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三十年记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中国农机学会机械化养猪协会 编  页数:367  字数:693000  

前言

  2007年11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和中国农机学会机械化养猪协会在美丽的湖南省湘潭市共同召开“中国改革开放养猪30年”盛大庆典活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养猪30年,同时举行学术讨论会,湘潭养猪产业化论坛,养猪学分会四届二次理事会,机械化养猪协会七届二次理事会,地方猪种保种与利用协作组年会,对优秀的个人、企业和优秀论文作者颁奖,展示猪用产品及养猪文化等活动。  2007年是中国的阴历“猪”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纪念年。近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养猪数量有了长足的发展。年出栏肉猪数从1978年的1.6亿头到2006年的6.81亿头,增长了4.26倍;猪肉产量从1978年的856.3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5197.2万吨,增长了6.07倍;人均猪肉占有量从8.9kg增加到39.6kg,增长了4.4倍;生猪出栏率也大大提高,从55.21%增加到135.2%,增加了80个百分点。猪肉供应已从供不应求转到了数量上基本能满足13亿人民的需求。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同行的高度赞扬。  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我国奋斗在教学、科研、行政和生产第一线的广大养猪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其中许多是我们养猪学分会和机械化养猪协会的会员,做出贡献的还有许多优秀的养猪企业和与发展养猪产业有关的企业,感谢他们为我国养猪业所做的贡献。  30年来,中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中国的崛起举世瞩目,中国养猪业也发生巨大变化。当我们追溯历史,就会发现中国养猪学界的知识分子为中国养猪业从传统家庭副业走向现代化产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中国养猪业界的企业家们,他们懂经营,善管理,虚心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促进中国养猪业走向世界;中国养猪业的发展更要感谢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环境。农业部、各省市区业务主管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精神,组织知识分子进行科研攻关,组织企业家们走出国门,引入高效品种,吸收先进工艺,使用先进理念,把中国养猪业做到举世关注的地位。我们也要感谢不同时期为中国养猪业做出贡献的官员们、企业家和专家们。我们作为养猪战线的参与者,思绪万千,在这本书中,对中国养猪业发展做一回忆,记录了曾经参与不同时期的养猪管理、科研、推广、生产和教学的前辈们的感人事迹,以教育后人,发扬光大!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举世无双的。在神州大地烟雾尚未散尽的年代,他们似乎已经忘掉了头上戴过的高帽和心灵受过的创伤,又在酝酿着如何提高祖国的科学水平和生产水平。1972年,在“四人帮”的高压下,他们就已经开始考虑中国养猪事业的发展大事,成立了“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组”。翌年,在广东顺德召开全国第一届猪育种学术研讨会,会上畜牧界著名学者许振英、吴仲贤等严正指出,我国猪育种科学大大落后,育种工作已经走进狭窄的山谷,必须改弦易辙,大力普及以现代遗传学,特别是数量遗传学为基础的现代育种知识,才能有望赶上世界潮流。明确了要加强中国地方品种选育,积极培育新猪种。同时,制定了《全国猪育种协作规划》和提出了《关于猪种选育若干技术问题的意见》。这些文件是当时指导我国育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1976年,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宣告结束,1978年召开历史上著名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由此带来了改革的春风,同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扬眉吐气,中国养猪界和其他科学研究行业一样蓬勃开展起全国范围的科技攻关研究。  目前,我国养猪业正在经历三个转变,一是从传统的家庭副业转变为农业的主导产业,这不但与农民的致富有关,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二是从传统的千家万户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变,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由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三是从猪肉数量上已基本满足转变到要求提高猪肉质量。

内容概要

2007年11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和中国农机学会机械化养猪协会在美丽的湖南省湘潭市共同召开“中国改革开放养猪30年”盛大庆典活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养猪30年,同时举行学术讨论会,湘潭养猪产业化论坛,养猪学分会四届二次理事会,机械化养猪协会七届二次理事会,地方猪种保种与利用协作组年会,对优秀的个人、企业和优秀论文作者颁奖,展示猪用产品及养猪文化等活动。

书籍目录

肯定成绩,承认差距,面对世界能源危机,调整中国养猪策略——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养猪30年第一章 黎明前的孕动希望之光  难忘的岁月——忆《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组》光辉20年  忆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组——优异的科研组织形式  难忘的《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20年(1972年9月一1992年10月)  猪杂种优势利用专题研究回顾与浅见  《猪育种新技术研究》专题协作组二十年工作的回顾  中国养猪历史辉煌(五字经)第二章 春风化雨高速发展  “十年怀胎,一朝分娩”——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研究会(养猪学分会)诞生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机械化养猪协会大事记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的成立和活动  动物营养学会的创立和开展的活动  地方猪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协作组的成立与活动  全国大约克猪育种协作组光辉历程  全国长白猪育种协作组十三年  全国杜洛克种猪选育技术协作组大事记  中国猪种资源的调查及《中国猪品种志》的编写  有关太湖猪的几个故事  忆海拾贝——三次中一英猪育种学术讨论会议琐记  建立和开展中日两国养猪学会的学术交流  中日合作研究太湖猪(梅山)纪实  江苏省地方猪种的保存和选育的演变  荣昌猪的品种形成及发展历史  内江猪近三十年的选育及利用  探秘天堂里的猪宝——藏猪  养猪科技工作者的历史性奉献——记四川省猪种资源调查  对马身猪特性及利用研究的三十年简单回顾  云南地方猪种的选育及其改良途径的研究  莱芜猪保种选育及其开发利用  《中国地方猪种种质特性》的科学价值——采访陈润生教授摘记  中国猪种工作的历史性阶段——培育猪种的形成  猪品种性状同质性的衡量与上海白猪的鉴定  记三江白猪的育种工作..  忆“军牧1号白猪”培育的故事  湖北白猪选育简史  新淮猪的培育和它的三位创始人  山东省的猪种改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育种工作进展  中国猪的育种工作  养猪业四个五年计划的“攻关”研究(1982-2000年)  猪肉品质研究三十年回眸  中国武汉种猪测定中心暨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发展历程  记深农猪配套系的培育  “NRC”(8、9、10版)猪营养需要的演变  “轶事”难忘  海峡两岸首届规模化养猪学术交流讨论会  北京的现代化规模养猪业  北京市国营农场管理局的养猪生产回顾  忆20世纪50~70年代黑龙江国营农场养猪片断  养猪科技交流的平台——《养猪信息》  30年来我国的农村养猪业及今后的展望  中国工厂化养猪创业回顾  1978年工厂化养猪应时而起  30年来我国养猪生产工艺发展概况  中国养猪30年——养猪机械设备发展简况  中国的养猪产业化经营三十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养猪生产回顾分析与展望  中国商品猪基地县建设(1983-1989年)——兼论对城市猪肉供给的作用  缜密的决策精心的实施——回忆外种瘦肉型商品猪在广西的发展历程  我国生猪屠宰行业三十年变革第三章 科学发展再上台阶  国家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及工作  中国种猪信息网创建、发展与未来  信息技术在养猪生产中应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关于《中国养猪大成》的编写工作  中国猪人工授精发展、变化与趋势  中国的种猪拍卖会  现代化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应用  托起养猪行业的明天——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滚动发展铸辉煌  积极推动养猪生产向新水平发展  忆往昔,峥嵘岁月——写在纪念“中国养猪30年”活动启动前夕  议我国养猪现代化  养猪30年,追忆那段光辉的岁月第四章 千秋功业风流人物  生态农业理念和实践的伟大先驱——纪念许振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缅怀养猪学界的挚友——纪乐天同志  张仲葛教授与《养猪谚语》  中国养猪学界的伟人——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张龙志先生  为我国养猪业辛勤耕耘的张照教授  李炳坦先生与我国三十年养猪业的发展  纪念我国养猪专家李炳坦老先生逝世二周年——为中南六省(区)养猪技术协作年会而作  中国养猪学界的楷模——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李炳坦研究员  追忆陈效华教授  王津先生生平_  朱尚雄高级畜牧师简历  深切怀念养猪前辈徐锡良先生——纪念徐老逝世一周年  执著敢为的猪育种院士——记我国唯一的养猪院士熊远著教授  陈清明教授与莱芜猪育种  养猪界的科技功臣第五章 雨后春笋百花争妍  活跃三十五年的西北五省(区)猪育种科研协作  华北大区猪育种科研协作组20年的活动(记1972-1992年华北养猪育种)  西南地区猪育种科研协作工作之回顾  中南大区养猪、育种协作组成立及活动(1972-2007年)  东北养猪研究会(含东北养猪育种科研协作组)30年的工作回顾  三十年磨一剑四川猪育种科研协作放光芒  广东养猪生产和养猪协会的成立和活动  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回顾  黑龙江垦区发展养猪的辉煌业绩  改革开放中的湖南养猪业  山东养猪科研30年(1978-2007年)  湘潭养猪三十年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和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机械化养猪协会等1972-2007年主要纪事

章节摘录

  我国农村向现代化发展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分散养猪的产业化问题,有一个是粮食不足,不论采用什么方式,养猪生产中必须采用我国固有的少用粮食,而以青饲料为主适当和巧妙的使用精料的养猪生产方式。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够突破,我国养猪生产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养猪生产水平,以及安全猪肉的生产提高猪的质量等问题都可以逐步得到较好的解决。  依靠农民分散养猪还必然会维持相当期间,解决今后农村养猪产业化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要走多样化的道路。首先要解决好农民庭园养猪的生态化,使农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在这个基础上,应积极组织农村养猪的经济合作社或称之协会。这个工作目前在农村中已经开始逐步在推行,但是困难不少。目前大部分农村是以养猪大户或原来比较有经营能力的村干部牵头组织,这种合作社是一种经济的,进行经营形式的合作组织,和过去的生产合作社是不同,农民养猪是独立的生产者,合作社实质上是从经营角度为农民服务的,如提供猪苗、饲料、养猪技术及防疫技术,肉猪市场等。合作社是农民和市场连接的桥梁和纽带。合作社或协会,对农民分散养猪走向市场和产业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经济方面的角度将农民分散养猪组织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养猪龙头企业,与协会或合作社通过合同组成经济联盟,将分散的农民养猪组织起来。龙头企业和农民间必须形成双赢互利的局面,不能形成“一头炕热”的状态,否则这个联盟是组织不起来的。龙头企业要向农民提供先进的饲养技术和防病技术、饲料添加剂、生态养猪技术和市场信息等,引导农民走现代化的道路。  农民养猪可以采用小区养殖或庭院养殖的方法,但不论推行哪种方法必须一是农民自愿,二是要走生态养猪的道路,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行沼气发酵,充分利用沼气作为再生能源,沼液、沼渣作肥料。北方在能推行沼气的地方要推行猪粪、尿堆肥作有机肥料。要特别重视养猪排污的资源化处理,使排污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养猪持续发展。  以青饲料为主的饲养方式不能改变,但是要研究如何更合理的利用精饲料,更合理的利用添加剂,因为当前的添加剂都是以精料型作为配制基础的,对添加剂的管理必需严格,防止国家禁止的物质用于添加剂的原料。  政府要重视农村畜禽防疫机构工作和充分发挥这些机构的作用。要向农民宣传防猪病的知识。  农民养猪的品种,必需以“土、洋”杂交猪为主进行生产,各省都可以本省的地方猪为基础,与当前引进的国外猪种进行杂交,培育各省自己的杂交配套系。为了开展好杂交工作,各省的科研机构或是龙头企业应牵头开展繁育体系的建立及杂交配套系的培育工作。只有做好土、洋猪杂交生产的培育工作,才有可能获得繁殖好、生长快、肉质好、瘦肥适中,高的饲料利用率能很好利用青粗饲料的适应各地饲养的猪种。在这项工作中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给予必要的支持。  在组织好农民养猪的同时,要发展规模化养猪,发挥它们猪群大、劳动生产率高的优势,但是规模养猪必须发展生态养猪及养猪产业化,也要探索充分利用青粗饲料以减少粮食的消耗。也可与养猪龙头企业组成联合企业,进一步发挥养猪生产的规模效应。但是一定要做好规划,要有可靠的种源和技术,要和市场紧密联系,切忌盲目的发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养猪三十年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