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中国文化

出版时间:1999-12  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  作者:鲁宝元  页数:473  译者:神里常雄  
Tag标签:无  

前言

  80年代以来,中国语言学界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文化语言学,逐渐发展起来。语言学的刊物发表了许多有关的论文,一些专著先后问世,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特别是把汉语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热潮的出现是有其深刻原因的,这是因为语言与文化确实存在着密不可分的水乳交融的关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社会制度,经济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无不在其语言中得到反映。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可以透过语言看到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现象,探究语言的文化的源流。另一方面,一个民族文化背景的发展变化又时时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发展变化。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它可以使我们从文化角度更好地认识语言,了解某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民族特点。文化语言学的出现,实际上开辟了语言学研究的新途径。把汉语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也开创了汉语研究的新局面。

内容概要

  80年代以来,中国语言学界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文化语言学,逐渐发展起来。语言学的刊物发表了许多有关的论文,一些专著先后问世,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特别是把汉语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

作者简介

  鲁宝元,1964年4月生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5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讲师。1989-1991年到日本福井县立足羽高等学校、福井大学任讲师。1996-1998年到日本名古屋商科大学任客员教授,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神里常雄,1930年3月生于日本冲绳县。1955年任职于流球银行。1956年9月留学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商科研究院。1990年3月从琉球银行退休。1991年-1997年数次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短期留学。

书籍目录

序言汉语语音与中国文化1 从《施氏食狮史》谈起——汉语词汇的谐音现象2 “年年有鱼(余)”与“碎碎(岁岁)平安”——谐音替代与取吉避凶3 “向前看”与“向钱看”——谐音字和词语的翻造4 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谐音与文学艺术汉字与中国文化5 仓颉造字,夜有鬼哭——圣人造字说的由来6 敬惜字纸与测字算命——文字的迷信和崇拜7 性别歧视与“女”字旁——从汉字看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8 贝币、铜钱与金银——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9 丝绸与丝绸之路——从丝字旁汉字看中国古代的丝绸业汉语语汇与中国文化10 状元、举人、秀才——词汇与科举制度11 说“气”——词汇与特有的思想观念12 从“毛病”说起——词义的衍生与民族文化背景13 从“万元产”说起——新词语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汉语语法与中国文化14 从“火”说起——汉语词语的兼类现象15 “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汉语词序的语法作用16 从“吃食堂”谈起——汉语表达的意合特点17 “德才兼备”为什么不能说“才德兼备”——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与汉语构词方式18 汉语诗文中的对句艺术——汉语表达的对称美19 对联——汉语对句艺术与民俗汉语植物词的文化义20 谈“桃”说“李”——汉语植物词的文化义漫谈之一21 岁末春初话寒梅——汉语植物词的文化义漫谈之二22 采菊东篱下——汉语植物词的文化义漫谈之三2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汉语植物词的文化义漫谈之四汉语动物词的文化义24 说“龙”——汉语动物词的文化义探源之一25 鸡窝里飞出金凤凰——汉语动物词的文化义探源之二26 兽中的王者“虎”——汉语动物词的文化义探源之三27 说“马”——汉语动物词的文化义探源之四28 蒙冤受屈的中国狗——汉语动物词的文化义探源之五汉语颜色词的文化义29 青、蓝、绿——汉语颜色词的文化义探源之一30 革命的红色词族——汉语颜色词的文化义探源之二31 从中央正色到色情的代称——汉语颜色词的文化义探源之三32 说“黑”——汉语颜色词的文化义探源之四33 说“白”——汉语颜色词的文化义探源之五汉语器物词的文化义34 说“玉”——汉语器物词的文化义漫谈之一35 三分天下话鼎足——汉语器物词的文化义漫谈之二36 象棋与熟语——汉语器物词的文化义漫谈之三37 算盘与算盘相关的熟语——汉语器物词的文化义漫谈之四数字词与中国文化38 从“一”说起——数字词的文化义39 受欢迎的“8”与令人讨厌的“4”——数字的好恶姓名、别称、地名与中国文化40 从“留名青史”说起——名字的产生与命名的方式方法41 张、王、李、赵遍地流(刘)——中国人的姓氏和姓氏观念42 中国地名来源浅说——地名与文化43 “诸葛亮”与“司马昭”——特定人物名字的文化义44 “须眉”与“裙钗”……

章节摘录

  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鬼神迷信、神仙方术的基础上,吸收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以及阴阳五行的学说而形成的一种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以后逐渐发展、完善,而流传至今。道教的产生、存在和传播必然会反映到语言领域中,并对人们的语言生活产生影响。  道教以春秋时代的哲学家老子为教祖,把老子哲学中的“道”作为道教教义的理论基础。老子所说的“道”本来是指宇宙之中超越时空,永恒存在,产生天、地、人和万物的本源。道教把老子所说的“道”神秘化,认为人通过修行得到了“道”,就能与“道”同在,成为永生不灭,无所不能的神仙.用语言来概括一下就是“得道成仙”。在道教的传说中有许多成仙的故事。道教典籍《神仙传》中说汉代淮南王刘安一心修道,终于得道成仙。临去的时候,把吃剩下的丹药撒在院子里,他家的鸡和狗吃了,也一同升入天界。这个故事后来衍化为一个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用来比喻一个人有了权势,家族亲友都跟着一起受益。  道教认为得道成仙的途径就是修炼,修炼的方法多种多样。  例如“存思”,就是使人的思维和和呼吸进入平静状态,集中于某一事物,如山川草木,日月星辰,或身体的某一穴位,去除杂念,避开干扰.以此达到养生得道的目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语与中国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