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关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作者:刘正江  页数:264  

内容概要

民族学人类学倡导人类不同群体之间要宽容、尊重、公正、理解,这个主张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世界上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最好的,最优秀的。这既是一种天生的感情,也是一种偏见。当今弥漫于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歧视甚至争斗,正是源于这种偏见。偏见往往是由于隔阂造成的。而民族学人类学就是要打破这种隔阂。它主张这样的道理,就是人类文化虽然形式各异,但都是各民族适应特殊环境而形成并发展的,都对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实际价值,因而人们对文化的价值判断都是相对的。不同民族之间,对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应该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取长补短。要求文化与文化间,民族与民族间,也包括人与人之间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就是不仅要保持本民族的、自己的美,也要懂得欣赏学习他人的、他民族的美,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从这个角度讲,民族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学科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人类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简介

  刘正江 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74年6月10日出生,36岁,四川内江人,1994.09—1998.07在新疆大学中语系维吾尔语专业就读本科,1998年7月参加工作,2001.09—2005.07在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就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2006.09-2009.07在中央民族大学就读民族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9年7月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任新疆大学语言学院副教授,语言学院院长助理。工作以来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和主持各类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立与选题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一、有关社区研究的动态
  二、有关文化和社会变迁理论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田野调查过程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田野调查过程
第二章 民族社区的形成
 第一节 社区的历史演变
  一、乌鲁木齐城市发展简介
  二、解放南路民族聚居区的变革
  三、民族聚居区变迁的缩影一二道桥
 第二节 民族社区的民族、人口及居住格局的形成
  一、民族社区的民族与人口
  二、传统民族社区居住格局的形成
 第三节 传统民族社区的社会记忆和认同
  一、传统民族社区的社会记忆 
  二、传统民族社区的社会认同
第三章 南关民族社区的经济
第四章 巴扎——南关民族社区居民的生计方式
第五章 南关民族社区变迁的原因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同治四年妥明在迪化城南修建一座“皇城”(在今团结路中段,后于1876年毁于战火)。老满城的废弃使后来乌鲁木齐城市的发展必须完全靠不断扩大迪化城的规模以容纳更多的商人和军队的居住。于是光绪十二年改筑省城,周十一里五分二里,毁迪化旧城东北两墙,新满城西南两墙,展筑东南隅与西北隅,合二城为一,周二千有七十四丈五尺。新疆建省加速了乌鲁木齐成为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的步伐。  民国二年(1913年),新疆督军杨增新将镇边道尹改为观察使;并同时撤销迪化府,保留迪化县。迪化建市事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筹备,中间几经停顿,直至40年代中期才正式付诸实现。盛世才统治初期,省当局于民国23年(1934年)5月决定设立迪化市政筹备处,作为正式建市的前期筹备机构。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初,经省政府会议决议成立迪化市政府,并呈报南京国民政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民政府以城市规模和人口等条件不足建市为由未予批准,市政府随即撤销。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省政府决定成立迪化市政委员会,其主要职能为主持公共建筑工程、市区测绘、整修和维护城市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以及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

编辑推荐

  《南关:一个民族商业社区的变迁》作者对南关民族社区的研究资料的使用上与以往研究不同,在研究中发挥了民族学田野调查的长处,把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结合了起来;在研究的地域上,选择城市民族社区;在研究的角度上,笔者选择的民族社区非常典型和具有代表性。因此本研究具有普遍意义在揭示出社区发展的特殊层面的同时,也反映了其发展的一般层面,能够进一步丰富社区理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南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