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经典作品

出版时间:2004-9-1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作者:苏青  页数:38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作者简介

  苏清(1917-1982),女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冯和仪。浙江鄞县人。30年代在上海《论语》、《风雨谈》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小说《结婚十年》,散文集《浣锦集》。1943年创办《天地》月刊。建国后蛰居上海。

书籍目录

散文谈女人谈男人谈性论女子交友论红颜薄命好色与吃醋真情善意和美容小姐辩妇人之道交际花女人与老女性的将来财徒与荡妇第十一等人谈婚姻及其他恋爱结构养孩子的职业化现人母性小天使母亲的希望夫妻打官司论夫妻吵架论离婚再论离婚牌桌旁的感想送礼谏夫教子好父亲吃与睡归宿写字间里的女性女作家与美貌敬告妇女大众小说结婚十年歧途佳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苏青经典作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很早前买的书 最近才开始读
      也对 小时候是看不懂那些言论的
      或许貌似看懂了 其实并未懂 却被错误的理解误导了过去
      无论是爱玲还是苏青的书 都应该大了些才看
      只不过爱玲的言语没有苏青直白
      她绕了个弯子 娓娓道来 你很容易被那些亲切的话语欺骗过去了
      以为没什么 只是没看明白其中的缘故
      最近闲了些 开始打书架里没有动过的那些书的脑筋
      选了这本 因为前半散文 比较轻松的看
      没想到 那个年代的话语如同是现在时代的写照
      我错了 并非是摩登 并非是现代
      事关男女 本质永久不变
      若干年前如此 若干年后依旧如此
      
  •     和朋友在月湖边散步,忽然说起了苏青。这个宁波女人当年就在这湖上泛舟夜谈呢,想起来与她竟还是校友。第一次读《结婚十年》和她的散文就是在那湖心岛上,还只是初中生的年纪,对油盐酱醋生儿育女的的生活描写没兴趣,印象最深的是那些老宁波的民俗画,一帧帧幡然纸前。春分、谷雨、忌上梁,宜嫁娶。相量盏与好日酒,注夏绳并祓高秋,那都是出没在幼年童谣里的记忆,在诗经阅读里换上文学的脸面再次登场。我是把苏青诗化了,一厢情愿地误读了她。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再看苏青是大学里的事了,年纪长些,世故自然也通些。看到苏青把人情讲得凉薄而透彻,自以为得趣。那时候迷着海派小说,以之为现代文学的正统,于是又嫌苏青入世太深,规避得不够决绝。后来想,海派的许多作家,看着是密密实实的家常底子,骨子里却有种四壁萧然六亲不认的杀性。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理性的水平面,成就公正的镜像。说到底还是自恋与世故吧,想做个与世无涉纤尘不染的临水照花人。然而文学终究是无所谓正道的东西,哪怕写的只有自己,有时看着也沧桑多情得很。
      
      上面两句说的是谁不必明言,既然讲苏青,这个女人免不了还是要提起。夏至清掘出张来,“张热”才顺带地成就了苏青。这两个女人真是宿缘了,以张的孤高自矜,居然肯引同时期的一个女作家为同调,甚至说出“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 这样的话来,很让人诧异。苏青如何能引起张的惺惺之感,除职业境遇相似之外我实在想不出别的理由。相近的审美取向和文学观念?回避时代话语、淡化政治主题、肯定世俗欲求,以常态的世相描绘对人生进行诗意关照,如此等等,用学院派的话倒是有一大堆可说的,可惜统统是废话,张这样的人未必孰以为是。我猜想大概是女人再孤标傲世也需要一两个闺蜜来聊聊家常里短八卦经,这是某种不可替换的心理需要。道理就是这么简单,真正的勇士,就要敢于说出那种别人听了想揍你的大白话,这是鲁迅先生教我的真理,哈哈。
      
      就像张爱玲所说,苏青的“隽逸”其实是无意的,如果说她的文字通过对世态炎凉的一份理解,和对凡常生活的一种体贴,获得了某种诗性创作所需要的情感,因而使其上升到了一种更深刻的意义层面,那么这也只是无心插柳的结果。当代某些研究者将苏青与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池莉放在一起进行类同比较,得出结论认为两者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殊不知新写实主义对文本意义的“深度模式”所进行的反抗,本身就是埋沉于思想深处的一种深度意识。同样是写饮食男女、婚姻生育,池莉们所选择的往往是—般人极容易忽略,而—旦被写出又使人不得不感到新鲜、惊心,富有张力的材料,由个人生存体验所张扬出来的是一种对文学主题的重新预设。而苏青的态度向来很明确,虽然她并不刻意拒斥那些终极价值和终极信仰的追求,但她也从来就不讳言,她是为生活而写作的,不是为了自己写文章有趣,而是为了生活,在替人家写有趣的文章。文学创作对苏青来说只是一种谋生手段,这种商业化写作的实利主义态度就决定了她的创作心态,她笔下原生态的生活情状不仅在主题上无关宏旨,题材上也不可能越出自己的生活经验之外。
      
      身为五口通商城市市民的宁波人,很早就将市场这种契约经济的特性了解清楚,自觉地将诚信从农本社会的情感依据转化为了商业社会的理性依据。苏青的思想大抵也是基于一种实用主义,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一再体现出现实原则对理想原则的胜利。女权意识她有,曾经为一个“谋杀亲夫”的下层妇女多次写文章辩护,甚至做出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以及“女子不大可能爱男人,她们只能爱着男人遗下的最微细的一个细胞——精子”这样的惊世骇俗之语。然而苏青根本不能算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直言不讳地称:用丈夫的钱是一种快乐,说过自己是“带着十二万分惋惜与同情之感来写完这篇《结婚十年》,希望普天下夫妇都能够互相迁就些,可过的还是马马虎虎过下去吧,看在孩子份上,别再像本文中男女这般不幸”以及类似的话。对于女性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依附性,她有内审意识,太注重物质生活的稳定,她对女子的出路没有做进一步的思索。可以这么说,苏青对性别的认同感事实上是建立在某种特定的前提基础上的,即女子可以通过性别身份获得实际的利益保障,满足自身的欲望,包括物欲和人欲。在宁波人苏青看来,欲望本身并没有负载太多的东西,虽不关乎淫邪,也无所谓精神的提升。对政治和社会的批判意识苏青也有,曾经撰文《牺牲论——俗人哲学之二》来谈统治者利用群众的盲从心理来灌输吃人的道德,反对为无价值的制度思想殉葬。但结论却止于,“人们不但不肯为己所不爱的东西作牺牲,就是偶而肯替自己所爱的东西来牺牲一些小利益,也是存着或可因此小牺牲而获得更大代价的侥幸心才肯尝试的。人类都有经商的天才,不为获利而投资的人可说是绝无仅有,倘使他真个因此亏本而丝毫没得好处,那是他的知识不足,甘心牺牲乃是他的遮羞之辞。”这样的论断在个人的立场上当然无可厚非,但放在整个时代大背景下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作为一个普通的市民作家,苏青的声音并没有被湮没在时代主潮之下,小说《结婚十年》在40年代几乎家喻户晓,半年内就再版九次,到1948年底,该书已有36版之多。一个文学现象如果被一个群体所沉溺,它必然是触及了这个群体的深层心理,这个就值得我们探究原因。苏青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视角来书写社会和凡俗人生的衣食住行、世态人情,她文中务实而不避利,俗气但不失真诚的人生态度是打动人的重要原因。苏青这个喜欢说话的女人,说着或刻薄或俏皮的话,往往是只些平庸之见,也缺少回味,但就是这种平实而爽利的真话使人感到人生健康的热力,熨帖了乱世人的心灵,满足了读者的心理诉求。
      
      苏青真是狠狠入世的,认真得几乎有点戆,忍受着生活种种咬噬性的烦劳,还向往着结实健活的日子。然而这样的女子晚景却如此凄凉,82年她病榻弥留之际,身边一个至亲也无,最大的心愿只是想找一本已被列入禁书的《结婚十年》。张爱铃说,生活于她,是多一些磨难,多开一支花。生之绚烂的全部意义对于她来说仿佛就是,虽然拼命生活,也不过是溅了一纸桃花扇。(图书商报)
      
  •     小时候妈妈老是对我说做“女人命苦”,反正身心往往俱疲。老妈从小是苦大的。由于外公是宁波人所以家教甚严,吃饭的时候女儿只有端饭上菜的份,要等父母吃完饭才可以上桌。很不巧的是我妈还是最大的,人么又比较的那个,咳咳,不咋的。所以童年至青春期是一部“血泪史”。等到嫁给我爸的时候以为翻身做主人了,谁知俺爹长期出差导致一年见不着一个月。所以在婆婆的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又可以写成一部小媳妇血泪史。综上所述还只是冰山一角(据俺妈说)可是也着实令我对女人的命运有了打心眼里的惧怕。不幸中的万幸我妈没把我生成“红颜”所以不必担心“薄命”。经过教育的"改造"我反而觉得做女人真的挺好。我们不会成为只知道赚钱的机器,时不时地小奢侈一把足够让自己失去的自信统统回来。爱情,始终明白谁是最适合自己的,偶尔的怦然心动像甜点很可口不过也需要忌口。看到整天拌嘴的俺爹俺娘我知道他们很幸福。所以我也一定会很幸福。
  •     苏青跟我没有距离。虽然我们之间相隔半个多世纪,但感觉苏青就是我认识的某个女子,在勤奋地写自己的博客。
      苏青聪明、大胆、现代、不做作,如果活在这个时代,一定也是个风头浪尖的美女作家。在她那个时代,她的很多观点一定是惊世骇俗。作为半个多世纪前的一个离婚女人,她活得自由自在,骄傲地昂着头。我佩服苏青,会把她当作一个睿智的朋友、一个理想的闺密。
      遗憾的是苏青过于平实,她不会把故事讲得委婉动人。感觉她的故事就是她的生活,没有丝毫增加也没有丝毫减少。虽然她的散文妙语连珠,但人们记住的还是《结婚十年》,毕竟一般人买书是为了读故事,而不是来听教导。《结婚十年》的确好,真实细腻地记录了一个女人的小心眼、算计、辛酸、无奈、幸福……可惜苏青只有这一部小说让人难忘。苏青首先是个女人,其次还是个女人。她始终没有达到她的朋友张爱玲的高度。
      苏青的散文不能多读,因为即使是闺密,喋喋不休的说教也让人吃不消。苏青适合厕上枕边偶一为之。相信男人对她没有兴趣,因为他们不习惯平视,况且她又不脱。他们宁愿仰头看张爱玲,或低头看某个大波美女。而女人也未必需要苏青。女人的命运几千年来就没怎么改变过,不外是穿衣、吃饭、美容、打扮、嫁人、生子……许多事情女人并不是不明白,但明白了又怎样?女人毕竟是女人,这一点无法改变。
      
  •     本书描绘了主人公从结婚以到生女备受歧视,从组织家庭到夫妻离异的全过程,展示了一个一心追求新生活的时代女性的挣扎和无奈。小说中一幅幅封建家庭的风俗画在作者的笔端流淌,交织成女性心灵受屈辱与伤害的真实纪录。
    ——————————————
    我发现你发帖时间好怪,清晨呐。
  •   嗯哪,我是夜间出没的动物啊
  •   隔了n个月,接着看结婚十年
    特此留印
  •   因为张的缘故知道苏青,再寂寞装酷的女子都需要闺蜜来互相温存。苏也走语录体……
  •   偶家就在梅园小区,离月湖只隔一条马路,你散步时看到俺了吗?
  •   写得好 尤其结尾处
  •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LZ文章好,看到"桃花扇"就想起这句了.
  •   宁波人报到
  •   想起了<<桃花扇>>的哀江南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   我居然没读过苏青的书,只是在张那里影影绰绰听到她,汗,跑去找来看看。
  •   比起苏青的《结婚十年间》再看看《中国式离婚》,明显不是一个档次的
    苏青笔下的男女关系,60年后看也是不过时的
  •   苏青有种干净利落的“狠”,是有着分寸透明做人的人,这点上要比张爱玲可爱得多了。王安忆有句话说得贴切“读她的文章,就好比在听她发言,几乎是可以同她对上嘴吵架的”
  •   对我是纯爷们
  •   好像和俺妈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可怜人,不过幸运的是我妈还有我...嘿嘿!!
  •   通过你的议论,知道了苏青一些.
  •   很同意.
    一般只通过张爱玲知道苏青,觉得苏青一定聪明俏皮.
    但真读来,觉得语言平实.虽然看得出,背后是一个聪明的女人.但文字实平常一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