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罪研究新动向

出版时间:2005-6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作者:孟庆华  页数:464  字数:303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系完整   本书将受贿罪的诸多问题梳理成十六章,前三章分别是受贿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对策,受贿罪的立法及其司法解释沿革,受贿罪的概念及其种类问题等;后五章分别是受贿型犯罪的界定问题,受贿罪与滥用职权罪等相关罪的界定问题,受贿罪与行贿罪、介绍贿赂罪的关系问题,受贿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受贿罪的立法完善问题等;中间的第四章至第十一章主要是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停止形态、共同犯罪、牵连犯处罚等问题,这属于全书的重点与核心内容。此种体系结构基本上立足于一个受贿犯罪的产生、认定与处理的全过程,具有完整性与严密性的特征。   二、理论深化   受贿罪的理论问题是刑法总论的具体化。本书所探讨的受贿罪能否有间接故意与过失罪过形式问题,“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客观要件还是主观要件问题,受贿罪的预备与中止形态、既遂与未遂形态问题,受贿罪的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共犯问题,非国家工作人员在共同受贿犯罪中的地位问题,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人员共同受贿犯罪的定性原则问题,国家工作人员与其亲属共同受贿犯罪的认定问题,单位主体与自然人主体共同受贿犯罪的认定问题,受贿罪的牵连犯处罚原则问题,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受贿罪的研究,丰富了刑法分则的理论宝库。   三、实践指南   刑法理论源于司法实践,而又要回归于司法实践,才能真正使刑法理论发挥出拉有的作用。本书重点探讨的受贿罪主体问题,包括党务人员、村委会成员、村党支部书记、足球裁判、律师、普通医生、记者、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以及“假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主体问题;受贿罪的数额标准、具体数额计算等数额问题;受贿罪与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单位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贪污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罪的界定问题;受贿罪与行贿罪、介绍贿赂罪的关系问题;受贿罪的“积极退赃”、自首、缓刑与死缓适用等刑事责任问题,都直接对司法人员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与处理受贿犯罪案件具有指南性作用。   四、立法参考   本书就受贿罪的立法完善专设一章,从受贿罪罪名、受贿罪构成要件以及受贿罪的刑罚等方面,分别探讨了受贿罪的立法完善问题。其中所提设立“职务受贿罪”、离职受贿罪、中介受贿罪等罪名,以及将受贿对象由财物扩展至“非物质性利益”等立法建议,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五、资料翔实   本书所引用的报刊、书籍等文献资料多达数百处,另外还利用网络搜集了最新发生的一些受贿大案,这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严谨治学态度,另一方面也为刑法学界的其他专家学者继续深入研究有关受贿罪问题,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和基础。

作者简介

孟庆华,男,山东省济南市人,1983年7月山东大学科社系法律专科毕业,1983年7月至1989年8月在山东经济学院图书馆工作,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1993年3月至1998年9月在山东大学法学院任讲师;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受贿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对策   第一节 受贿犯罪的特点   第二节 受贿犯罪的成因   第三节 受贿犯罪的对策第二章 受贿罪的立法沿革及其相关司法解释   第一节 受贿罪的立法沿革   第二节 受贿罪的相关司法解释第三章 受贿罪的概念及其种类问题   第一节 受贿罪的概念问题   第二节 受贿罪的种类问题第四章 受贿罪的客体问题   第一节 受贿罪的侵犯客体问题   第二节 受贿罪的犯罪对象问题第五章 受贿罪的客观方面问题   第一节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要件的适用问题   第二节  “收受他人财物”要件的适用问题   第三节  “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的适用问题   第四节 受贿罪客观方面的具体司法认定问题第六章 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第一节 佛教协会工作人员与乡镇卫生院院长能否构成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第二节 党务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第三节 村委会成员与村党支部书记能否构成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第四节 足球裁判能否构成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第五节 律师能否成为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第六节 普通医生能否成为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第七节 记者能否成为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第八节 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成为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第九节 人大代表能否构成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笫十节  “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第十一节 “假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主体问题第七章 受贿罪的主观方面问题   第一节 受贿罪的罪过形式问题   第二节 “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客观要件还是主观要件问题第八章 受贿罪的数额问题   第一节 受贿罪的数额标准问题   第二节 受贿罪的具体数额计算问题   第三节 受贿罪数额的立法价值问题第九章 受贿罪的停止形态问题   第一节 受贿罪的预备与中止形态问题   第二节 受贿罪的既遂与未遂形态问题第十章 受贿罪的共同犯罪问题   第一节 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共犯问题   第二节 非国家工作人员在共同受贿犯罪中的地位问题   第三节  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人员共同受贿犯罪的定性原则问题    第四节  国家工作人员与其亲属共同受贿犯罪的认定问题   第五节 单位主体与自然人主体共同受贿犯罪的认定问题   第六节 受贿罪共同犯罪的处罚问题第十一章 受贿罪的牵连犯问题   第一节 受贿罪是否存在牵连犯问题   第二节 受贿罪的牵连犯表现形式问题   第三节 受贿罪的牵连犯如何处罚问题   第四节 受贿罪的牵连犯案例评析第十二章 受贿型犯罪的界定问题   第一节 受贿罪与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界定问题   第二节 受贿罪与单位受贿罪的界定问题第十三章 受贿罪与相关罪的界定问题   第一节 受贿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界定   第二节 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界定问题   第三节 受贿罪与诈骗罪的界定问题   第四节 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定问题   第五节 受贿罪与挪用公款罪的界定问题第十四章 受贿罪与行贿罪、介绍贿赂罪的关系问题   第一节 受贿罪与行贿罪的关系问题   第二节 受贿罪与介绍贿赂罪的关系问题   第十五章 受贿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第一节 受贿罪的“积极退赃”的适用问题   第二节 受贿罪的自首适用问题   第三节 受贿罪的缓刑适用问题    第四节 受贿罪的死缓适用问题第十六章 受贿罪的立法完善问题   第一节 受贿罪罪名的完善问题   第二节 受贿罪构成要件的完善问题   第三节 受贿罪的刑罚完善问题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编辑推荐

  受贿罪是一个刑法分则中终结国家工作人员权钱交易行为的罪名。作者以受贿罪的法条规定为依据,较为深入、系统地探讨了有关受贿罪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全书体系完整,层次清晰,立论有据,观点鲜明,资料翔实,不仅丰富了研究受贿罪的理论宝库,有利于实践正确认定与处理受贿犯罪案件,而且也对受贿罪的立法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储槐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受贿罪研究新动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