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精神的家园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谢治菊  页数:270  字数:315000  

内容概要

  《贵州民族大学学术文库·重拾精神的家园:贵州乡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共分十五章,前四章是理论探讨,其目的是对乡土教育的缘起、研究现状、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对乡土教育的概念、学理基础与价值取向进行理论阐释,对社会转型期乡土文化的式微和乡土教育的失范进行分析,并指出乡土教育复兴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第五章到第十三章为贵州乡土教育的审视与反思篇。全篇结合全球化、城市化、现代化背景,解析了贵州乡土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还从性别、年龄、主要教授科目等多维视角分析了贵州乡土教育的效果与认知差异,解析了学生对乡土课程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归纳了学生、家长、老师和官员对乡土教育制度化的意愿。第十四章到第十五章为路径重构篇。在该篇中我们指出,民族高等院校乡土教育的有序开展是贵州乡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将乡土教育纳入制度化轨道是其重要保障,而提高认识、注入资金、培养师资、健全考核、完善教材、加强协调等则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最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贵州乡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途任重而道远。
  养育我们的乡土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为什么我们要“重拾”乡土呢?因为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我们的乡土文化却急剧断裂了,乡土知识也日益式微了,这使我们对自己的家园越来越陌生,由此带来的认同感下降、价值观扭曲、“无根”感增加等问题深深地困扰着我们,以致现代人寝食难安。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乡音”的价值,重新体验“乡情”的魅力,重新追寻“乡魂”的影子,故而“重拾”我们的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

  谢治菊,女,汉族,重庆合川人,1978年生。现为贵州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理论与乡村治理实践。已在《中国农村观察》、《中国教育学刊》、《社会主义研究》、《东南学术》等多种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大部分发表在核心期刊或CSSCI期刊上。有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CPCI-SSH(原ISSHP)以及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公共行政》收录或转载。曾主持教育部青年项目、贵州省社科规划招标项目和一般项目、贵州省教育厅规划项目等10多项课题,主要教授公共关系学、行政案例分析、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公共管理学等课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研究的源起、进路及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乡土教育的研究进路
 三、对乡土教育研究进路的反思
第二章 乡土教育的概念、学理基础和价值取向
 一、乡土教育概念之辨析
 二、乡土教育的学理基础
 三、乡土教育的价值取向
第三章 乡土教育发展的历史回溯与共时比较
 一、我国乡土教育的发展:历史回溯
 二、国外乡土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三、国外乡土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第四章 转型期我国乡土文化的断裂与乡土教育的复兴
 一、社会转型:乡土文化断裂的加速器
 二、乡土文化断裂的孪生物:乡土教育失范
 三、乡土教育的复兴:拯救与传承乡土文化的关键
第五章 贵州乡土教育调查:研究设计及方法
 一、抽样与样本概况
 二、问卷编制情况与分析方法
 三、研究方法
第六章 贵州乡土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一、贵州乡土教育的历史回顾
 二、贵州乡土教育教育取得的成绩
 三、贵州乡土教育现状分析
第七章 贵州乡土教育困境的原始叙事及反思
 一、贵州乡土教育困境的原始叙事
 二、贵州乡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贵州乡土教育困境的归因探析
 四、小结
第八章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乡土教育
 一、乡土教育中的社会性别差异——基于教师、学生、家长的比较
 二、乡土教育中男女干部的态度差异及分析
 三、发现的问题及分析
 四、建议
第九章 学生对乡土教育的态度与学习效果的关联性研究
 一、学生对乡土教育的态度分析
 二、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
 三、学生对乡土教育的态度与学习效果的关联性分析
 四、研究结论、局限与建议
第十章 乡土教育认知差异分析——基于调查样本背景变量的探索
 一、年龄对乡土教育的影响
 二、学生年级对乡土教育的影响
 三、教师主教授课程对乡土教育的影响分析
 四、总结
第十一章 乡土教育制度化意愿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一、乡土教育制度化意愿调查
 二、乡土教育制度化意愿的相关因素分析
 三、结论
第十二章 地方民族高等院校乡土教育探析
 一、地方民族高等院校开展乡土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地方民族高等院校乡土教育的困境
 三、地方民族高等院校乡土教育的出路
第十三章 黔东南“两山”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研究
 一、调研情况及样本说明
 二、贵州黔东南“两山”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建设现状分析
 三、贵州黔东南“两山”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
 四、结论及建议
第十四章 乡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一、干部、老师与家长对乡土教育可持续发展建议的原始叙事
 二、贵州乡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三、乡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四、政策建议
第十五章 研究结论与探讨
 一、回顾与思考
 二、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三、研究的局限性探讨
 四、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2)向孩子传授乡土知识途径的差异。数据表明,90%以上的家长(男性91.1%,女性90.2%,男女比例趋于一致)认为应该尊重和保护乡土文化。因此,会向孩子传授乡土知识的家长占到六成以上,但男性家长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家长,高15.3%。那么他们主要通过哪种途径传授呢?“讲故事,日常劳动,言行举止不经意间传授”是常见的途径。结果表明,选择通过日常劳动来传授的男性家长竟高达65.6%,是女性家长的3.6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传授乡土知识的男性家长为17.9%,是女性家长的40.6%。值得一提的是,37.7%的女性家长通过言行举止不经意间向孩子传授乡土知识,是男性家长这一方式的2.3倍(见表8.5)。从这些数据可知,男性家长给孩子们传授乡土知识更有规划性、目的性以及可操作性,而女性家长对传授孩子们乡土知识的概念比较模糊。这主要是由于男性家长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性格比较粗犷、豪爽,他们从事的是社会生产劳动,懂得的道理和知识也来源于日常劳动,且长期与外界密切联系的男性家长相对而言见多识广、知识更加丰富、思维层次更高,懂得在锻炼孩子的同时传授乡土知识;而女人则比较迂回,这与女性在家中大多从事家务活动、接触的都是生活中的琐事、懂得的道理也是生活中的琐事启发有关,因此,往往通过言行举止间不经意传授乡土知识。另外,孩子们在生活上与母亲相对更亲近,很多小孩子年幼时都会和母亲睡在一起,母亲哄小孩子睡觉的最好方法就是讲故事,寓教于乐,而女性读书识字的不多,对书上的故事知之甚少,故事主要来源就是听别人说的或老一辈传下来的民风民俗,所以,更多女性家长选择这一方式,其比例是男性的2倍。  (3)知道乡土知识途径的差异。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家长知道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通过“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书报、政府宣传、听别人说的”四种途径。其中:47.5%的男性家长和48.9%的女性家长通过老一辈传承,接近一致。但是通过书报了解传统知识的男性家长占28.8%而女性只有17.8%,男性家长比女性家长高11%。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女性通过政府宣传得知的比例为零,而男性则为5.1%;而女性通过听别人说获得乡土知识的比例是男性的1.8倍(见表8.4)。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重拾精神的家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