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龙文鞭影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东南大学  作者:(明)萧良有|主编:邓启铜|校注:邓启铜  页数:204  
Tag标签:无  

前言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面对滚滚的世界潮流不少有识之士发现被国际化的中国正面临着丧失本土文化之危机。十几年来,南怀瑾大师发起的“全球儿童读经”已经从开始时的“该不该读经典”大讨论演变到后来的“怎么读经典”然后又演变为现在的“成人读经典”,大有“全民读经典”的趋势。放眼各地兴起的“书院热”、“国学热”,无不说明以国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然越来越受到重视。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要想在这次世界浪潮中居于主导地位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形成的文化,它既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文化进步的智慧源泉,中华传统文化伦理思想贯穿始终;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在文学艺术上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对真理的思辩和追求,因此,中华传统文化是优秀的文化1988年,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巴黎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联合国大厅里赫然书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经典能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早在2003年,我深受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老师的影响。着力于辅导女儿邓雅文、外侄女许霭云、侄子邓钧文三位小朋友背经,不到三年的时间他们就已熟背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唐诗三百首》《诗经》等经典,当时找不到一套好的教材,我便决心自编一套适合他们的教材。面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积累下来的经典我们从经、史、子、集中精选了“四十二种”典籍作为“新月经典”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儿童读本”分四辑陆续出版,并对其中二十种经典录制了配音CD。新书甫一推出,就被中央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并有多家媒体报道或发表了专访等。其中《论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老子·大学·中庸》等更是先后登上畅销图书排行榜,特别是《论语》,还登上了《南方都市报》2004年、2005年畅销书排行总榜。图书甚至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印尼、菲律宾、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无数的读者来电来信给予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回顾这几年的经典注释工作,真可谓:六年辛苦不寻常!我们在编辑、注释、注音时坚持以“四库全书”为主遍搜各种版本尽量多地参照最新研究成果,力争做到每个字从注释到注音都有出处所选的必是全本,每次重印时都会将发现的错误更正,这样我们奉献给读者的图书才符合“精”、“准”、“全”。

内容概要

龙文,古时良马名也。见鞭影则疾驰。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明代万历时萧良有撰。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形象地反映了该书“逸而功倍”的效果。  萧良有,字以占,号汉冲,汉阳人。自幼聪颖异常,有神童之誉。明万历八年(1508年)会试第一,进修撰;任国子监祭酒,在当时声望极高。  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子乙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全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  该书全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两句对偶,各讲一个典故。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

作者简介

作者:(明代)萧良有 丛书主编:邓启铜 合著者:(明代)杨臣诤

书籍目录

龙文鞭影卷之一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龙文鞭影卷之二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 十五删龙文鞭影卷之三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龙文鞭影卷之四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附录 龙文鞭影全文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龙文鞭影》:国学经典书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龙文鞭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0条)

 
 

  •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字比较大,又有注音,易读。包含注释与解释,印刷质量很好,使人看着很舒服。唯一就是快递太慢了。
  •   现在的孩子好多成语都不会了,一些故事都不知道怎么来的,╮(╯▽╰)╭。这本书是可以学成语还能育人品德好书,带拼音注解。
  •   买了几乎一整套这个系列的书,书的纸张好,大字拼音,非常适合带着孩子一起读,唯一的遗憾是插图多了点,不要插图的素书更棒!里面个别字的注音与别的版本不同,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
  •   对了解历史故事,增进国学知识帮助很大
  •   正文字大,有注音,只是解释的不太易懂
  •   字大 有注音 方便阅读
  •   只读了一小部份,感觉还可以,只是了解个大概的小故事
  •   这套书看起来典雅,注音和注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读和理解文章,插图也很精美,是值得收藏的书。
  •   书很好,有注音,方便阅读
  •   以前不知道的一本书,一致认为与笠翁对韵一样
  •   字体很大,配以注音,解释详细,方便阅读,看着舒服
  •   活到老学到老,有注音不用查字典。
  •   非常精美,有注音有解释有图片,好书!
  •   带孩子读,自己也是学习的过程,真的很好,有注音就方便多了。
  •   有注音,排版也很好。注释略显不足。
  •   虽然版式比较花俏,但内容真的充实,如同和辅导书一起买了,阅读效率和收获都很高!
  •   是学习对联知识的基础读物,很喜欢
  •   字大有拼音,非常适合孩子阅读,
  •   字大,有拼音 不错
  •   文字清晰,如果配图颜色浅一些就更好了
  •   百年大计 读书第一
  •   书很好,很满意。就是上次一本都用盒子装了,这次只用了个塑料袋
  •   不错的书啊。还行的啊。
  •   书的质量不错,价格也实惠。。
  •   这套书的印刷质量很好,是一套很好的国学启蒙图书
  •   还没有认真读过,大概地翻看了一下,书印刷的朴实、精美,质量不错。有注释,可惜没有译文,自己看,基本能理解,但是给孩子讲解,就需要借助其他的书了。如果有译文就更好了。
  •   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龙文鞭影 萧良有、杨臣诤、 邓启铜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05)见该书第14页。抄录书中如下: 宋苏轼在杭州,携妓琴操游西湖。一日戏曰:“我作长老,你试参禅。”琴问:“何谓湖中景?”轼曰:“落红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琴操曰:“何谓景中人?”答曰:“裙拖六幅潇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何谓人中意?”“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如此究竟如何?”“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琴大悟,遂削发为尼。 文章中对话的角色给弄错了,读起来让人很是费解,查了相关资料,才明白应该是苏问琴答。 宋人《泊宅编》中记载到苏轼在杭州时,携琴操游西湖。 一日东坡戏曰:“予为长老,汝试参禅。”琴操笑诺。 东坡曰:“何谓湖中景?” 答:“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又问:“何谓景中人?” 回答:“裙拖六幅湘江水,髫挽巫山一段云。” 再问:“何谓人中意?” 答:“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 还问:“如此究竟如何?”琴操不答。 东坡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东坡想劝说琴操从良,谁知一语惊醒梦中人。琴操云:“谢学士,醒黄梁,世事升沉梦一场。奴也不愿苦从良,奴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佛往西方。”(《东坡笔记》)东坡为之落藉。琴操削发为尼,于玲珑山别...院修行,这是大学士万万没有想到的,一句笑侃,铸成玲珑山多了一位僧尼,长伴青灯没几年,闻道东坡贬至澹州(海南),百感波涌、万念俱灰,玉殒梦醒,红颜薄命年仅二十四,东坡闻知大恸,流传千年的故事。悲戚戚…… 琴操出家后,前两年苏东坡、黄庭坚还有佛印和尚经常来玲珑山,和她品琴论诗。早些年,这里还挖出这三个人的石像。修行也许太孤寂了,让一个少女,在古佛青灯之间渐渐老去,是何等的残忍。这也是苏东坡和琴操故事中,最令人遗憾的地方。但结局无法改变。诗人和歌妓的相识,是一段夙缘,苏东坡一次次踏马玲珑山就是这一段情感觉的注释,一直到两年后的一天。两年后,苏东坡离任北上,看着诗人越来越远的背影,琴操的心扉也渐渐关上了。任凭风吹裙椐,她的双眸已经被泪水模糊了。琴操在进入玲珑山八年后,听到被朝廷勒令还俗的诗僧参寥带来的消息,苏东坡已被贬至南海中的瞻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了。薄暮中的琴操茫然若失,不出数月,郁郁而终。时年不过二十四岁。垂暮之年的苏东坡,听人说起琴操的死讯,面壁而泣,说了一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我害了她。这句后流传,没有文献记载的话,也符合后人理解中,一生风趣的北宋诗人苏东坡的形象。 苏东坡最后一次见到琴操,是在他离开杭州前。那是个草长莺飞的四月,苏东坡策马狂奔,他回首时有着忧伤的一瞥。这个眼神在琴操的心中铭刻了一生。而那一个裙裾飘飘,抚琴而歌的北宋少女琴操,她曼妙的手势,和那空谷琴声一样,烙在诗人苏东坡和后人的怀想中,就象那个民国情种郁达夫。 诗人苏东坡,后来玲珑山琴操修行处,重葬了这位红颜知已,并自写了一方墓碑。琴操墓到宋朝时,已淹没在荒草之中,乡人捡到东坡的题碑,就重修了一次。民国年间,诗人郁达夫寻访时,又只剩下“一坡荒土,一块粗碑”,上面刻着“琴操墓三个大字”了 。郁达夫所见的墓碑,已非东坡所书,而是明人重修的碑碣。十几年前重修琴操墓,找到这块已被当作铺路石的残碑。郁达夫见到的菜地里。那块记述东坡和琴操事的碑石,则踪影全无了。 琴操在玲珑山某尼估俺研读佛理,并将心得写下,寄与杭州城中的苏东坡。一位是出身低微却极有天赋的才女,一位是天性浪漫、不拘小节的大诗人,成为了知交。在宦海中几经沉浮的苏东坡,早已将人世看透,但却冲不破世俗枷锁,无法和心爱的人厮守。为了造访出家修行的琴操,苏东坡邀得好友黄庭坚、佛印禅师,一行三人,曾数次前往玲珑山。后来,琴操听到诗僧参寥带来了苏东坡被贬至南海瞻州的消息郁郁而终,年芳仅有二十四岁。垂暮之年的苏东坡闻讯面壁而泣,说了一句话“我害了她”。一代红颜才女早逝,避免了一个妙龄少女在古佛青灯之间渐渐老去的残忍。善哉?悲哉!第27页“郎君向会此耶?”当中的“向”字应为“何”字。语出《贾岛传》“郎君鲜醴自足,何会此耶?"第47页的瑕邱卖药,也有误。  瑕丘仲者,宁人也。卖药于宁百余年,人以为寿矣。地动舍坏,仲及里中数十家屋临水,皆败。仲死,民人取仲尸,弃水中,收其药卖之。仲披裘而从,诣之取药。弃仲者惧,叩头求哀,仲曰:“恨汝使人知我耳,吾去矣。”后为夫余胡王驿使,复来至宁。北方人谓之谪仙人焉。瑕丘通玄,谪脱其迹。人死亦死,泛焉言惜。遨步观化,岂劳胡驿。苟不睹本,谁知其谪。 ——摘自《列仙传》  【译文】瑕丘仲是宁地人。在宁卖药一百多年,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寿星。后来地震房屋被损坏,瑕丘仲和乡邻几十家房进了水,都坍塌了。瑕丘仲死去,有人把他的尸体丢到水中,收拾到他制的药拿去卖。瑕丘仲披着毛皮衣跟在后面,到那人跟前取回药。那个抛弃尸体的人很害怕,叩头求饶,瑕丘仲说:“我只是恨你让别人知道了我的真象而已,我要离开这里了。”后来,瑕丘仲作了扶余国国王的使者,又来到了宁地。北方人称瑕丘仲为谪仙人。瑕丘通于幽玄,谪降人间隐藏真迹。别人死他也死,泛尸水中不必怜惜。游观天地变化,哪肯辛辛苦苦做个胡人驿使。如不洞察本源,谁知他是珠光宝气 76。 阅读更多 ›
  •   早就听说这套书要出新版了,没想到等了这么久现在市面的同类品种都是节选本,有时候找一个完全没有删节的品种,真是像大海捞针一样这套新版据说是全本,字大,又是彩色印刷,带拼音注释,非常适合家长和小孩一起学习诵读
  •   典故很丰富,也很经典,只是注释太少,且多为前人注释,不甚详细,有时让人难以理解。
  •   书的纸张质量可以,没有甲醛之类的怪味,价钱又便宜。
  •   因为感觉这套书的质量不错,尤其自己对古文读音生疏,所以收藏了。
  •   集了一套,这本还没有来的及看。评论支持下亚马逊的服务
  •   书质量不错,都是些典故呀,值得学习
  •   一本典故大全,四言短句,上下两句对偶。非常好。闲时阅读,必能提高自己。
  •   每句一个典故,全书故事成千上万,一般古文爱好者可能了解不到十分之一,因此不建议大家购买,尤其是初学者。
  •   这套书很好,学点古文还是很有用的,唉,小时候怎么没人教我们要看这些书呢,觉得现在的语文教这些就足够了。字大,有拼音,解释的内容很小,都有配图,值得全部买齐了。
  •   很好!主要是货对板!!
  •   书从装订跟内容都OK,就是解读都是前人的文言文,要有一定的功底才顺手!
  •   这本书买的很不值得,下面都是古文注解,没有现代文解释,白买了。
  •   还不错哦 目前嗨好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