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学

出版时间:2005-10  出版社:昆仑出版社  作者:沈天鸿  页数:32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现代诗学:形式与技巧30讲》中国第一本系统阐述现代诗歌形式技巧,明确同一技巧现代与古典区别之所在的理论著作。作者是现代诗潮(新诗潮)的重要诗人与理论家、诗人的写作经验和对诗的认知,使其诗歌理论独具一格,远离空谈。《现代诗学:形式与技巧30讲》部分内容曾以《现代诗歌技巧十二讲》等为名在《诗歌报月刊》连载,反响热烈,要求结集出书的呼声至今不绝。

作者简介

  沈天鸿:1955年生,安徽望江人,祖籍江苏金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评论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沈天鸿抒情诗选》、《访问自己》(《中国当代青年散文家八人集》下卷)等。大陆、港、台四十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多种诗文选本收有其作品。

书籍目录

科学的现代诗学(代序)诗是什么第1讲 意象第2讲 隐喻第3讲 象征第4讲 变形第5讲 反讽第6讲 通感第7讲 戏剧化第8讲 意境第9讲 叙述第10讲 视角第11讲 张力第12讲 悖论·分裂与循环第13讲 结构第14讲 时间·空间第15讲 心理意象与诗歌意象第16讲 经验·回忆·个性第17讲 观看第18讲 历史感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第19讲 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第20讲 中国后现代主义诗歌批判第21讲 当代现实主义诗歌

章节摘录

  以舒婷的这节诗为例,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等五个意象事物在话语中虽然并列,但它们喻示的意义平面而透明,缺乏垂直所必需的深度,因此,它们只是一种水平的并列,仍是横组合的关系。从修辞的观点来看,这五个意象事物与“祖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属于举隅;如果把它们看成是用一件物体来指称在经验中有紧密联系的另一件物体(类似用“王冠”、“节杖”代表国王),那么,则是借代。举隅和借代都属于转喻。索绪尔曾用这样的比喻来说明横组合关系和关联关系(关联关系是索绪尔的术语,指纵组合关系):语言的组织单位像是某个

编辑推荐

  《现代诗学:形式与技巧30讲》是导入现代诗歌阅读与写作之门,深入现代诗研究与鉴赏之境!现代诗潮的重要诗人与理论家沈天鸿的又一力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诗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这本书竟然没人评论?也难怪,写诗看诗的人越来越少了,研究诗歌理论的人就更少了。
       这本书前半部分写的技巧性比较强,也比较有操作性,到后来基本上都是涉及到哲学上的内容了,相对而言就较为“形而上”了。
       从一开始本文就深入浅出的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诗歌技巧:意象、隐喻、象征、变形、反讽、痛感、戏剧化、意境、叙述、视角、张力、驳论分裂与循环、结构、时间空间、心理意象与诗歌意象,最实用、最具有操作性的的基本上就是上面讲的这些,也就是书本的前15章部分。看了以后对于诗歌的整体处理和局部的把握上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吧。后面的15章讲得太过抽象,还好我有些哲学基础,后面硬是生生地啃了下来,收获颇丰,学习到了以前还没见识过的知识概念。只要认认真真读下去还是有所收获。
      
      --------------------------------------------------------------------------------------
      
      
      以下是我个人的读书笔记,暂且也放在这里吧:
      
      除视觉特征外,意象一般还有听觉、触觉、温觉、味觉、感觉等特征。
      
      隐喻不只是一种谜语式的修辞手段,而是一种直接认同。
      
      变形能使意象/事物变得更加新鲜。
      
      现代诗的变形是二度变形:事物总的形状中的全部空间关系也都发生了变化的变形。
      
      超越现实的变形有利用通过、错觉、直觉、幻觉等。
      
      直觉变形它诉诸理性后虽不违反客观事实,但它突出、膨胀了意象事物的某一特征直达超越现实。
      
      不仅仅在于形象的变形,也要注重行为、情景的变形,使形象“不正常”而内在的变形。
      
      变形具有装饰性和戏剧性的效果。
      
      传统象征为公用象征,公用象征意义透明,不能陌生化不能形成意象。如玫瑰代表爱情等
      
      超现实和类现实的变形都有助于优秀诗歌的长生。
      
      反讽是自反的嘲讽,即嘲讽反过来指向自身,并成为对自身及其自身所置身的世界的反思性认识。
      
      反讽的要素是无知。构成的基础是表像与事实的对照。
      
      反讽的类型有:苏格拉底反讽;字面反讽;结构反讽;戏剧反讽。
      
      反讽技巧:夸张、反高潮、矛盾修辞。
      
      反讽一直是一种且持续到底,这种称为稳定反讽。
      
      不稳定反讽每个观点都被更进一层或更换的反讽所破坏或消解。
      
      反讽本具有颠覆性,而不稳定反讽更进一层,对文本解构和精神也进行颠覆。
      
      通感指对来源于不同感觉经验领域的现象自由组合。
      
      诗中的次序跨度和频率
      
      通感的构成从句式看是通过动词谓语来实现的。
      
      通感是指对来源不同感官经验领域的现象的自由组合。
      
      时间的三个特征:次序、跨度、频率。
      
      对立或对比是生成张力的根本性方法。
      
      张力也可指外延和内涵。
      
      米兰昆德拉发现,逻辑性必然性极强的人事,与随机性偶然性极强的人事相遇,便构成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张力。
      
      隐喻、象征、反讽都可产生张力。
      
      缺乏句法上和意义上的关联就是脱节。
      
      脱节可以产生巨大的空白,给诗带来广阔的空间。
      
      脱节就是句与句之间以及意象与意象直接的跨跳。张力便从跨跳的空白中产生。
      
      诗歌的各种平面不断倾倒,必然会有重叠、差异、矛盾。
      
      一元的对立、分裂与循环,一般是情感性的;二元的对立、分裂与循环侧重于思想性。
      
      任何叙述结构总是历时的、线性的。
      
      意义结构既深层结构是共性的,既同时出现产生。
      
      客体包括:语词、意象、事件、意义。
      
      表层形式结构与深层意义结构有一共同词即,关系。结构总是在关系之中,是关系的总和。
      
      表层叙事结构的伸展顺序是受时序原则和因果原则支配(包括伪时序和伪因果原则)。
      
      隐喻是建立在相似基础上的形象代替。 关系和空间化是诗歌意象获得思想、形式呈现思想的中介。
      
      世界是事件的总和。世界是事实的整体而非事物的整体。
      
      只有建立起一种事实,客观事物置身的情景才能生成。
      
      形式策略中,叙事和重复在后现代主义诗歌中运用的频率也最高。
      
      反抒情的特点在于将感情变成经验或认识的面目出现。
      
      口语、讽喻、幽默在后现代诗中的突出运用是他们诗学观念的决定产物,是为了减轻诗中情感的紧张度,而非加强。
      
      经验事实本身就是反抒情。
      
      口语诗则持日常句法形式:统一的连续体,不留下空间和张力。
      
      行为是口语诗热衷的题材之一。
      
      口语诗中的技术理性思维,操作主义和行为主义。
      
  •   这本书买了就一直放在那,也不知道哪年买的,当时对诗歌很着迷,但当时拿到这册书后居然没有认真读完,只读了个开头,现在觉得非常可惜,无论是读别人的诗歌,还是尝试自己创作,这本书都是很好的准备。
    稍显奇怪的是,作者居然是党员,有些吃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