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现代化(上、下)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觉醒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通过研讨,与会各位专家者对太虚大师的佛教改革思想形成了较为完整、准确的认识,并从中找出了不少对今天实现佛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有益的经验或教训。大家对太虚大师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达成了若干共识,对佛教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处境和发展的趋向,也作了众多的设想,提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内容。在“佛教与现代化——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学术研讨会落幕之际,我们谨将本次研讨会论文结集出版,期待与在家共享研讨成果,共扬大师思想,共谋发展大计,共创佛教未来,共建和谐社会。  路虽漫漫,众志成城。我们相信,当代中国佛教的发展,有了教学两界的殊胜增上缘,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

书籍目录

序太虚大师与玉佛寺的因缘重“禅”与重“性”——学习太虛法师“中国佛学特质在禅”论断的一点思考太虚的人生佛教思想略论师父,我想对你说太虚大师的净土思想佛教在中国文化重建中的共性与不共性——读太虚《文化人与阿赖耶识》太虚大师的佛教组织观中国社会的剧变与近现代佛教的转型以圆融姿态面向新挑战的佛教重视和弘扬人间佛教的慈善思想资源,为建构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服务现代佛教:太虚大师的思想背景当前发展佛教教育的“盲点”与“伪问题”人生佛教与健康人生现代社会多元特性与人间佛教太虚人生佛教的伦理观研究佛教的人间性与超人间性及当代人间佛教的困境与出路中国当代佛教的社会建设功能——佛教信仰及其认同模式太虚大师早期佛教改革思想得失略论论太虚大师僧伽制度改革的得失成败——从《整理僧伽制度论》到《菩萨学处》完成在人格——重读太虛大师《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禅道哲理化、现代化与世界化的探索——傅伟勋禅学研究与中国禅道的创造性转化“心”、“法”之间——从太虛对佛教考据学的态度看现代佛教的诠释困境太虚大师“教理革命”的现代价值论太虚大师关于中国佛教制度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及其原则论当代中国佛教组织的多重社会属性杨文会佛学思想特征初探启绝学于再生 显悬壶以济世——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微太虚法师的职业伦理思想宗教之生死智慧与人类的灵性关怀应重视对佛教“异化”问题的研究都市寺院与现代管理……

章节摘录

  重“禅”与重“性”  ——学习太虛法师“中国佛学特质在禅”论断的一点思考  太虚法师,中国近代著名僧人、佛教领袖。太虚法师长期在上海一带从事佛教弘法事业,1947年病逝于上海玉佛禅寺。太虚法师与玉佛禅寺有着特殊因缘。在太虚法师圆寂60周年之际,上海玉佛禅寺“为了纪念太虚法师的胜行功德,弘扬人间佛教思想,探索佛教应对现代化的经验”,特举办“经念太虚法师圆寂60周年”学术研讨会,这是有特殊意义的。  笔者近日阅读太虚法师的论著《中国佛学》,对书中提出的“中国佛学特质在禅”论断,深有启发。太虚法师的论断也推动了我进一步思考中国佛教的特点,思考的结果是,认为中国佛学的特质禅是建立在中国佛学重性,即重人的自性,重自性有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重自性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特点,可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这篇小文提出这一看法,一是为了推动太虚法师思想的开拓研究,二是为了向同行讨教,以求获得正确的结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佛教与现代化(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