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文化百科(套装上下册)

出版时间:1998-12  出版社:职慧勇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1998-12出版)  作者:职慧勇 编  

内容概要

  199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伟大节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谨向为创造祖国历史、为振兴中华而辛勤劳动的各族人民献上一份礼物一一《中国民族文化百科》。  《中国民族文化百科》是用系统性的编排方式,全面完整地介绍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大型百科工具书。她的编纂出版,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文化基本建设,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对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普及民族文化知识、促进民族团结和中外文化交流,都会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东方古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中华辉煌的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民族文化百科》采用广义文化的概念,在重点叙述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广泛地涉及了汉文化。这是由我国各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特点和少数民族与汉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所决定的。《中国民族文化百科》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我国民族文化的所有方面。全书由序言、前言、凡例、目录、正文、附录和后记等部分组成。正文是全书的主干部分,包括总论、民族理论、政策、法制、哲学、政治、伦理、心理、人口、语言、文字、历史、考古、人物、服饰、饮食、建筑、交通、婚姻、丧葬、禁忌、宗教、节日、人名、资源、特产、名胜、经济、科技、医药、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和民族工作等35个部分。附录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些知识点,包括中国少数民族情况简表、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简表、 中国民族语言系属简表、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作大事记等19个部分。全书内容丰富,具有全面性、知识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特点。希望这套书能满足民族工作者、民族院校和其它高等院校师生、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各条战线上关心民族问题和民族文化的读者的需要。

书籍目录

序言图道多吉序杨望序前言凡例目录第一篇 民族总论第一章 少数民族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早期族体一 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性二 中华民族早期族体的形成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思想一 大一统思想的产生与确立二 大一统思想的发展三 简短的结论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一 民族战争二 民族迁徒三 民族融合四 中原王朝与四周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五 四周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六 简短的结论第四节 古代少数民族的贡献一 开发祖国的边疆二 确立祖国的疆域三 各族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四 各族联合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五 各族经济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六 一些少数民族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七 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物第二章 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形成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形成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形势与任务二 各民族反帝反封建斗争三 中华民族的形成第二节 中华民族意识的强化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形势与任务二 中华民族意识的强化第三章 和睦友爱的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第一节 和睦友爱多民族大家庭的建立与发展一 第一阶段(1949-1965)二 第二阶段(1966-1976)三 第三阶段(1977至今)第二节 少数民族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一 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二 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第四章 中国民族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第一节 民族学科的兴起一 边疆史地研究的加强二 民族史著作大量涌现三 民族学的引进及其发展状况第二节 民族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一 教学、研究机构与学术团1本二四十多年来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第二篇 民族理论第一章 民族理论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第一节 民族理论学科的建立一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二 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建立三 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的发展第二节 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 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二 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内容三 民族理论学科的性质第三节 民族理论学科的发展展望一 加强民族理论学科的建设二 完善民族理论学科体系三 突出民族理论学科的特点第二章 民族实体理论第一节 民族产生及民族概念一 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和般规律二 民族概念的出现及其历史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第二节 民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一 民族的基本属性二 民族的基本特征三 民族的基本历史类型第三节 民族基本结构和基本素质一 民族的基本结构二 民族的基本素质三 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第三章 民族发展理论第一节 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和内容一 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二 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三 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第二节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一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二 民族发展的基本环境三 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第三节 民族消亡的基本条件和过程一 民族同化及其特点二 民族融合及其特点三 民族消亡的时间、条件第四章 民族问题理论第一节 民族问题概念一 什么是民族问题二 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三 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和性质第二节 民族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一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二 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的关系三 民族问题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第三节 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第三篇 民族政策第四篇 民族法制第五篇 民族哲学第六篇 民族伦理第七篇 民族心理第八篇 民族人口第九篇 语言文字第十篇 民族历史第十一篇 政治制度第十二篇 民族考古第十三篇 民族人物第十四篇 民族服饰第十五篇 民族饮食第十六篇 民族建筑第十七篇 民族交通第十八篇 民族婚姻家庭第十九篇 民族丧葬第二十篇 民族禁忌篇第二十一篇 少数民族宗教第二十二篇 民族节日第二十三篇 民族人名第二十四篇 民族自治地方第二十五篇 自然资源第二十六篇 民族特产第二十七篇 名胜古迹第二十八篇 民族经济第二十九篇 民族科技第三十篇 民族医药第三十一篇 民族教育第三十二篇 民族文学第三十三篇 民族艺术第三十四篇 民族体育第三十五篇 民族工作附录

章节摘录

这些统治办法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唐朝在边远地区设立众多羁糜府州、元朝创立的明清都推行的土司土官制度,都渊源于秦汉。民族分治是中原王朝统治疆域内各民族的重要方面,它渊源于秦汉的属国制度。十六国时期,由于淮水以北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各国统治者不论少数民族还是汉人都推行民族分治政策,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两套官制和两套统治系统,一套统治汉人,一套统治各内迁的少数民族,实际上是从俗而治。辽朝推行的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治汉人,北面官治包括契丹在内的各少数民族。元朝的四等人制度,实质上也是从俗而治。另外,元、明、清都利用喇嘛教加强对西藏的统治,清朝还利用喇嘛教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总的趋势是中原王朝越来越加强对边疆地区各族的统治,清朝在土司土官地区实行大规模地改土归流,以及在东北、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分别设立都统、将军、各种大臣等,都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统治的集中表现。君臣隶属关系,是指中原王朝与疆域外的少数民族政权的主从关系。如西汉与南越国的关系,呼韩邪单于时期的汉匈关系、隋与东突厥的关系、唐与南诏的关系、唐与回鹘的关系等,都属于此类。这种君臣隶属关系不仅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化联系,而且战争少,容易促进相互了解,为这些地区逐渐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创造了条件。和平共处关系,是指中原王朝与疆域外少数民族政权平等往来关系。往往以通使、通贡及互市等方式进行往来。如西汉初的汉匈关系、东汉与北匈奴的关系、北魏与柔然的关系、明与蒙古的关系等,都属于此类。在这种关系中,也经常伴随着战争、和亲关系。不论如何,相对的长期友好往来,和平共处,对这些民族地区逐渐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对这些民族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都起了重大影响。和亲关系,实际上是政治上的联婚,在中国古代已经成为民族间友好相处的象征。它存在君臣隶属关系、和平共处关系之中。西汉昭君出塞、隋与突厥和亲、唐与契丹、奚的和亲、唐与回鹘的和亲,皆属于前者。西汉初与匈奴的和亲、汉与乌孙的和亲、唐与吐蕃的和亲等,皆属于后者。其中汉初的汉匈和亲一直影响到十六国,前赵建国者刘渊、夏建国者赫连勃勃都记忆犹新,南匈奴贵族改姓刘正是这种和亲关系的产物。唐与回鹘的和亲一直影响到北宋,西迁的回鹘仍承认与宋为“甥舅之国”。唐与吐蕃的和亲,一直到今天仍是汉藏人民口碑相传的佳话。

编辑推荐

《中国民族文化百科(套装上下册)》是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民族文化百科(套装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