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族群传媒的文化记忆与族性书写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彭伟步  页数:328  字数:2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少数族群传媒的文化记忆与族性书写:星洲日报文艺副刊不同时期对华人的身份建构》从少数族群传媒的角度研究《星洲日报》,可以发现《星洲日报》在传播华人社区新闻,刊登华文文学作品,发展华文教育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已经成为华人社会系统中的重要机制组织。在文艺副刊建构族群身份共同想象与认同中展现出主流媒体无法取代的特点与优势,由此体现了其在帮助华人了解主流社会,反映在椰风蕉雨中的马华文化,以及延伸华人的文化想象和政治话语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媒体建构华人身份认同的变迁。在当前中国崛起和世界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下,华人身份认同的心理变迁,文艺副刊在建构华人身份认同时所出现的创作方向的变化等,都为我们思考如何增强世界华文文学间的联系,推进华文文学的学术研究,理解文艺副刊作品的身份建构功能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由此形成了一个由新闻传播学、文艺学、民族学相互交叉的独特视角。

作者简介

  彭伟步,广东人,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海外华文传媒与华人、少数族群传媒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70篇,出版四部专著,主持多项国家、省社科基金、国务院侨办和国际研究项目。1997年获香港商报奖,1998年获暨南大学教学一等奖,1998年获广东省教学二等奖,2004年获北京大学韩国学奖学金,2005年获南方都市报奖学金,2006年获香港南华早报奖学金,2007年获新加坡李光前学者奖学金,2008年获日本创价大学研究基金。2006、2008年两次受马来西亚星洲媒体集团邀请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进行田野调查。2007年受新加坡国家图书管理局邀请赴狮城做访问学者,同年三月自费赴柬埔寨调查。多次受邀在香港、澳门、台湾发表学术报告与演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华文报纸文艺副刊中的华人身份建构研究综述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创新
五、研究方法
第二章 有关身份建构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移民、族群、民族的概念与内核
二、族群、民族、国族三者的差异与关联
三、少数族群传媒的角色与功能
四、身份认同理论概述
五、影响身份认同的要素
六、媒体与身份认同建构
第三章 少数族群传媒视角下华文报纸的身份建构
一、族群认同的重要组织与机制
二、书写共同文化想象
三、内外文化对接与国族塑造
四、族群身份与政治影响力
五、族群身份多重建构
六、族际传播与族群身份建构
第四章 《星洲日报》文艺副刊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创刊至南洋沦陷
二、南洋光复至茅草行动被迫停刊
三、复刊至今
第五章 南洋沦陷前文艺副刊的侨民身份建构
一、南来作家带来中国文学书写方式与寻根文学
二、文艺副刊作品具有明显的中国性
三、文艺副刊建构华人的侨民身份
第六章 南洋光复后至上世纪末文艺副刊对国族与华族身份的双重建构
一、文艺副刊创作朝本土化方向转变
二、文化抗争不公平政策
三、建构国族与华族身份时的跷跷板现象
第七章 新世纪伊始文艺副刊对华人的三重身份建构
一、副刊内容多元化与人文化
二、推动马华文学全球化
三、建构华人的三重身份
第八章 不同时期文艺副刊建构不同华人身份的原因分析
一、政治、经济和文化现实的影响
二、媒体把关人立场的影响
二三、社会精英文化想象的影响
第九章 文艺副刊边缘言说与华人身份认同变迁
一、身份认同呈现动态性和流动性
二、特殊的文化结构引导文艺副刊致力于建构华人的身份认同
三、传媒舆论使文艺副刊建构华人身份时显现政治敏感性
四、副刊的文化现实隐现马华文学的危机
五、文艺副刊的身份建构对海外华文文学发展与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少数族群传媒的文化记忆与族性书写:星洲日报文艺副刊不同时期对华人的身份建构》以《星洲日报》为个案,对其自创刊以来有关马来半岛、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等华人社会的文艺副刊作品进行内容分析,旨在探讨以《星洲日报》为代表的海外华文报纸在塑造和维护海外华人的族群认同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从传播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剖析海外华文传媒对维护华人族群认同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少数族群传媒的文化记忆与族性书写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