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辩护

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页数:263  译者:王瑛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和道德问题的批评》代女权主义奠基人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部经典之作。在2005年英国著名作家梅尔文·布拉格评选出的12部影响世界的作品中,本书与《圣经》、《物种起源》、莎士比亚戏剧等一同入选,这部著作在人类进程当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在这部重要的女权主义经典文献中,玛丽对当时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这种教育使得女性处于一种“无知和奴隶式依附”状态,是造成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的罪魁祸首;她把婚姻视为一种“合法的卖淫”,对女性自甘沉沦于依附甚至奴性状态深感痛心;她主张女性的权利同男性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呼吁给予女性同男性一样的教育权、工作权和政治权;她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就必须消灭教会,废除军阶制,而其中最为根本的则是革除君主专制。玛丽的这些见解不仅在当时是前卫大胆的,即便在今天看来也称得上是惊世骇俗的。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作者前言第一章 对人类权利和有关义务的思考第二章 对性别品质的流行观点的讨论第三章 再论性别品质的流行观点第四章 探讨女性容易堕落的各种原因第五章 谴责某些作家将女性视为怜悯对象的近乎侮辱的行为第六章 早期的观念联想对性格所产生的影响第七章 谦逊端庄——广泛的而非作为女性美德的研究第八章 各种性观念对良好道德声誉之重要性的损害第九章 社会不合理判别的有害后果第十章 父母之爱第十一章 父母的责任第十二章 论国民教育第十三章 女性因无知而造成的一些愚行结束语:反思女性习俗的变革必然期望产生的道德上的改善

章节摘录

  为了给男人的专横暴虐找到解释和借口,许多绝妙的主张被人们提了出来,以证明两性在德行修养上应该朝着完全不同的品性努力。或者用明确一点的话说,女人被禁止拥有足够的智力去得到真正称得上是美德的东西。但是,看来上帝似乎只给人类指出了一条通向美德和幸福的道路,即容许女人拥有灵魂。  既然女人不是一群生命短暂并且微不足道的人,那么为什么又要给予她们“天真”这一华而不实的名义,却让她们陷于无知的境地呢?男人不是辛辣地讽刺我们率性而为的情欲和卑躬屈膝的恶习,就是振振有词地抱怨我们的笨头笨脑和反复无常。我的回答是:这些都应该看做是无知的自然结果!只是建立在偏见基础上的思想认识永远不会稳固不变,当没有任何遮挡来削弱它的力量时,这股潮流就会裹挟着极具破坏性的力量蔓延开来。从她们的孩童时代开始,女人就被告知应该以她们的母亲为榜样,学会一些人类的弱点,正确地说应该称之为行事狡猾、性情温柔、表面遵从,并且小心谨慎地遵守平庸的礼节,这样她们就会得到男人的保护。如果女人长得漂亮,那么其余的一切就无关紧要了,因为至少在她们生命当中的20年里可以得到男人的保护。  弥尔顿就是这样来描述我们第一个脆弱的母亲的。尽管他告诉我们,女人是由温柔和甜美迷人的优雅塑造而成的,可是我还是不能明白他的意思,除非他以真正的穆罕默德的口吻,试图剥夺我们的灵魂,并且旁敲侧击地说,上帝只是为了把我们创造成具有甜美迷人的优雅和温顺盲目服从的人,以便当男人不再沉思冥想的时候来取悦他们的感官。  他们这样劝告我们,让我们变成温和而驯顺的禽畜,这是在多么粗野地侮辱我们!比方说,他们热心地、频繁地奉劝我们,要通过动人的温柔,通过顺从来得到支配权。多么幼稚愚蠢的说法!堕落到用这种险恶的手段来取得支配权的人,是多么低微可鄙啊!她能成为流芳百世的人吗?“毫无疑问,”培根勋爵说道,“就肉体来说,人与禽兽属于同类;如果人在灵魂上不跟上帝相似,他就是一个卑鄙下流的东西!”男人企图让女人永远处于一种幼稚状态,以此确保女人保持让男人满意的举止,这在我看来的确是极其不明智的做法。卢梭希望男人和女人都停止理性的发展,他的这种观点倒是更合乎常理一些。因为如果男人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那么女人也会来品尝一下,但是,由于她们的理解力现在正受到存在缺陷的教养的熏陶,因而她们得到的只能是有害的知识。  孩子应该是天真无邪的,这一点我同意。但是当这一形容词运用到男人或者女人身上时,它只不过是软弱一词的礼貌的说法。因为如果承认女人天生注定能够获得人类的美德,并且通过运用她们的理性来培养坚定的品质(这种品质是女人未来希望的最坚实的基础),那么她们就必然会被容许转向光明之源,而不会被强迫在微弱的星光下探寻她们前进的道路。我承认,弥尔顿的观点跟我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他只认为女人美貌的权力是不能废止的,尽管很难从他的两段诗句中(我把这两段诗句抄录下来作为对比)看到一致的地方。伟大的男人们常常会被他们的感觉误导,而犯类似的矛盾错误。……

编辑推荐

  《女权辩护》出版于1792年,是英国现代女权主义奠基人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部经典之作,是第一部伟大的女权主义著作。在2005年英国著名作家梅尔文·布拉格评选出的12部影响世界的作品中,《女权辩护》与《圣经》、《物种起源》等一同入选,这部著作在人类进程当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在这部重要的女权主义经典文献中,玛丽对当时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这种教育使得女性处于一种“无知和奴隶式依附”状态,是造成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的罪魁祸首;她把婚姻视为一种“合法的卖淫”,对女性自甘沉沦于依附甚至奴性状态深感痛心;她主张女性的权利同男性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呼吁给予女性同男性一样的教育权、工作权和政治权。她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就必须消灭教会,废除军阶制,而其中最为根本的则是革除君主专制。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女权辩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认为夏娃真是亚当的一根肋骨,所以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看法是不能成立的,充其量也只能承认,这个看法证明;自从远古时候起,男人就觉得使用他的实力来征服他的终身伴侣对他有利,并且用捏造的事实来说明她应该甘受压迫,因为整个宇宙都是为了他的便利和享乐而创造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作者女权意识形成的由来】
      
      从前言可知,作者“出身于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她的家庭生活很不幸福,父亲酗酒成性,母亲愚蠢无能,不仅使她生活困苦,而且使她得不到家庭温暖和良好家庭教育。她在受过一些初等教育之后,不得不离开家庭自谋生路。她先后做过小学教师、护理工作和家庭女教师。不愉快的家庭生活和谋生的艰辛,不仅磨练了她的一只,促使她勤奋学习,而且为她走上写作道路创造了条件。”
      
      显然,作者的独立意识和对性别不平等的强烈感受并非“天赋”或“深得某大家真传”,完完全全是生活的产物——自力更生的成长经历决定了她的独立意识,而她对资产阶级的归属感认同感又决定了她只为有产阶级的女权去鼓与呼:
      
      “从广义上来说的美德,我在下层社会中见到的最多。许多贫困的妇女,以她们血汗来抚养子女,维持着因做父亲的人们有败行而行将离散的家庭……的确,我在那些难得有机会接受教育然而却表现出英勇行为的贫苦妇女中,见到她们所表现的良知良能,有力地证实了我的看法:一切琐碎无聊的事情使妇女成了琐碎无聊的人。”
      
      所以这本书的读者定位仅限资产阶级妇女,所提及的“当时的妇女地位”,也仅就她们情况而言,和劳动妇女完全不沾边。不过由于资产阶级习惯性地自命为全民代表,所以作者也就不加以区别了。
      
      【殷情与柔弱】
      
      当女性只须且仅能通过美貌而尊贵、而无偿享受他人殷勤,她们就被鼓励倾向把美貌看作高于他者良好品质,重视取悦讨巧的技术,并把成就感的基础建立在取悦的人数之上。而与此相对的,男性的“这种殷勤和尊重,并不是出于人与人之间的由人情和文明礼貌所规定的礼尚往来。”
      
      作者指出,“琐碎的殷勤”“空洞的尊敬”在助长/鼓励/默许了女性的依赖性同时,也是对女性严重的歧视:“男人认为这种殷勤最适合于他们献给女性,而这种殷勤举动事实上正是带有侮辱别人意味地支撑他们自己的优越地位。对于一个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表示敬意,并不是恩赐。……妇女被有礼貌地放在了她们的地位上因而受到了局限。”
      
      与如今把女性看做“情感的俘虏”的观点不同,作者认为痴情仅仅是依赖性必然导致的恶果。她说,“过分偏重感情当然会削弱心灵方面的其他力量,并且妨碍了智力发展到统治一切的程度。”作者对这种堕落是如此的激愤,以至于说:“我诚恳希望除了为爱情所激起的行为以外,在社会上看不到男女之间的区别;我坚决相信这种区别是妇女性格软弱的根源。”
      
      【病态审美观的一唱一和】
      
      作者承认男性在体质上优于女性,但反对把娇弱看作女性的一种美感所在,鼓励女性增强体质。“果真体力是男人似乎有些理由来自夸的东西,那么女人为什么那样糊涂,竟至以自己的缺点为骄傲呢?……即使不是怎样来增强女孩子的体力,至少也万不可以用‘美’和‘女性优点’等错误观念来摧残她们的体质;也不可以使女孩子习染上这样一种含有毒素的观念:认为一种缺陷,经过任何一种推理的质变过程,就能变为一种优点。……假如女性一般在深信两方面软弱的话,它来自教育的比来自天性的多。”然而目前社会仍在鼓励女性的柔软。与其说是由于无知的错误,倒不如说是因为男性可以从性上获得征服欲与虚荣,因此恶意地希望女性去保持勾起自己欲望的状态(柔弱与不堪一击的抵抗)。而这种病态心理又因为商机无限和传媒工业灌输而被放大、难以根除。
      
      感性如果没有理性作为基础,不免是肤浅,而妇女的感情用事被恶意地纵容并自食其果:“她们的过度的敏感不但使她们自己不舒服,而且也使别人感到讨厌。当她们应该运用理智的时候,她们整个思想都集中到那些能够刺激起感情的事物上去。她们的行为是不坚定的,她们的意见是摇摆不定的。她们由于一时高兴和冲动,对许多事情都具有热情;然而这种热情绝不会集中成为坚忍不拔的力量,很快地就会冷下来;等到热情自行消散,或遇到其他在理性上绝不予以重视的、一瞥即逝的感情时,就产生了无所谓的态度。……这种看法不应只限于对女性适用,不过在目前,我只把它用在女人身上而已。”
      
      而在讨论女性固有的胆怯形象时,作者认为“这些恐惧若不是装腔作势的话,可能产生一些讨人喜欢的姿态”。讨人喜欢(卖萌?),大概说的就是刺激他人的保护欲。男性在幼年对未知世界的胆怯程度应与女性是差不多的。但在社会性别角色定位下,有了女性的柔弱作为对照,行为上也不得不“勇敢”起来以和女性区别。“假使女孩子的胆小不受到培养,或者说不制造出来,而是像对待男孩子的怯懦那样来对待它,我想很快我们就会看到妇女具有更为尊严的形象。”
      
      总而言之,作者反对把性别差异给女性造成的弱势引以为审美对象。她要求女性和社会应力地去克服这些弱势,从思想与独立性上,而非从身体、柔弱性上去发现女性的美。
      
      【性别不平等的经济基础】
      
      作者比较简略地探讨有产家庭中妇女地位下的经济原因。她举的事例真是“婚姻只不过是财产捆绑”的最好体现。无经济基础的妇女她们所拥有的权势仅仅来源于她们作为身为男性现在的或潜在的床上用品:
      
      “这里,女性敏感的根源来自于依赖。即使女性的多疑好猜忌令人厌恶,但这也是剥夺自主性、缺乏理性思考训练的后果,“男性对女性的注意,对女性的敏感特别起作用,她们由年幼时代起即开始训练这种感应了。”正是因为经济上的完全依赖,因此迫使女性不得不花费大量心思关注丈夫是否对自己的兴趣消退,从而产生猜忌等等。对财产的打算挤占了无经济基础妇女思维的大多数,这种情况下谈何人格独立呢?
      
      【性别不平等与社会不平等】
      
      一个劳动者除开工作的时间支出外,必须从事家庭经济活动,负责劳动阶级的再生产(养育下一代劳动者)和劳动力的再生产(休息以恢复工作状态),必须用心经营社会关系以满足交际需要(亲朋好友),还可能要应付来自产业后备军压力(充电以避免自己失业或得到更好的工作)。这些事项扣除之后的剩余时间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闲暇,才能作为个性发展的基础。
      
      然而显而易见,大多数人的非工作时间通常被家务所占据。家务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意义与(阶级社会下)家庭制度的私有制基础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社会只能在巩固个体家庭和通过社会化分工削弱、乃至消灭家庭制度上选择一条出路。阶级社会的调和表现为基于阶级的差别对待——劳动阶级的个体家庭通过意识形态和暴力机器得以巩固,而有产阶级中则鼓励有限的、不平等的社会协作。无论是过去的家仆还是今日的家务工人,都是这种畸形的社会协作形式的不同表现。它通过牺牲贫穷妇女的闲暇来增加较富裕家庭妇女的闲暇。这仅仅是一种剩余时间在社会成员间的转移,并没有根本改变普遍的闲暇匮乏。
      
      自力更生成长的作者显然也意识到了闲暇是个性发展基础,而个人闲暇和家务劳动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作为市民家庭出身的她赞同阶级社会的解决之道:“有了足够的钱……就不必把心思都放在使思想感情狭隘的紧张的家庭经济计划上……可以雇用这些贫苦妇女,同时她们自己就可以亲自来管理家务,教导子女和锻炼自己的心灵。”
      
      另外比较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把社会简化为“男人对女人的统治”。她指出,“一直约束女性,使女性驯服的论点反过来也适合于男人自己,多数男人永远为少数男人所奴役。”在作者看来,顺从丈夫被等同于理性贤能,和顺从统治者被等同于良民无异。
  •     昨天晚上和成都的叶老师聊天,在散聊的过程中,我们似乎把话题无意推向了女权的浅薄层面。
      
      准确地说,是我自然而然再次思考到了那里。
      
      她说,女人都是情绪化的动物。又提到人性。
      
      这几个词联系起来是人类的一半历史:“人性”、“女人”、“情绪”、“动物”。不过说句实话,如果不是因为手里在读《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和道德问题的批评》这本书,涉及到这些话题的讨论,在我的人生经历上,注定是无意义的。因为还没有活过来。
      
      还不是过来人。
      
      但是我有经历。高高低低或深深浅浅的脚印。有些是主动走的。有些是迷路所致。
      
      而这本书,虽然写于一百多年前,但是她在积极论述观点的同时所挑选的那些事实并没有因为时间而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究竟是什么呢?
      
      女人,问问你自己。你是否真诚地关心过自己的家庭?你是否在微笑的背后对同类暗藏杀机?你是否花了很多钱去装置你的衣柜但是始终少最漂亮的那一件?你是否在交际过程中因为直率不受欢迎而开始向老道的女人学习,学习装腔作势,学习矜持和端庄?你是否习惯性地吃醋?你是否容易多愁善感,但是仅仅关心你自己的小情小调?
      
      这位玛丽女士早早就看穿了这一切。她把女人的性情定义为“善良背后的狡诈”。而这些品相的功能就是为了成功地抓住一个男人或者同时抓住几个男人,在“端庄”的社会气质下进行放荡不羁的刺激之事。
      
      而这些最大的伤害并不完全是针对女人本身。当然当年华老去,许多技术性的东西已经无法发挥作用了。更重要的事情是,女人的虚荣和野心伤害的可能是自己的下一代。并且容易培养出同样的孩子。
      
      拯救堕落的只有理性和品德。这很有趣。把这本书所提倡的价值观放到目前这样的社会现实,几乎就是讽刺。
      
      人人忙着在婚姻中各怀鬼胎或者同床异梦,试图通过各种非常手段尽快“超越这平凡的生活”,谁会洗心革面重新开始,只是开始平凡的生活?如果都像玛丽学习,这个世界会多出许多理性而具有品德的女人,谨慎面对自己的选择,并且勇于承担后果,但是同时,这个世界就会少了许多争奇斗艳的事情,少了一种风景。
      
      
      
      
      
      
      
  •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reference-books/marxist.org-chinese-stabile.htm
  •   在交际过程中因为直率不受欢迎
    适应其实是个很矛盾的话题
  •   是呵
  •   嗯 不展开了
    要说好多才能把意思讲的词很达意
  •   关于直率,展开一下:
      在很多事情上,于公于私,有些人特别不能接收批评,好像别人否定的评价一定是否定的动机,你直接指出来当事人就会不悦,本可以坦率的讲一定需要技巧的包装,否则你很容易不受欢迎。难道是国人这么提倡避讳文化?
  •   虽然这点是不分男女的吧,只是说说这个意思
  •   虽然mary是这样说了。但实际生活中她婚前的2次爱情都……第一次是一个有妇之夫,她想和与这对夫妇共同生活,与男子保持精神上的恋爱。第二次为一个美国商人生了一个私生女,遭到遗弃后疯狂的失去尊严的哀求,甚至为其自杀过2次。这……
  •   理性的力量还不如情感的力量强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