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社会学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孔德新  页数:220  字数:24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环境问题不再是单纯的自然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这反映了人对环境的认识和实践的深化。因此,环境社会学逐渐成为引人关注的学科。从学科分类来看,环境社会学可以看作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社会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影响,通过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变迁、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分析,探讨应对环境问题的社会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德新同志编著的《环境社会学》,正是这样一部研究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影响的著作。近年来,德新同志一直致力于环境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在繁重的管理工作之余,先后承担了安徽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绿色化学”、“环境社会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德新同志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注重总结和消化,使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2007年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绿色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参编《社会学概论》,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担任副主编的《绿色化学》,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他还主持了2008年度安徽省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高师院校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等课题,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可谓笔耕不辍、成果不断。《环境社会学》则是德新同志即将面世的又一新的研究成果的总结。

内容概要

《环境社会学》以“生存”为逻辑起点,在介绍环境社会学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人类环境行为(个体的、整体的行为)及其约束问题,分析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方式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人与人关系的协调来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进而为人类确立一种合理的环境行为构建新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模式。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环境社会学概述 第一节环境社会学的内涵和研究领域  一、环境社会学的内涵  二、环境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三、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  一、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二、环境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三、环境社会学理论体系的特色 第三节环境社会学的学科定位和特点  一、环境社会学的学科定位  二、环境社会学的主要特点  三、环境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环境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二、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式  三、环境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案例】三个人的节能环保故事第二章环境社会学研究概况 第一节美国的环境社会学研究  一、美国环境社会学的产生  二、美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 第二节日本的环境社会学研究  一、日本环境社会学研究的历史沿革  二、日本环境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中国的环境社会学研究  一、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的历程回顾  二、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案例】生活在大城市的30项成本第三章环境问题的社会事实 第一节环境及其功能特性  一、环境的含义  二、环境的分类  三、环境的功能特性 第二节环境问题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环境问题的内涵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及成立前提  三、环境问题的特点及理论阐释 第三节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全球十大环境危机  二、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三、21世纪人类可能面临的新环境问题 【案例】沙尘暴的危害第四章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 第一节人类文明兴衰的反思  一、巴比伦、玛雅文明的衰落  二、撒哈拉、丝绸之路文明的消亡 第二节中国历史上的生态环境变迁  一、生态环境变迁研究简介  二、生态环境变迁的原因  三、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 第三节当代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  一、人类对生态规律的漠视  二、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不平衡和不平等  三、科学技术异化带来的负面效应  四、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五、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  六、人的心态失衡与利益冲突 【案例】楼兰古城之谜第五章环境问题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人与自然的对抗和协调  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  二、人类环境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节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经济发展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二、生态环境恶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  一、美国环保运动的兴起  二、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 【案例】媒体污染,二度灾难?第六章环境问题的社会应对 第一节全球应对气候变暖  一、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二、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第二节中国应对环境问题的举措  一、环境政策的演进  二、环境管理的变革  三、环境教育的实施 第三节环境行为的社会约束  一、环境行为的概念与社会特征  二、环境行为的影响变量  三、环境行为社会约束的途径和方法 【案例】“砷污染”折射基层环保局的哀与荣附录一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附录二 绿色施工导则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环境社会学概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一系列环境问题对国际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已经渗透到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国际问题。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及其对人类命运的重大影响,使跨学科研究、全球治理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环境社会学作为一门交叉性的新兴学科,对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及其影响的研究正变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系统,指导与应对环境问题以及协调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本章主要探讨环境社会学的基本内涵、基本理论、研究视角、学科定位、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第一节环境社会学的内涵和研究领域在环境问题出现的最初时期,社会学界普遍认为环境问题是自然科学关注的对象,而不应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容。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制度以及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方式等行为模式相关。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中人类行为的学科,可以为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新的视角。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对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对社会组织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造。这是对传统社会学提出的新课题,也给社会学拓展研究新领域提供了契机,环境社会学由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后记

环境问题是自然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是历史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更是人对环境的认识和实践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所必须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今世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更是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曾做过有关绿色知识方面的调查和测试,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对环境问题非常关注,且系统学习过绿色知识的同学,其绿色理念、绿色意识、绿色行为明显优于其他同学。一方面,大学生非常关注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接受绿色教育的渠道不畅,更缺乏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教材。因此,几年前我就想编著一本环境与社会问题研究方面的书,并开始构思。2007年11月,世界环保热心人士、联合国征聘司原司长翁盈盈夫妇访问安徽师范大学,促成了“环境教育进校园”项目的实施,学校决定从2008年9月份开始,在全国高校中首次将环境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设。于是收集资料、开展调研、确定提纲,2008年8月初稿基本完成,并用于教学。2008年9月2日,翁盈盈夫妇再次来到安徽师范大学,出席“环境教育进校园”项目启动仪式,并为师生作报告。我有幸陪同参观考察,向他们了解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教育进展情况,开阔了我的视野;我也将书稿的主要内容和想法,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得到了他们的鞭策和鼓励,使我获益匪浅。在此,向翁盈盈夫妇表示衷心的感谢。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又不断补充、完善,后几易其稿,方始有成。本书以“生存”为逻辑起点,在介绍环境社会学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人类环境行为(个体的、整体的行为)及其约束问题,分析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方式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人与人关系的协调来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进而为人类确立一种合理的环境行为构建新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模式。

编辑推荐

《环境社会学》是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环境社会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