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功豪  页数:250  字数:235000  

前言

早在四千多年以前,中国就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炎帝);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炎帝、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到了夏、商、周三代,国君都称王,分封诸侯的爵位称公、侯、伯、子、男。春秋战国期间,诸侯纷争,相互兼并,形成齐、楚、燕、赵、韩、魏、秦七雄,七国的国君都称王。秦王政兼并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政权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在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一切大事由皇帝裁决。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到公元1912年清朝灭亡的两千多年间,是中国皇帝统治的封建社会时期。其间,共经历十六个朝代: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这寸六个朝代,共有180多个皇帝,包括实际掌握皇权而名义上没有称帝的吕后和慈禧太后,但是没有包括北宋和南宋时期的辽、金和西夏的国君。    《中国皇帝》这本书共分为十八章,其中有:统一中国的皇帝,开国皇帝。治国皇帝,骄奢淫逸的皇帝,昏庸的皇帝,傀儡皇帝,幼年登基的皇帝,女皇帝,太后临朝,太皇太后,贤良的皇后,皇嗣,皇权,宦官擅权,外戚专权,皇帝与功臣,伴君如伴虎,难圆皇帝梦的农民起义领袖。其要点如下:    统一中国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不断从统一到分裂,又从分裂到统一。从春秋战国到元朝统一中国之前,共爆发五次大分裂。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分裂长达五百多年。最后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到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相互兼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中原地区,孙权占领江东有利地势,与曹操对抗,刘备占有巴蜀和汉中,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结束了近百年的分裂局面。西晋只维持了短暂的统一,由于“八王之乱”,被北方匈奴乘机灭亡,形成南北大分裂长达二百七十多年。隋文帝杨坚消灭南朝最后的一个陈朝,实现全国统一。到了唐朝末年,诸侯割据,相互混战,形成五代十国。宋太祖赵匡胤和继位的宋太宗赵光义,相继消灭了割据的十国,统一全国建立了北宋王朝,统一中国大部。北宋历时一百五十多年被北方的金国灭亡,形成南宋与北方的金、西夏、蒙古南北大分裂的局面,元太祖成吉思汗和其后的元世祖忽必烈相继攻灭西夏、金国和南宋,完成全国的统一,结束了南北分裂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    开国皇帝  在中国历次朝代更换中,以新朝取代旧朝的皇帝,称为开国皇帝。历代的开国皇帝,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平民当上皇帝,他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中脱颖而出,时势造英雄,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当上了皇帝。汉高祖刘邦、五代时梁太祖朱温、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农民出身,在战争中他们逐渐成为领袖,战争胜利后成为皇帝。二是一方势力以武功取得政权,当上皇帝。北魏道武帝拓跋硅、唐高祖李渊、元太祖成吉思汗,都是一方势力,以武力征服其他势力,当上皇帝。三是在旧朝掌握军政大权的重臣,以禅让的方式取代旧朝,当上新朝的皇帝,也有以兵变的方式当上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南朝的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北齐文宣帝高洋、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旧朝的重臣当上新朝的皇帝。    治国皇帝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有不少治国明君。西汉有“文景之治”,是汉文帝刘恒和继位的汉景帝刘启治国的成就,史称“文景之治”。其后,汉武帝雄才大略,对外北击匈奴,对内采取许多治国措施,晚年有错能改。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其后继位的汉昭帝和汉宣帝继续实行武帝晚年与民休息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史称“昭室中兴”。东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全国以后,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许多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奠定东汉一百余年统治基础,因此有“光武中兴”之称。唐朝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说唐贞观年间由于唐太宗李世民任用贤能,虚心纳谏,治国有方,史称“贞观之治”。其后,经过唐高宗和武则天的继续治理,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年,唐朝发展到鼎盛时期,称为“开元盛世”。明朝有“仁宣”之治,是明仁宗朱高炽和继位的明宣宗朱瞻基,使明朝的治国政策由洪武、永乐时期的严急而趋向平稳。史称“仁宣之治”。清朝有“康乾盛世”,是从康熙、雍正到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达到盛世,史称“康乾盛世”。此外,还有不少治国明君,在史册留有美誉。    骄奢淫逸的皇帝  在中国历代皇帝当中,有不少骄奢淫逸的皇帝。皇帝掌握全国的最高权力,可以治理国家,为民造福,也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尽情享乐,甚至横征暴敛。奴役人民,严重的导致王朝的灭亡。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对人民实行残酷的统治,横征暴敛,集全国财富,大造宫殿、陵墓,其规模之大,堪称空前绝后。西汉成帝刘骜、哀帝刘欣,都是荒淫的君主,致使西汉王朝日趋衰败。晋武帝司马炎是个荒淫奢侈的君主,后宫姬妾美女多达万人。隋炀帝杨广是个恣意享乐的皇帝,他动用上百万民工,消耗大量财物,大造洛阳宫殿,开凿大运河,建造巨大龙舟,以供他游玩,激起农民起义,最后死于扬州。宋徽宗赵佶按照佞臣蔡京提出“丰亨豫大”的口号,尽情享受,由于大量搜刮民间珍奇之物,激起农民起义。对金兵入侵疏于防备,以致金兵很快占领卞京,宋徽宗做了俘虏,老死于北方。    昏庸的皇帝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也有一些是昏君。这些昏君终日游乐,不理朝政;有的国君昏庸无能,佞臣把持朝政;有的昏君残暴,滥杀无辜。东汉后期的桓帝刘志和灵帝刘宏,都是昏君,外戚和宦官先后把持朝政,官吏贪残,横征暴敛,使东汉政治进入了最黑暗的时期。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是一个十足昏庸的皇帝,称为扶不起的刘阿斗。刘禅听信宦官黄皓之言,沉溺于酒色,荒淫无道,废贤失政,最终使蜀汉灭亡。吴末帝孙皓,不仅是个昏君,更是个暴君,滥杀无辜,大臣们皆以能辞职离京为大幸,最终被晋军灭亡。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和宰相司马道子,是兄弟二人,都是昏庸无能之辈,两人不理政事,整天饮酒寻乐,信佛拜神,致使东晋政治急速败坏,东晋灭亡之势,遂不可挽回。明英宗朱祁镇,重用宦官,排斥大臣轻信宦官王振蛊惑,亲自率军征讨蒙古,大军由不懂军事的王振指挥,导致土木堡之败,英宗被俘。    傀儡皇帝  在中国皇帝中,也有一些是傀儡皇帝。他们大都是末代皇帝,被权臣挟持,或者是无能的皇帝,政权由重臣操纵。汉献帝刘协,先是被董卓劫持,奔波于洛阳和长安,后来又被曹操控制,成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汉献帝在曹操控制下,默默无闻,毫无作为,成为曹操手中的傀儡。最后曹丕逼献帝禅位,以魏代汉。曹魏后期的曹芳、曹髦和曹奂三个皇帝,都是司马氏手中的傀儡皇帝。司马懿掌控曹魏军政大权以后,被魏主曹芳封为丞相。加九锡。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专制朝政,魏主曹芳成为傀儡。司马师带剑上殿,曹芳战栗不已。曹芳不堪忍受屈辱,暗中与大臣复侯玄、张缉(张皇后之父)和李丰三人密议,由皇帝下诏剿贼。不料被司马师查出,张皇后被杀,曹芳被废,改立曹髦为帝。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掌握军政大权。专擅朝政,曹髦仍然成为傀儡皇帝。曹髦不甘坐受其辱,召大臣王沈、王经、王业三人计议,欲发兵讨伐司马昭。三人认为,宿卫寡弱,难以成功。且宜缓图。曹髦不听,亲率苍头官僮三百人,鼓噪而出,司马昭立即出兵将曹髦杀死,另立曹奂为帝。司马昭早有取代皇帝之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奂做了几年傀儡皇帝,就被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其禅位。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皇帝,即位以后就成为一个傀儡皇帝。白痴皇帝加上凶狠的皇后,导致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这个白痴皇帝始终是任人摆布的傀儡,最终死于非命。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是在北魏宫廷变乱时被大都督尔朱荣扶立的,就成为尔朱荣的傀儡。西魏文帝元宝矩,在宇文泰掌控下做了十六年的傀儡皇帝。文帝死后,其子元钦即位,仍为傀儡皇帝。后来元钦因密谋杀宇文泰事泄后被废,继而被杀。宇文泰又立元钦之弟元廓为帝,称为恭帝,仍然是傀儡皇帝。最后,宇文泰之子宇文觉逼恭帝禅位,宇文觉称帝,以北周代替北魏。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是高欢扶立的,就成为高欢的傀儡。东魏的军政大权都掌控在高欢手中,孝静帝虽然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国君,但在高欢掌控之下,却无能为力。最后,高欢之子高洋逼孝静帝禅位,以北齐取代东魏。    幼年登基的皇帝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有不少是幼年登基的皇帝。他们亲政以后,有的成为很有作为的皇帝,有的是无所作为的皇帝,有的成为傀儡皇帝。有所作为的皇帝有:秦始皇赢政十三岁即位,汉昭帝刘弗陵八岁即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五岁即位,宋仁宗赵桢十二岁即位,清顺治帝福临六岁即位,清康熙皇帝玄烨八岁即位,他们在亲政以后,都是很有作为的皇帝。无所作为的皇帝有:明神宗朱翊钧十岁即位,称万历皇帝,当了四十八年皇帝,亲政三十八年,只有四年勤政,三十四年基本上不理朝政;清同治帝载淳六岁即位,光绪帝载■五岁即位,这两代皇帝亲政后,大权都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同洽帝本人就无所作为,光绪帝想有作为,但受慈禧的控制,也难有作为。权臣拥立的傀儡皇帝有:汉平帝刘衍,九岁即位,成为王莽的傀儡;汉献帝刘协九岁即位,先后成为董卓和曹操的傀儡;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十一岁即位,成为高欢的傀儡。    女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称得上女皇帝的有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三人。而正式称帝的只有武则天,吕后和慈禧太后都掌握皇权,但没有称帝。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实际统治者。吕后实际统治西汉王朝十六年,在政治、法律、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均有功绩,为以后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司马迁赞誉她是一位对历史有功绩、有作为的政治家。但吕后也有阴暗的一面,她残忍地迫害戚夫人,大封诸吕为王。均为后人非议。武则天通经史,多权谋,在当上皇后以后,已经参预朝政。后来受唐高宗的委托,处理朝政。三十年后,武则天正式称帝,国号为周,称圣神皇帝。武则天以刑赏之柄驾驭群臣,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所以当时的英贤之辈亦为效命。武则天善于选拔人才,委以重任。她也能听谏,多少有一些唐太宗的风度。武则天当皇帝十五年,实际执政四十六年,颇有政绩,为以后的“开元盛世”建立基础。慈禧太后,曾诵读经史,初通文墨,咸丰帝曾让她代笔批答奏章。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先后将同治和光绪两个小皇帝扶坐在龙椅上任其摆布,以垂帘听政和训政的名义掌握最高权力。光绪帝想摆脱慈禧的控制,支持维新运动,却被慈禧囚禁于赢台。慈禧很有权谋,她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汉族实力派,既加以利用,又加以牵制。慈禧执掌朝政达四十七年,对外屈从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太后临朝  太后临朝与上面所说的女皇帝不同,她们是在皇帝年幼时临朝听政,待皇帝成年后,就归政于皇帝,让皇帝亲政。其中也有个别太后独掌皇权,如北魏的灵太后,但没有好结果。以下是四个太后临朝简介:一是东汉邓太后邓绥,和帝时立为皇后。和帝死后,立刚满百日的刘隆为殇帝,尊邓绥为皇太后。邓太后临朝,妥善处理宫中之争,使人们深为钦服。太后依靠公卿士大夫管理国家,以张禹录尚书事,统摄朝政。不久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立刘祜为安帝,她本人继续临朝。由于邓太后早年受过良好的儒学教育,在和帝时期又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所以能够平稳实现和帝、安帝之间过渡。邓太后崇尚节俭,提倡学习,抑制外戚势力,这在东汉一朝也是绝无仅有的。邓太后临朝听政二十一年,对东汉朝廷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二是北魏冯太后,在北魏文成帝时立为皇后。文成帝死后,十二岁的太子拓跋弘即位为文献帝,冯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冯太后果断地清除了奸臣专擅朝政的图谋,取得了“临朝称制”的实权。文献帝亲政后不久死去,年幼的太子拓跋宏继位为孝文帝,冯太后以太皇太后的名义临朝听政。冯太后连续两朝“临朝称制”,主宰国事二十多年,若干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改革都在此期间进行。冯太后虽有任人唯亲之嫌,并且“私德”有亏,但有相当的治国能力,有功于国。三是北魏灵太后,姓胡,谥号为“灵”,故史称灵太后。北魏宣武帝封为承华世妇。胡氏生一男孩(取名元翊)进封为充华嫔。宣武帝去世后,六岁的元翊即位为孝明帝,胡氏被尊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听政,办事果断,条理分明,众多政务,大多事必躬亲。灵太后因淫乱丑闻,曾在内部斗争中受挫。孝明帝元翊成年后,灵太后仍然把持朝政,以致母子之间产生矛盾。灵太后为了权力,不惜谋杀亲生儿子。灵太后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最终死于非命。四是北宋刘太后刘娥,在北宋真宗时被立为皇后。刘娥入宫多年无子,她将其司寝李某与真宗所生之子夺为己有,取名赵桢。真宗病逝后,十二岁的赵桢即位为仁宗,尊刘皇后为皇太后,临朝听政。刘太后执政期间,号令严明,恩威并加,不妄兴大役,内外赏赐有加,任用诸多贤臣辅政,保持国家的太平局面,宋人对刘太后颇多美誉。但戏剧《狸猫换太子》却对她进行非议。民间流传甚广。戏文夸张一些,也是难免的。    太皇太后  历经三代皇帝,从皇后、皇太后到太皇太后。在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太皇太后有:窦太后,名漪,西汉文帝皇后,汉景帝时皇太后。汉武帝时太皇太后。她做了二十三年皇后。十六年皇太后,六年太皇太后,先后共四十五年。窦太后在汉初政治舞台上是仅次于吕后的一个重要女性,在宫廷中的权势和影响很大。她是汉初黄老学派最后一个政治代表。汉武帝尊崇儒学,受到窦太后的指责,在窦太后去世后,才敢任用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王政君,西汉元帝时皇后,成帝时皇太后,哀帝时太皇太后。成帝刘骜是王政君的儿子,从小吃喝玩乐,元帝不喜欢他,想改立傅昭仪生的刘康为太子,王政君做了许多努力,才保住刘骜皇太子地位。刘骜即位以后,由于荒淫过度。没有子嗣,只好立刘康之子刘欣为太子。刘欣即位为哀帝,仍尊王政君为太皇太后。西汉在元帝以后,已走向衰败。王政君的亲属王氏专擅朝政大权,最后由王政君的侄子王莽夺取皇位,改为新朝。在此期间,王政君虽然对王莽的行为加以抑制,但已无能为力。王莽登上皇位,尊王政君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清朝孝庄文太皇太后,在清太宗皇太极时为皇后,顺治帝福临时为皇太后,康熙帝时为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精明能干,一生经历清初三朝政局的变化,精心抚育顺治、康熙两位幼年皇帝的成长,并排除其亲政的障碍。她对清王朝的建立和统一大业,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是清初政治舞台上有影响的人物。    贤良的皇后  在历代皇后中,称得上贤良的皇后并不多。一个掌握很高权力的皇后,能够不滥用手中的权力,善待嫔妃,和谐相处;生活俭朴,不事奢华;协助和规劝皇帝,又不干预朝政;减少外戚封官,限制外戚势力。这些都是贤能皇后的表现,要做到确属不易。现选择以下几位贤良的皇后:东汉明德马皇后,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女。马氏进宫后和其他嫔妃和睦相处,为明帝的皇后之后,态度越谦逊、肃穆。马氏生活节俭,经常身着大帛之服,衣裙不加缘饰。马皇后有较高的儒学造诣和丰富的政治阅历,对明帝处理政事多有帮助,而且从不以家事干扰国事。明帝死后,章帝即位,尊马氏为皇太后。章帝在她的指导下,很快便能主持国事。她和章帝从早到晚讨论国事,又教育那些年幼的皇子,她自己亲自讲授经书及自己的经历,气氛十分和谐。她对外戚限制很严,减少外戚封官。唐朝长孙皇后,她从小爱读书,通达礼义,十三岁嫁给李世民为妻。唐朝建立后,被册封为秦王妃。李世民登基后,她被立为皇后。长孙皇后生活俭朴,从不铺张。她又深明大义,从不干政。长孙皇后不让外戚掌握朝政,不想让兄弟子侄布列朝廷。长孙皇后对唐太宗的纳谏和节俭作风有很大的催进和裨补。五代时期后汉李皇后。李氏原是一个农家姑娘,被军卒刘知远抢去成亲。后来刘知远成为后汉的皇帝,李姑娘也就成了皇后。这个忠厚善良纯朴的李氏不同意新皇帝以搜括民财来犒赏将士的做法,认为这是讨好了军队却失去了民心。她将宫中财产全拿出来为劳军所用,当地民众大为感动。刘知远登基一年便病死,儿子刘承佑即位。李太后在朝内享有盛誉,大臣们都很尊重她,但儿子不听她的话,杀了两位辅政大臣,领兵在外的郭威,闻讯率军回京,刘承佑又不听母亲劝阻,领兵出城阻击,死于乱军之中。郭威建立后周政权,当上皇帝,又把李皇后认为母亲,上尊号为昭圣皇太后。李皇后长期保持着农家妇女知足、善良、明事,通达人情的长处,由此受到人们的爱戴。明朝马皇后,是濠州农民起义军领袖郭子兴的养女,朱元璋参加起义军被郭子兴看中,就将养女马氏嫁给他。朱元璋做了皇帝,就立马氏为皇后。马皇后在协助朱元璋治理国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马皇后深知“善理天下者,以贤才为本”,他经常劝谏朱元璋“不能独理天下,必须选贤才共同治理”。朱元璋性情暴躁,又偏听偏信,马皇后经常提醒他,才减少错判错罚。马皇后劝阻朱元璋,不要给她的亲属封官,她说“国家爵禄,宜与贤大夫共之,不宜私给妾家”。马皇后生活节俭。遇到水旱岁月,吃饭必掺杂麦野菜,提醒自己不忘穷苦百姓。    皇嗣  中国封建社会的皇位继承问题,斗争非常激烈。皇帝生前一般都依照立长立嫡的宗法制度,确立太子,皇帝死后由太子继位。但有些皇长子和嫡子并不符合继承皇位的条件,难以治理国家。例如,汉高祖刘邦立吕后所生刘盈为太子,而刘盈懦弱多病,即位后难以处理朝政,当了七年有名无实的皇帝便死去,政权实际操纵在吕后手中。又如晋武帝司马炎立长子司马衷为太子,而司马衷是个白痴,即位后成为傀儡皇帝,导致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西晋走向灭亡。再如,明太祖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在朱标病死后,又立嫡长孙朱允蚊为皇太孙。朱允蚊即位后,怕诸叔威胁皇位,便采取削藩措施。燕王朱棣被迫起兵,名为靖难之役,经过三年战争,朱允炆兵败自杀,朱棣称帝为明成祖。有些皇帝无嗣或生前未立嗣,死后由大臣拥立新君。忠臣拥立善于治国的新君,而权臣拥立的是便于控制的新君。如秦始皇先前未立太子,在出巡中病死后,佞臣赵高矫诏立胡亥为帝,大权完全掌握在赵高手中。又如汉昭帝早亡无嗣,大将军霍光拥立刘询为汉宣帝,成为继昭帝之后的明君。史称“昭宣中兴”。在历史上为争夺皇位而导致骨肉相残,是从南朝刘宋政权开始的。此后,唐初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五代时期梁太祖朱全忠被儿子杀死,都是为了争夺皇位,而导致骨肉相残。到了清朝,雍正皇帝鉴于历朝争夺皇位斗争的教训,创立秘密立嗣制度。这是封建社会立嗣制度的一次改革,被清王朝推崇为“立嗣家法”。    皇权  秦始皇确立以皇帝为核心,三公九卿为辅,地方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汉朝沿袭秦制,其后历代虽有变动,但基本体制不变,延续2000余年。三公是丞相、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最高监察官),九卿是三公以下分管各部门行政长官。汉武帝时期,为了抑制宰相权重,另选一些近臣建立中朝,丞相权力逐渐向中朝转移,形成中朝决策,外朝(丞相)执行。东汉光武帝采取“政不由下”的治国方略,设尚书台总理国政,取代相府的职权,宰相成为没有实权的论道之官。隋朝的中央机构设三省六部,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六部为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唐朝在继承隋朝的基础上,经过不断革新,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职官制度。北宋初实行臣僚分权,皇帝集权。地方分权,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将前朝的三省六部制基本上保留,却剥夺其主事权,成为闲散机构。另设中书门下,取代三省,作为处理政务的最高权力机构。设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权,号称东、西府,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是三司使,号称计相。元朝中央政权机构,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成为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的政权机构,中书省下设六部。明朝初期基本上采用元朝的制度,后来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时撤销中书省,并宣布永远废除丞相,皇帝直接面对六部,皇权空前加强。但皇帝很难应付各部事务,朱元璋就置“四辅官”,以四季轮季值班任事。不久,又改为“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即位后,以几个主要大臣形成内阁制度,参预政务。到明朝中期,形成首辅制度,首辅实际上已成为宰相。明朝的监察司法机构有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清朝基本上承袭明制。中央最高权力机构早期为议政大臣会议,雍正皇帝设军机处,形成清代特殊中央机构。    宦官擅权  历代封建王朝的皇宫里都有很多宦官掌管各种事务。宦官擅权,从秦朝开始就有赵高专权。赵高矫诏立胡亥为秦二世,并控制胡亥。独揽朝政大权,“指鹿为马”。西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与位居首辅的大司马史高勾结为奸,典掌军机,控制朝政。东汉桓帝以后,宦官擅权,把持朝政。桓帝和灵帝两朝,都是宦官擅权。唐朝中后期,先后有李国辅、程元振、鱼朝恩、王守澄、田令孜等宦官专权,他们大都掌握国家军政大权,凌驾于群臣之上。明朝的宦官擅权更为严重,从明英宗开始,信任宦官王振,使王振大权独揽,广植私党。王振蛊惑明英宗亲征蒙古,遭到惨败,英宗被俘。明武宗信任太监刘瑾,使刘瑾势力日益扩张,进一步专擅朝政,排斥异己,残害朝臣。明熹宗时期,宦官魏忠贤专擅朝政,势力很大,从内阁六部,以至四方总督、巡抚,都有他的死党。魏忠贤排斥异己,迫害正派官员。以上这些宦官专权,最终大都被杀。    外戚专权  中国封建社会的皇亲国戚,一般都封有高官,有的甚至专权朝政。外戚专权从西汉初就开始,吕后执政时,大封诸吕为王,掌握南北军。吕后死后,周勃、陈平清除诸吕。霍光是汉武帝时的外戚,历经武帝、昭帝、宣帝三代,是权倾一时的三朝元老。霍光为“昭宣中兴”作出了贡献;但他治家不严,纵容包庇亲属子弟弄权。西汉后期,外戚王氏专权更甚,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王莽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地位显赫,出现了外戚专权的局面。王莽最终篡夺皇位,建立新朝。东汉和帝时,窦太后亲属窦宪、窦笃、窦景、窦瑰皆居要职,朝廷内外都为窦氏控制。窦宪大破匈奴。战功显赫,官拜大将军。当窦氏权势发展到与皇权相矛盾的时候,和帝利用宦官势力,诛除窦氏集团,迫令窦宪自杀。东汉顺帝时,任命梁皇后之父梁商为大将军,执掌朝政大权。梁商死后,其子梁冀接任大将军,梁冀专横跋扈。专权纳贿,结党营私。顺帝病死后,年仅二岁的刘炳即位为冲帝。梁皇后被尊为太后,梁冀的权势更大。冲帝在位不到一年便死去,又立年仅八岁的刘缵为质帝。质帝虽年幼,但很聪明,他看不惯梁冀的专横跋扈,在朝会时目指梁冀,对朝臣说了一句“此跋扈将军也”。梁冀很厌恶,竟派人用毒饼将质帝害死。梁冀又立他的妹婿刘志为桓帝,刘志昏庸,朝廷大小政事皆由梁冀决断。桓帝虽然无能,但也难以忍受梁冀一手遮天。当梁太后死后,桓帝便利用宦官势力,诛除梁氏一门。西晋时杨骏的女儿被晋武帝司马炎封为皇后,杨骏被任为车骑将军。晋武帝死后,杨骏进一步掌握朝政大权,新登基的晋惠帝成为傀儡。晋惠帝是个白痴,但贾皇后却很凶狠,暗中组织力量,诛杀了杨骏。唐玄宗时,杨贵妃族兄杨国忠得以任为宰相。杨国忠有意与安禄山为敌,导致安禄山举兵叛乱,进攻长安。唐玄宗只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逃往成都。行至马嵬坡发生兵变,杀杨国忠以平众怒。南宋宁宗时,外戚韩佗胄掌握朝廷军政大权。此时因蒙古政权在漠北兴起。使宋金对峙的格局出现了有利于南宋的变化。韩佗胄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就想建立功名。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便进行北伐。但由于准备不足,用人不当,导致北伐失败。外戚贾似道排斥贤能,独专朝政。蒙古军大举南侵时,贾似道求和不成,抗战无能,导致南宋灭亡。    皇帝与功臣  皇帝打江山和坐江山,都要使用贤臣良将,但在打下江山坐上皇帝宝座以后,如何对待打江山的功臣,则有不同的态度。东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全国以后,大封功臣,并逐步削弱功臣的实权。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对功臣论功行赏,对谋士房玄龄、杜如晦的功劳列为第一,并任为宰相。宋太祖赵匡胤坐上宝座以后,召集功臣举行酒会,诉说苦衷,使功臣们愿意交出兵权,到地方上去做个兼职钱多的闲差。这就是“杯酒释兵权”o但有些皇帝坐上宝座以后,怕功臣谋反,往往借口谋反罪杀害功臣。在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五代时唐庄宗李存勖、明太祖朱元璋,都杀害功臣。刘邦与项羽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能够打败兵力比他强大的项羽,主要是刘邦善于任用谋臣良将。但在刘邦坐上皇帝宝座以后,却以谋反罪杀了战功显赫的军事家韩信和立有战功的武将彭越。南朝宋文帝以谋反罪杀了开国功臣檀道济,使南朝失去了抵御北魏的良将。后来北魏军南下,抵达瓜步,宋文帝长叹一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如此”!五代唐庄宗杀功臣郭崇韬,也是枉杀。明太祖朱元璋杀功臣最多,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杀了宰相胡惟庸,以后又以胡惟庸“通虏”、“谋反”的罪名,同时牵连被杀的达三万余人。洪武二十六年,又以蓝玉谋反案,牵连被杀达一万五千人。胡惟庸与蓝玉两案,史称“胡蓝之狱”,历时十四年之久,诛杀四万五千余人,功臣宿将几乎杀尽。    伴君如伴虎  皇帝掌握生杀大权,令人生畏,朝臣们怕有一天因得罪皇帝而被杀,遂有伴君如伴虎之说。皇帝执刑赏之柄以驾驭群臣,实行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有罪者刑,罪大者杀,属于治理国家的需要。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王公大臣被杀;但在被杀的王公大臣中,并不都是有罪而被杀的。其中有:暴君滥杀无辜,三国时吴末帝孙皓是个暴君,前后十余年间,杀忠臣四十余人。有奸臣当道,残害忠良,秦朝赵高施行严刑峻法,先后杀公子十二人和公主十人,株连而死的大小官员不计其数,大臣们人人自危。明朝佞臣刘瑾、严嵩、魏忠贤等,都杀过很多忠臣良将。还有一些贤臣良将被皇帝枉杀,如汉景帝刘启在吴楚七国之乱时,为满足叛军的要求,杀了忠臣晁错;隋炀帝杨广,因忌恨而杀了前朝功臣高颖。唐高宗令宰相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被武则天发觉,高宗将责任推给上官仪,使上官仪被杀;南宋高宗赵构,为了对金求和,杀了忠臣岳飞;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败被蒙古军虏,忠臣于谦等组织军队保卫京城,击败了蒙古军,英宗放回后反而听信谗言杀了于谦;明思宗(崇祯)朱由检,中了清朝皇太极的反奸计,杀了抗清名将袁崇焕。也有实行严刑峻法,多杀或错杀一些朝臣。如汉武帝、武则天、明思宗都实行严刑峻法,都错杀了不少朝臣。    难圆皇帝梦的农民起义领袖从秦末年到晚清的两千多年间。发生许多重要的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军号召力很大,他们斩木为兵,揭竿而起。振臂一呼,人们群起响应,很快就聚众数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他们攻城略地,对反动统治进行无情地;中击,在摧毁衰败的旧政权和建立新政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起义军在进军胜利时有的已建立政权,自立为王或称帝。但称帝以后,都未能长久,而以失败告终。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在初战胜利后,陈胜就自立为王,建国号张楚。起义军进展迅速,相继自立燕王、赵王和魏王,西路军已离咸阳不远。但起义军中也暴露出农民的自私、狭隘、散漫的致命弱点,最终导致失败。西汉王莽篡权后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矛头直指王莽政权。他们以绿林山为根据地,号称绿林军,汉刘氏宗室的刘玄也参加了起义军。起义军在棘阳大捷以后,声威大振,随即成立政权,推举刘玄为帝,称更始帝。不久,王莽被杀,刘玄率大批人马进入长安。但刘玄这个皇帝不加强治政治军,而只管享乐。不久,另一支农民起义军(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被杀。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大军经过多年南征北战后攻入长安,在含元殿即帝位,国号大齐。黄巢率领的起义大军,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成为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但由于他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只是孤军深入长安。在唐军大包围中失败。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反抗明朝的黑暗统治,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战斗纲领。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李自成起义军声威大振,发展很快,在攻克洛阳、西安后,以西安为西京,建国号为“大顺”,年号“永昌”。随后统领大军攻入北京,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李自成进入北京以后,一心想做皇帝,而忽视了清兵入关的严峻性,最终失败。晚清期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从广西金田村起义后,迅速北上,又沿长江东下,占领南京。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太平天国历时十五年,给清王朝腐朽统治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太平天国领导层争权夺利,相互杀戮,造成分裂,以致走向失败。    关于中国历代皇帝,史书上都有详细记载,但要通读史书,并非易事,一般读者不可能有大量时间去通读。为便于广大青年对中国皇帝有比较简明而又系统的了解,特写《中国皇帝》一书。我写此书,因已年迈(今年87岁),老眼昏花,智力减退,思考不周,定会有许多不妥之处,敬请读者见谅,并请指正。    作者    2011年10月

内容概要

李功豪编著的《中国皇帝》内容介绍:关于中国历代皇帝,史书上都有详细记载,但要通读史书,并非易事,一般读者不可能有大量时间去通读。
为便于广大青年对中国皇帝有比较简明而又系统的了解,特写《中国皇帝》一书。我写此书,因已年迈(今年87岁),老眼昏花,智力减退,思考不周,定会有许多不妥之处,敬请读者见谅,并请指正。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统一中国的皇帝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
二、三分归一统
三、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
四、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五代十国
五、元朝皇帝统一中国
第二章 开国皇帝
一、从平民到皇帝
二、一方势力当上皇帝
三、旧朝重臣,新朝的皇帝
第三章 治国皇帝
一、西汉从“文景之治”到“昭宣中兴”
二、东汉光武中兴
三、南北朝时期的治国明君
四、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五、北宋的治国明君
六、明朝“仁宣之治”
七、清朝“康乾盛世”
第四章 骄奢淫逸的皇帝
一、秦始皇奢侈极顶
二、汉成帝和汉哀帝都是荒淫之君
三、晋武帝骄奢淫逸
四、隋炀帝恣意享乐
五、宋徽宗的享乐观
六、明武宗荒淫奢靡
第五章 昏庸的皇帝
一、东汉的桓帝和灵帝
二、三国蜀汉后主刘禅
三、吴末帝孙皓
四、东晋孝武帝司马曜
五、明英宗朱祁镇
第六章 傀儡皇帝
一、汉献帝刘协
二、曹魏后期的三个皇帝
三、晋惠帝司马衷
四、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五、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六、西魏的三个皇帝
第七章 幼年登基的皇帝
一、很有作为的皇帝
二、无所作为的皇帝
三、权臣拥立的傀儡皇帝
第八章 女皇帝
一、吕后
二、武则天
三、慈禧太后
第九章 太后临朝
一、东汉邓太后
二、北魏冯太后
三、北魏灵太后
四、北宋皇太后刘娥
第十章 太皇太后
一、西汉窦太后
二、王政君
三、清朝孝庄文太皇太后
第十一章 贤良的皇后
一、东汉明德马皇后
二、唐朝长孙皇后
三、五代时后汉李皇后
四、明朝马皇后
第十二章 皇嗣
一、立长误国之例
二、大臣拥立的皇位继承人
三、皇位之争的骨肉相残
四、父子禅位
第十三章 皇权
一、秦制
二、汉制
三、晋制
四、隋唐制
五、宋制
六、元制
七、明制
八、清制
第十四章 宦官擅权
一、秦朝赵高擅权
二、汉朝宦官擅权
三、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政
四、明朝宦官专权
第十五章 外戚专权
一、西汉外戚专权
二、东汉外戚专权
三、晋朝外戚专权
四、唐朝外戚的权威
五、南宋外戚专权
第十六章 皇帝与功臣
一、汉高祖刘邦与功臣
二、南朝宋文帝杀功臣檀道济
三、五代唐庄宗杀功臣郭崇韬
四、明太祖朱元璋大杀功臣
第十七章 伴君如伴虎
一、暴君滥杀无辜
二、奸臣当道,残害忠良
三、无罪被杀的贤臣良将
四、实行严刑峻法
五、焚书坑儒和文字狱
第十八章 难圆皇帝梦的农民起义领袖
一、陈胜
二、刘玄
三、黄巢
四、李自成
五、洪秀全
附录:中国历代皇帝简况
一、秦朝
二、西汉
三、东汉
四、三国时期
五、西晋
六、东晋
七、南朝
八、北朝
九、隋朝
十、唐朝
十一、五代
十二、北宋
十三、南宋
十四、元朝
十五、明朝
十六、清朝

章节摘录

五代第一个朝代的梁太祖朱温,父亲早亡,随母投靠本县刘崇,以帮佣为生。在寄人篱下中长大成人的朱温,落拓无行,时常惹祸,被乡人视为无赖。在唐末黄巢农民起义时,朱温参加了起义军。朱温作战勇敢,每一仗都冲在前面,因功被提升为队长。起义军攻克长安,黄巢任命朱温为东南行营先锋使。朱温带领所部攻下了同州,被授为同州防御使。朱温多次作战成功后,成为起义军中一员令人瞩目的大将,他的部队成为起义军主力之一。    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不久,逃亡在蜀的唐僖宗号召各路藩镇军队讨伐起义军。起义军面临劲敌云集,内部又腐败混乱。已开始走向失败。朱温为了自己的生存,便投降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唐僖宗封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赐名全忠。朱温归唐以后,对起义军反戈一击。配合唐军各路人马包围了长安。黄巢招架不住,杀出重围向南撤退。朱温乘胜追击,率军进入汴州,作为他的根据地。    黄巢兵败身亡,秦宗权接过反唐旗号,他仗着兵多地广,与朱温进行较量。朱温不顾势力悬殊,以弱击强,经过多次战役后,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把秦宗权打得退缩到蔡州。接下来是诸侯混战。朱温在这些连续不断的混战中,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人,打击最主要的敌人,然后予以各个击破。他先后打败了徐州的时溥、鄂州的朱碹、兖州的朱瑾、幽州的刘仁恭、魏博的罗绍威、镇州的王熔纳、定州的王处直、襄阳的赵匡凝、青州的王师范。在这些混战中,朱温打成天下最强大的“诸侯”。    在逐鹿中原稳操胜券后,便从凤翔割据者李茂贞手中夺得唐昭宗,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大杀宦官,大杀唐宗室、大杀唐臣,以清除唐的政治基础。诸侯不服,起兵讨伐。他一边备战,一边抢先下手,指使人杀了唐昭宗,另立幼小的唐哀帝。经过一段时期的过渡,朱温见时机已成熟,便登上了皇帝宝座,国号大梁,定都开封,成为五代时期第一个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小名重八,参加红巾军后改名元璋。他家依靠租种地主田地过活,设法送朱元璋去上私塾,但因生活困难而停学,后来到地主刘德家放牛。朱元璋十七岁时,濠州大早,又遭蝗灾,饥饿病疫流行,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分头外出逃荒。朱元璋到皇觉寺去当了和尚,实际上是小行童,寺庙干杂活的仆人。后来寺庙里也断了伙食,朱元璋只好到外地去化缘游食,过了三年的流浪生活后又回到皇觉寺。    元朝末年,江淮一带人民纷纷起义,反抗元朝的黑暗统治。定远人郭子兴率众起义,攻占了濠州。朱元璋便有了出路,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起初充为步卒,两个月后被调到帅府作亲兵,并提升为九夫长。郭子兴看到朱元璋有智谋,才能出众,视他为心腹,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郭子兴病死后,朱元璋统率起义队伍积极发展,打过长江,占领集庆(今南京),改为应天府。    此时,农民起义军还有两股强大的势力,都已占地称王。以平江(今苏州J为国都的张士诚势力已向常州伸展;迁都于汉阳的徐寿辉部则向池州扩张。徐寿春被部将陈友谅挟持侵犯朱元璋统治区。在攻占太平后,陈友谅杀徐寿春自立,继续向应天府进攻。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中箭而死,其残部逃回武昌。朱元璋攻占武昌,于其地置湖广中书省进行管辖。    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即吴王位,建百官。第二年派兵进攻平江的张士诚,经过两年攻下平江,改平江为苏州府进行管辖。攻下平江后,休整未一个月立准备北伐。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为正副元帅,率军二十五万由淮入河北。1368年,明军攻克通州,直逼大都(北京)。元顺帝大惧,连夜和后妃、太子逃往上都(今内蒙正蓝旗东)。明军进入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南方的统治。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正月,正式建立明朝,年号洪武,建都南京,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P13-14

编辑推荐

李功豪编著的《中国皇帝》这本书共分为十八章,其中有:统一中国的皇帝,开国皇帝,治国皇帝,骄奢淫逸的皇帝,昏庸的皇帝,傀儡皇帝,幼年登基的皇帝,女皇帝,太后临朝,太皇太后,贤良的皇后,皇嗣,皇权,宦官擅权,外戚专权,皇帝与功臣,伴君如伴虎,难圆皇帝梦的农民起义领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皇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一天即可送货到,够快,服务态度也好。
  •   可以丰富对历史的了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