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眉小扎

出版时间:2000-3-1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作者:徐志摩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眉,我的诗魂的资养全得靠你,你抱着我的诗魂,像母亲抱孩子似的,他冷了你得给他穿,他饿了你得喂他食—有你的爱他就不愁饿不怕冻,有你的爱他就有命!
                       —徐志摩致陆小曼
1936年,上海文坛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年是二十世纪新诗坛祭酒徐志摩诞生四十周年和罹难五周年,徐地摩未亡人陆小曼为了纪念,出版了她整理编选的《爱眉小扎》,从而把她和徐志摩之间那刻骨铭心的倾城之恋,完完整整的公之于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也因此增添了一部唯真唯美的散文佳作。
所谓“爱眉小扎”,指的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顶住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真心相爱、相许,所写下的一组日记和书信。《爱眉小扎》有两种版本。一种是1936年1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真迹手写本”,系题为“爱眉小扎”,署名“心手”的徐志摩1925年8月9日至31日、9月5日至17日的日记手稿影印本;另一种是1936年3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铅排本,除了收入除志摩上述日记之外,还增收了徐志摩1925年3月3日至5月27日致陆小曼信十一封和陆小曼1925年3月11日至7月11日所写的《小曼日记》。“真迹手写本”用上等连史纸,黑、蓝两色套印,十开丝线装,美仑美奂,限印一百部,极为珍贵。铅排本小32开布面精装,配以精美护封,同样素雅大方,惹人喜爱。
《爱眉小扎》之所以引人注目,因为它是徐志摩与陆小曼热的真情告白。在三十六载短暂而又浪漫的人生中,徐志摩先后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位女性产生情感纠葛,而最纯真、真动人的是他与张幼仪离异之后,与林徽因失恋之后,遇到了陆小曼,很快与陆小曼坠入爱河,爱得轰轰烈烈,爱得死去活来,爱得令假道学震惊,爱得使后来者钦羡。这一切在《爱眉小扎》中表露得明明白白,显示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得以再真切不过的感受徐志摩和陆小曼两颗活泼泼的爱的灵魂。尽管徐志摩反抗名教,追求理想的真爱,“从茫茫的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的努力,最后以不完美的情感悲剧而告终,但他的爱情历程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困惑和悲哀,从而也就超越了一般名人的风流韵事,而且有了文化的内涵和省思。

书籍目录

“许我一个未来吧!”(代序一)  董桥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代序二) 陈子善—关于《爱眉小扎》及其他 爱眉小扎爱眉日记  徐志摩(一九二五年八月九日-三十一日·北京 一九二五年九月五日-十七日·上海)爱眉书信 徐志摩  (一九二五年三月三日-六月二十五日  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六日-一九三一年十月二十九日)眉轩琐语  徐志摩 (一九二六年八月-一九二七年四月·北京-上海-杭州)……小曼哭摩小曼日记  陆小曼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七月十一日)哭摩 陆小曼 《爱眉小扎》序 陆小曼《爱眉小扎》重排本序 陆小曼……别离的笙箫致林徽因信二封 徐志摩 一、一九二四年五月二十日(片断)二、一九三一年七月七日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 徐志摩 笑解烦恼结(诗) 徐志摩 —送幼仪……情诗选萃月下待杜鹃不来 徐志摩 月夜听琴 徐志摩 一个祈祷 徐志摩 在那山道旁 徐志摩 —送歆海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好怕他说出口 徐志摩 ……附录:徐志摩、陆小曼爱情纪念册题词  泰戈尔、胡适等

章节摘录

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原载1926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爱是人生最伟大的一件事实,如何少得了一个完全:一定得整个换整个,整个化入整个,像糖化在水里,才是理想的事业,有了那一天,这一生也就有交代了。  		  

编辑推荐

本书付梓之际,正值祖国大陆和台湾合拍的描写徐志摩爱情故事的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在海峡两岸及东南亚一带掀起收视热潮之时,但要真正认识徐志摩其人其文其事,真正了解徐志摩与陆小曼之间由海誓山盟到爱怨交织的过程,包括徐志摩托车与张幼仪,林徽因的情变,请一读这部徐志摩与陆小曼情爱的结晶的《爱眉小扎》。归根结底,《爱眉小扎》是要比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更为真实可信,更为凄婉动人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爱眉小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0条)

 
 

  •   重逢徐志摩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在台湾热播,最近由深圳有线影视文艺频道播出。徐志摩,这个被“文艺”了的、被“娱乐”了的诗人,出现在电视剧中。然而,黄磊的这个徐志摩毕竟和真正的诗人相去甚远。透过那些发黄的照片和久远的文字重温一下真的徐志摩,或许更能靠近诗人的灵魂。1897年1月15是,徐志摩诞生于浙江海宁硖石镇。在优渥的生活不幸中,他聪颖、放任、聪明、顽皮。在杭州一中读书时,因作文写得好被显赫的张家看中,前来提亲。1915年和张幼仪结婚。1918年赴美留学,在美国的两年,他忙着上课、考试、嚼口香糖、看电影、赌咒。1920年赴英国剑桥,在英国他也住了两年。忙的是散步、抽烟、闲谈、喝下午茶。在徐志摩那里,著名的剑桥是康桥。日后人们说,康桥这一译法比剑桥更准确。如果康桥改成剑桥,那我们读的是《再别剑桥》将是多么不伦不类。所以,康桥是属于徐志摩,翡冷翠(佛罗伦萨)也是属于徐志摩的。就是在康桥,徐志摩遇上了林徽音。诗情的蓬勃应该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吧,热恋的甜蜜与痛苦便是诗的源泉。24岁以前,徐志摩几乎不知诗为何物。为了赢得心中的子神,他不惜在妻子张幼仪怀着他们的儿子的时候提出离婚,并最经贸部在儿子出生一个月时离婚。然而,他最终都未能赢得美人归。为了追随林徽音,徐志摩于1923年来到了林徽音所在的北京。1...924年,任北大教授的徐志摩托车与陆小曼相识,并开始了闹得满城风雨的一场恋爱。1926年,两人结婚,这是一段不幸的婚姻。徐志摩此间主编过《晨报副刊》、主编新创刊的《新月》月刊。并同时陆续任过上海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31年,徐志摩应胡适邀请担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当年的11月19日,由南京搭机飞北平,遇大雾,飞机在济南党家主附近撞山附毁,徐志摩遇难,终年35岁。对于徐志摩的死,无数人指责陆小曼,说是她的奢华生活逼得徐志摩兼职于几所大学,是陆小曼不肯离开上海,才有了徐志摩托车的两头奔波,才有了这场空难。一个人是不是活得在绚丽了所以就只能短暂?更何况他爱的女人无论林徽音还是陆小曼都没有活到60岁。 阅读更多 ›
  •   关于徐志摩的书我并没看过多少,但他与陆小曼的故事我倒是听说一些,我想这本书应该非常具有可读性的,我希望它能成为大家精神上的财富,能够让每一个人都来了解关于他们的故事!
  •     之前看了王小波和李银河不痛不痒的情书集《爱你就像爱生命》,深感无力,谈恋爱这种事还得靠徐志摩这种大情种才给力啊。果然,一部《爱眉小札》告诉你什么叫爱得轰轰烈烈死去活来,动不动就来一句莎翁的“Die upon a kiss”,搞得不学学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殉情而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谈过恋爱……
      
      更难得的是,徐志摩的情书基本是每天一封,不曾间断,肉麻得连徐志摩自己都受不了了。文科生就是这点占便宜,中文不够表达了上英文,现代诗古体诗也都轮番上阵,一般女生哪抵挡得了啊,当然林徽因肯定不是一般女生。
      
      中文都不说了,看看徐志摩显摆英文这段:
      
      love me;give me all your love,let us become one;try to live into my love for you,let my love fill you,nourish you,caress your daring body and hug your daring soul too;let my love stream over you,merge you thoroughly,let me rest happy and confident in your passion for me!
      
      其实陆小曼的原配王庚也绝不是等闲之辈,毕业于西点军校,不过谁让你娶了这么一个交际花太太,又偏偏让大情种徐志摩爱上,最后只能一枝红杏出墙来。
      
      不过抛开文才,徐志摩简直就是个人渣。1921年徐志摩认识林徽因之后疯狂追求林,林要求徐志摩先离婚才能与之相爱。于是徐志摩在张幼仪生下第二个孩子后不到一个月,与张离婚,这个孩子也在三岁时夭折。
      
      虽然那个时代的确是文人刚刚摆脱千年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开始狂热地追求爱与自由的年代,当时有点文化的人,不搞点婚外恋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像徐志摩这样的也算极品了,后来徐志摩的父亲至死都只认张幼仪为儿媳。
      
      即便这样,徐志摩也没有追求到他的幸福。因为陆小曼在与他结合以后,并没有把徐志摩当作唯一的心灵寄托,而是继续做她的交际花,生活花销非常大,吸毒并且与一个医生发生某种暧昧关系。这使得徐志摩一方面非常失望,另一方面还得拼命挣钱才能养得起陆小曼。在徐志摩应胡适之聘任北大教授之后,陆小曼拒绝到北京去居住,就迫使徐志摩不得不频频往来于京沪之间,这更加剧了经济的拮据,最后徐志摩不得不去坐京沪之间免费的航空,并因此死于空难,终于完成了当罗密欧的心愿……
      
  •     
      这是一个吐槽段,看不惯总有人拿林徽因跟陆小曼比较,说大家看林是多么聪慧诗意的女子。我不清楚她是不是聪慧诗意,但是林大才女足够精明却是一定。十六岁时就可以用一封信让温柔多情的徐大诗人逼迫自己怀孕的发妻堕胎离婚,又在他离婚后轻描淡写地说其实我不适合你,在陆小曼强烈不满的情况下始终和徐保持暧昧不明的关系,直到徐志摩为参加她的讲座飞机失事,之后甚至没有参加葬礼,只是在北京和她或他的“仰慕者”们开了一个追悼会。即便我这样三观不正的人看到这些都会觉得这些故事实在无法接受,而发生了这么多事之后,人们的骂声谴责却几乎全部都堆在陆小曼的肩上,这样的事,没有特别多心机手段的普通女人怎能做得到。
      
      以下是正文:
      
      我对徐大诗人始终是不很喜欢,只除了他对陆小曼的称呼。眉,江浙那边对最爱女子的昵称,带了浓浓的外人无法企及的亲密。只因着这个字,尽管爱眉小札带着太多他早已习惯的酸腐和矫饰,也就没那么让人觉得难以忍受。至少,他是爱的。也只因为这点,在我心里,他才有一些可以配得上陆小曼。
      
      陆小曼和徐志摩的故事其实说起来没太多复杂。
      
      作为胡适口中“北京城不得不见的一道风景”,陆小曼的风韵可见一斑。新婚随军官丈夫去哈尔滨赴任,冰城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她的海报。自古才子佳人就是世人最熟悉的故事套路,陆小曼这样的佳人,徐大才子又怎能不去一见。只是大概谁也没料到,两个人的命运会因此而改变。
      
      当时使君虽已无妇,罗敷却有夫,恋爱时的甜蜜痛苦纠结在爱眉小札中都有所体现。尽管他在信中一直催促陆小曼做出一个决断,就像当年林大才女要求他的那样,但至少徐志摩是爱的。结局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走到了一起。尽管陆小曼的前夫曾经拿枪指着她的头,最终却还是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而陆小曼瞒着父母和徐志摩去地下医院放弃了她肚子里的孩子,重新步入婚姻,以为从那以后就是幸福的开始。
      
      市面上没有留下当时陆小曼的文字,但我依然能想象到她当时的状态。一个女人,在医疗条件极其不完善的情况下一个人去堕胎,她的身体承受了多少痛苦,这样做又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一切,只是为了能和所爱的人在一起,那么,因疼痛而流下的泪水也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这大概就是区别。徐志摩的爱是要求和催促,而陆小曼的爱,是一个人承受最大的痛苦。女人一旦爱了,心中眼中只有所爱那人,他的每一个姿态,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甚至每一次呼吸都不停地在记忆中倒带重演,至于那个人以外的世界,全都丢到九霄云外,甚至自我也逐渐淡化,像张爱玲所说的那样,低到尘埃里。这实在是一件太可怕的事情。
      
      陆小曼的爱情在我看来是一场灾难,将她从天境赶入凡间。徐志摩养不起她,不仅仅是经济的问题,更多的是两个人的生长环境导致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最不顾一切的热恋时期徐志摩都会说,我担心你太娇惯了,更何况到了平平淡淡过日子的阶段。
      
      徐大诗人尽管在西方游学很多年,有很多追求自由和浪漫的诗篇文字,他也向往自由和那些文字中的爱情,但归根结底,他的家庭,他所接受的基础教育,他最尊敬的老师梁启超——那个放着那个自己儿媳妇勾三搭四不管却在徐志摩婚礼上痛骂陆小曼的所谓新派学士,都遵循着最为严苛的朱式道德。那些烙在骨子里的封建模式,平时或许看不到,却真真切切地影响着徐志摩生活的点点滴滴。尽管他看不起张幼仪那样“与西服不相称”的小脚女人,但事实上,那样的女人更适合他的环境。这也就是为什么徐志摩再婚,他的父亲要去征求原本已经和他们毫无瓜葛的张幼仪的同意。
      
      而陆小曼就是一个习惯被娇惯的矫情的小女人。北京官宦世家出身,琴棋书画颇为精熟(到了解放后,还有着画师的身份),精通两门外语,社交圈里最耀眼的那颗明珠,更何况还曾有一个爱她到极致,什么都不要求,只要她开心就好的前途无量的军官丈夫。不得不说在和徐志摩结婚之前,这个世界给了她太多宠爱,也养就了她赤子般纯净的天性和毫无矫饰的行为习惯。可惜纯净不做作这样美好的词汇,显然不是对一个生活在这般社会上的人的赞美。
      
      徐志摩的父母看不惯她剩饭,看不惯她对徐志摩撒娇,看不惯她要他们的宝贝儿子抱她进卧室,更遑论她还要坐头婚才能坐的花轿,这简直罪不可赦了。陆小曼是诗里画里的美人,也只能存活于诗里画里,一旦脱离人为创造的出离尘世的环境,步入真实的柴米油盐生活,琐碎零乱的生活便会污了诗篇,脏了画卷。
      
      新婚伊始还是美好的。尽管不被徐志摩家人认可,但是两人在硖石那段近乎超脱俗世的生活或许可以作为完美爱情升华为婚姻后的最好模版。可惜,也是从那时起,上天开始收回对陆小曼的恩赐。她早就习惯了那个她为和徐志摩在一起而离开的金堆银砌的环境,而徐志摩所能提供的与她之前得到的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矛盾也就此产生并且激化,直到徐志摩飞机失事。
      
      每次到这里就不知道该怎么继续。
      
      忘了在哪看到,陆小曼听到噩耗的第一反应是将报信人推出屋子,闭紧大门,说,你在骗我。然后紧紧靠在门上没有声息。郁达夫的描述是:悲哀的最大表示,是自然的目瞪口呆,僵若木鸡的那一种样子,这我在小曼夫人当初接到志摩凶耗的时候曾经亲眼见到过。
      
      没目睹当时的场景,仅只看到这些文字已经觉得心被揪了一把。这才是伤痛最本能的反应。心痛到极致,整个人都已经是木头的状态,外界的声音影像都被隔绝,疼痛感也是没有了的,就算被人拿刀狠狠地砍下去,也不会有知觉。心如死灰大概就是那个样子。
      
      这是她的爱情和伤痛最真实的注释。与之相比,那篇无比华丽凄婉的哭摩都稍嫌多余。
      
      然而这样深爱徐志摩的一个女人,却因为原本不是她责任的事情被全世界责骂。
      
      人们说她不愿北上导致大诗人两处奔波,她生活奢靡让丈夫只能坐免费飞机,她导致了徐志摩的悲剧。却不知当初想要和小曼一起平静生活将她带回老家的徐大诗人为何坚持辞去上海的工作一心北上,也不知双亲都在北京的陆小曼为何不愿回京定居,更不知道徐大诗人那么匆忙的赶回北京是因为接受了谁的演讲邀请。没有人去问这些,那些人只是默契地围成一个圈子,痛骂一个刚刚失去一生最爱之人的可怜女人,甚至,她见自己丈夫最后一眼的权力都被丈夫的家人剥夺。
      
      或许唯一一点让人感觉到不那么难受,又或者更难受的细节就是,徐志摩的行李中,有一个保存完好的匣子,里面装着陆小曼的一幅画,他要带去北京请人题字。即便是在陆小曼的强烈反对而徐志摩依然执意要求见林徽因的时候,他还记着带着自己妻子的画;那人已去,而随着他一起的画作犹存,我想这足够让陆小曼之后的半生感伤,也让后人唏嘘喟叹。
      
      之后,无法想象花费了多大的力气,陆小曼拖着情与魄都已经丧失的躯壳残活人世,并在解放后将徐志摩的文稿整理出书。然后,孤独的葬在了父母身边,而不是如她的愿望,和徐志摩在一起。
      
      这就是关于陆小曼的故事。或许掺杂了个人情感在里面。始终觉得陆小曼如果不遇到徐志摩,会过得很傻很天真很开心,有可能成为一个女外交官,或者著名的画家,以另一种轰轰烈烈的方式,以自己的名义而不是一个附属品的身份终了一生,这不失为一件美好的事情。
      
      但遇到徐志摩的她,却是有过幸福的。
      
      爱情始终是双刃剑,在给予美好的同时,也有很大几率会留下伤口。所有人都希望规避风险,却很少有人能抵挡爱情侵袭,无论如何都是自己的选择。陆小曼没有后悔遇到徐志摩,我猜的。
      
  •     坠入爱河的徐志摩真“吓人”,他写给陆小曼的日记和书信不仅啰嗦,忧郁,甚至有点娇滴滴黏乎乎,反倒是陆小曼干脆利落。不过这样的徐志摩还真是可爱,很真实,很让人动容。
      
      陆小曼其实是个活得很真诚很实在的女子,但是总会受到旁人的误解,直至今天。她在1925年3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我本来老是自恨为什么没有人认识我,为什么人家全拿我当一个只会玩只会穿的女子;可是我虽恨,我并不怪人家,本来人们只看外表,谁又能真生一双妙眼来看透人的内心呢?”唉,眉,你受委屈了~
      
  •     真的很美……了解一个作者,要从他的生平再到他的作品,这样就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徐志摩,他高兴时,他爱时,就像是一个孩子,笑得那样开心,那样的单纯。是啊,它的向往本就是那样的单纯,“美,自由,爱”这就是他的追求,在他看来,爱的成功就是生命的成功。一个痴人,一个傻子,若没有了那份真、那份痴、那份傻、那份单纯……我们也就不会有这么一位浪漫可爱的诗人,也就不会有这么充满爱与美意诗句。就像林徽因所说 “我们失去的不单是一个朋友,我们失去的是一个可爱的人格”…………
  •     读完最大的感受是,小曼绝对不是最适合徐的女人,但是因为爱,即使那么大的阻碍和折磨,徐始终不曾动摇。但也不能轻易怪小曼,因为我不是她,也许身体上的痛苦,使她依赖鸦片,使她迟迟不能陪伴爱人,使徐志摩一直处在两难的境地。
      这样的爱是最消耗生命力的,爱情的伟大也许就在这里。
  •     人性的赤裸揭示 猜忌 思念 热切 渴求以及求而不得 患得患失中的悲喜交加 爱情是对人性的考验 给人性一个宽广的秀场…………………………………………………………………………………………………我去………评论短吗?!………………………………………………………………………………………………………………………………………………………………………………………………………………………
  •      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蔷薇影暗空凝贮。 任碧飐、轻衫萦住。惊起早栖鸦,飞过秋千去。
      
       ——纳兰性德《海棠春》
      
      
       看经历着爱情的人发痴,过程的幸福与否是不能用结局来衡量的。林徽因评价徐志摩的傻痴,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
      
       遥想往事的痴缠,体会志摩的《半夜深巷琵琶》和徽因的《深夜里听到的乐声》,且让人琢磨去吧。半轮的残月,破碎的希望的他,在光阴的道上疯了似的跳,疯了似的笑,一声听从她心底穿过,忒凄凉,她懂得,但她怎能应和?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除非在梦里有那么一天,他们,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于茫茫人海寻找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生来就是为敏感而生,为多情而生,人活着顶重要是真!他爱上了那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爱必须是热烈激情的,“即使眉你有一天(恕我这不可能的设想)心换了样,停止了爱我,那时我的心就像莲蓬似的栽满了窟窿,我所有的热血都从这些窟窿里流走。” “你得永远用你的柔情抱住我这一团的热情,决不可有一丝的漏缝,因为那时就有爆裂的危险。”“眉,你肯不肯亲手拿刀割破我的胸膛,挖出我那血淋淋的心留着,算是我给你最后的礼物。” 爱在简朴的生活中,“我不愿意你过分的爱物,我将来决不会怎样赚钱的,即使有机会我也不来,我认定奢侈的生活不是高尚的生活。”爱在对恋人的殷殷期盼中,“往高处走,眉,往高处走!”“眉,醒起来,眉,起来,你一生最重要的交关已经到门了,你再不可含糊,你再不可因循,你成人的机会到了,真的到了。”“咬紧牙齿暂时对一切的游戏娱乐应酬说一声再会,你干脆得谢绝一切的朋友。你得彻底的刻苦,你不能纵容你的whims,再不能管闲事。”爱人之间的一切都得从一个爱字里流出,诗人把自己的梦想构筑在爱人身上。面对吞吐烟霞的小曼,徐志摩是有些失望,但从不绝望,并且绝不放弃。这棵依附于摩的蔓草,同样燃烧着她孱弱的青春,在封建意识的包围中,空负一身才华,而终日消沉。
      
       如果你见过月圆的美,你就会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29个日子,只为了那月圆夜。即使到那天,不幸被乌云遮住了月亮,你闭上眼睛也还是可以看见她在乌云后面放出的光芒。一个有圆缺的在天上,一个光芒四射的在心里,可是志摩,那是两个月亮。
      
       1931年11月19日,带着前夜与小曼争执的苦闷,徐志摩赴林徽因演讲之约坐上不花钱的飞机前往北平,途中飞机失事遇难。蔡元培写其挽联: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你曾说,当飞机一飞上天空的时候,你不再是地球人,拔出地心引力如此痛快。一振翅,像一只鹞鹰,然后你确定是飞了,钻出云向下看,你生存的世界是如此的渺小,人消失在其中几乎看不到,一切悲欢离合,随着人的消失而消失。你当时的心里只有快活和逍遥,挣脱牢狱的自由。你飞,飞过了高山,飞过了大湖,眼前一片湖绿和青翠。你飞过闹市区,你忽然觉得,人最初的世界如此丑陋,你宁愿不再回来,你宁愿飞出这个自然,飞出这个世界,飞出这个宇宙,飞到天上。你做到了,现在,你该和星星毗邻了吧?
      
      
  •     看这本书已经挺久了,今天突然想起来翻一番。
      当初看《爱眉札记》的时候,还不知道徐志摩那点破事呢,看完觉得感触很多,觉得有这么一个贴心爱人(吐)真心不错。后来知道陆小曼在结婚期间和翁端午那个亲密劲儿,共塌吸鸦片,徐志摩在这个期间还一个劲的跟林徽因表白,我就觉得这本书真是物是人非的最高境界啊!!所以每次看到这本书,就给我一种台前台后的感觉~台前怎么演的恩爱戏码,到了台后全然不存在,真似戏子人生啊。
      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是在徐志摩和陆小曼感情最好的时候写成了,自然满书的柔情蜜意,语言也是挺肉麻的。文笔是不错,但一个男人口口声声眉眉爱爱的真叫人受不了。
      所以,这本书大概只适合恋爱中的女人来阅读吧。
  •      轻轻翻开片片书页,浮光掠影般扫过段段文字,满页伤人、焦灼的思念让我合了又翻,翻了又合--《爱眉小札》一本不忍细看的书!
       静静的放在办公桌眼角余光所能触及的地方,不忍细看也不愿再翻开的书,现代粗糙的社会已无精致情感安放的地方~~
  •     拿到这本书,真是爱不释手。
      好精美好精美的封面,越看越喜欢。
      这本书颠覆了以往版本,并且此书除了收录徐陆之间的情书,也收录了徐志摩的大量诗歌。非常值得收藏。
      
       我没有别的方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我是极空洞的一个穷人,我也是一个极充实的富人——
        我有的只是爱。
      徐志摩真是一个情痴呀。
  •     徐志摩写的最好的或许不是他的诗(他的诗又美又甜),我本以为是那样。我才发现,徐志摩的《爱眉小札》比他写的诗还美还甜。他写的是世界上最真的爱最真的恋,是世界上写的最动人心最感人情的情书。我要是陆小曼,我要是徐志摩的眉,在我看到这样的让人要死要活,除了爱什么都不顾的文字和灵魂的时候,我必走近他跟前,坐在他的身上,望着他的眼一动也不动,我要望望那是怎样的一双眼,装下了那么多的热烈与渴望,装一个人装出如此多的真挚与热忱。这场恋爱,就像蜜蜂飞入荆棘丛,为采荆棘中隐藏的花一朵,生了许多的痛又尝到了许多的甜蜜!但不论是痛还是甜蜜,却都是幸福!
  •     这世上根本没有天生浪漫的男人,所有男人的浪漫,都是被以往的女人训练出来的,所以越浪漫的男人,只能证明他经历过的女人越多。。。譬如徐志摩是真浪漫,但也是真花心。。。女孩子要记得,浪漫和花心,几乎是成正比的.........  痛恨浪漫.只求平淡.  知者莫不知..........................
  •      还是很久之前看了爱眉小札,看爱眉小札的时候感觉就是一个酸涩文人不断地倾吐自己的爱意。后来因为很多偶然的原因了解了徐志摩的一生,也大概了解他辗转和三个女人之间的故事。
       很多略微知道的人都说他最后爱的那个应该是林微因,都觉得即使他到遇难至死怀念的都是林微因。其实我不这么认为。林微因在他心里固然好,像女神一样的活在心目中。陆小曼虽然也是才女美女,可是在生活上为人妻上却比林微因要逊色许多。可是徐志摩对她的不离不弃对她的那种包容才是真的爱。爱一个人所有的好摈弃她的差那不会是很深刻的爱,而爱一个人到包容她所有致命的缺点,那才是最深刻的。
      
  •     有一次友人給我看了如下的一段,除了建議他去玩微博我還能說啥呢?
      
      十點二十分!
      一點半——marvellous!!
      一點三十五分——life is too charming, too charming indeed,haha!
      一點三刻——O'is that the way woman love!
      一點五十五分——天呀!
      兩點五分——我的靈魂裏的血一滴滴的在那裡掉……
      兩點十八分——瘋了!
      兩點三十分——
      兩點四十分——"the pity of it,thepity of it,iago!"
      Christ,what a hell is packed into that line! each syllable blessed,when you say it……
      兩點五十分——靜極了。
      三點七分——
      三點四十分——心茫然了!
      三點二十五分——火都沒了!
      五點欠一刻——咳!
      六點三十分
      七點二十七分
      
      於是我們就作起了關於當時有微博的假設。既是言論方面的事情嘛,譬如梁任公每日發幾萬字微博點擊率破幾十萬之類的,編了一大堆。结果最要命的還數四大導師吐槽篇——
      
      大概就是先有人問起怎麼在微博上看不到王國維,然後,
      梁啟超:蓋宣統翻牆不得,遂靜安亦不上網矣。
      陳寅恪:任公謬也。靜安先生不言與此處,乃是操作不熟,非故意為之。
      趙元任:原來如此……(這個孩子正在打醬油)
      
      終於有一天……
      王國維:這是個神馬玩意兒!!終於上來了!!
      陳寅恪:王靜安先生息怒…………
      趙元任:你教會他使這玩意的?(他又在打醬油,他high得很。)
      陳寅恪:然。個中辛苦,不言而喻。
      
      這,基本上是我朋友編的,為毛啊為毛啊我笑到地上去了……
      
      後來有一天……
      王國維: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杯具了- -)
      
      【先賢們都息怒啊我們不是故意的= =
  •     《周末画报》曾经一篇小文让我很不爽。
      专栏作家这样写道:【文艺腔一直有市场,通常具有最简单粗暴、直指人心的肉麻。我看琼瑶阿姨倒是得了徐志摩的真传,无论是“徽徽,许我一个未来吧”,还是《爱眉小札》里近乎弱智的“眉眉,眉眉,爱你的摩摩”,任谁读了都难免一个冷战。】
      我想说,这些庸俗的人啊!他们都不懂得徐志摩。
      我当然不是个还活在上个世纪的文艺女青年,但我可以明确地表示,徐志摩可不是一个白痴,不是世人想像中的疯子,不是文学作品中的懦夫。我知道,他是这世上活得最真的男子。他有着人间最敏感,最温暖,最美丽的心灵。他那天纵般的才华,绚烂得照耀了整整一个世纪。一句“枫丹白露”的绝妙翻译,让后世多少文学家和翻译家望其项背!
      那时候我捧着这本《爱眉小扎》,字字句句都让人感动得无以复加,那样的爱情,在我们这个世纪,恐怕是再不会有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那是爱你的一切,爱你的身体,爱你的灵魂,爱你的思想,只有志摩才懂得这一切。他的文字,从然已被印刷成没有生命的文字,却仍透过纸背,与我有会心的交流,予我以永恒的思索。在宁静的深夜,当我抬头向窗外望去,看到明月清冷的银辉时,我仿佛觉得,志摩,你还活着吧,你是舍不得离开眷恋的红尘的,你怎么能舍得你热爱的文学,你挚爱的朋友,和你用灵魂深爱着的女人呢?!
      
      “忧愁它整日拉着我的心,
      像一个琴师操练他的琴,
      悲哀像是海礁间的飞涛,
      看他那汹涌听他那呼号。”
      
      这是徐志摩的一首小诗,我很喜欢,就让它来结束我今天的文字吧。其实还突然想说,人类的感情有时还真的是相通的,美国有一位不大著名的诗人叫Hart Crane,他曾经写过两句小诗,我觉得他们的感受,一定有瞬间惊人的相似。(扯远了,但还是想把诗贴上来):
      
      "Monody shall not wake the mariner,
      This fabulous shadow only the sea keeps."
      
      风起云涌间,有一种隐隐的悲痛,我喜欢这样的意境,人为什么脆弱,又为什么坚强,谁给我们爱,谁又让我们迷惘?
      
  •      诗、散文、书信。几乎和爱有关,徐志摩也算得上当时社会的富二代,留洋、周游列国。
      
       一个极富感性色彩的文人墨客,遇到小曼,一生的劫,大概上辈子欠的吧!看他给小曼的信,着实动容——心中有爱的男人,即使文字,也能深深感受到。
      
       不管世人如何评价,在那个年代,爱了就爱了,义无反顾,轰轰烈烈。唤小曼:小龙、爱眉、眉眉、吾妻、孩子和乖囡……终于明白,只有深爱你的男人,会变成父亲、大哥、丈夫的角色,那一定是宠溺到骨子里了。爱到纵然,爱到深处无怨尤!
      
       即使现今看这些信,作为女人怎能不动容?如此热烈的爱,如此深的情,现世还有多少?
      
       今生遇到爱能够如此,便知足。
  •     总觉得先从结尾读起比较好,看看孙绍振先生的长评,或许会缺了少许期待,少许感动,却多了份清晰,多了些思量。
  •     人生中,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们都会淡忘。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唯有留下纪念,来提醒我们人生正如四季的风景,不只有秋日的苍凉,冬日的安宁,我们还曾有过春日的晕眩,和夏夜的荒唐。
      徐志摩的这一场荒唐,更有文字来祭奠,正是那些疯狂的,不和常理的,颠三倒四的,甚至是气急败坏、毫无风度可言的文字,见证了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爱情的存在!
  •     在图书馆里找书的时候,我正小声地哼哼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还想到了自己以前的一件小糗事,那时候以为偶然是席慕容写的呢 ~ 然后,很偶然地就看到了这本爱眉小札,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偶遇呢 ?   眉,小眉,眉眉,我的眉,爱爱,龙,我的小龙,如此称谓,敢问世间有几人?   “爱爱,千万保重要紧!为你摩摩。”   “你猜我替你买了些什么衣料?就不说新娘穿的,至少也得定亲之类用才合式才配,你看了准喜欢,只是小宝贝,你把摩摩的口袋都掏空了,怎么好!”    “眉无摩不自得,摩无眉更手足不知所措也。”   “我没有别的方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我曾偷偷地失笑过,小小的日记本上,满篇的情与爱,“浓得化不开”,见证了诗人与小曼的倾诚之恋,也伴随他们走过了生活中的艰难岁月,没有这个小小的日记本,或许那个柔柔弱弱的小曼并不一定能完全摒弃世俗的眼光吧 ?    世人都只挂念着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恋,对张幼仪不负责任的狠心,而把他对小曼的爱,以及最后他不幸的遭遇全归咎于小曼,却忽视了小曼对这段爱情所受的代价,在书中,我们能清晰地读出,徐父对小曼的态度是大大不如对张幼仪的好,甚至连徐志摩都忍不住想要为小曼“多可要出这口气”。   我曾经以为,只有女孩子才会把爱情看得如生命般重要,却未曾想到,也有会男孩能把爱情当生命般宝贵,突然想到了杨贵妃和唐玄宗的那一段旷古奇恋,一千多年以来,人们一直都忽略了他们关系中的人伦污点,却同情甚至歌颂他们的爱情,可见,爱情是不在乎性别、年龄以及地位的,而杜丽娘与柳梦梅却更加证实,即使是生死也不能成为相爱之人的绊脚石……
  •     第一次读到《爱眉小札》是在陆小曼的《寂寞烟花梦一朵》上,那本书,最爱的是书名,彷佛写尽了陆小曼的一生。她是一朵寂寞的烟花,绚烂到极致,也在瞬间消逝了所有芳华。收在那本书中的《爱眉小札》我并未读完,因着那其中太过浓烈的感情,因着那彷佛矫揉造作的言语。
      
      今日再读,确是另一番感触。
      
      诗人说:“爱的生活也不能纯粹靠感情,彼此的了解是不可少的。爱是帮助了解的力,了解是爱的成熟,最高的了解是灵魂的化合,那是爱的圆满功德。”
      
      爱,情。我喜欢将这两字分开来看,爱终究要转化为情。爱情里,爱太过激烈灼热,一不小心就会把人灼伤,留下永久的疤痕。热恋不再,唯有情之一字。靠着那份情,手牵着手,走过风雨,也走过平淡,最后,一起走回到来的地方。
      
      诗人说:“恋爱之所以为恋爱就在她那绝对不可改变不可替代的一点。”
      
      所以,他爱上了她的不可改变,她成为了他的不可替代。谁遇到谁,谁爱上谁,都是注定了的,改变不了,也逃避不开。像是一个劫,在劫,难逃。
      
      诗人说:“爱爱,千万保重要紧!为你摩摩。”
      
      读到这里的时候,笑了。徐志摩总是习惯这样称呼她——爱爱,龙龙,眉眉,乖乖。像是孩提时候,奶声奶气的天真,也像是一个长者哄着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她,就是他心中心疼着骄纵着宠溺着的那个孤独的小孩儿。
      
      诗人说:“你猜我替你买了些什么衣料?就不说新娘穿的,至少也得定亲之类用才合式才配,你看了准喜欢,只是小宝贝,你把摩摩的口袋都掏空了,怎么好!”
      
      读起来像是抱怨、撒娇,却是浓的化不开的爱。恋爱中的他,就是一个孩子,得到了好东西,要向她炫耀,获得关注和奖赏。想起了那个也会在我面前变成孩子的男人,他会像诗人一样称呼我为“小宝贝”,他会把我捧在手心呵疼着,他也会跟我撒娇耍赖。是不是,恋爱中的男人,都如同孩子。
      
      诗人说:“眉眉,这怎好?我有你什么都不要了。文章、事业、荣耀,我都不要了。”
      
      有种说法是,徐志摩为了满足陆小曼的奢侈生活,身兼数职,往返两地,为了坐免费的飞机,才遭遇空难。无论这种说法是否是事实,我都觉得,到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徐志摩都是无怨无悔的,他说了,有了她,他就什么都不要。包括,生命。
      
      诗人说:“眉无摩不自得,摩无眉更手足不知所措也。”
      
      爱情,就是彼此需要的。他不能没有她,她也不能没有他。彼此联系着来,联系着去。
      
      诗人说:“我们这对夫妻,说来也真是特别;一方面说,你我彼此相互的受苦与牺牲,不能说是不大。很少夫妇有我们这样的脚跟。但另一方面说,既然如此相爱,何以又一再舍得相离?”
      
      诗人说:“我昨函已详说一切,我真的恨不得今天此时已到你的怀抱——说起咱们久别见面,也该有相当表示,你老是那坐着躺着不起身,我枉然每回想张开胳膊来抱你亲你,一进家门,总是扫兴。我这次回来,咱们来个洋腔,抱抱亲亲如何?”
      
      诗人说:“八时又去德国府吃饭,不想洋鬼子也会逛胡同,他们都说中国姑娘好。乖,你放心!我决不拈花惹草。女人我也见得多,谁也没有我的爱妻好。这叫做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每天每夜都想你。”
      
      因为都想着为彼此牺牲,才会相离。相离的日子,他说不会背叛,他说她是最好的,他说每日都有满满的思念。相离的日子,企盼的就是相聚。相聚的初刻,给他一个拥抱,给他一个吻,让他知道,被思念煎熬着的,不仅仅是他。
      
      他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她是一朵寂寞的烟花。他被她夺目的绚烂吸引,她需要他毫无杂质的喜爱。他和她,注定了的。
  •     一直都挺喜欢徐志摩的,最早接触是初中时候看的《徐志摩散文》。他写真是动情,真是真切,恨不得把整颗心都挖给你看,细腻如丝。
      
      喜欢他的随笔,尤其以游记和情感最佳。他是个很懂得享受的人,大气,不去计较什么。读《爱眉小札》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只是一直没有看完,受不了他的回肠荡气般的爱。如今重新拾起,他是个大胆的人儿,企及着,弹奏着爱的恋曲,爱得那么认真。同陆小曼的生活点滴都和了“情”融在了文字里头。
      
      一个眉字,一个爱字,便成就了伟大。
      
      
  •      情深不寿,徐志摩身体力行地再一次验证了这句古语的极端正确性。长久以来,中国人已经习惯了悲剧的爱情结果,从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杜十娘跟错负心郎怒沉百宝箱,到梁山伯祝英台羽化成蝶方可长相依守。不是迷信,可冥冥之中,却似乎真的有一种力量在告诉我们:美好的事物终究是昙花一现,孤独才是人类心灵中坚若磐石的力量。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随着山东济南郊外无名小山上的一声巨响,一个伟大的诗人消逝了,一份壮烈的爱情远行了,曼的摩,他走了。此时,距离他给陆小曼的最后一封情信写完不过二十一天。
       五年以后,一本叫做《爱眉小札》的集子出版了,书中辑录了顶住世俗压力而真心相爱、相许的两个人,所写下的一组日记和书信,合录了他们那段刻骨铭心的倾城之恋。
       又过了七十三年,我坐在电脑前面,看着《爱眉小札》,写下这些文字,向这份遥远的壮烈爱情致敬。
       徐志摩,很多人会说他是一个很花心的男人,因为他的生命中有太多的女过客;很多人也会谴责他的冷酷与无情,是的,对于张幼仪来说,他的背叛的确是残酷与冷漠的。可是,他是诗人,诗人是为爱而生的,我们可以唾弃诗人的花心,鄙夷诗人的背叛,唯有诗人的爱,我们不可以嘲弄。爱是伟大的、爱是壮烈的、爱是无边际的,诗人的爱尤甚。
       我们在这里,只谈《爱眉小札》,只有摩和曼。作为诗人,徐志摩是多愁善感的,他将火样的激情和心灵的震颤用燃烧着的生命谱写成一篇篇传世佳作。他的爱情诗是传世而不朽的,然而,当他用自己燃烧着的生命飞蛾扑火般投入这场充满着与世俗和偏见较量着的爱情时,那迸发出的灵感,抒发的爱的火焰,却远远不是诗歌所可以承载的。于是,便有了这连篇累牍的书信与日记。
       细读这些文字,会发现事无巨细的琐碎中,无一处不流淌着爱的踪影。那爱的情感是强烈的,有不仅仅是强烈,甚至是疯狂,无拘无束的疯狂,绝对化的疯狂。“我这几天日子也不知是怎么过的,一半是痴子,一半是疯子……只想着我爱你……抱住了枕头叫着我爱的名字……”字里行间只有如痴如醉的激情。无疑,徐志摩是浪漫主义的,没有逻辑,不理性,不冷静,不会随环境、时间、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带着“五四”烙印狂飙突进的个人浪漫主义。绝对,爱是绝对的,美也是绝对的,容不得丝毫的质疑与挑战。
       徐志摩已婚、陆小曼也已婚、两人各自的婚姻更像是封建世俗和制度折腾的闹剧,没有丝毫爱情的婚姻怎经得起“一见钟情”的心灵萌动。心像是要跳出胸膛,诗人和陆小曼怎么也按捺不住各自心灵的骚动。从此,爱情的种子发芽了,葳蕤生长,就像昆曲中唱得那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如果我们不能够去理解徐志摩的思想,但从行为上来看,也许会把诗人当作一个浪荡公子。事实上是,他已经把对陆小曼的爱升华到对于旧体制,旧思想的一种挑战。诗人通常用童心来感受世界,用艺术的方式来理解世界。他们从不需要考证,也不屑于考证。正因为此,这份爱依然单纯。所以,徐志摩会说“眉,我怕,我真怕世界语我们是不能并立的,不是我们把他们打毁,就是他们打毁我们,逼迫我们去死……”。在整部《爱眉小札》中,无数次的提到死亡,诗人并不是惧怕死亡。相反,他把死亡当作一种胜利的姿态,他要向全世界昭耀他的爱。
       回到开头所说的,情深不寿,这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并为实现他恋爱的神圣理想,这个痴狂的浪漫主义者在结婚以后,并没有享受多少疯狂的幸福。也许他的幸福就是在那段最痛苦的日子,与痛苦卓绝的斗争其实就是幸福的,为爱而生,为爱而争。徐志摩肯定没有预料到自己的会在艰难得到爱之后,撒手而去,留下千古残梦。上苍那无穷的力量却早已洞悉一切,《爱眉小札》的第一篇,一九二五年三月三日:“以后的信,你的好好的收藏起来,将来或许有用……”。
       如是,摩走了,爱留了,人间的悲喜剧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给你留下最深刻的烙印,不知多年后孤身一人的陆小曼会否想起许多年前,同样一个情深不寿的词人纳兰容若得那句“谁念西风独自凉”。
       “眉飞色舞”明媚灿烂、“眉目传情”使人心动、 “举案齐眉”温暖感动、“画眉深浅入时无”委婉而悠长。读罢《爱眉小札》,刚下眉头,却上心头……
      
      
      
      
  •   喜欢一个人即使身边都只剩下骂名也会义无反顾去做
  •   是 本来他俩结婚就是背着各种骂名 如果不是喜欢 谁愿意在婚礼上被证婚人骂
    这篇其实写得有点偏向了 婚后徐对陆也不错 很多人骂他劝他和陆分开 他也算是不离不弃 对比他对张兆和的态度 这也是喜欢才做得到的
  •   迄今为止看到最公道的评论
  •   另一个角度吧 谢谢
  •   还蛮有见地的哈!
  •   笑抽了!
  •   真是,真是,唉……
  •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8580342/ 这位也可以开,看似不很刷屏,不过开了可能就要刷屏了
  •   矮油ls我看过你画的基猴儿,真是爱死了~~~>_< 那位是谁!?
  •   我也找来读读,竟然没看过呢
  •   有如此的爱人和如此的爱恋,一生寂寞,难免。
  •   那次看了几篇,被打断后竟然忘了再看。得再去找来读啊。
  •   我也是第一次没读完,再读的~
  •   注定了的 真是写尽 我词穷了
  •   嗯嗯~~蛮好~~
  •   美好的事物终究是昙花一现,孤独才是人类心灵中坚若磐石的力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