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将曹彬

出版时间:2005-11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作者:高阳  页数:307  
Tag标签:无  

前言

谈及高阳在华人社会的影响力,有人曾这样形容:有水井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高阳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旧式文人”,他学富才高,著书百种,嗜酒如命。常自嘲:酒子书妻,即以酒为子,以书为妻。清末有“三屠”,张之洞用财如水,人称“屠财”;袁世凯好行杀戮,时称“屠民”;岑春煊性好劾人,称为“屠官”。对于清史独钟的高阳,以善“屠纸”予以自谓。高阳的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总印数已经超过2000万册,“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名不虚传。何怀硕说“高阳是奇人。在这个旧文化崩析、新秩序未立的混乱年代,他兼有旧学与新慧”。台湾作家张大春说“高阳的成就独一无二,甚至难以找到继承人”。台湾著名小说家王文兴说“高阳是国宝级人物”。台湾诗人痖弦称高阳为“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小说第一人”。高阳本名许晏骈,字雁水,笔名郡望、吏鱼,出生于钱塘望族。许家先祖在清朝世代为官,曾有人担任兵部尚书、内阁学士之类的官职。高阳童年所居住的祖屋,门口就悬挂着由嘉庆皇帝亲笔所题的“榜眼及第”、“传胪 ”等匾额;在花厅中也高悬着慈禧太后亲笔书写的“福寿龙虎”世匾。高阳的父亲许宝朴曾任浙江财政司官员。母亲黄婉同是出身富贵的大家闺秀,不仅饱读诗书,更能将正史、野史转述为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因此,幼年时代紧随于母亲身旁的高阳,自然而然地聆听了许多官场现形以及乡野传奇,无形中,母亲也成了高阳文史修养的启蒙之师! 有十个兄弟姐妹的高阳,在家排行老九。高阳大学未毕业,就以优秀成绩入杭州笕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当了空军军官。1948年随军赴台湾。曾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王叔铭的秘书。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还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主笔。高阳擅长于史实考据,曾以“野翰林”自道。他的成就不仅在于评史述史,更重要是将其史学知识用于创作历史小说。高阳的创作以清代宫廷与近现代高层人物生活为主,高阳对历史小说的贡献,最主要的在于他“以考证入小说,以小说成考证”,开创了中国历史小说的新类型。高阳读书不记笔记,但却有着超凡的记忆力,对中国历代皇帝的生卒年月日、民族、籍贯、三亲六眷、兴趣爱好都了然于心,对于帝王们手下的文臣武将、宰相诸侯,以及嫔妃太监、心腹与政敌,也无不熟稔,朋友们便戏称他为“皇帝老儿家的总管家”。更重要的是,高阳对于皇室权力斗争、朝廷政治风云、宫闱秘闻、以及牵一发动全身,由此带来的对于整个中国的各种影响,无不津津乐道,了如指掌,堪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了。1962年,高阳受邀联合报副刊连载《李娃》,这部作品不但一鸣惊人,也成了高阳历史小说创作的滥觞,而后发表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更确立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高阳一生著作共有90余部,约105册。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氛围的营造,情节跌宕,旨在传神,写入物时抓住特征,寥寥数语,境界全出。高阳幼承家学,其后自学有成,再加上此前已累积了多年现代小说的创作经验,因而一步入历史小说的领域,立刻创造出引领风骚的局面。由于其先祖在清朝世代为官,来台后因而能为小说灌注浓厚的历史感,其创作理念对后来者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高阳的小说以史料繁细、运用从容有余见长,就作者的取材角度及材料与小说的对应关系观察,高阳作品的材料来源的确十分广泛,几乎囊括了历史研究的全部范围。小说的某些段落对史料的依赖极深,具有利用小说展现史料的企图,一些看来不起眼的细节也有史料为依据,高阳的小说被称许为 “庶几乎史”并非没有原因。高阳这种写作风格的形成与高阳历史学者的自我定位有很大关系。高阳具有强烈的考据癖,考证与小说互相影响,愈到创作后期二者的结合愈趋紧密。高阳对历代王朝兴衰得失的关键,有独到的见解。他总结了三条法则:一是历史的重心在经济,经济的重心在交通;二是任何朝代都有中心势力,此一中心势力如为高级知识分子,必开一代之感运;三是一个王朝,亦如自然人之有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的过程中,休养生息,培养人才,就会出现中兴的局面。这个“中心势力”的提法则可以用来说明高阳作品中关于官闱斗争、政治风云的叙写特别细腻曲折的原因。虽然高阳极为注重他的考证成果,但对读者而言,小说中的历史成分与人情法则可能才是阅读乐趣所在。高阳的作品不仅具有历史百科全书的内涵,同时也是人情世故的百科全书,高阳的小说之所以能影响、流传如此之广,本身有其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一是因为作者以独到的眼光钜细靡遗地挖掘了包含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史料,这些史料在古今的对照下毋须夸张点染,天然具有奇趣;二是对人情、世故、智谋的深研熟玩,有意用来建筑小说的戏剧性;三是小说中的人生态度符合今日大众的需求,与旧式观点产生了隔膜,因而能广为大众所接受。高阳的历史小说中写了不少爱情故事,他写出了爱情的真与美,又通过爱情,写出了女人心机的缜密、应变的灵动、意志的果敢、生命的韧性。高阳小说至今仍风靡的原因,正如林青在《高阳传》中指出的:“时下,田园风光的乡材原野早被日趋扩大的都市所蚕食、所吞噬,太多的是急小功近幺利者,大面积的伐树木、采山石、排污水,为了追求生活的舒适与享受,而破坏了大自然的古朴与野趣,人们再也无需也无从张扬原始的天性。另一方面,立交、地铁、别墅、霓虹、电视、饮料,人们饱尝轻松自乐,人们的感官在体验粗犷与雄浑上都显得十分退化了,再往何处去体会撼天动地的悲剧意识和人文精神?” “高阳历史小说的走俏,也是当代人为自己的软绵绵而又急切浮躁的生活与心态补充精神上的钙和盐。”

内容概要

  《高阳作品集:北宋名将曹彬》为台湾已故著名作家高阳作品集中的一本,该书描写的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北宋开国第一名臣征战传奇故事。曹彬,北宋开国名将,为人诚实,宽厚仁义,尤以用将有为方面为世人称道,史称“气质淳厚”。高阳对北宋历史上的两大战役进行了详细考证,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曹彬的奇智妙策在战役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再现了五代之末坎坷复杂的历史统一进程。  《高阳作品集:北宋名将曹彬》还附有高阳的作品中最为浪漫美好的爱情小说《花魁》。

作者简介

高阳,(1926-1992),台湾著名作家。本名许晏骈,字雁冰,笔名郡望、吏鱼。曾在台湾空军服役。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一度出任台湾《中央日报》特约主笔。大陆读者所熟悉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确立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高阳著述丰富,一生著作90余部,读者遍及全球华人世界,人们以“有村镇处有高阳”来描述高阳作品在华人社会的受欢迎程度。1992年,他走完人生最后历程……一则挽联“文章憎命达,诗酒风流李太白;才学著书多,古今殷鉴罗贯中”,高度概括了高阳非凡的成就。

书籍目录

代序:半壶酒一春秋/高阳其人其事其作北宋名将曹彬01 平蜀大计02 蜡丸传书03 剑门天险04 宠姬霜红05 兵行险着06 千里江陵07 艨艟战舰08 部署奇兵09 知己知彼10 南胜北败11 锁峡麈兵12 寒鸦火箭13 险中取胜14 花蕊夫人15 剑阁失陷16 大势已去17 后蜀沦亡18 孟昶入朝19 遗恨悠悠20 吞声饮泣21 蜀中鼎沸22 釜底抽薪23 苍凉岁月24 孟昶归天25 大获全胜26 班师回朝27 张惠龙成亲28 新婚之喜29 曹彬进京30 皇恩大赫31 天恩浩荡附:花魁01 活色生香02 风波陡起附录一:高阳大事年表附录二:高阳作品集

章节摘录

14花蕊夫人蜀军焚桔梧津浮桥,退保剑门的消息,传到成都,蜀主孟昶越发惊惶。如果剑门一失,成都必定不保,生死关头,必须出死力来自卫了。在朝野之间,却不尽是如他那样的看法。蜀中数十年不见兵革,凭恃剑阁、夔门之险,隔绝了中原的动荡不安,天府之国,物阜民丰,而孟昶又一意振兴文教,连武将亦无不风雅,天意、地利、人事,安排出别有天地的太平盛世。成都城内,有已近中年而不辨菽麦的,但见家家弦管,处处歌筵;斗米三钱的地方,听不见啼饥号寒之声,所以也没防范宵小的措施:夜半闾巷,扶得醉人归去的景象,随处可见。当全盛之时一十几年前的成都,可以比作唐玄宗开元年间的长安。“锦江春色来天地”的三四月间,浣花溪畔,珠翠罗绮与名花异卉,并相争妍,迷离五色,馥郁十里,恍如仙境,“数重花外见楼台”胜过“曲江金殿锁千门”。而“落叶满长安”的季节,成都城上的芙蓉却正开得如火如荼,灿若云霞,真正是个锦城一他处是锦上添花,成都是花上着锦;孟昶惜花,曾下令以帷幕掩覆城上的芙蓉。城上芙蓉,有锦幕可抵御重阳风雨的欺凌,而蜀中百姓,却无良将可以为他们拒外侮于边境。纸醉金迷的好日子,消磨了雄心壮志,也蔽塞了耳聪目明,所以听到王昭远兵败的消息,立刻便想到剑门的天险,有恃无恐,自解自慰。好在酒杯中的天地甚宽,醉乡中的日月更长,尽管他事大如天,且喜我屋小如舟。算起来着急的只有一个孟昶和数名直言切谏之臣——连李太后都不知道。孟昶怕他老母着急,特意告诫官人瞒着她。然而直言切谏之臣,却又不是孟昶可共商量的人。交奏弹谏,都说王昭远难当大任,劝孟昶把他调回,别遣良将。“阵前易帅,兵家大忌。而且,”孟昶皱着眉问李昊,“良将又在何处?”“官家道得是。”李昊答道,“数十年偃武修文,昔时良将,半已凋零;如今不宜易帅,但当增兵。”“我也是这么想,却不知抽调哪支兵好?”“兵亦如将,锐气已失,难效驰驱。”李昊想了一下又说,“臣以为应招募壮士,年轻气盛,庶乎有济。”这话正合盂昶的心意。他是优柔寡断的性格,遇到大事。心知为是而不能当机立断,一定要有人在旁赞助。所以这时一听李昊的话,断然决然地答道:“就照你的话,从速出榜招募,我发宫内的金帛充作军费。要得人死力,必须厚待,军需给养,不妨从宽。”有钱不怕招募不到“雕面恶少儿”,李昊便毫不迟疑地应声:“是!”接着又说,“一事须请官家的示下,新募之卒,由何人挂帅?”“不就是为此踌躇难决吗?你看呢!”“臣愚昧!急切间想不起有此适选的一人。”“我在想,你的话不错,年轻气盛,还得从后辈中去找。”“是!”李昊徐徐又说,“王都统的地位,连老臣亦逊一筹,只怕资望不足的后辈,为王都统所轻;将帅不和,又当强敌压境之下,这一层,不可不虑之于先。”孟昶不语,沉吟了好久,这样问道:“元晶如何?”元拮是太子,有他挂帅,王昭远不能不俯首听命。事实上亦唯有皇太子才能指挥得动王昭远,就此一层而论,自是最适当的人选。但皇太子只会行猎,不知兵阵之事,·万一有了意外,这个赞成的责任担当不起,所以李昊这样回答:“兹事体大,但凭宸断,臣不敢赞一词。”这一说,孟昶又犹豫了。回到后宫,郁郁之色,现于眉宇。自有宫女把这番情形,去告诉了“花蕊夫人”——蜀主孟昶的两个宠妃,都是国色也都通翰墨;早年的张太华,就是元喆的生母,眉目如画,宠擅专房。广政初年与孟昶同辇游青城山,宿在“九天丈人观”,探幽觅胜,驻驾一月有余,还觉得兴犹未尽。负责警卫的“奉銮肃卫都虞侯”李廷硅屡谏不听。结果张妃在大雷雨中被震殒身亡。就像马嵬驿的杨贵妃那样,张妃的遗体用一块红锦龙褥包裹,埋在九天观前白杨树下,悲痛不已的孟昶也就急急回銮,离开了那伤心之地。于是有人仿照《长恨歌》后半段的故事,编了这样一个传说,说有个方士叫李若冲,一天薄暮时分,经过九天观前埋香的白杨树下,在云气窈渺之中,发现有个绝色女子在树下微吟,神情诗声,两俱凄楚。细细辨去,是这样一首诗:一别銮舆今几年?白杨风起不成眠;常思往日椒房宠,泪滴衣襟损翠钿。李若冲好不诧异,高声问道:“是人是鬼?”那女子盈盈下拜,“我是蜀妃张太华。”她说,“陪驾来游青城,遇震而死,至今不得投生,请李先生为我超拔。”李若冲答应了她的要求,为她在中元节虔修“长生金简”。不久,他在梦中见到张太华来致谢,说是已经投生人世。醒来一看,白粉墙上还用黄土写着一首诗,自道“领得生神九卷经”,已出幽冥而见天日。当然,这一段神话,最后会传到孟昶耳朵里。悲喜交集之余,李若冲得到了很丰厚的赏赐。张妃以后,最得宠的就是“花蕊夫人”:她姓徐,是高祖孟知祥镇蜀的观察判官徐元溥的妹妹。在张妃死后入宫,封为慧妃,生得冰肌玉骨,娇小玲珑,孟昶看她如花之艳,如蕊之轻,所以赐号为“花蕊夫人”。人前背后,人人都叫她的别号,提起“慧妃”这个正式封号,反倒不大有人知道了。花蕊夫人不但是孟昶的解语花,也是他的如意珠。朝廷大事,每有疑难,她也常常参赞,所以这时听得宫女的报告,匆匆来问究竟。她不轻易去打听国家的政务,但只要知道了孟昶的疑难,却常有很好的建议,唯有这一次她不能对他有任何帮助的,因为连她自己也还弄不明白,派太子领兵增援剑门,是不是明智的措施。而且,太子非她所出,即使有所见,她也不肯有所表示——虽说太子身临前敌,只是为了表示重视宋军的入境,以及激励士气,不必亲冒锋镝;但兵凶战危,万一有了意外,说起来“太子领帅印,当初是由花蕊夫人一言而决”,这将会引起许多猜疑和是非,她不能不远远避嫌。见她沉吟不语,孟昶又唤着她的小名:“慧儿,此事我真是委决不下,你旁观者清,替我出个主意看!”“我怎么能是‘旁观者’?”花蕊夫人很快地答说,“托庇于官家,祸福同之,我当然也是局中人。”“我失言了。”孟昶握着她的手,叹口气说,“唉!当时不听娘的话。如今竟无可与言之人。”“当时太后说了些什么?”“叫我不必用王昭远。”“那!”花蕊夫人觉得有个顺理成章的主意,“如今也何不请太后作个裁决。”“对了!”孟昶欣然答道,“我怎会想不到此。”于是孟昶站起身来,与花蕊夫人由一群宫女簇拥着到慈庆宫去见李太后。年近岁逼,李太后正亲自指挥着宫女,在更换适于新岁的一切陈设和字画——看她那高高兴兴过年的样子,孟昶倒又踌躇了,不敢把前线兵败的消息透露。花蕊夫人懂得他的心意,悄悄提醒他说:“只谈增兵,莫提丧师失地。”

编辑推荐

《北宋名将曹彬》由高阳编著。北宋开国第一名将曹彬,率军灭南唐,降后蜀。高阳对历史上的两大战役进行详尽考证,再现了五代之末雄奇的历史统一进程。华人文化圈这样评价:“写人情,高阳写出了怨而不怒,冷静客观的气质;写斗争,高阳切中了权利欲望对人性的腐蚀;写风格,高阳更为读者勾绘出一幅绚丽壮阔、气质非凡的景致。堪称一部民俗变迁史。然而,高阳的作品不仅在质上获得了肯定,产量更是惊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宋名将曹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