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蒙古议员及其活动研究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建军  页数:47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数年前,作者开始沉迷于对清末民初蒙古议员的研究,呕心沥血,几经寒暑,完成了这部洋洋四十余万言的《清末民初蒙古议员及其活动研究》。长期以来,由于涉及人物众多,且资料零散难觅,学术界鲜有人注意蒙古议员及其活动,相关研究十分薄弱。而作者在有关档案尚不能自由查阅的情况下,经过多年的资料爬梳,竞撰成如此鸿篇巨制,真令人感叹和钦佩。  展卷披阅,清末民初的国会政坛风云吊诡,强权之操控,或明或暗,其中少数民族充其量不过是个点缀,甚至连自己的议员席位都让外族冒用。他们捍卫民族利益的呼声那么微弱,每每被大民族那以“国家利益”为饰的强权所粉碎、淹没。政府标榜的“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纯属骗人的虚饰。而不少蒙古议员寡廉鲜耻,在随风摇摆中,沽名攫利,暴露出所谓社会名流的丑恶本色。我以为:观此书,能更深入地认识近代中国政治,更准确地把握当时的民族关系,有助于觉察从而纠正以往史学研究中对“民族团结”这一政治概念的曲解和滥用。  总的来看,《清末民初蒙古议员及其活动研究》视角独到,资料丰富,史实具体,是一部原创之作,远较时下那些主题宏大、内容空疏的速成“大作”有价值。唯以出版促迫,无暇打磨,稍嫌粗糙,尤其在结构和分析认识方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作者简介

  张建军,1974年生,内蒙古达茂旗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内蒙古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北疆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民国北京政府军事史、近代蒙古民族教育史、近代内蒙古政治史、民国绥远农村经济史等。近年来,参与编著《中华民国史》(四川出版集团,2006年)、《内蒙古通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的撰写,出版译著《中国的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并在《民国档案》、《军事历史研究》、《历史教学》、《党史研究与教学》、《军事法论丛》、《内蒙古社会科学》、《内蒙古大学学报》、《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蒙古史研究》、《教育史研究》、《大连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总字数近80万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清末资政院时代的蒙古议员及其活动一、蒙古籍议员的破茧而生二、资政院关于蒙古议员的规定三、开议前蒙古议员的活动四、关于蒙古议案的讨论第二章 袁世凯统治时期蒙古国会议员第一节 南北鼎革之际蒙古王公的政治倒向第二节 临时参议院蒙古议员的选举及其活动一、北京临时参议院对蒙古议员的讨论第三节 首届国会选举中关于蒙古议员问题的争论一、新颁国会组织法及两院组织法对于蒙古议员的安排二、蒙古议员选举资格讨论三、蒙古议员选举具体程序第四节 首届蒙古议员选举实况一、京城内外关于蒙古议员的商榷及选举准备二、热河地区蒙古议员的选举三、袁世凯政府的底牌第五节 蒙古王公议员的入党入会第六节 袁世凯独裁时期的蒙古议员及其活动一、首届国会开幕时的蒙古议员二、袁世凯图谋帝制时期的蒙古议员第七节 清末民初知识界的蒙古议员观——以梁启超、康有为意见为中心的探讨一、清末梁启超的蒙古议员观二、民国初年康有为对于蒙藏议员的认知第三章 段祺瑞掌权时期的蒙古议员选举及其活动第一节 黎元洪任职总统时期的蒙古议员一、国会重开之际的蒙古议员及其改选二、洪宪复辟事后帝制参与者的行踪第二节 舆论声中的中俄关于蒙古议员问题交涉一、中俄交涉的引起及中国政府的应对二、国外新闻界对于本次中俄交涉的评论三、中俄的继续交涉及舆论界的反应与评价第三节 蒙古议员在诸多议案讨论中的活动与主张一、关于宪法草案中蒙古议员的资格等问题二、省县问题上据理力争三、主张将《优待蒙古条例》写入宪法四、其他议案及选举活动第四节 段祺瑞临时参议院时代的蒙古议员一、临时参议院召开前的蒙古议员选举第五节 安福国会中蒙古议员的选举及其活动一、安福国会选举规则的出台二、驻京蒙古王公的选举活动第六节 绥远地区蒙古众议员的选举一、选举活动前紧锣密鼓式的筹备二、绥远地区选举实况三、绥远区蒙古议员选举费用估计——以归化城土默特地区蒙古议员选举为例第七节 其他地区蒙古议员的选举活动一、新疆及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地区的蒙古议员选举二、热河地区蒙古议员选举三、察哈尔地区蒙古议员选举四、呼伦贝尔地区蒙古议员名额的争取五、各地蒙古议员的选出及其开销……第四章 直系中央时期蒙古议员及其选举等活动第五章 善后会议前后蒙古议员的最后努力第六章 内蒙古沿边数省省议会选举活动中的蒙古议员初步的结论附录:部分民初蒙古议员小传征引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按原该条草案所称之“省”,仅指内地各省,而地处未建“省”的边远地区的蒙古民众,则无众议院选举权。张耀曾就本议题首先发言,“原案蒙古员额全30名,以各地分配,故得此数,过多与否,仍须公决”。曹玉德认为蒙古议员员额过多。张耀曾谓“内蒙每盟2人,外蒙每盟4人,青海每盟1人,以原额过多故改为28名”。谷钟秀日“蒙额多寡均系约法上问题”。王家襄谓“日前为分配法,青海并未提出,亦须声明”。陈同熙谓“青海距蒙甚远,与西藏邻近,不能包括于蒙”。籍忠寅赞成原案30名,谓“既无多数反对,蒙人亦承领,将来众议院既无蒙员,参议院又减厥额,恐非五族共和应出之策”。王树声谓“原额以区域定乎?抑以人口定乎?青海蒙古分配多不平均”。谷钟秀谓“审查员非武断以地面之辽阔与否平均分配,不得不如此”。赵世钰谓“青海既不属于行省,又不属于蒙古,第二项宜加‘青海’二字”。谷钟秀谓“此事关系甚大,不能不申明。倘青海累于蒙古,则将来选举事划分乎?抑合并乎?其选举方法将以何者规定之?本员意见,青海本蒙古部落,同一选举,不妨同一条文。”张耀曾谓“可加入组织法第一条,将来选举法即可根据国会组织。”时功久谓“不必多分区域,免启争端。”籍忠寅谓“青海既提出3名,余可改为27名。”众人请付表决,请赞成审查报告,并起立表决。对于“青海2名、蒙古议员共有26名者”,起立议员仅为少数,故未得通过,议长再请“赞成蒙古议员27名者起立”,终得以多数通过,遂定蒙古议员额为27名。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末民初蒙古议员及其活动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