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简史

出版时间:2003-3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德)彼得·克劳斯·哈特曼(Peter C. Hartmann)著 ; 谷裕译  页数:146  字数:12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耶稣会亦称“耶稣连队”,为天主教的主要修会之一,1534年由西班牙人依纳爵·罗耀拉初创于巴黎,1540年获教宗保罗三世正式批准而成立。本书以简练的文笔,并以其文化发展及影响为重点,深入浅出地描述了耶稣会的发展历史。全书构思严谨、资料丰富,行文流畅、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彼得·克劳斯·哈特曼,1940年出生于慕尼黑。1967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博士学位,1969年巴黎大学再获博士学位。1976年任教于慕尼黑大学,1982年受聘为帕骚大学教授,1988年起任美国茨大学通史与近代史教授。

书籍目录

总序序前言第二章 创立和初始阶段  第一节 依纳爵·罗耀拉(1491—1556)至1540年修会成立  第二节 依纳爵·罗耀拉与宗教裁判所  第三节 依纳爵与犹太人  第四节 会祖领导下的耶稣会第二章 修会的组织结构和灵修精神  第一节 新型的修会模式   第二节 中央集权的全球性修会  第三节 《神操》与灵性生活  第四节 修会的使命第三章 1640年以前修会的发展  第一节 作为天主教革新利刃的耶稣会  第二节 对巴洛克虔敬形式的维护  第三节 耶稣会人文中学的扩展  第四节 耶稣会的官廷告解神父第四章 耶稣会的外方传教  第一节 北美洲  第二节 拉丁美洲  第三节 巴拉圭的“耶稣会国”(1609—1768)  第四节 亚洲第五章 文化成就  第一节 耶稣会文学  第二节 耶稣会戏剧  第三节 巴洛克建筑与“耶稣会风格”  第四节 人文中学教育  第五节 大学和神学院  第六节 科学研究第六章 1640年到1773年修会的解散  第一节 1650年以前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节 与詹森派的论争  第三节 与新教和启蒙运动的抗衡  第四节 逐步走向僵化以及修会采取的解决措施  第五节 耶稣会遭到驱逐、迫害和取缔第七章 从1814年修会的重建到1917年第八章 20世纪的耶稣会耶稣会各任部会长人名录会士人数统计表时间表人名索引地名索引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耶稣会简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很早以前就对这个充满秘密的组织很有兴趣。那时我在一些介绍欧洲科学东传的文章中了解到,17世纪中叶,耶稣会士把传承一千多年天学世家赶出中国的天文机构,然后编修了我们至今仍然使用的农历。没错,中国人每次过春节的日子都是他们在几百年前定好的。耶稣会是一个世界性的组织,它在成立两年之后就派传教士沙勿略前往亚洲,并于1552年在中国去世。这个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修会,拥有两万人以上的神职人员,在11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2个传教区(参赞区)和83个教省(会省),中国地区的事务归属耶稣会中华省管理。总会长常驻罗马,选举产生后终身任职,又被称为“黑衣教皇”。这个组织的历史充满迷雾,他们是天主教的利刃与权杖,新教各教会留下太多关于这个组织的负面记录:他们偷窥、他们造谣、他们异端、他们是撒旦的使者,试图将自己的秘密深深隐藏……看起来,耶稣会似乎犯过人类可以想象的所有罪恶。这个组织在绝大多数国家遭遇过各种迫害。如果需要罗列德意志、奥地利、法兰西、意大利、西班牙、荷兰、葡萄牙、墨西哥、阿根廷、中国、日本这些国家的共同点,他们都曾经驱逐过耶稣会士应该算其中一条。17世纪西班牙革命期间,当地人甚至像从前狩猎女巫那样对待耶稣会士,因为有人指控他们在井中投毒,以制造霍乱。除去被解散的那段时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应该是耶稣会最为艰难的一段时期。新兴民族国家对这些发誓效忠教皇的人充满猜疑。当国家领袖与宗教领袖的命令相矛盾的时候,你服从谁?当国家法律与教皇指令相违背的时候,你遵循哪一个?认为宗教至上的思想被称为“越山主义”,反对方又称“国家教会主义”,而耶稣会作为“越山主义”的先锋,特别受到爱国者的关注。这段历史应该对当代中国有较强的启示作用,不过至今没有看到相关论著。哈特曼先生的《耶稣会简史》是怎样一本书呢?这本书很薄,只有12万字,很小的一本册子。作者遣词用句十分凝练,事件交代得清楚扼要,作品质量是很高的,堪称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良史”。作为中国人,我对这本书涉及中国的部分尤为注意,只可惜在耶稣会遍布世界的传教网络中,中国可能并无特别之处,因而着墨不多。不过,虽然《耶稣会简史》质量颇高,却只是一份倾向正面描述耶稣会的简明介绍。其中蕴涵的信息量虽大却并不深入,要想更为深刻了解这个组织,我想还需要阅读更多的著作。最后,转引耶稣会士艾儒略的一段“文学作品”,这段文字出自《职方外纪》,不少当代中国人给予了它很高评价。恶趣味的节选其中一段,这一段描写的是英国,那个不列颠岛上的国家,耶稣会士告诉中国人的“地理知识”,似乎非常荒诞——欧逻巴西海迤北一带至冰海,海岛极大者曰谙厄利亚、曰意而兰大,其外小岛不下千百……其地有怪石,能阻声。其长七丈,高二丈。隔石发大铳,人寂不闻,故名聋石。有湖长百五十里,广五十里,中容三十小岛,有三奇事:一、鱼味甚佳,而皆无鳍翅;一、天静无风,倏起大浪,舟楫遇之无不破;一、有小岛无根,因风移动,人弗敢居,而草木极茂,孳息牛羊豕类极多。近有一地,死者不殓,但移其尸于山,千岁不朽,子孙亦能认识。地无鼠,有从海舟来者,至此遂死。又有三湖,细流相通达,然其鱼绝不相往来。此水鱼误入彼波辄死。傍有海窖,潮盛时窖吸其水,而永不盈,潮退即喷水如山高。当吸水时,人立其侧,衣一沾水,人即随水吸入窖中;如不沾水,虽近立亦无害。
  •   内容很详细,同时也很枯燥
    对于喜欢的人会很喜欢
    不喜欢的人看不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