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

出版时间:2000-1-1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罗伯特・希尔福斯,芭芭拉・爱泼斯坦  页数:337  译者:高宏/乐晓飞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仅是此书收录的一篇文章名,实际上这是《纽约书评》的论文选,收录了杂志社近30年的文章经典。出现在其上的作者包括昆德拉、米沃什、哈维尔、布罗茨基 ……几乎所有世界级的知识人物都出现过,值得一读,值得珍藏。

书籍目录

译者序言
政治与社会
1 关于暴力的思考
2 我为什么不屈服于权力
3 爱因斯坦和以色列
4 偏头痛
5 瓦兹事件之后
6 在萨尔瓦多
文学与艺术
7 论摄影
8 两个诗人
9 娜杰日达・曼德尔施塔姆
10 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
11 生命之泉
12 安迪・沃荷的崛起
13 热爱飞翔
14 马勒的重现
15 来自德国的女孩
16 一个僧侣诗人在越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纽约书评论文选》,这是一本在我书架上躺了三年的书。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时间读,但没想到这次在到济南去的动车上居然就翻完了。
      这本书首先让人知道了世界上还有“纽约书评”这样一个美国知识分子圈的文化刊物,我想其地位大概如同中国的《读书》吧。对这本书,我主要的感受有二:
      一、本书立场基本上是自由主义,再确切点说偏左派。当然,美国的左派和中国左派的含义迥然不同,而且所谓左中右派别的区分都是懒惰且回避问题的做法。说这本书是偏左派的自由主义,只是说他们都是反对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强权(萨哈罗夫《我为什么不屈服于权力》);坚定的支持言论自由和种族平等(哈德维克《瓦兹事件之后》);为二十世纪的艺术摇旗呐喊等(休斯《安迪沃霍的崛起》)。其撰稿人有以赛亚柏林、苏珊桑塔格、汉娜阿伦特、斯特拉文斯基等。这些作者有很多都是犹太人。所以,这本书的声音也显得惊人的相似:典型的美国主流价值。当然不是说这就不好,而是说,这样的话,这本书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它不过是生活在美国并操心全世界人民政治状况的一批人的口味和喜好。以我一向所站的古典立场(词不达意,知者自知)来看,这种价值观并不能让我拍案叫绝。
      
      二、但落实到具体的文章,话就不能这么简单来说。每一篇文章都是可读的。阿伦特的《关于暴力的思考》,把暴力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条分缕析的甚为清晰,让人头脑冷清许多。桑塔格的《论摄影》节选,其经典性勿许多言。布莱兹《马勒的重现》的确击中了我对马勒的误读,事实上我一直以来并不喜欢马勒,他的《大地之歌》曾让我昏昏欲睡。但正如本文作者所言,对马勒的欣赏要换一个耳朵。安南《来自德国的女孩》是篇很诙谐地电影女星小传,恰恰就是我常在银幕上见到的黛德丽,对这个女人一部书也是不够的。有些女人永远无法模仿,遑论复制,能够在银幕上见到已经是时间的恩赐了。还有以其命名本书的查特温的《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即曾作为纳粹军人的一个德国浪漫主义作家容格尔,但他有时太像一个法国人。于是,他在二战时的经历书写了一个破碎时代的温吞的人,就像今天的某人一样,所以本文还是相当让我喜欢的。
      
      总而言之,这本书只能说一般般,因为我从中嗅到的某种special的旨趣的味道太浓了,换句话说,我并不喜欢这种纯粹现代性言说的调调。
  •     这本书是一本评论集,其中摘了很多知名作家对于各种文化现象的评论。对于我来说,说实话,有些看起来确实有些尖酸难懂,可能是因为没有当时的backgound很多东西理解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不过那种对于生活中苦难的感触确实亘古不变的。
      总的来说,有些文章个人看来写的很真实,而且有时也不乏作家对自己的调侃,看起来有时还觉得挺幽默。
  •     这本书是在一个破败的小书店找到的,跟一堆盗版书放在一起,所以也就卖了盗版的价格。还没有看,翻译作者也不了解,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如果能评价一下里面的翻译水平那就再好不过了。读书,最怕曲解。
  •     前几天在小屋偶然发现一本好书,上厕所前胡乱从书柜里翻出来的:《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纽约书评》论文选1963-1993》。看了下版权页,2000年出版的,那么我买它也应该有年头了,可这次却是第一次好好的“捧读”。书名仅是其中一个选篇的题目,草草浏览了一下目录,一篇篇好像都很吸引人的样子,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居然也在其中,前几天我差点为了此文专门去买本她的书。第一篇是汉娜·阿伦特的《关于暴力的思考》,一位优太作者,内容估计过于“阴暗”,暂且略过。第二篇安德烈·萨哈罗夫的《我为什么不屈服于权力》不再略过,午睡前看了一半,大概10页左右吧,叙述的是(依我看来)为什么他会成为一个“持不同政见者”或“跟政府对着干者”的大致过程。我一向对这种导致人们走向自己原本阵营的对立面的过程有兴趣, 边续边想,这种过程我即使不读我也能够想见,无非就是一件件让他看不惯的事逐渐累积,最后导致了一个原来的“老实人”开始行动,并不是妄图以小搏大,仅只是想以一己之力在岌岌可危的大厦底部再抽走一块砖,不能改变它,那就推翻它,如作者初衷此文当然给“世界和平”帮了忙,给来日的“邪恶帝国”的解体也帮了忙,更给制造出这一标签的另一“帝国”也帮了忙。笔的确是有力的武器。随便翻翻也没细想,先说这些。目前为止,觉得此书很好,一篇篇都很钩人。
  •   翻译得差
    中央编译已经不行了
  •   书中的《论摄影》是节选本,湖南美术出版社出有全本《论摄影》,白本简装,美丽之极。
  •   的确是好书,可惜我买不到,借了看,无法收藏。影向最深的就是: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
  •   这么说翻译的应该没有问题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