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破晓时刻的台湾

出版时间:2007-7  出版社:台海  作者:曾健民  页数:240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所处理的,是一段台湾史上一直处于空白的时期,至今几乎未有人全面涉入过;即从1945年8月15日到翌(1946)年1月,100多天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台湾的战前与战后的交接时期,也是所谓台湾战后的起点。短短的100多天,却是最复杂、最激动,且充满丰富内容、富有多元启发性的一段时期。然而,除了10月25日的光复节之外(现在连光复节也被取消了),我们一无所知;不但一无所知,甚至还被扭曲了,因为“八·一五”已被“终战”所取代。  在“八·一五”的纪念日,全面整理这段历史,呈露这段历史的真相,应该会使我们的纪念更有意义;重新回到战后历史的出发点,听听历史现场的欢呼与叹息、告诫与启发,更有助于我们向前迈进。  台湾媒体曾连日地报道了欧美各国纪念欧战结束60周年的盛况,一时间大家似平又沉浸在第2-次世界大战的气氛里;脑际浮现了好莱坞电影的画面:英勇的美军、残酷的德国纳粹、悲惨的犹太人,以为英美军诺曼底登陆就直接打败了纳粹德国等等。大家好像也一齐度过了“全球化”的欧战60周年纪念日。  大家当然不可能想到,1945年的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欧美各国都在热烈庆祝欧战胜利的时刻,如乌云遮日般的美军B—24轰炸机群,在5月31日正对台湾进行了最猛烈地轰炸,象征殖民地威权的总督府也被炸毁了一半。“皇民奉公会”被改组成“国民义勇队”,台湾人全岛上下连儿童也不可免,被训练拿竹枪竹刀誓言击退“鬼畜英美”,进行“本岛决战”、“全岛玉碎”。也正在那时刻,近在咫尺的琉球,在美军登陆的激烈战斗中,有半数的琉球居民丧命,作了日本皇国“本土玉碎”的代祭品。在同一时刻,中国抗日战争正进行着艰苦的“湘西会战”;东南亚各地的抗日游击队也正苦战中。整个东亚洲还在二战的黑夜中。  亚洲的破晓,要迟到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才来临,也就是,对亚洲人民而言,二战的结束是8月15日,而不是5月8日。  同时,对亚洲人民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意义,除了含有世界共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而对中国人民而言,它是历经8年的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这一点与欧美各国有很大的不同。  当时,台湾作为日本的殖民地,被日本彻底的军事总动员,台湾人民不管是人力、人心、人命、财力、物力,都被动员成日本侵略战争的一部分,台湾被迫处于日本帝国主义圈,甚至成为南侵东南亚、华南地区的基地。  因此,日本宣布投降时,台湾的“八·一五”与亚洲其他地区的“八·一五”有很大的不同,是十分复杂且充满矛盾的时刻。“八·一五”时刻的台湾岛上,日人、日军和台湾人之间,台湾人内部的皇民化阶层与大多数台湾人之间,各有不同的“八·一五”,可说是陷入两极的精神世界。能够清楚认识台湾的“八·一五”,才不会陷入以欧美为主的“全球化”的二战史观。  国民党制式的“光复”史观,在十几年前被民进党的“终战”史观所取代;台湾的“八·一五”的历史真相和意义已被掩蔽了近一甲子,早巳丧失了“八·一五”的观点,误解、扭曲、偏见取代了一切。每当全世界都在纪念二战、反省二战,从二战中汲取历史教训以作为向前进的火炬时,台湾却茫然无知,不是靠消费欧美的史观,就是消费日本的史观。因此,使我们看不到自己的立脚点,也看不清自己的方向。  今天,有必要把被隐蔽的一段历史还原其真相,更有必要把充满偏见、误解的历史观矫正过来。因为这段历史,虽然是过去的历史,但仍时刻作用于我们的现实世界。  我们仍生活在“八·一五”、战后的世界秩序中;虽然我们已在新的21世纪,但仍活在美国霸权的世界秩序中;而其开端,就是在上世纪的1945年8月15日。彼时,美国取代了战前的英国霸权下的世界秩序,而主导世界至今。只有认清自己的“八·一五”,才能认清自己的命运。  对台湾而言,1945年8月15日有三个层次的意义:首先,是战事结束,和平来临;其次,是日本殖民统治终结,民族得到解放;还有,便是复归祖国,作为中国的一省重新出发。因为在同一时刻有这三个层次的大变革,因此台湾的“八·一五”是复杂的,在世界殖民地史上也是罕见的。再加上50多万日本人的因素,使历史又变得更复杂。因为复杂,所以很难用一个角度、一个观点去理解;全面掌握史料,全面的、辩证的历史观照是很必要的。  历史就像混声大合唱一样,有主调也有和音;“八·一五”后100多天的台湾历史主调,就是台湾民众高昂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被日本殖民统治压抑了50年的民族情感,随着日本投降而爆发出来;在“八·一五”后的数周,先是欢欣中有不安和谨慎(因日本人还在),进入了9月,随着日本投降的局势已明朗,不安消失了,光复意识完全显露并渐高扬;到了10月,行政长官公署成立,举行了庆祝台湾光复大会,热烈的民族情感达到了最高潮,是台湾现代史上难再复现的一刻。之后,随着公署在接管、接收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以及米价、物价腾涨,和人事任用的问题、省籍摩擦问题浮现,批评和失望之情开始出现。到了1946年1月,台湾战后初期的历史主调开始转到“民主”问题上去了,开始与大陆上海等地战后的时代问题有相同的内容。  台湾“八·一五”后100多天的历史特征,就像诗人、美术家、评论家王白渊在1946年1月的一篇评论文《告外省诸公》中所说:“台湾之光复,其本质是彻底的民族革命。”在政治经济上,国民政府(其代表行政长官公署)接管了日本殖民政权及资产,接收了日资和日产,并遣返了50万“日侨”、“日俘”,台湾完全成为中国的一省。  另一方面,台湾民众纷纷自发地组织了许多社会团体,从三民主义青年团、台湾人民协会、台湾人文科学会,一直到妇女运动等等;报章杂志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刊,呈现百花齐放的荣景,一时出现了市民社会的雏形。并进行了台湾历史、文化、语言的“复原运动”,以及中国近代历史、革命、文化的启蒙运动,出现学习国语的热潮等等。  可以说,这期间从政治、经济到历史、文化,全面地进行了“去殖民化”和“祖国化”,而这两者是互为表里、一体的两面。这是“八·一五”后100多天历史的重要内涵,也是其未完全达成的时代任务。当然,其原动力主要来自高昂的民族情感。

内容概要

  《1945破晓时刻的台湾》叙述了台湾史研究的一段空白期。“八·一五”及此后这短短的100多天,其历史主调就是台湾民众高昂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被日本殖民统治压抑了50年的民族情感,随着日本投降而爆发出来。在“八·一五”后的数周,台湾民众先是欢欣中的不安和谨慎;进入了9月,随着日本投降的局势已明朗,不安消失了,光复意识完全显露并渐高扬;到了10月,行政长官公署成立,举行了庆祝台湾光复大会,热烈的民族情感达到了最高潮,是台湾现代史上难再复现的一刻。这期间,从政治、经济到历史,全面地进行了“去殖民化”和“祖国化”。这是“八·一五”后100多天历史的重要内涵,也是其未完全达成的时代任务。当然,其原动力主要来自高昂的民族情感。

作者简介

  曾健民,毕业于高雄医学院,在日本九州齿科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现为职业医师。  曾任台湾社会科学研究全会长、现任台湾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计划研究员。专研台湾近现代社会史,尤其着力于光复前后的台湾史。曾编著出版《新二·二八史像》、《文学二·二八》等书,发表许多评论文章及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序章第一章  恶夜的尽头第一节  欧战结束,日本四面楚歌第二节  高唱“本土决战”与暗中乞降第三节  波茨坦宣言与日本投降第四节  从日本的“南方玄关”到“海上孤岛”的台湾第五节  “要塞化”的台湾第二章  “八·一五”——破晓时刻的明与暗第一节  “八·一五”的日本——拒降叛军及混乱与再生第二节  中国大陆的“八·一五”——天亮了!我们胜利了!第三节  台湾的“八·一五”——陷入两极的内心世界第四节  台湾作家的“八·一五”——欢喜中的不安第五节  在台日人的“八·一五”——惊愕与抗拒第六节  台湾皇民化阶层的自治(独立)动向第七节  台湾自治(独立)事件的虚与实第三章  昂扬的光复意识第一节  密苏里舰上的受降——旧时代落幕新时代诞生的日子第二节  南京受降典礼——五十年悲剧历史的落幕第三节  祖国未忘省民?——台湾士绅参列南京受降典礼之谜第四节  光复意识的昂扬第五节  败战国民的复杂心情第六节  日本对中国的谢罪与忏悔第四章  新生台湾的胎动第一节  祖国的脚步声第二节  比国府更早来到的美军第三节  新生台湾的气息第四节  当时的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五节  从工农、学生到士绅的几个社会团体第五章  亢奋的十月第一节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设立第二节  “前进指挥所”到来第三节  五十年来的第一次“国庆”第四节  欢迎国军抵台与陈仪莅台第五节  受降典礼与庆祝光复——最激动的一日第六章  百花齐放的时刻第一节  如雨后春笋的社会团体第二节  百花齐放的报刊杂志第三节  台湾历史、文化的“复原运动”——历史的光复第四节  夺还我们的语言——语言的光复第五节  学习国语的热潮第六节  追悼台湾革命烈士第七章  罪与罚——“日侨”“日俘”的遣返与接收第一节  矛盾且复杂的“日侨”第二节  罪与罚第三节  “日侨”的遣返第四节  “日俘”的遣返第五节  行政接管与军事接收第六节  日资日产的接收与处理第八章  失望与批判的开始第一节  对“泛滥的日银券”的斗争第二节  米价暴涨问题第三节  汉奸总检举第四节  “御用士绅”问题与“省籍隔阂”问题第五节  “失望”的开始——任用人才问题大事纪(1945年2月—1946年1月)附录:一、蒋委员长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开罗联合发表对日作战之目的与决心之公报(开罗宣言)二、波茨坦宣言三、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宣言建议书四、关于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政府对四强之通知五、降书(日本对盟国之降书)六、降书(日本对中国之降书)七、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中正下达冈村宁次第一号命令八、中国战区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备忘录九、行政长官致日方代表第一号命令十、受降典礼后行政长官陈仪广播词十一、台湾接管计划纲要十二、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十三、十月二十四日陈仪抵台后机场致辞十四、祖国军来了十五、祝词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这个遮蔽了人类的光明和希望,有如险恶暗夜的战争,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艰苦战斗下,到了1945年已渐渐露出曙色。在欧洲战场上,苏联红军从东线,美、英、法盟军从西线,开始联合夹攻纳粹德国的心脏部。这期间,濒死作困兽之斗的希特勒,虽曾企图片面与英、美媾和,阻止苏联的进攻,甚至说:“宁把柏林交给美国人、英国人,也不让俄国人进入柏林。”但他的计谋最后并未实现,而在苏联红军于5月2日攻克柏林的前数日,即4月30日,卑怯地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曾掀起人类浩劫的罪恶一生。5月8日,纳粹德国政府向苏、美、英、法盟军无条件投降,欧战结束。  欧战结束后,亚洲战场仍处于胜负未决的激战中,可说是恶夜尽头的最黑暗时期。此时,轴心三国中仅存的军国主义日本,已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继1944年6月以惨重的伤亡攻克塞班岛后,再度集结重兵,于1945年4月1日大举进攻琉球。日军认识到,如果琉球失守,美军逼进其本土,日本将无法扭转战局,因此调动重兵应战。经过82天的激战,美军占领了该岛。估计日军死伤115,000人,美军伤亡35,000人,而琉球居民却死伤了20万人(当时琉球居民只不过40万人,等于在冲绳战役中死伤了一半)。  在此同时,美军巨型轰炸机B—29,从1944年11月开始东从塞班岛起飞,西从中国大陆起飞,针对日本本土的都市和工业地带进行猛烈地轰炸。尤其是在1945年3月下旬对东京的大轰炸最为惨烈,东京顿成火海,总计烧死10万人;此后,日本稍具规模的都市亦连遭轰炸,全日本几成瓦砾,对日本军国主义者造成了强力地震撼。  在中国抗日战场上,随着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进展,战局已转变为战略反攻。为统一军队的指挥权,国民政府在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的协助下,重整军队,于1944年12月25日,在昆明成立了“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任总司令兼任参谋总长。进入了1945年,在正面战场上展开了对侵华日军的全面大反攻;当年5月,湘西会战胜利后,他们乘胜追击,即刻向桂柳地区溃败的日军进击。6月,分别收复了南宁、柳州、桂林、福州、马尾等地。同时,在中国的敌后战场上,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游击队有力地配合正面战场和盟军的作战,切断日军交通线,包围日军占领的大多数中心都市,使日军兵力更加分散,战线更加延长,陷人中国辽阔的战场泥淖中。虽然日本也曾通过秘密管道,企图与国民政府讲和,希望国民政府停止抗战,藉以从泥淖化的中国战场抽身,全力对付太平洋战场的英、美盟军,但并未成功。到了1945年7月,百万的侵华日军已处于战略上的全面被动,等待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号角响起,他们将全部成为在中国战场的“日俘”。  随着日军逐渐呈露败象,同遭日本蹂躏的东南亚各地民族的抗日斗争也日渐强大。在越南,以胡志明领导的共产党为中心,越南反帝民族解放各派结成了“越盟”(越南独立同盟),在各地展开游击战。日军侵入缅甸后,缅甸的民族解放各派组成“反法西斯自由联盟”,抵抗日军。同样,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地,抗日游击队也十分活跃。在这同时,苏联也于1945年4月513通知日本,废除《日苏中立条约》;日本原本企图通过这条约,使苏联在亚洲战场上维持中立,免除北方忧患,全力应付太平洋战争,此刻就更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实际上,苏联早在4月5日之前的2月11日,就与英、美签定了《雅尔塔密约》(正式名称是:《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议》)。该密约约定:“苏、美、英三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战结束后2或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对日作战。”而苏联同意对日作战的交换条件是:英、美同意苏联在日本投降后,取得1904年日俄战争以前在东北的权益,包括旅顺、大连、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以及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等。该密约损害了中国主权,直到该年的6月14日,美国才将其内容通知蒋介石。  被切断对外交通线的日本,在美军日夜空袭之下,已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不但兵源和军用物资日益枯竭,生活用品和粮食也将消耗殆尽,生产停顿无法复工,经济濒临崩溃,民心不安,治安日趋恶化。日本军国主义指导者已意识到离败战之日已不远。  ……

编辑推荐

  本书叙述了台湾史研究的一段空白期。“八·一五”及此后这短短的100多天,其历史主调就是台湾民众高昂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被日本殖民统治压抑了50年的民族情感,随着日本投降而爆发出来。在“八·一五”后的数周,台湾民众先是欢欣中的不安和谨慎;进入了9月,随着日本投降的局势已明朗,不安消失了,光复意识完全显露并渐高扬;到了10月,行政长官公署成立,举行了庆祝台湾光复大会,热烈的民族情感达到了最高潮,是台湾现代史上难再复现的一刻。这期间,从政治、经济到历史,全面地进行了“去殖民化”和“祖国化”。这是“八·一五”后100多天历史的重要内涵,也是其未完全达成的时代任务。当然,其原动力主要来自高昂的民族情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1945破晓时刻的台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