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与流通组织的演进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宋宪萍  页数:151  字数:200000  

内容概要

  企业的性质,历来是引人关注的问题。一般而言,企业的性质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起源,二是企业的规模(边界)。现代企业理论对企业性质的解释,是对现代工商企业组织总体而言的,并不具体划分为生产组织与流通组织。但是流通组织与生产组织毕竟是不同的,二者的功能不同,内在规定性不同,演进轨迹也是不同的,现代流通组织在世界500强中的突出表现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它的高度重视。因此,研究流通组织的演进,分析流通组织的起源、发展,从中发掘流通组织的性质,探索流通组织的演进趋势,就成为一个必要的课题。  纵观以往的经济学理论,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言,唯物辩证法是其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方法,同样也是其研究流通组织的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可以具体化为系统方法与发展方法。在严密而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马克思对流通组织理论的考察并不是单纯建立在对流通组织的分析上,而是把生产组织和流通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在生产组织与流通组织的动态结合中展开分析,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机系统与发展中研究流通组织。马克思认为,流通组织作为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组织,其任务在于实现商品的价值与剩余价值,它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分工的结果。在实际的运行中,流通组织得到的商业利润是生产组织中的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生产组织与消费者沟通桥梁的流通组织,其组织规模并不是无限扩大的,流通组织必然要受到生产条件与消费条件的限制,生产组织、流通组织、消费者应处于一个协调的有机体内,否则就会有产生危机的可能性。相比较而言,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并没有关于流通组织性质的专门研究,无论主流理论还是非主流理论都没有对流通组织给予应有的重视,对流通组织的研究主要散见于企业组织的研究中。在零零散散的研究中,尽管西方流通组织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静态到动态、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从个体到系统、从同质到异质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学派都各自提供了一个分析的视角,但由于没有一个合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很多方面还有待商榷。因而研究流通组织的演进,发掘流通组织的性质,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并结合现代流通组织的具体实践来展开分析。

作者简介

  宋宪萍
山东莱芜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研究领域为企业组织、流通理论以及技术创新,在《教学与研究》《当代经济研究》《海派经济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近20篇,参与出版著作4部,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统计局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课题、北京社会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

书籍目录

导论
0.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O.2 关于流通组织的相关界定
0.3 研究内容、结构与方法
0.4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第1章 流通组织理论:文献述评
 1.1 马克思主义流通组织理论
1.1.1 马克思主义研究流通组织的方法论
1.1.2 马克思主义视角中的生产组织与流通组织的关系
1.1.3 马克思的流通组织理论
1.1.4 巴兰和斯威齐的流通组织理论
1.1.5 布雷弗曼的流通组织理论
1.2 西方流通组织理论
1.2.1 新古典经济学对流通组织理论的忽视
1.2.2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流通组织理论
1.2.3 新兴古典经济学中的流通组织理论
1.2.4 企业史研究中的流通组织理论
1.2.5 演化经济学中的流通组织理论
1.2.6 管理学中的流通组织理论
1.2.7 总体评价
第2章 分工促进流通组织演进的内在机理
2.1 流通组织演进的内在规定性:时间与空间的对立统一体
2.1.1 速度的经济性
2.1.2 空间的拓展
2.1.3 流通组织是时间与空间对立统一的载体
2.1.4 流通组织与生产组织的异同
2.2 分工、市场与组织
2.2.1 分工及其分类
2.2.2 社会分工与市场
2.2.3 工场手工业分工与流通组织的产生
2.3 分工与劳动生产率、市场规模一一静态分析
2.3.1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3.2 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2.4 分工与劳动生产率、市场规模一一动态分析
2.4.1 分工与技术变迁
2.4.2
分工与市场规模扩展的互动演进一一分工一般地取决于分工
第3章 流通组织的演进历程
3.1 流通组织的起源
3.1.1 商品流通的产生
3.1.2 从家庭组织到企业组织
3.1.3 包买商的出现
3.1.4 流通组织的确立
3.2 福特制生产方式下的流通组织
3.2.1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2.2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3.2.3 流通组织企业管理形式的深入
3.2.4 福特制生产方式的形成
3.2.5 流通组织与生产组织的一体化及其组织结构
3.3 后福特制生产方式下的流通组织
3.3.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新变化
3.3.2 后福特制生产方式的形成
3.3.3 精益生产与精益流通
3.3.4 敏捷制造与敏捷流通
3.3.5 流通组织与生产组织的垂直分离及其组织结构
第4章 流通组织的演进趋势
4.1 流通组织的演进特征与展望
4.1.1 流通组织的演进特征
4.1.2 分工陷阱?
4.1.3 分工的深化一一模块化
4.2 流通组织的规模
4.2.1 企业组织的规模(边界)
4.2.2 流通组织规模与生产组织规模的相异性
4.2.3 流通组织的规模一一以沃尔玛为例
  ……
第5章 中国流通组织的演进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流通组织理氾:文献述评  1.1  马克思主义流通组织理论  1.1.1  马克思主义研究流通组织的方法论  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流通组织问题,首先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流通组织的方法论,这是打开流通组织问题的钥匙,只有找对了钥匙,才能深入流通组织问题的性质,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流通组织理论,并能借以与其他学派的流通组织理论相区别。马克思主义历来非常重视方法论,认为现实的问题必须有方法论指导,在这方面,马克思的《资本论》已给我们提供了经典的范本。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①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在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透彻批判中创立的,虽然他承认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但马克思并不是全盘接受黑格尔的思想,而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批判地继承,抛弃了黑格尔辩证法的不可取之处,吸收了黑格尔的精华,创建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并用于自己的研究工作之中,使它成为科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曾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就是从它的暂时陸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分工与流通组织的演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