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国保  页数:25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只有认同历史才能认同文化。本书把历史学、民俗学、地质学、语言学、文献学等知识与田野考古发掘和近代最新科技考古成果相结合,在众多吴文化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对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对吴文化的根基,采用二重证据法,作了跨时空的考证与考辨;对吴文化的文脉在其内涵与表现特征上作了广泛的比较科学的分析与提炼,颇有独到见解。古韵今风,旁征博引,传统与现代互动,挖掘吴地历史资源、唤醒吴地记忆、接通吴地历史文脉,凸现吴地文化完整体系的雏形,应答了当前在吴文化研究领域中的诸多热点问题,并对吴文化与现代社会、吴文化的当代价值、吴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等诸多论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展现出吴文化的多元性与开放性风采,为解读吴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与文化创新、实践指导价值。    本书资料翔实,配有百余幅图表,叙史时间跨度极大,详略相间。既富于跳跃性,又显得凝练而生动;既有事迹史识,又富于文学意味。条分缕析,诗情画意。此书将会改变我们对吴文化的许多传统观点与看法,拓展文化发展的空间,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创造力;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研究吴文化资源,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吴地文化进一步推向世界,增强文化的感染力和国际影响力。

书籍目录

序前言上篇 根基 第一章 先吴古国 酋邦之地  一、江南古陆  二、先吴古国  三、吴地始祖 第二章 绿水青山 稻作之源  一、绿水青山  二、稻作之源  三、独有习俗 第三章 江南金锡 铜源之乡  一、江南金锡  二、金道锡行  三、自主创新 第四章 勤劳善思 工艺之邦  一、陶瓷手艺  二、青铜石器  三、玉器工艺下篇 文脉 第五章 小桥流水,稻桑渔猎,粉墙黛瓦  一、小桥流水  二、稻桑渔猎  三、粉墙黛瓦 第六章 吴侬软语,里仁为美,和谐和合  一、吴侬软语  二、里仁为美  三、和谐和合 第七章 尚武崇文,外柔内刚,经世致用  一、尚武崇文,外柔内刚  二、厚德载物,经世致用 第八章 以人为本,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一、以人为本,近悦远来  二、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第九章 诗性智慧,诗性精神,诗性文化  一、诗性智慧,诗性精神  二、诗性生活,诗性文化后记

章节摘录

  (二)先吴“古国”  “古国”二字,文献上多有记载。近来,考古新发现使一些学者认识到;除了夏以外,在我国境内很可能存在过其他的早期国家。而世界各地早期国家研究的进展也表明,只要条件成熟,不同因素都可以激发原始社会向国家演变。而且,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早期国家不是独立形成的,它往往伴随着一个区域内多元原始政体的接触、对峙、冲突和兼并的过程。  由于生态条件不同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各地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也不相同。中美洲和大洋洲的早期国家一直处于石器时代,近东的早期国家形成于铜石并用时代,巴尔干半岛的国家形成于青铜时代,而欧洲大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早期国家形成于铁器时代。而且,非洲、大洋洲、中美洲以及欧亚草原游牧地区的早期国家均未伴有文字和城市的形成。值得指出的是,国家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就能发展到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比如,印加帝国被西班牙殖民者征服时,仍处于使用打制石器和玉米栽培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上。①  可见,国家起源是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它不可能直接从相对孤立的农业聚落基础上形成。民族学和考古学研究证实,在国家形成之前,有一个准国家的过渡阶段或形式,这就是酋邦(Chiefdom)。苏秉琦先生提出了。古国——方国——帝国”的国家演变三部曲,并明确地将古国定义为“高于部落之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暗示古国是脱胎于部落的。而部落是聚落群内的“都一邑聚”金字塔形层级结构。《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日都,无者日邑”,而聚落群中又有大、中、小之分。  当时的原始人,为了获取维持生存的起码物质资料,抵御自然灾害和猛兽的袭击,不得不结成群体。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专门论述了这一点。他说:“为了在发展过程中脱离动物状态,实现自然界中的最伟大的进步,还需要一种因素: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②原始人在某一群体中,共同劳动(渔猎和采集),进行自卫(脱离群体的单个就会成为猛兽甚或其他原始人群的牺牲品),群内杂婚(不分亲子、兄妹)。他们无固定的居住地,以群体为单位(一般约50——100人为一群体,人数过少和过多都不适宜于当时的生存条件),过着流动迁徙的生活,群与群之间彼此孤立隔绝。由于当时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极低,活动范围极其有限,群体的数量也极其有限,而且分散在广阔的地域,因此碰撞的机会并不多,但一旦遭遇便经常会发生战争。  ……

编辑推荐

《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资料翔实,配有百余幅图表,叙史时间跨度极大,详略相间。既富于跳跃性,又显得凝练而生动;既有事迹史识,又富于文学意味。条分缕析,诗情画意。此书将会改变我们对吴文化的许多传统观点与看法,拓展文化发展的空间,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创造力;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研究吴文化资源,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吴地文化进一步推向世界,增强文化的感染力和国际影响力。《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以广义的吴文化为底色,采用二重证据法,深入系统地研究、考证吴文化的基础和背景、根基与文脉,传统与现代互动,挖掘吴地历史资源、唤醒吴地记忆、接通吴地历史文脉,提出了在吴文化研究领域中鲜有提及的一些独到见解,凸现出吴文化完整体系的雏形、根性与智性,并对吴文化与现代社会、吴文化的当代价值、吴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等诸多论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展现出吴文化的多元性与开放性风采。旨在坚持文化自觉、践行文化自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使自己从“本能的人”提升为“自觉的人”、“清醒的人”、“真的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从中了解更多吴的历史文化
  •   在认真阅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书中有一个错误!呵呵。大家一定要仔细地看....
  •   好吧 没有发现是研究课题啊 感觉还是有点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