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丛书

出版时间:1995-10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中国自然资料丛书编撰委员会  页数:618  字数:541000  

前言

  旨在反映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和开发现状,研究开发利用前景、战略和对策的《中国自然资源丛书》陆续出版了。这是囊括各种资源卷和各省、区、市资源卷在内的巨著,它的出版发行是科技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对这一丛书的出版,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丛书的编著和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的专家、教授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重要条件,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对国家的兴衰至关重要。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得天独厚,总量大都位居世界各国前列,有960万平方公里辽阔的疆域和广袤的土地;有遍布成网的江河水体;有丰富齐全的矿藏;有茂密的森林;有广阔的草地;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有多彩而诱人的景观。这些都是我国人民得以繁衍,民族得以文明昌盛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加上开发历史久远,不合理开发利用和浪费破坏,如土地的乱占滥用、矿藏的乱采乱挖、森林的乱砍滥伐、草地的超载过牧等,造成多种资源日趋减少和贫化,人均占有资源量很低,几种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及世界人均占有水平的一半、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甚至只有七分之一。因此,从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来说,我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此外,我国资源的生产力和资源效益低,如中低产农田比重大,多种矿产资源品位和回采率低,草地产畜量少,水资源南丰北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根据这样的国情,需要切实加强对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开发、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作为我这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的一部分,丛书总编委会与中国气象局气候司的领导对本书的编写作了具体指导,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本书共分四篇:第一篇是气候资源概论,主要论述这一资源的基本概念、性质、分类、形成因子等。这一部分目前尚无成熟的材料以供借鉴,主要基于对现有情况进行归类提炼和分析研究而成,以供参考讨论,为今后这一工作的完善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二篇是中国主要气候资源要素的分析与评价。由于人们对气候资源的利用价值缺乏认识,因而未能充分开发利用。今后,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必须对我国主要气候资源进行分析评价。所以,这一部分从气候要素的基本特点入手,就会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与通用性。    第三篇论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主要分行业进行论述,可为有关行业提供参考,同时也提供了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总体概念。此外,还在此基础上,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其前景。    第四篇是中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问题,主要探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有关因地制宜、气候灾害、气候变化、科技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趋势避害、合理安排生产布局,促进气候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气候资源概论  第一章 人类对气候资源的认识  第二章 气候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第三章 气候资源的形成因子  第四章 气候资源的评价第二篇 中国主要气候资源要素的分布与评价  第五章 辐射与日照  第六章 热量资源  第七章 降水资源  第八章 风资源  第九章 海岸带气候资源第三篇 中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第十章 农业气候资源  第十一章 气候能源  第十二章 建筑气候资源  第十三章 人类生物与气候资源  第十四章 交通运输与气候资源  第十五章 气候资源与被服、旅游、盐业、商业、食品及其它第四篇 中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问题  第十六章 气候资源的利用与因地制宜  第十七章 气候灾害与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第十八章 气候变化与对策  第十九章 技术发展与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第二十章 气候资源管理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林木年龄标志林木的成长发育阶段,一般说来,树木年龄越大,树木的发育越粗壮,树林的郁闭度就增大,到达林冠下面的总辐射就减少。不过也存在着另一种情况,壮林时林中总辐射到达量最小,幼林和老龄时期林中的总辐射反而有所增加。  在森林中,各个高度上的辐射强度是不同的,越接近地面,太阳辐射减弱越厉害。从图5-13上可以看出,当太阳辐射进入林中时,绝大部分能量在冠层中已经失去,在树干间太阳辐射的损失就已变得相当缓和,在林中地面上获得的辐射能量还不到10%。在晴天,直达辐射较多,林中的太阳辐射的相对减弱也多;在阴天,主要是散射辐射,林中的辐射的减弱相对地比晴天缓慢。  总的来说,林中的太阳辐射总量比空旷地区小得多。一般,森林中太阳辐射总量只有空旷地区的40%,如果林中有第二层林木时,其获得的太阳总辐射量还要小得多。  二、农田中的太阳辐射状况  农田作物对太阳辐射有两个作用面,太阳光进入农田植被后,一部分被作物茎叶反射,一部分被作物茎叶吸收,这种吸收和反射又是在不同的层次叶面和茎秆上多次进行,经过层层削弱,通过茎叶间隙到达地面的才是透射部分。如图5-14所示,直达辐射、散射辐射和总辐射三种光强的铅直分布曲线的趋势是一致的,都是从作物顶部向下递减,开始递减较慢,至作物中间迅速削弱,下层递减又变得缓慢。其中,散射光强的递减大于直射光强。  由于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直射光强、散射光强和总光强都有日变化,其日变化的变幅随着由作物顶部向下部深入而越来越小。  实测资料表明,农田作物各层冠层中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不同的。随着日出到正午,吸收辐射能最大的那层高度逐步由上向下移动,在早晨6-7点钟,小麦田最大吸收层在60-70厘米,9-10点钟降至40-50厘米,至11-12点钟最大吸收层降到最低的30-40厘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