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报仇看电影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韩松落  页数:149  

内容概要

本书由韩松落的电影随笔结集而成。
  所谓“电影随笔”,是介于影评和生活随笔及时评之间的边缘文体,以电影为素材和话题的因由,着重考察我们的生活在影像中的映射,以及影像对我们生活的渗透。
  本书共分为四辑。《人生的质感》,借助电影观察人生;《熊不是泰迪熊》,借助电影窥探时事;《滋养灵魂的风景》,探查与电影直接有关的人与事;《私房话》,表达个人与电影的亲密接触。

作者简介

  韩 松
落  祖籍湖南湘乡,生于新疆于田。师范院校毕业,曾是电视台主持人、夜总会主持及歌手、养路工、工会干部、电台主持人、图书编辑、报纸编辑……
  1997 年开始发表随笔及小说,作品见于《散文》《人民文学》《天涯》等处。2002 年开始专栏写作,在《京华时

书籍目录

人生的质感
为了报仇看电影
像刘德华一样正常
北野武的花
璩美凤版《密阳》
张爱玲的匮乏使我恻然
欲望的密码
再见,隔膜
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
矫正叛逆者的两种武器
漫长的旅程
蜡像馆往事
色彩狂人
缺胜于丰
钓鱼钓到白鲸
爱被启迪未必是福
她说不的时候
过期的阿修罗
与谁同笑
阉人的起义
和你在一起
被动的美德
蚂蚁们的仪式
都爱老男人
职业美感
人生的质感
刹时光芒
时间机器使用指南
完整的人
逼良为优
爱自己身边的人更重要
要怪就怪这是圆舞
一件坏事等于十件坏事
对他说,听他说
俗世的网
愈救赎愈作恶
愈扭曲愈快乐
《穆赫兰道》后遗症
希亚马兰是否应当坚持?
全都拍下来!
蛇蝎美女
我变成这样,都是你害的
情感方程式
人海孤鸿
人似海底针
脱节不是一种罪过
所谓“皮格马利翁效应”
倾国倾城的只是机遇
琼瑶未必当真
熊不是泰迪熊
熊不是泰迪熊
你竟惋惜一篮樱桃
那双俯瞰的眼睛
一级一级走进有光的所在
等待链霉素
完美世界
让我记住你的姓名
一种生物性的隐喻
俗套的重要性
下一个孩子只好裸奔
遭遇量身定做
不替周慧敏叫屈
成为神话
城市传说
到哪里找那么老的家?
僵尸出现在一九六八年
假扮女护士
不伦之恋
不可饶恕
看够了没有?
例外状态
疯人院里的悖论
裸露在狼群
茫茫群山
看不见的人,不存在的人
公主胖了
简?爱一定会美
花将焉附?
王彩玲们的使命
庞然大物
太阳底下皆山寨
安倍晴明的庭院
滋养灵魂的风景
小倩
她的重要性
不是妖姬,是地母
野草闲花
玉女号哗变
寻找蔡琴
欲比死更冷
身份的焦虑
去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游轮
滋养灵魂的风景
重逢刘蓝溪
霸王花
最后的浪漫
须兰会怎样去做?
蝴蝶的纪念日
遥看《窗外》
六张《画皮》
琼瑶的第五个主人公
草原上的小屋
那一年,它有声音了
又来了!复仇者
所有的故事都是爱情故事
过气童星
像希区柯克
俗世的黄昏
白这个颜色
谁不是门外汉
私房话
当时已惘然
一棵开满白花的树
情迷葡萄园
我十三岁的第二十天

章节摘录

  红色系中,依据色相反差异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红色,其中较有代表性是大红,另外还有朱红、玫瑰红、鲜红等。朱红含有黄色的成分,温暖而热情,较鲜红明亮还更近于人情;玫瑰红中含有一点蓝色,较鲜红清爽;鲜红介于朱红与玫红之间,色的表现不如前两者富于变化,但感觉更沉着些。  在服装中,红色具有永恒的魅力,无论流行怎样变化,红色总占稳定的百分比。红色是没有季节限制的颜色,尤其稍带冷味的红色很有时髦感。  红色具有色性稳定、变化色域宽的特点。在混合中,红色对色相的保持能力较强。将红色淡化为明清色、明浊色时具有浪漫、柔和的意象,是女性味极强的色彩;将红色加黑向暗色发展,则逐渐变为坚硬,是男性化的意象,如果变为暗浊色则增加沉稳感,是男女皆宜的雅致色彩。  红色是健康的颜色。鲜红的衣服适合年轻活跃、脸色好的人穿着,对脸色发黄或皮肤松弛的人就不适合了。如果一个女性拥有光润的皮肤,即使过了中年也可以穿鲜红色衣服。将暗红色、浊红色用于成年男性的服饰能给人以强健、有活力的成熟感。鲜艳的红色也可以用于男装,如运动装、运动便装、旅游装等。即使是郑重的装束,也可能在领结、围巾、衬衣、手帕等处使用红色,无论与暗色调配合还是与明亮色调配合,红色都能洋溢出热情、充满内在活力的阳刚之美。  (2)橙色。橙色是红色和黄色混合而成的,兼具二者的特性,有明度上的扩张力,而且还是所有色中最具暖感的。这就使橙色在知觉上具有强烈的影响力,是前进感、扩张感很强的颜色。  在色彩表现中,橙色是最活跃、最富光辉的,不过橙色也比较妖气,一旦与无彩色混合会很快失去色彩。将橙色中加白色,淡化后会显得淡薄、苍白、无力,但增加沉稳感;反之,加少许黑色,它会变成略带浊味的金土黄色,是十分浓厚而圆熟的意象。故宫的琉璃瓦层顶就是这种颜色,辉煌、壮丽之中有着震慑四方的分量感。不过黑色加得多了就会使橙色失去原色的特点,变成极稳重、典雅的媚茶色;加入少量灰色可令不安定的橙色变为安稳、浓郁、热情而不浮华的意象。  橙色是秋季的象征,是果实成熟等待收获时的喜人色彩。  中国历来对这象征丰收的颜色极尽赞誉,称为金黄、金秋之色。  服饰中单独使用纯橙色的时候很少,除用于晚礼服外,多数时候是与其他色配合用于运动装、旅游装或童装及少数职业装,而且是略降低纯度来使用的。用于女装花纹面料的配色能增添华丽感;若以浓厚的橙色为主与红、黄、黑、绿、茶等色作多色相调和配色,有浓重的异国情调。  橙色与白色搭配的服饰是爽快、甜蜜的意象,若再加进黑色就成为强有力的活跃的意象。蓝色、蓝紫色能增加橙色的辉煌感,它们在一起的配色是华丽、富有光彩的。总之,橙色除去用于特殊职业装及运动装外,基本上是属于女性的,只有当它发展为茶色时才成为男性的颜色。  (3)黄色。黄色是所有彩色中最明亮、最富光辉的色,它对光的反射率与白色相近。正是这种高明度的特征,使黄色有尖锐感和扩张感,但却缺乏分量感。鲜艳的黄色是爽快、聪明的意象,象征智慧和光明,观之令人跃跃欲试,精神抖擞。  黄色是非常脆弱的,在混合中保持色相特征的能力极差,只要沾上无彩色立刻就失去自己的光彩,特别对黑色十分敏感,哪怕是很少量的黑色也会使它向绿色转化,变化成混浊的黄绿色。所以黄色不能在低明度区发挥作用,要保持黄色的表现力只能用纯色或接近纯色的高明度。  细细区分黄色系中伪颜色可以看出很大的差别。鲜艳的纯黄色是明晰、快捷的,柠檬黄因有了一点绿色而略感清爽、洁净。中黄是浓味的烁烁有光的颜色,虽不如纯黄明亮,但感觉更灿烂,深黄仿佛是被浓缩过的,艳丽而有些焦躁,不如前几种黄色明亮。  黄色的衣服最适合白皙皮肤的人,黄色的纯度和明度上都能产生对比,容易协调。另外,粉红色皮肤的人也适合穿黄色,尽管明度上接近,但色相呈现对比也能协调。而过黄或有病态的黄绿色皮肤,则不应直接穿黄衣服。面部红色的人穿黄衣服效果不好,红与黄相对比会有燥热的、俗气的感觉。皮肤苍白的人穿黄色,尤其是浓黄色,会给人以病态感。  在服装配色中,甜美的意象、非正式的意象、强有力的意象均离不开黄色。不过,使用中应注意根据配色目的及使用者特点选择不同色调的黄。  (4)绿色。绿色是蓝与黄的中间色,它中和了蓝的冷静、退缩与黄的活跃、进取,形成了中庸的意象。  绿色有宽泛的色域,稳定的色性。绿色的意象随着色相由黄绿到青绿的渐变微妙地演变着,最富生气、充满生长感的是黄绿色,这是新芽的颜色,嫩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带有黄味的绿草,是初夏的意象,增加了浓郁感。夏季浓重端庄的纯绿色,稳定而不矫饰;清静的蓝绿色,艳丽、洒脱。具有深秋气息的深绿色,可展现古典的高尚沉稳。  在服装上,鲜艳的绿色是儿童和青年人的服色,它能使人显得年轻,富有朝气;风雅的橄榄绿、灰绿等浊绿色是成人的服色,如果与各种茶色搭配能传达沉稳、优雅的意象,用于青年人的服饰上可以配合米色、白色等浅灰色,是自在、潇洒的风格;军装的草绿色与邮政的深绿,由于象征性太强,人们在日常生活装中较少使用。  (5)蓝色。蓝色波长较短,传播性差,在冷暖感方面,蓝色是冷色的代表,与红色的积极热情相比是消极的、内在的、收缩的意象。同时蓝色又是清爽的透明的;蓝色给人以悠远感、深邃感,有如哲人超然的思想;蓝色是理智的象征,希望的象征;蓝色能收敛虚浮的心境,适合崇尚理性精神。  蓝色具有色性稳定的特点。接近绿色系的清净的“土耳其蓝”是清爽漂亮的颜色;海蓝表现出绅士、潇洒感;带有紫味的群青清冷、孤傲;普蓝比较沉稳、厚实;接近黑色的浊蓝色则显得十分稳健、深沉。  蓝色色性稳定,无论加白加黑都能较好地保持色性,因为蓝色明度很低,所以变化主要是向高明度区域发展,从暗蓝到浅蓝有相当多的层次。  蓝色是生活中最平凡的颜色,是人类广泛使用的染料之一。传统的纺织品都是手工织造,手工印染,而蓝色染料有价格低廉、容易掌握的优点,所以民间的布料多染成靛蓝色、藏蓝色。中国传统印染的代表扎染、蜡染基本都是这两种蓝色。  在服装中蓝色使用率较高。不论作主色,还是作配色,蓝色都容易与其他色取得协调。低明度的蓝色在配色中有近似黑色的调和力,但效果比黑色柔和、清爽。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为了报仇看电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4条)

 
 

  •   夜, 新一代泼男美作诞生了!

    不会说太多好听的话,就把韩松落的迷人简历发在这里吧:

     5岁以前,他在新疆于田劳改农场,和姥姥姥爷四个舅舅一个小姨生活在一起,“南疆,新疆最美的地方,在那里的生活后来成为最美好、温暖、灿烂的记忆。所以,读法国作家马塞尔·帕尼奥尔的《童年回忆录》尤其是《母亲的城堡》,特别有共鸣。  
      5岁到10岁,在新疆策勒县,和爸爸妈妈两个弟弟生活在一起。
      10岁到16岁,在兰州附近的县城读中学。
      16岁到20岁,在一所师范院校读书,同时在学校广播站当播音员。
      19岁,在校读书的时候,做兼职主持人及编辑,主持一档老年节目。20岁到31岁,在一家事业单位做团委书记,在此期间一直兼职。1996年,曾经考入甘肃电视台经济频道,担任《飞天新闻》播音员,“甘肃经济台邓小平去世的新闻,就是由我播的”,后来他又跑到兰州音乐台主持8点档音乐节目《西部音乐城》,再后来,他还做过一家报纸,当过小头目。
      21岁,开始发表散文和小说,28岁,开始写专栏,最多的时候同时写35个专栏。32岁,离开兰州,原因是一场大病,“2006年,生病了,用药过程中,又诱发了副作用,那是非常难熬的一年,好在都挺过来了。生病之后,突然彻骨地觉得生命很有限,很渴望体验另一种生活,认识另一些人。尤其是一直生活在内陆,很喜欢有海的地方,于是就这么离开了。”在有海的地方生活的两年,甚至还买了房子,却突然回来,35岁,回来兰州。
      2010年,他出了他人生第一本真正属于他个人的书——《为了报仇看电影》。“不是影评,而是一种影评周边文体,甘雨是这么概括的:作者用感性的笔触,既评论电影,又不落俗套地只是关注电影本身,他更关注历史、文化风俗、人性等由电影‘衍生物’,写出了电影这个能陪伴我们孤独和快乐的夜晚的艺术品散发出来的魅力。’”
  •   生活是柴米油盐的,琐碎腌臜的:“小孩子要换尿布,老公会得痔疮……七大姑八大姨,全都要笑脸迎上,不爱也要装作爱,躲都躲不开。”怎么办?去看电影。电影实现一切最天马行空的幻想,2010年的《盗梦空间》里,整座城市可以像纸一样折叠起来。电影为观众出尽一口恶气,在拍摄于1969年片名就叫《报仇》的电影中,主角关小楼一脸酷相地说:“前程嘛,我关某人不要了。”——这一句台词,就为银幕下黑压压成百上千永远不敢说出这句话的观众报了仇。
      
    最早在平面媒体读到韩松落的文章,是在《京华时报》的专栏里,多年来在网上看到喜欢的文章都会顺手保存,电脑里查一查,保存的韩松落文章,最早的文件创建时间居然有2005年那么早。
      
    张爱玲说,没有一个女人是因为她的灵魂美丽而被爱的。对于一个文字控而言,没有一篇文章是单单因为思想深刻而留存的。政治不正确到令人发指的《今生今世》,文青几乎人手一册,除了妖娆的文字,再无第二个理由。专栏文章那几百上千字,能在一个版面上脱颖而出,让读者有兴趣用作者名字去搜索,找到博客后连着看一二十篇不曾厌倦——不要以为这很容易。看到论坛辗转转帖的文章,觉得眼熟,一路搜回去,果然是他的,能做到这一点的作者已经凤毛麟角。而最难最难的,是曾在博客上亮相的文字结集成书,打开来读到三分之一处不会抬起头生出“好像没那么好看了”的疑惑……许多网络上的风云人物,都过不了最后这一关。
      
    在自序中,韩松落开宗明义申明:“不是影评,是电影随笔……只是看电影时候的愉悦以及电影里和我生活有关的部分,从房子的装修,到影中人的衣服,还有哪些可以充当谈资的周边八卦……”。是的,这是一本以电影为由头,对这个世界的荒谬、人心的阴晴不定、以及在这一切之中处处闪光的金屑的解读。乍看刻薄,底子却是悲悯的。
      
    在《爱自己身边的人更重要》中,他一语道破粉丝种种狂热行径的本质:“沉迷偶像的时间,是他们的放风时间”——而寻常生活正是那个监狱。在《与谁同笑》中,他写了两岸文化差异,写了代沟、写了父子、写了社会阶层、写了知音难觅这种看似矫情其实真正寂寞的情绪,最后一段甚至腾出手来敲打了一下所谓“中式大片”,如此密集的信息量,停停当当漂漂亮亮搁在一千多字的空间里,实在不能不让另一个也写文章的人心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念头。
      
    生活无疑千疮百孔,好在总能找到触手可及的乐子:花十分钟看心爱电影最最钟爱的片段,立时神清气爽;一首喜欢的歌单曲循环了一整天,到黄昏前奏响起时心跳还会漏掉半拍;和三五同好网上插科打诨万丈高楼平地起……每天总不难找到一件事,可以让自己发自内心地笑出来。或者,读一本可以让自己时时微笑处处击节的好书,谁知道呢?运气好的话,也许我们可以和生活握手言和。
  •   好像,许多人都这样,对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不善于说,说不出来的。当然,另一极的人是,看到自己喜欢的,马上形喜于色,大声说出来。
        我很喜欢后一种人。
        因为,我很乏味,属于前者。
        三十年前的一面小镜子,我留着,谁也不给看;一封旧信,上面的墨水打了一圈晕,早已记不清是泪水,还是脏东西染了,但是留着,谁也不给看。
        对于久远的事物,本身有一种迷恋,但这迷恋的深处,翻开来,今天再看,却是恐惧―――一生的时间和空间,原来只这么小。回忆的光束一打,就这么短。
        对于韩松落的书,我也是打算留着的。
        打死我也不开口。就一个人留着。一本,一本地留。也算是生之喜悦之一,和一盆盆迎来送往的花一样,和身边的一切事物一样,成为盛大的让我们驻世的光束之一。
        因为,韩的文字,在成长。如若,他继续写下去,多年以后(马尔克斯体),他翻阅最早一本来到他手上的《为了报仇看电影》,那上面,肯定存着现在的气息,他会从里面发现一切。
        从每一本书里发现一切。包括,当初下笔时的勇猛和智慧(多年以后也许再不有这种毒辣了呢?难说,人的心灵随着肉体的变老,在某种程度上也发生着无可抗拒的变老,比如说,善良,最初对恶的那种敏锐,会被它消融。)包括,当初下笔时的局限―――视觉的局限,个体的局限。
        他都会发现。他甚至嘴角含笑,当初怎么会这么武断呢?
        但那个时候的他,已不是现在的韩松落了。
        这就是时间。
        一个作家的时光。
        甚至,我们留着一本一本他的书,到了我们自己的“多年以后”,也会产生各自的“罗生门”。
        是因为,我们在成长。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一个好的作家,不是写―――文,而是写―――人!
        韩松落当初的小说准确地落在了这里面。随笔同样秉成了这份珍宝。他是一个极好的演员。我说韩松落。他出入所有的人物体内,但都抽身而出。所以,演得活色生香,游刃有余。
        他就是那个导演了一切,你看得激情澎湃,以为那个正在谢幕的人是导出了这场戏剧的人,那是个错觉!真正的他,是那个万里之外,游走在山水、荒野、空无一人深径里的背影。
        那才是真正的他。
        无有他,就无有这份击中我们的鼓声。很简单,他,说出了最真实的东西,以及,我们当下欠缺的和渴望的。随笔是他的道具之一。电影随笔是其道具之一中的之一。他的画他的歌,以及与他同样有才华的,那些散落在各地各处不同身份不同模样的,男子女人,他们都可以称为韩松落。
        所以,韩松落要写很长很长时间。
        处于喧嚣苦道,无论老幼富贱,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条路-------那鼓声传来的长路,空无一人,遥远,神秘,并且带有残忍和绝决。他要成为传达人之一,于百千影像中消弥掉自己。
        
        当然,我这么说韩松落,只是我个人心中的韩之“罗生门”。
      
  •   电影是在继续自己的另一个人生。
    为了表示自己对现在平庸的不甘,为了向他报仇,这个理由真完美。
    电影里的美男,浪漫,枪杀,车战,种种让我这个宅女心惊。
    从没感受过的魄力,自己也想有一份完美的爱情或者潇洒的生活。
    虽然很不切实际,但是电影总是让我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韩松落,笔落的很干净。不是影评,只是随笔。将自己定位的很普通。
    这份普通带着一份美丽。
    有些不同于大众的视角缓缓呈现在眼前。原来,电影有时候也可以是这么看的。
    蓝色的封皮,蓝色的标题,看着就舒服的不得了,同学说那小人真怪异。看到作者的相片恍然大悟,原来是本人(好吧,这只是我自己这么认为的。)
    嘛,四字总结,爱不释手。
  •   昨天和韩松落对谈,小小的高潮来自一个妆容异常仔细身材高挑的女生。
      她手持话筒,宛如一个电视台主持人一般,身后代表着亿万观众,有一种正义感,
      用从容不迫,静水深流的声音抛出连环炸弹:
      “请问韩老师您的择偶标准是什么?
      请问您确实是单身吗?写作的人都多情,请问您多情吗?
      您的单身是一直孤单,还是状态单身却接连不断的有小恋情?
      您能接受十年无性婚姻吗?
      一个34D的女性和一个面目普通的女性向您倾诉,您会选哪一个?”
      
      内向的韩松落老师猝不及防。
      
      在我看来,这样的提问异常有趣,
      因为大家的好奇正印证了韩老师自己的写作。
      当他没有故事却可以讲出故事时,没有人相信他居然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
      就像他喜欢揣测,琢磨那些个遥远的人物一般,他的阅读者,
      也带着这种天真而热烈的心,醉心于揣测他。
      
      而其实,正因为清寂,遥远,所以才切近,丰富。
      
      我相信他说的那种生活状态:
      在一个小城,一个下午看云,接连不断的看云,”为了云而活着“,
      每天的唯一内容就是写作,其他的任何事物,都是为了写作服务,
      比如散步,比如阅读,比如看电影。
      我也相信他所说的,他单身,并且拒绝了有形的人间关系,
      写作带来的快感,胜于一切其他快感。
      
      他是一个这样矛盾的人:
      他热爱世俗生活,热爱小道新闻和娱乐故事,但是他自己,却远远的在世俗生活之外;
      他写黑童话,写纯净的恶,写恶对于人不可抗拒的诱惑,但是他自己,是那样温和无害;
      他的人是平实的站在你面前,像一棵草早已在暴风来临之前温顺的倒伏下来,
      他以一个弱者的心态揣测弱者,他的生活经历并不离奇,但是听起来,
      却有那么多失望和挫折,他慢慢的学会了不呼救,学会了掩饰真实的渴望,
      学会了站得远远的看自己,学会了越美好的东西越不去碰,
      他学会了外向,挨桌敬酒,人际关系,搭讪和助兴,
      但是他学不会,学不会将真正的自己杀死,那个自己还隐没在内心深处,
      
      在深夜里,爬出来,拿起一支笔,写作。
      
      他是躲在人生的窗帘之后看人生,
      在电影院的幕布之后看电影。
      他洞悉世情,却是纸上做戏的洞悉,
      真实的生活中,他不是一个戏子,无法说服自己演出,
      偶尔唱一曲,肉嗓子里颗粒震动,那股声音非常清朗又非常挣扎,
      有一种东西呼啸而出,却又囚禁在此,囚禁在此又舒展无比。
  •   下午新买回四五本书,其中就有这部《为了报仇看电影》。到此刻,我看完了前两部分,两百页,停了下来,我害怕,害怕这美好的文字太快看完之后伴随而来的巨大失落。这种感觉,只有过两次,一次是梁文道的《常识》,一次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那年我14岁。
      
       它不是影评,电影只是引子,它更多的是心情随笔或者时事评论。好看之处就在于,作者通过旁征博引架构起来的一篇篇小文章,隽永中透着伶俐与深邃,特别的,还有那份天朝青年作家独有的狡黠,你们懂的。
      
       作者通过电影敏锐地洞见了的人性真实,那些观点极富启发意义:“对叛逆者,成功是最好的矫正,老去时最好的招安”;“所以我们需要各种影像,因为即便在它表现痛苦的时候,它也设法遗漏了真正的痛苦”;“缺胜于丰---如果小王子有一座玫瑰园,他或许连一朵玫瑰都不曾真正拥有”;“爱被启迪未必是福,欲望始终沉睡未必是祸”;“被人当做无害的,大概是一种最大的侮辱”;“我们爱老男人,或许更爱那个安稳妥帖、不被金钱困扰的完美世界”;“一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触动人心,但至少要有一个触动人心的刹那吧”;“玉与欲,并无差别,玉不过是欲外面那层薄薄的瓷胎”。等等等等,可以说每一篇都自成一番小小的气场,拖拽、裹挟着读者留恋沉迷,甚至它们真正的出彩之处都不在于上面那些可以单独抽出的名言警句,而是那些散落在全篇各处挥洒自如、灵动隽永的星星点点。
      
       作者也多次引用梁文道的论点,看来是道长粉丝无疑了。具体到社会学层面的逻辑分析和论据引证上面,比起梁文道自然还有差距,不过有一点道长的精髓至少学到了---不文艺腔,用好的、未被阉割的中文。
  •     追看他的文字,听他的歌,那个早在我做图书编辑之前就想为他出书的人却没有见过,直到今天,他的新书《为了报仇看电影》签售会。是他的第一本书,编辑不是我,是师姐。上半年知道他们要出他的书的时候就很期待。“居然还没有红”,颜峻说。是啊,所有喜欢韩松落文字的人都在等这一天,一个开始。好在这个开始已经来临,更多的开始也将随之来临。他的第二本书《我们的她们》也已经出版。时间和命运是他热爱的主题,也包括他自己的命运和他的书的命运吧。有时候来得晚一点的快乐,未尝不更快乐。我很疑心前几年有机会出的话,会有这样美好的开端,这样的雅致妥帖,相得益彰。和他愿意关联的这些人,会有这么密切的关联,惺惺相惜,相互辉映。水到渠成是好的,很好。我们感谢上天的安排。
        
      小野问我昨天怎么没去。她知道我会去的,虽然事先没通电话。本质上我们都不是热烈的人。到了现场,师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因为我要听他唱歌啊。海报说今天是处女唱的嘛。虽然昨天没去,但我已经从网上知道现场很八卦了。韩松落在台上,和吴虹飞、醉鱼聊天。和他对自己的描述很像,在人群中,不相熟的人面前,他是内敛的,甚至有些腼腆紧张。熟悉他文字的人却不觉陌生,文字是漂亮的,歌声是动听的,人是干净的,连字也工整有力。“他曾经那么纯洁,现在也还是。”颜峻说。是的。
        
      想听他唱歌,《金盏花》、《和田小夜曲》、《被遗忘的时光》、《黑松林》、《梦里花落知多少》、《偶然》,一首首唱过来,他的现场比录音好听。做歌手,也能红的。尤其喜欢《和田小夜曲》、《被遗忘的时光》、《梦里花落知多少》,他唱着三毛散文里的那些段落,当年看那些文字时的记忆回来了,也是我印象深刻的段落啊。清唱也好的,让人想到蔡琴,民歌时代。他气质上天然贴近那个时代。
        
      是第二次见到吴虹飞,上一次是元旦,她唱完歌就走了。这一次才是真实的她吧,安静的体贴的好姑娘。当然,在她的叙述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浓郁的天蝎气质。她唱了《小龙房间里的鱼》,希望所有渴望幸福的人都幸福。
  •   很多年前开始喜欢在报纸上追韩松落的专栏,每次豆腐块大小,语言精辟犀利却不尖刻,多么难得!买了这本书,也是许多的电影随笔合集,往往由一部电影联想到许多,寓意深刻,这是真正经历了生活却又宽容善良的人才能写出的东西,非常喜欢。
  •   如果非让我给韩松落的《为了报仇看电影》换书名,我换上的书名应该是《看电影,谈人生》,虽然极其恶俗,肯定比原书名更为贴切,看过本书的人都会承认这一点。既然看电影是幌子,谈人生是其实,我就不必被他所列举的那几百部电影名吓倒,我承认在这几百部电影里,我看过的不及其中的十分之一,但谈起人生来,说不定我还是老手,我已经过的,正在过的,即将过的,不就是人生吗?
      
      抛开本书所涉及的内容暂时不谈,合上本书时,在我脑子是晃动的是三个在中国文坛上赫赫有名的名字,他们是王朔、王小波、张爱玲,这三位爷(婶)虽然文风迥异,但他们还是有许多的共同点的:他们都是文坛坏小子,但不被主流所待见,他们对那些所谓崇高的东西都避之不及,但他们的不同点象他们的共同点一样明显,王朔的反崇高里因为内心深处的脆弱而处处故意表现出一种霸气,王小波即使是在最让人发笑的反讽里也能处处隐现骨子里的理性,张爱玲的小奸小坏其实更多的是因为对人生的不信任、不安全感,而韩松落呢,如果非要我在这三个人的名字后加一个名字,我愿意加上他的。
      
      韩松落,他的文字象王朔那样有些恶毒但不象王朔那样张扬,象王小波那样想告诉你一个朴素的道理或者感觉,但没有象王小波那样处处显示出逻辑,象张爱玲那样看尽人间的小奸小坏,小温小暖,但又不及张爱玲那样苍凉绝望,你可以说,在韩松落的文字里,都多多少少有他们的影子,但又谁都不是,我如果说韩松落聚三位的精华于一炉,又担心韩松落太得意了,是不是还是让作者和读者自己去下结论吧。
      
      做了这样的排除法,我们就完全可以想象到,韩松落所谓的“报仇”决非是寒光一闪人头落下,而只不过是让你从外面舔破窗户纸,看清房间内的真相,或者从里面舔破窗户纸看见房间外面的光亮,或者是暮然回首,看见已经逝去的时光,已经模糊起来的曾经走过的路,发出几声别人听不见的叹息。
      
      如果说王朔说的“我是流氓我怕谁”,韩松落想说的是就是“我们都是俗人”,你的那点小心思我知道,比如开篇的《为了报仇看电影》,他解答了为什么我们不是丑小鸭,但当我们听到丑小鸭变成天鹅之后,一样会欢欣鼓舞?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是超女中的一员,但当张靓影听到掌声响起的时候,我们会象她一样激动地流泪?
      
      他告诉我们“渴望扬眉吐气是人的本能”,即使我们不能亲自扬眉吐气,别人能代替我们扬眉吐气也行,但这个“别人”最好是远处的人,越远越好,越不相干越好。同样的意思,也表达在《爱自己身边的人更重要》,这一篇的名字按内容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为什么我们更爱远处的人》,不信,你看看他怎么说的:“爱远处的人,一点麻烦都没有,又不需要负担对方的生活,更不需要仔细攻读《如何防止久卧病人产生褥疮》。”看,是不是有王朔的恶读,王小波的幽默,张爱玲的小奸小坏。
      
      “我曾经买过一处房子,土地使用权是四十六年,这里面有一种恶意的推测,那就是,人家预计我四十六年后已经不需要地面上的房子了,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感觉象被阎王写上了生死簿,如果儿女为了祝寿,祝我长命百岁,总是有点心虚。住到四十五年头的时候,恐怕就要因为精神过度紧张而自自寻了断,当然,前提还得是,房屋质量够好,能够住上四十五年。”亲爱的你,不用我告诉你,这是谁的文风吧?这样的文风几乎随处见,细心的读者慢慢去发现吧。
      
      被韩松落看透的东西还有:《色戒》里那枚鸽子蛋大小的钻戒,其实源于张爱玲物质生活的匮乏(《张爱玲的匮乏使我恻然》);被表现痛苦的电影遗漏掉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痛苦(《漫长的旅程》);无害的人就是无用的人(《阉人起义》);我们都渴望被爱,但一旦对方爱得死去活来、波涛汹涌,通常我们都会逃掉(《钓鱼钓到大白鲨》);许多的善的后面,其实更多的是赎罪(《被动的美德》);我们之所所爱老男人,其实是对一种安全感的渴求(《都爱老男人》);我们都讨厌生活中的网,其实我们的需要胜于讨厌(《俗世的网》);我们在同情别人痛苦的时候未必不带着几份强者的得意(《情感方程式》);琼瑶(名字)未必真琼瑶(形容词)(《琼瑶未必当真》)等等等等。
      
      当然,韩松落决不会为了“报仇”而只揭露真相与黑暗,那些不时透露出的对逝去时光的伤感与失落,相信一定会打动和他年纪相仿的人,当韩松落真情流露时,也许是他的文字最美的时候,比如在《小倩》的结尾,他这样写到:“江南江北,世世代代有人横空出世,但从此人间再无小倩,再见,大概是在‘王家庄那户门口有桃树的人家’,她靠着桃花,看到生人走的,微笑着,回身进门,只见衣角一闪。”
      
      而那篇《去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游轮》,虽然一次也没有提当事人的名字,我相信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在写谁。
      
      “那些过去最好的时光,也不是真的流逝,只是搭上了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游轮。”
      
  •   《为了报仇看电影》
    和余泽民的《咖啡馆里看欧洲》一样,韩松落这本书也有一个很糟糕的代序,不明白他为什么找来一个70年代的乐评人写代序,就是这个代序差点就让人不愿意把这本书看下去。但是这本书其实很不错,如果说张立宪的《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和苗炜的《让我去那花花世界》是妙语连珠幽默风趣的轻喜剧剧本,那这本《为了报仇看电影》就是一本格言集,正如韩松落本人所说,他的这本书不是影评,尽管据我粗略统计书里提到了横跨美国欧洲国产港台、穿越20年代默片至今的高科技影片共360余部电影,而且还分别就恐怖悬念片、涉及精神病人的电影、武打片、爱情片、科幻片、灾难片等等进行了归类回顾,并且对某些导演和演员的作品进行了专门的罗列等,但是,这本书不是影评也不是八卦,我觉得倒是可以把这本书当做一个简洁的电影资料检索目录,也可以当做是一本通过看电影感悟人生和社会的随笔集,更可以把它看做是一本格言集,因为书中111篇短文中,每一短篇后面都会有高度浓缩的人生感悟格言,像“爱被启迪未必是福”“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敢碰”“我们都是链条中的一环,既承受着不快,也施加自己的影响令别人不快,既是受害者,也是不动声色的加害者”等等,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和会心一笑的句子在这本书里俯首即是,我很佩服作者能在很短的文章后就总结出这些指引人生的警句格言。嘎嘎!
  •   电影,是我生活里不能或缺的主旋律。很多人说电影不是爱好,不是兴趣,只是一种简单的消遣。在我看来电影就是我的宗教。这书呢,我确实是当做影评来买的。打开后才发现这并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影评,却带给我更大的愉悦。作者以电影随笔的形式,以电影为核心,主要是对于生活的感悟。强烈推荐呀
  •   以前在网上看过一些他的文章,这次好好地看了一下《为了报仇看电影》,韩松落的随笔真牛逼。他的女粉丝真多。
    两场活动,有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孕妇都来了,冒着寒风。
    这是写作者能得到的最好的回报。
  •   来自: 暄夜|ymm (未曾绽放就要枯萎了)

    看电影的速率一年比一年慢,原因其实很简单,生活和心境都日益地碎片化,甚至都拿不出一整段2个钟头连续专注一部影片的情绪。何况自己又是那种不愿和别人共处电影院一室,共享一部新上映大片的人。
      于是便是日剧一部连着一部,美剧也一集接着一集。甚至都觉得无比悲哀,难道自己撑死也只剩40分钟的专注了。感情必须是经过一集集层层叠加累积,才够那个水压最终喷涌出来。2小时或1个半小时的调教,几乎变得太过皮毛而不值一提。
      蓝色封面上除了书名以外,还有一句话:
      有的时候,看电影,为的是报仇,向庸常的生活报仇。
      也许,电影可以较之那些生活肥皂剧更多天马行空的挥洒吧,不囿于仅仅将庸常浪漫化,而是将庸常神化和幻化。即使是《一一》里那种直刺人心的说教,也并不是家常电视剧式的对话型的,电影的形式注定了它的每一分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安排的。
      反而是如此,这些年看电影,看豆瓣上的影评,震慑人心的瞬间几乎都消灭了。各种虚张声势的商业大片或是文艺清新小片,各种将电影每个场景拿出来评头论足并加之无良揣测调料的影评,都让人心生厌恶。
      好在韩先生写影评,是在主题当中套影片,而不是在影片当中套臆想。箴言看似是灵感和思绪迸发碰撞的一瞬间,却也是为实实在在的电影故事所依托的。拿着坐怀不乱对美人之心看电影,却又不是冷眼旁观,心和脑是热的,就像柏小姐说的“唯其清寂遥远,所以切近丰富”。
      可是,我们做银幕前的小人物,即使不期待像《一一》里说的那样由电影将人生延长两三倍,至少“生活既已落入空茫,总要寻找点依傍”吧。
  •   韩松落专栏:恭喜!张雨绮们赶上了好时代

    终于赶上了好时代,终于熬出头了———我说的是新一代的女明星,她们的好时代,绝非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或者进军好莱坞,她们好在可以与富二代恋爱,而不是直接面对第一代富人。(南方都市报 ***.nddaily****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这次的新闻人物是张雨绮,和她一起被拍到的是汪小菲———“俏江南”集团老板张兰的独生子,1981年生人,曾经去法国留学,现在是“俏江南”执行董事,“兰”会所和“subu”餐厅由他创建——— 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多金之外,他竟然十分英俊,是时尚杂志常客,他的博客上还有他穿紧身衬衣的照片,“露出美好身型”(借用亦舒常用语)。而且,他的祖上是贵族———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说:“血缘高贵的理想尽管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但它有时却会在某些人身上培养起一种独立、自豪、忠诚、无私的精神”,而且他家并不是陡然富起来的,他也经历过清苦的生活——总之,富人的优点全都有,第一代富人的缺点却全都不必有。还有周迅的新男友王朔,以及和众多琼瑶女郎共谱过恋曲的汪雨,都是如此,单是“不难看”这个优点,就已经抵过千言万语。(南方都市报 ***.nddaily****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贵族未必像人参果,三千年一结果,也需要至少三十年的安稳才能培育出来,至少,也得匀出足够的时间来,让穿过的好衣服长到脸上。早一辈的女明星比较不幸,得直接面对第一代富人,他们奋斗到可以一亲女明星芳泽的地步,多半已经不年轻了,通常还有结发妻在一边虎视眈眈地守着——— 他最早的本钱没准还是她从娘家弄来的,而且,他们身上的新衣服和面容身型还没来得及融合在一起,穿上什么衣服,人还是那个人。玉女也好,欲女也罢,在这种情形下,屈居第二第三,也不算什么,但,一旦事发,即便玉女认真地称自己和对方是“合同婚姻”、“有真感情”,只要两张照片并列出现,群众立刻粗暴地断定———她为的一定是钱,不然,为什么?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这种生物性上不匹配的婚恋大量出现,妇女杂志曾大力谴责这种婚恋模式,认为衰老丑陋矮小的富男与年轻貌美的“女大学生”婚恋,是一种倒退,是人类文明的耻辱,体貌优先,是生物结合时的第一选择,即便是母猴子,也懂得选择毛皮光滑、体格健壮的公猴子!

    现在好了,第二代第三代富人终于长大,他们的钱,都已经洗刷干净,是安全的、干净的、柔和的,最重要的是,在生物性上,他们和他们的婚恋对象是匹配的,甚至更胜一筹,他们不难看了———这点简直可以视为一种重大的隐喻。

    所以,郭晶晶得感谢朱玲玲,经过朱玲玲进行了基因改造的霍家第三代,确实面容俊秀。好看了,就什么都好看了。上一代的女明星,遇见张雨绮,也得百感交集地握住她的手:“你赶上了好时候哇!”像一切忆苦思甜电影。
  •   不是影评,而是电影随笔

    以电影为引,写的是人生百态,不错
  •   《为了报仇看电影》在某种意义上,仿佛是为了举例说明留心观察世界和体会人生的方式很多,韩松落选取了电影。就像我深入的观察一棵树,看到树里面的阳光,看到树根下的石头缝里涌出的血液,看到它被锋利的剪刀修理后重新发芽,看到斧头和锯子,看到一张布满年轮的规矩的板凳被不断轮换的屁股坐在下面,看到眺望天空的树梢已经成为了一堆形销容枯的干柴……幸运的话,我会看到一张白纸,什么也没有写,就已经成了一张废纸……最终我看到自身的命运。韩松落《为了报仇看电影》看到了更多的东西,甚至是一些我们根本不可能看到的东西,我认为有些重要的东西已经被他说出来了。
  •   作为当当多年来忠实的老粉丝,每次购书几乎都不下三本。而且我买书通常有个习惯,封面的设计和奇怪的书名通常被视为决定是否拿下它的第一动力。

    一大片的天蓝色,外加这略带侵略性的书名一下打动了我的心。没看评论,没看内容简介,毅然决然得买下了。结果这本书却一直安静的躺在我的书架上,连保护膜都没拆掉。当我看完其他两部内容不痛不痒的书后,已经没有信心再读别的了。直到我没忍住扒开塑料膜,才发现了另外一番天地。想想,还多亏了当初的手痒。

    一篇随笔,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篇篇精彩,句句精髓。
    如果你也是个注重生活细节,渴望并已经从中得到某种启示的人,那么这本书将会告诉你,透过电影镜头对传达出的情感,原来可以这么细腻。
  •   大概几乎没人不爱看电影吧,为什么我们要看电影?韩松落的电影随笔集给出了一个刀光剑影的答案:为了报仇看电影。
      
       这是整本书的书名,也是全书第一篇文章的篇名,第一句话是:“有的时候,看电影,为的是报仇,向庸常的生活报仇。”于是读者知道了,这本书写的是电影,更是生活。
  •   从小都喜欢看电影,上了大学以后第一学期,时间和高中比起来,松了许多。于是有更多的精力来关注电影了。但是不得不说自己还是一个初级影迷,看过的电影大多都是好莱坞之流。平时喜欢买一些电影杂志看看,但是总觉得耐不下性子,可能是因为对电影的了解甚少。这个暑假闲来买了这本书消磨悠长的时间,先开始只是被名字和简介吸引:“有时候看电影是为了报仇,向我们平庸的生活报仇……”这句话正中我心,于是就果断地买下它了。后来仔细的阅读这本书,每一片的篇幅都不长,从一部电影引出作者对人生,世界,爱情各种宏观范畴的思考,比起《看电影》那些期刊杂志那些专业单一的影评论调来说,它似乎更有一种淡淡的魅力吸引我把认真的读完。
    看完这本书之后,可以说,我开始改变原先对电影的看法,以前和同学们说起电影的时候,总爱说:“XXXXX你看过没有?”“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片子?”对电影的评价也就是仅仅停留在好看,有意思,最多也就是有搞头之类浮躁的只言片语,有时候甚至只是为了炫耀阅片量而已。读完此书我才深深的意识到,自己在电影这条道路上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以前那些都只能算是启程前的颠簸罢了。
  •   如同作者所强调的"不是影评,是电影随笔".

    像一只多彩的万花筒,

    从不经意的一个点辐射出千万射线

    独特的视角影射出人间百态
  •   这是电影随笔,不像影评那样正襟危坐。

    很适合我们普通的电影爱好者看。

    短小精悍,一篇文章基本就1000来字。插图很珍藏版哦,比较难找到

    我最喜欢其中一篇是《倾国倾城的只是机遇》
  •   作者一再强调这是一本电影随笔,看了几篇~~ 确实非常有意思~~ 从电影到生活的额感悟~很多地方引起了共鸣
  •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五、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借用卡尔维诺的这段话,表达我对于韩松落《为了报仇看电影》这本书的喜爱,这本书可以发发复复看。
  •   生活逐渐习惯了循序渐进,只有电影能冲击你脆弱的心灵。
    不论大俗片还是文艺片,韩松落用他半调侃半严肃的态度一语中的,直指电影和生活。
    如果你喜欢电影又热爱生活,如果你游离在生活的边缘,如果你不曾握住生活的真谛,又或者,你,人云亦云忙忙碌碌,这本书,必不可少。
  •   为什么要看电影?
    韩老师说,为了报仇看电影。之前只看过韩老师的《我们的她们》,很喜欢他的风格。记忆很深刻,他说,春有春的好,春天过去,有过去的好。很多次,想念某某的时候,就会告诉自己,那些都是回忆了,明天还会有更精彩的生活。
    最近看豆瓣,很多人在评论《为了报仇看电影》,然后就买了,同学说我神经,在网上看就得了,还花钱买书。我觉得,真正有内涵的书还是在手中翻阅有感觉。最近的出版课上,和老师探讨过这个问题,有人预测在未来几十年,纸媒书将会消失,我觉得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科技在怎么发达,书本还是要真切的去读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其中的味道,在网页上阅读到的东西,只能是在关闭网页的时候瞬间消失,存在于脑海的也不过尔尔,所以,我还是坚持买纸媒书。
    很是喜欢韩老师的这本书,包括《怒河春醒》,有不同的味道。
    希望大家有时间就多看看书,多多体会书中的小美好~~~
  •   一本很可爱的电影随笔~~闲来无事翻翻正合适~
  •   看完了《为了报仇看电影》,我最终承认,无论一个人做出怎样的举动,用什么方式写作,每个人还是以个人身份生活在各自的梦想里,生活在众人之中。有时,阅读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作家的东西,往往会忽略他其中最重要的东西,即深陷于对其个人的集体热望和判断,而不是最私人、最隐秘的个人燃料点亮的某个孤灯相伴的夜晚。
  •   这本书的题目就让我想看,看了介绍以后就让我想买。看电影是娱乐享受,但能看到一篇好的电影随笔却是难得,值得一看
  •   韩松落有一种犀利,他不是在看电影,而是用电影看人,看我们生活中的种种荒谬。
    或者,我们的孩子将来也会用这种视角审视我们,如果他们能超越这个时代,那么,他们多少会对今天的一切感到有些迷茫吧.
    那时,他们会读读韩松落,并从中体会出这一代人的艰难与迷茫。
    by 唐山
  •   我喜欢电影院,黑暗的,让你在某一段时间脱离日常的轨道,经历你不可能遇到的传奇。
    所以只要有可能,我都去电影院看电影。

    是的,韩松落说得没有错,看电影,坐在电影院里,是去除我们平庸气质的一剂良药。这是报仇的盛宴。

    让我们有仇必报吧。
  •   内容很喜欢 是电影随笔
  •   看电影是为了向平庸的生活报仇。
    头一次看到这样的观点,很欣喜。
    同样喜欢看电影,作者用更专业的视角写出了他的感受,是近期比较好看的随笔。
    推荐阅读。
  •   大概几乎没人不爱看电影吧,为什么我们要看电影?
    韩松落的电影随笔集给出了一个刀光剑影的答案:为了报仇看电影。
  •   本书应该不能算是影评,只是作者由电影为线索产生的很多人生感悟,更像是散文,带着淡淡的感动安静的看完全书,时不时得还会笑出声,总之觉得是本好书!
  •   其实,买这本书,只是因为它版面的 一句话,有时候看电影是为了报仇,向平庸的生活报仇。

    但是,当拿到这本书开始慢慢读 的时候,真的有被作者那种描述所折服。用颜峻的话说,就是他眼毒心静。他可以把一个司空见惯的故事,背后所隐藏的惊心动魄的人性描绘的淋漓尽致。

    我很佩服这个作家。因为从看的电视电影来说,我自认绝对不会比谁少。。有时候会有很多关于电视电影的见解,但是相比于他来说,我看的只是表面。或许这就是阅历吧。

    不管是买了还是即将买这本书的人, 我想这本书还是很值得每一个人拥有的。这不仅仅是影评吧。
  •   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就如不同年纪的人看《小王子》,能看出的故事寓意。
    韩松落用深刻犀利的眼光看电影,看出人生道理,看出背后意义,看出跟我们不一样的东西。
  •   因为同时在看另一本书 看了三天左右才把全书看完 内容比较丰富 对于每一个主题的见解很独到 相对于同类的不痛不痒只追求哗众取宠的影评书来说 为了报仇看电影很对我看电影的胃口
  •   不仅仅是影评了,因为电影本身并没有完全脱离生活。作者于简单的话语中,提炼出一些令人发自内心微笑的情景。
  •   先声明我不是很喜欢看电影,再声明我以前不知道韩松落;
    所以在没有看到内容之前买这本书需要勇气;
    不过在评论区的前几位大神的评价实在具有蛊惑性;
    所以我在未知中买了这本2010年我买到的最好看的书;
    真的是非常好看的书;
    可能他被一小撮人默默地喜欢,我不属于那一小撮人中;
    因为他讲的很多东西,我都没有听说过,我也不懂,也不想去知道;
    但是韩松落不是用专业性来竖起屏障;
    他仍然在松松垮垮的语言中,解密人性,看透男女,还有很多非男非女的;
    我觉得我想知道的关于一些人性的解读、定义、研究;
    在这本书中全找到了。
    哦也!
  •   书是一本好书,通过电影,作者用细腻的笔风描述了诸多来自生活的感悟,读起来很舒服~遇到和自己看法相同的地方,嘴角还会微微翘起,那种找到共鸣的感觉着实让人快乐!而且书中介绍的好多电影也让人有想一睹为快的冲动,对于喜欢电影,热爱电影,经常在电影中品味生活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但是才买了两天,书就降价了,这件事让我着实不爽~
  •   非常好的一本书。很佩服作者关于电影深厚的知识和观影经验。视角独特,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等等话题的讨论,非常适合闲时浏览的一本好书。
  •   生活无疑千疮百孔,好在总能找到触手可及的乐子:花十分钟看心爱电影最最钟爱的片段,立时神清气爽;一首喜欢的歌单曲循环了一整天,到黄昏前奏响起时心跳还会漏掉半拍;和三五同好网上插科打诨万丈高楼平地起……每天总不难找到一件事,可以让自己发自内心地笑出来。或者,读一本可以让自己时时微笑处处击节的好书,谁知道呢?运气好的话,也许我们可以和生活握手言和。
  •   这一年快过去了,买了不少书,有些内容很好,但是封面里面都很差,有的手感好,但色彩不好。我对书是个很挑剔的人。
    但拿到《为了报仇看电影》后,真是喜欢这本书,从里到外,从内容到包装。虽然定价挺贵的,但真的值这个价!
  •   被网上贴的他关于灰姑娘的一段话吸引而买
    “有的时候,看电影,为的是报仇,向庸常的生活报仇。
      用天赋本钱报仇,是最扬眉吐气的一种。《灰姑娘》的故事固然已经谙熟在心,《水晶鞋与玫瑰花》的电影却还是要看的。我们眼巴巴地等着灰姑娘拣完豆子去参加舞会,比自己参加舞会还热心,因为知道她铁定是全场最美的一个。她终于进了舞厅,全场顿时鸦雀无声,我们的血也“嗖”一下涌上头顶。等的就是这一刻。舞会确是从前的少女让更多人知晓自己的美,用自己的美向生活报仇的最好仪式。巴西电视剧《女奴》情节异常紧张,但庄园里的全体女人为伊佐拉制作舞衣那一段却拖沓无比,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她在舞会上一定会艳惊四座,所以一定要延宕这*的来临。看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窈窕淑女》、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风月俏佳人》,为的也无非就是这个,等的就是她们换下旧时衣裳,令全场屏息的那一刻。
      用后天修炼来的本事向生活报仇,也照旧大快人心。邵氏武侠片里,全片的精华就是王羽、狄龙或者姜大卫,重出江湖,哐啷啷一声,拔出那把高人赠予的宝刀或者宝剑,准备展示苦练来的武功的那一瞬间。武侠片成立的基础,就是报仇情结。它不一定非要有一个报仇的故事核,但可以用这种修成盖世奇功、吐尽恶气的方式,替我们向庸常的生活报仇。具备这种效果的,也不一定是武侠片,《下一站,天后》里,金大喜历尽波折终于上台唱歌那一瞬,一样令人痛快无比。 ”
    确实好书!
  •   看了韩松落的书后我加了他的微博,他的确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有着独特的间接和思路,看过后好像被他打开了另外一种思路!最近需要看的电影单子上有多了好多!
  •   韩松落福至心灵笔触不凡,看的人常被感动到几乎落泪,这是遇见一样热爱电影的人的感动与共鸣。
  •   韩松落,看了好多好多好多的电影哇,太佩服了 虽然我也喜欢看电影 但大多是看过即忘。这本书推荐了很多好电影 非常不错的书!!!
  •   不旨在介绍电影,而是信笔拈来的电影随想,作者联想丰富,把电影与生活联系起来,轻松随意地发表了一些生活的见解和哲理,值得一看
  •   这本书比较精辟的道出了一些生活中的与电影中的“默契”
  •   本书不仅写电影,从电影里悟出的人生哲学也特别有意思。
  •   很有内涵的一本书,不仅看到了影评,也得到了电影
  •   很有趣的书 分析评论了大量的电影 有不单单是影评的角度 从一个全新的视角 来分析讨论 具体电影的情节与故事 更好的看到某些的电影的关联 独特打感情色彩 拍摄手法 很喜欢
  •   得看多少电影啊,不单单是影评那么简单,很喜欢看。
  •   一本心情杂志,包含数部电影的短评,可以当影评看,但是更像随想,小清新,小文艺。好书不需要长篇大论,有时候一语中的的感悟更能触及心灵。
  •   为了向平淡的生活报仇,必须看电影,用电影的五光十色来填充苍白的生活
  •   很好看,喜欢,适宜阅读,也适宜收藏。很有生活内涵。作者的看电影数量还是很可观的,比不了。
  •   呵呵,应该说写的超乎我的想象。在短途旅行和睡眠之前都可以摸起来,读一会,想一会。不一定想的是电影。
    “生活无疑千疮百孔,好在总能找到触手可及的乐子”。。
  •   当初是觉得标题耸动才买的此书,翻过之后方知作者实在是有见地!
    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他眼中的电影和生活~~~~
    不得不说受益匪浅。。。绝对的好书,值得一读!
  •   我是学电影的,但作为专业外的人读起来也是非常好的,对电影人生的见解很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
  •   这是一部与电影相关的人生感悟集,销量很高足见其经典。
    书中的很多作者的感悟,都能够引起你我的共鸣,因为这本身就是属于你我的情怀,经由作者的笔娓娓道来。
  •   这本书是我在等待飞机和在飞机上看的,看得自己一个人在那偷乐,估计很多人都以为是神经病。文笔很风趣流畅,借电影评价当时的很多事,很有独到见解。
  •   很有兴趣的 。。。从电影 的到人生的哲理 喜欢 推荐。。。
  •   通过电影来述说一些人生哲理,有共鸣!
  •   不只电影。所有那些太美的、太好的、太深刻的、太慎重的、太重大的东西,总让人下意识地想去躲避。
    最好看的那件衣服,我没敢买;朋友中最想接近的那个人,我不敢和他多说话。这些过分美丽的东西,一旦和我们的生命发生联系,总是有着过分强悍的撞击力,潜意识里,我们总害怕它们会改变我们生命的部分或者全部,在它们面前,我们总要绕道走,就像在质量过大的天体附近,连光线都要拐弯。
  •   买这本书有两个地方吸引我,一个关键字是电影,一个是散文式评论。很佩服作者的写作功底和思考的深度,很有启发。
  •   平时工作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看电影。
    首先是这书名吸引了,买来就放不下了。
    作者看电影的角度和对电影的描述很抓人,看了书之后,特别想去看书里提到的电影。
  •   一页写一个电影,像散文,还可以的,可以看下去。
  •   挺好看的一本书 基本每篇文章都出了彩 有些地方印象深刻啊 只是书里有些比较恐怖的电影图片 晚上看的我浑身直颤啊
  •   我一向喜欢这样的文风,也喜欢这本书的装订,看电影也一向是我所爱,所以,看到有些会心的文字时,会掩卷而笑……
  •   喜欢看电影的同志们还是可以一起探讨的,不是电影评论
  •   虽然内容有些杂,有的甚至和电影不怎么沾边
    不过,喜欢电影和情感杂文的人还是会喜欢这本书的……
    而且也知道了很多好电影~~
    推荐!
  •   很不错,看了之后感觉更了解电影里的人物思想了,而且也介绍了很多好电影给我看呢
  •   唯一的缺点就是书里提到的好多电影在网上很难找到,哎!经典的东西都有一定年头了……现在的电影都太少经典之作了!
  •   看的电影不是很多,所以提到某些影片时完全不知道,但是引出来的共鸣是真的
  •   不错的床头书。爱看电影的人会喜欢
  •   这里面介绍了很多不错的电影,有很多对电影的自己的解说,真正热爱电影的人不能错过
  •   作者对电影的感想挺让人思考的,阅读的时候觉得很自在,喜欢这类型的书籍文字
  •   从电影中涉猎社会的方方面面 语言精彩 好看
  •   看小腻腻推荐买的,里面有些电影看过,有些没看过的,书中提到了很感兴趣却在网上找不到很郁闷
  •   即使没看过这些电影,只要看了这本书,什么都觉得是浮云,很有哲理,每次看都要记笔记的!
  •   电影是我喜欢看的 这本书那些看后感 也是那么真切 那么灵动 那么风趣
  •   这是在小腻腻的博客上看到的,就买来看了。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这本书、有一种本醍醐灌顶的作用。相信它里面的很多东西和电影爱好者都是有共鸣的。推荐!!!
  •   电影可以看做光影的结合,也可以看成是故事的演绎,但从中真的可以告诉我们点什么。本书作者很好的理解了电影,并且跟我们分享了电影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很赞哦~
  •   跟随者作者找到很多好电影啊
  •   不说教,结合电影说明道理,我喜欢。
  •   印刷质量很好。文章让爱看电影的我也见识到很多。满五分。
  •   除了部分电影没有看过,大多观点新颖独到。
  •   原来电影不光是热闹的,很想跟着作者看遍他所说的电影
  •   让我对看电影产生了好的兴趣,真是不粗的书
  •   介绍了很多电影,喜欢里面的图片
  •   看一部电影有一种心得,这才值得
  •   将看电影这一乐事通过妙笔描述出来,通俗易懂
  •   这里面的电影我并非都看过,但是作者犀利的评价有些还是很值得思考,当初是为了凑单所以买的书,但是发现非常好看。真心的幸运呢~
  •   书的内容以杂文式的方式,讨论电影,深入浅出,不错哦,推荐购买。
  •   小品文,好看,电影信息量大
  •   很喜欢,觉得作者观点蛮独特的,自己也喜欢看电影~~
  •   可以省时间看看自己想要的电影
  •   为了好玩才看电影,想看完电影之后看看其他人的不同感悟。
  •   写电影的书都挺不错的~设计范围很广呢
  •   喜欢电影才买的书质量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