝正式建立,这也标志着中国文明社会的肇始。 在启刚刚继位的时候,政权并不稳固。先是东夷族首领益率众向启发动进攻,但被启打败。接着,由于关中平原的有扈氏对启实行的"家天下"不满,启遂前往征伐,有扈氏被剿灭,启的王位得到巩固。启曾在均台(今河南阳翟)举行盛大宴会,一段时期内,夏王朝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其子武观作乱,虽然叛乱被平定,武观被诛杀,还是对夏朝的内政产生一定影响。但对夏朝的真正威胁实际上来自于东夷。启死后,其子太康继位,他只顾田猎游玩,不问朝政,东夷势力乘机东山再起,在其首领羿的率领下西进伐夏,并在夏民的拥护下夺取政权。太康失国以后,虽然其弟仲康继为君主,但羿实际上大权独揽。不久,由于羿又开始沉迷于田猎,不恤民事,大权旁落到重臣寒浞手中,利用一个机会,寒浞杀羿及其全家,夺取政权。为斩草除根,寒浞遂诛杀夏后相;相妻缗已有身孕,逃离后生子少康。少康长大成人后,在有虞氏、斟灌氏等部族的帮助下,剿灭寒浞,夺回王位,使夏朝得以中兴。

编辑推荐

  《中华文明简史一本通》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思想、文学、宗教、建筑、科技、绘画、雕塑、服饰、工艺美术、音乐舞蹈、饮食文化、民俗等多个方面,深入发掘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扩展文化视野,得到审美感受、想象空间和愉快体验。  独具特色的选材,深刻独到的见解,流畅清新的文字,精美而具代表性的图片,使得这部著作处处闪现着灵动与厚重。通过它,读者可以徜徉历史浩渺的长河,追寻先贤璀璨的智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文明简史一本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